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折翼魔王
而得知计划尽数失败的太原世家们,刚想脚底抹油逃跑时,却是突然收到了无数封弹劾。
他们与鲜卑勾结的信件、信物都不知何时被人挖掘了出来,一并快马加鞭送到朝廷中,如此证据凿凿的情况之下,中心世家们自然而然的选择了壮士断腕。
这些太原世家们被一一拔起,夷灭三族,家底尽数充公,所获爵位和赏赐尽数收回,并刻入耻辱碑上,永世遭人唾弃。
“朕的中常侍呢?”
当天子刘宏知晓自己派去的监军,不知为何丢了性命之后,盛怒之下派出忠于自己的臣子们,前往北方探查。
然而,等这些人到了并州之后,无论怎么往下探查,也不清楚张让的行踪,好不容易找到了张让的一名仆从,但其却以‘我尚知忠义’之名而自尽。
可陛下给出的命令在这里,非要查个水落石出不可,因此左右摇摆不定,不知该怎么办。
关键时刻,贾诩送来了一封至关重要的信件——张中常侍的行踪被人泄露了,且未至定襄郡。
这些忠于天子的臣子们,按照这唯一的线索往下查探,再耗费无数心力之下,终于找出了些许蛛丝马迹——京师的世家子弟。
可他们还未将此答案回禀时,所居住的驿站突然升起大火,死伤一大半,只活下数人。
这些人趁着夜色离开了并州,将所获得情报尽数呈现给了天子刘宏。
她因此更加盛怒。
“…这天下是朕的!他们怎么敢?怎么敢?!可恶……看来必须要给他们一个惨痛的教训了……”
天子刘宏之前所处的招数虽然看似昏庸无道,但起码还保持着‘人’的手段,不至于太过卑鄙。
可如今这局面,容不得她‘温水煮青蛙’,必须要下猛药了。
在那之前——老刘家自古多刻薄寡恩、生性多疑,因此她派出去查探的人其实只是明面上的,实际上真正负责调查的另有其人。
此人便是宋皇后之兄、濦强侯宋奇。
他乔装出城,星夜赶往,秉公执法……自然是没有的。
具体的话,大概是宋奇跑到并州转了一圈,上问诸侯刺史郡守,下问商人黎庶胡人,总之各式各样的人都问了一圈。
结果,所有人的口供都出奇一致——未见张中常侍。
这就相当于皇帝派了个代表去北方监军,然后路走到一半就消失不见了,而所有人对此都表示未见过。
张让还能跑了不成?
无论真相到底在什么,明面上也一定要出现个背锅的。
刘备虽然合适,但还没有到要敲打他的时候,且有可能是无妄之灾……反倒是董卓,这位刺史乃是袁家的人,身份也非常合适。
朕的人在你这失踪了,无论如何你也要给个交代吧?
汉帝刘宏以此为契机,在朝廷上大闹了一番,最终下达了旨意:罢袁隗之司徒,罢董卓之刺史,升刘备为平胡将军,兼任并州刺史。
除此之外,还有大大小小的人事调整。
但是她此举所剪的羽翼仅仅停留于老一辈的世家子弟,至于年轻的比如袁术袁绍曹操等人,都获得了大小不一的封赏。
曹操在家乡名声大噪,一举成为骑都尉。
而公孙瓒因军功升为中郎将。
世家对此做了一定想妥协,同时他们还在心里纳闷:这天子怕不是自导自演吧,故意把自己宠臣派出去,然后找人杀死,以此为借口生事吧……
如今还未完全的礼崩乐坏,忠臣失仪,至少只要天子手中握有军权,那么世家就得乖乖听话。
但天子的困境就在于朝廷之上,忠于自己的人太过稀少了,哪怕她真的能将朝臣都给杀了,可谁来当官呢?
所以,这是一场拔河的比赛,双方较劲于力度。
这仏种典型内斗环节,往往都会导致世风靡乱,官吏失道,一些人的心中还会滋长出不敢想的野心。
最后。
刘备在定襄郡活生生的休整了一个月之久。
他的确是累坏了。
从穿越到这个世界以来,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在这期间他辗转反侧,家境时而殷实时而穷困潦倒,幸而生了一张还不错的脸,并最终在雒阳与卢夫子相遇,由此改变了一生。
但刘备仍然没有选择停下脚步,而是一步又一步走在‘三造大汉,天下大同’的道路上。
从京师破贼枭首,再到入皇宫戏皇后,接着南下扬州平叛、破墨家钜子之阴谋,推进亲民之策,应对世家之小动作……
最后,再到辞别母亲。
因为家国战事,他甚至没有留下尽孝,便是匆匆上路北行。
接着刚一到此就卷入无止休的战事,后边构筑防线时他也在日日监督,没有一时一刻停下来过。
如此高强度的事件,再加上对于天道碎片频繁出现,乃至羌人在谋划什么,以及朝中风云……这些忧虑和疲惫都没有消失。
刘备一直强撑着自己,将蹇硕、墨家钜子、檀石槐等等这些枭雄尽数铲除干净,为天下除害。
可如此丰功伟绩,非但没有换来天下安平,反而是出现了一个小人,跑到他面前嘀咕一句:“快来贿赂我啊,不然我就跑天子那儿告你状~”
刘备一直以来喜怒不形于色,但并不代表他就没有情绪了,相反他比常人更加的情绪化,只是一直以来隐忍未发罢了。
听到如此奸邪小人在面前蹦跶,在联想一下此人之前做过的无数恶事,乃至未来会犯下的种种恶行……
刘备决定不忍了。
今天要是还能忍你,老子就不叫汉昭烈帝.jpg
他因此二话不说的动手拔剑斩了张让。
此后,刘备便在定襄郡闭门不出,日常的管理都由贾诩高顺等人过目。
直到一个月之后。
刘备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制的决定。
“什么?”
