刘玄德才不做东汉魅魔呢! 第150章

作者:折翼魔王

  吕布回神,由于董卓是刺史,无需回避,因而拱手直言道:“君侯,鲜卑内部乱成一锅粥,已无战力。”

  “若再出兵,可一举荡平!”

  刘备闻言,瞥了他一眼,点头道:“奉先,那你自己带三千人过去玩玩吧。”

  “但要注意分寸,别全打死了,留些种子。”

  “唯!”

  吕布眼中一亮,欣然领命,转身退出,步伐轻快。

  董卓看着她的背影,摸了摸下巴,笑道:“这丫头,真有股猛劲。”

  是啊,这位可是鼎鼎有名的大孝子……不对,大孝女才是。

  刘备转头看向董卓,问道:“仲颖,接下来有何打算?”

  董卓耸肩:“回家闲散一阵,等朝廷征调吧。”

  刘备眯眼,突然道:“……仲颖,有空替我走一趟如何?”

  董卓一愣:“去哪?”

  “羌地。”刘备语气沉稳。

  董卓挑眉,深深看了他一眼,低声道:“有何目的?”

  “破案。”

  刘备顿了顿,继续道:“前些日子,我遭羌人‘黑水刺客’之袭,甚是蹊跷。”

  “所以,我想请仲颖过去瞧瞧。”

  董卓闻言,脸色凝重,沉吟片刻,点头道:“行,我年轻时与羌人交好,此事我去留意一二。”

  她上前一步,拍了拍刘备肩头:“好了,君侯若是没有其他事情的话,我就先告辞了。”

  说完,她转身大步离去,战袍翻飞,留下阵阵风声。

  ——

  厅内恢复平静,刘备目送董卓离开,目光深邃。

  贾诩缓步上前,纤手搭上他的肩膀,柔声道:“君侯,累了吧?”

  她一边帮他****,一边轻笑:“……君侯不是要写小皇叔嘛,不如一起写写?”

  “文和有心了。”

  贾诩眼中闪过狡黠,低声道:“君侯既有此志,诩自当奉陪。”

  她手指轻挑,解开他外袍,动作轻柔如水。

  刘备低笑:“那便从今日始,日后还需文和多多指点。”

  窗外阳光渐斜,厅内青烟袅袅,二人相视一笑。

  墨香与笑声交织,定襄郡的午后,又添了几分暖意。

雒阳篇 : 第一章:贫道张角,欲救天下

  东汉熹平五年,冀州魏郡。

  天色阴沉,乌云低垂,仿佛压在人间头顶。

  街道两旁的泥土房破败不堪,屋顶茅草被风吹得七零八落,墙缝里透着寒气,田野荒芜。

  曾经肥沃的土地被世家豪强兼并殆尽,只剩枯黄的野草随风摇曳。

  再加之边境连年征战,朝廷赋税如山、豪强强征暴敛,这直接导致黎庶们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今天是个阴天,或者说,大汉的每一天都是黎庶们的阴天。

  “求求各位……施舍一下……”

  “饿,好饿啊…”

  街角,一名瘦骨嶙峋的老妇抱着个破碗,坐在泥地里,眼神空洞,嘴里喃喃自语。

  “……”

  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男人拖着麻袋,里面装着几根枯草,踉跄前行。

  路边沟渠里,躺着一具干瘪的尸体,脸上的皮紧贴骨头,显然已经饿死多时。

  更远处,传来低低的哭声,一个母亲抱着幼儿,撕心裂肺地嚎啕,孩子早已没了气息。

  巷子里,两个瘦弱的男人交换着孩子,眼神麻木,低声道:“你家囡囡给我,我家小子给你……”

  易子而食的惨剧,在这魏郡已不再是传闻,而是日日可见的绝望。

  而冀州曾经可是粮食人口大州,鼎盛时期乃大汉的中心之一,可如今却是这么惨淡的一副场景。

  然而即使如此,他们也比其他州的黎庶们要好上许多。

  风吹过,卷起尘土,夹杂着腐臭与哭声,天地间一片死寂,仿佛连苍天都弃了这片土地。

  就在这时,街道尽头传来一阵车轮碾地的吱吱声,打破了死寂。

  “快,快,再快点 ”

  “你们别挡路,都滚开!”

  一队官兵押着满载粮食的大车缓缓走来,车上堆着麻袋,隐约可见小米粒从缝隙洒落。

  小米在汉时多为粟米,颗粒粗糙,这也是黎乢庶眼中救命的珍宝。

  车队刚到街中,衣衫褴褛的百姓便蜂拥而上,跪地哀求:“官爷,行行好,给点吃的吧!”

  “俺们饿了好几天了,求求你们行行好!”一个妇人抱着孩子,泣不成声。

  领头的官兵是个满脸横肉的壮汉,他猛地拔出腰间长剑,喝道:

  “滚开!这些粮食是赵家的,谁敢拦路,就死在这儿!”