贾诩听到这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愕然道:“…君侯,您要动手著书?”
“是的。”
“……呃,您是要写哪方面的?”
“皇叔。”
并州篇 : 第四十七章:后事
定襄郡府邸内,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洒下斑驳光影。
厅堂中,鎏金香炉吐着淡淡青烟,案几上堆满竹简,墨香弥漫。
刘备斜倚在一张软榻上,头枕在贾诩的大腿上,俊美的脸上带着几分倦意。
他青衫微敞,衣襟松散,长发散落在贾诩膝间,宛如**。
贾诩端坐其后,一袭深青长袍裹身,纤手轻抚刘备额头,指尖柔软而温凉。
她另一只手翻阅着公文,目光专注,眉眼间透着聪慧与从容。
窗外风声轻响,树影摇曳,厅内却静谧温馨,时光仿佛凝滞。
刘备闭着眼,呼吸平稳,似在小憩,贾诩低头看他,嘴角微微上扬。
突然,刘备睁开眼,做了一个违背祖制的决定:“文和,我要写小皇叔。”
“……?”
贾诩手中毛笔一顿,墨汁滴落,在竹简上晕开一小片黑点。
她愣了愣,瑞凤眼中闪过一丝错愕,低声道:“君侯……您方才说什么?”
刘备翻身坐起,俊美的脸上带着几分认真:“我说,我要写小皇叔。”
贾诩眨了眨眼,放下公文,柔声道:“君侯,恕诩愚钝,这……又是为何?”
刘备哈哈一笑,起身踱步,边走边道:“文和,你可知我为何找墨家?”
“其实我原先以为,这世道所缺的是能够提升生产力的器具,因此想研究这方面。”
“可一看墨家的技术,我才突然明白,这事儿很容易就能成功,只是墨者那帮家伙的知识树点的太歪了!”
贾诩眉头微皱,仍是一头雾水:“君侯言之有理,可这与小皇叔何干?”
她顿了顿,试探道:“墨家那群人,只会研究人体改造。”
“农具之事,他们又能有何作为?”
刘备转头,笑得狡黠:“文和,其实我有许多新奇想法,每想到一个,就寄给墨瞳,让她去研究。”
“只要其中有一项成了,天下必有大变!”
贾诩闻言,迟疑片刻,抬头看向刘备,见他眼中满是认真与坚定,她不由得轻笑:“君侯既有此志,诩自当信任。”
不问原因也不看现实与否,她对于他一下都有着全方位的信任。
刘备点头,继续道:“我虽然想写皇叔,毕竟这法子能最快让人对文感兴趣。”
“但如今还太早,至少得等新农具问世,让他们能够闲下来才行。”
他顿了顿,目光柔和:“文和,日后这方面的内容,你可得多研读些,好教导我。”
贾诩一愣,随即抿唇轻笑:“若要教导,现下也可一试。”
她起身,缓步走到刘备身旁,纤手轻搭他肩,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刘备挑眉,低笑一声,厅内气氛渐暖。
“…你是真的很馋啊……”
“当然。”
窗外风卷残云,吹得树影摇曳,似在掩盖屋内的旖旎。
片刻后,香炉青烟更浓,软榻上的锦被微乱,空气中多了几分暧昧。
——
正当两人沉浸片刻温存,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声。
一名亲兵推门而入,拱手道:“君侯,董刺史求见!”
刘备一愣,整理衣衫,起身道:“请她进来。”
贾诩轻笑,起身理了理发髻,退至一旁。
不多时,董卓大步迈入,身着暗红战袍,腰佩长刀,气势如虎。
她身形高挑,脸上带着爽朗的笑,眼中却藏着几分深意。
“**侯,恭喜啊,有此战功,平胡将军兼并州刺史,非你莫属!”
董卓拱手道。
刘备回礼,笑道:“仲颖过奖,此乃陛下恩赐。”
董卓摆手,直言道:“…行了,我也不喜欢那些繁文缛节,我就说白了吧,我其实来是道别的,之后刺史之职就交给你了。”
“定襄郡就靠你了,别让那群胡人捣乱!”
她其实是个十分仢直率的人,有话就说,有事就做,只是在面对敌人时会露出残忍疯狂的一面。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刘备并不讨厌现在这样的董卓。
他正欲开口,恰好门外又传来脚步声,吕布推门而入。
她长发如瀑,英姿飒爽,刚一进门,她便与董卓四目相对,空气瞬间凝滞。
“……”
吕布双眸微眯,似被猛兽盯住,握戟的手紧了紧。
“这位是……”
董卓咧嘴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挑衅,气场如山压来。
“奉先,这位是董刺史。”
“原来是董刺史啊,失敬失敬。”
两人皆蹙眉,似有无形火花碰撞,厅内诸人屏息。
刘备见状,轻咳一声,打破僵局:“奉先,有何军情?”
上一篇:万界游戏厅,我送琪亚娜去寂静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