  “……”

  人群畏缩,却无人退去,饥饿让他们忘了恐惧,只剩本能的求生欲。

  路边,一个瘦弱的小女孩蜷缩在角落,嘴唇干裂,气息微弱,眼看就要饿死。

  她身旁的白发老人颤巍巍上前,跪在官兵脚边,哀求道:

  “官爷,求您给俺孙女一口吃的,就一点点,救她一命吧!”

  官兵却是脸色一沉,怒道:“老东西,老子刚刚才放话,你还敢上前来?给我死!”

  他恼羞成怒,觉得这老头不给自己面子,举剑就要砍下。

  而就在剑锋即将落下之时,一道清柔的声音从人群后传来:

  “…苍天不仁,只教世人饥寒,不知良善为何物…”

  声音如春风拂面,带着无尽悲悯,瞬间就让空气凝滞。

  “怎么回事…身体,不听使唤了……”

  官兵的剑停在半空,下一秒,一只手指轻轻捏住了剑尖。

  那手指纤细如葱,肤色莹润,仿佛不染尘埃,透着一股仙气。

  人群抬头望去,只见一道身影缓缓走来,众人不由屏息。

  她身着素白道袍,外罩淡黄纱衣,长发如瀑,随风轻扬,发间插着一根木簪。

  她的容貌美得惊心动魄,眉如远山,眼似秋水,唇瓣嫣红,仿若天上真仙下凡。

  黎庶们痴痴地看着她,虽然不知姓名,但都认为此人如救世之光,令人心生敬畏。

  女子微微一笑,目光柔和,望向官兵,低声道:

  “这位兵爷,诸位不过因饥寒而乞生,并无意得罪。”

  “还请诸位莫动怒,放些粮食给乡亲们救救急吧。”

  随着她的话音落下,官兵们的眼神渐渐失去焦点,呆滞如木偶。

  领头壮汉手中的剑“当啷”落地,他茫然地看着她,似被无形之力牵引。

  女子顿了顿,又轻声道:“近日世道动荡,疑有乱世之人崛起。”

  “还请诸位开车放粮,小道就在此谢过了。”

  这话没头没脑,可官兵们却齐声应道:“遵命!”

  接着,他们动作利落,转身从车上取下麻袋,掏出木碗,就要开始装米。

  粟米颗粒粗糙,带着淡淡的谷香,哗啦啦落入碗中,溅起细小尘埃。

  黎庶们愣住了,揉着眼不敢相信,方才还凶神恶煞的官兵,竟真听话了?

  “……莫非,真是真仙不成?”

  “难道是南方那边的仙人?”

  “各位说笑了…”

  那仙女般的女子微微一笑,转身面向众人,声音清亮:“我并非仙人,贫道张角,路见不平,只为助诸位一臂之力。”

  “还请大家遵守秩序,先让孩童与老人上前领食,排队而行,所有人都有份的。”

  “去——”

  她话音落下,从袖中掏出一叠黄纸符箓,纤手一扬,符纸飘入碗中。

  “嗡——”

  符纸入碗,泛起淡淡金光,粟米竟散发出清香。

  张角柔声解释道:“诸位多时未食,若干吃米粮,恐伤身体。”

  “贫道略施手段,制成符水米,还望诸位理解。”

  她未说出口的是,这符水米能稀释分量,方便让更多人能够吃到。

  黎庶们捧着碗,闻着那清香,泪水夺眶而出,纷纷跪地:

  “仙人救命!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那白发老人颤抖着端碗喂小女孩,小女孩喝下符水米,脸色渐红。

  “爷爷,我不饿了…”她细声道,老人老泪纵横,叩首不止。

  人群中,有人喊道:“仙人,我们愿永远追随您!”

  “对!我们跟您走!”呼声此起彼伏,感恩与希望在眼中燃起。

  张角闻言,笑着点头:“诸位有心,贫道自当尽力。”

  她挥了挥衣袖,其中飞出遍天黄色头巾,落在每一个黎庶的手中。

  “此乃黄天的证明,还请诸位头戴黄带,如有神助。”

  “遵命……”

  张角吩咐完了之后,转身望向天空,乌云低垂,隐约透着一丝不祥的黯光。

  她清秀的眉头微蹙,心中却是暗道:“天道又黯淡了几分…”

  “如此天象,不久后必定会再起祸乱…嗯,看来接下来我必须要去并州找卢子干的心爱弟子了。”

  随后她收回目光,低头看向黎庶,眼中满是仁慈。

  “诸位安心食用,无需担忧后事,因为赵家是自愿的……嗯,贫道接下来还有要事,改日再会。”

  张角轻挥衣袖,转身离去,步履轻盈如风,身影渐隐于街角。

  黎庶们捧着符水米,泪眼婆娑,齐声道:“谢仙女恩赐!”

  风吹过,卷起她的衣角,留下淡淡清香,仿佛真仙遗迹。

  街道恢复平静,官兵呆呆站立,似还未回神。

  车上的粟米已被分尽,只剩空麻袋随风摇晃。

  小女孩靠在爷爷怀中,脸上有了血色,老人低声呢喃:“活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