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终正寝,你跟我说是人生模拟? 第292章

作者:止戈为武

  无奈之下,只能眼不见为净。

  (ps:求自订、求全订、求鲜花、求评价、求月票、求评论~)

第四百一十七章 若是这杆旗帜,有朝一日能插满天下......

  “这怪不了你,帮中这些情况不是什么新鲜事,老叫花刚刚加入丐帮那会便屡见不鲜......”洪七公低声叹了口气,谈及了往事:“那时候,我年轻气盛,觉得世间的事,无非黑白、好坏,很是看不惯这些,也曾试图改变过,结果碰得个头破血流,这才渐渐醒悟:世上哪有那么多的是非对错,都是为了活着罢了。

  后来我当了帮主,自也有着一番雄心壮志,结果...依旧没能改变多少。帮众的生存问题,我解决不了;帮中种种劣迹,我也杜绝不掉;净衣派与污衣派的争斗,我同样无能为力......”

  随着阅历见长,见识得越多,越广,洪七公就越是深知个人的渺小。

  任是武功盖世,也难改世道艰难。

  独他一人,别说丐帮数十万帮众的生存问题难以解决,就是帮中净衣派、污衣派的问题,他都很难调和,06只能用一年穿净衣、一年穿污衣的办法,两不偏帮,勉强维持。

  “老叫花办不到的事情,自然也没有资格责怪你什么,要说负责任,也该是我这个帮主的责任。”

  说到底,大信分舵的事情不可能是独例,其他分舵难道就没有这样的情况吗?

  洪七公不用想也知道,一定是有的!

  涉及整个丐帮的问题,并非是一个舵主能够改变得了的。

  “老帮主......”王勤默然片刻,开口道:“您早卸任帮主之位多年,这些事情说破天也扯不到您身上去。”

  无锡城杏子林事件发生后,洪老帮主回来主持大局也才不到一年的时间。

  一年的时间......

  又能做得了什么呢?

  他升任大信分舵舵主之位好几年,也才勉强实控江宁府这块地盘上的帮众,江南其他地方影响力有限。

  异位处之,倘若面对的是整个丐帮,那情况会更加复杂许多。

  别说一年了,给他十年时间都未必能理得清楚各地情况,更别说解决帮中诸事。

  再者,帮主之于丐帮,就好比舵主之于分舵。

  他这个大信分舵舵主,对江南各地帮众做不到约束,相应的,丐帮帮主实际上也很难对各方舵主、帮众做到约束。

  几十万的帮众,遍布各地,龙蛇混杂,又哪里是那么好管的?天高皇帝远,指望一句命令就能让上下听从,那是绝不可能的!

  想了想,王勤继续劝慰道:“因乔帮主的事,帮中本就一团乱麻,您能回来坐镇,维系上下不乱,已是难事,别的...也怪不老主您啊。”

  洪七公闻言,沉默了一下,倒不是因为其劝慰之辞,只是想到了乔峰,暗自觉得可惜。

  若没有杏子林那桩事,丐帮在乔峰的带领下只会越加兴盛,内部派系矛盾也能遏制住,一致对外,虽说各地问题不是区区大义能够解决的,但丐帮崛起兴盛,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一些。

  如果能一直顺利走下去,说不定未来可以寻到别的法子解决一二。

  可惜啊......

  乔峰契丹人的身世,不为大宋武林所容。

  丐帮没了这位豪迈仗义、胸怀天下的英雄好汉担当一帮之主,崛起之势瞬间被打断,内部群龙无首,加上再度抬头的派系矛盾,以至于帮中上下陷入一种颇为混乱的境地。

  地方帮众如此猖獗、放肆,估计也有这么一部分因素。

  没有强有力的帮主坐镇,加上局势混乱,底下的人难免就会心思浮动,行事越发不受控制,没有了顾忌。

  他虽然很快就回帮中坐镇主持,但一来在外云游太久,脱离丐帮时间太长,虽有足够的威望立足,但对帮中事务、各方舵主、长老,认知程度会偏于模糊。

  毕竟都那么多年了,丐帮历经汪剑通、乔峰两任帮主,帮内不说物是人非,但也新老换代,很多都是新提拔上来的人,他认识的那些老伙计们,大部分都不在了,老死的老死,病逝的病逝,退隐的退隐,有相熟的多年不见也变得陌生了,

  帮中大部分实权派,无论污衣、净衣,在他这里都属于后起之秀,有那么些印象,但是记不大清楚,交情也不算深,就比如眼前这位大信分舵舵主......

  除此之外呢,大宋社稷不安,苛政荼毒,致使各地混乱四起,丐帮在这样的世道下,发展迅速,日益壮大。

  相比起他当初担任帮主之位的时候,帮众之人数何止增长一筹!

  人越多,就越难管束!

  这么个情况下,他能勉强维系住丐帮不乱,保持基本的稳定就已经是极限了......

  “唉!”

  稍稍回神,洪七公有些心烦意乱地摆了摆手:“罢了罢了!不谈这个了,孰是孰非,老叫花也无心去争辩什么,没有意义。”

  “是这个道理。您老呢,其实也不必太过忧心,毕竟...今时不同往日了,有我义军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王勤笑着说道。

  洪七公也明白他的意思,缓缓点了点头。

  仔177细想想,确实如此......

  眼下情况较之以往,有了极大转机!

  若是起义军的种种政策能顺利推行开来,一切难题、困境,或许就都能迎刃而解了!

  不仅丐帮生存之问题能够彻底解决,各地潜藏的恶行劣迹也能根除掉!

  数以万计的帮众将从此获得新生!

  如大信分舵一般,或分得田地,或被安排了工作,不用再流离失所,可以踏踏实实地做回良民,有了生存保障。

  思及此处,一时难免也有些心涌澎湃!

  其实......

  也正因看到了这种可能性,洪七公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动摇了原有之信念,对起义军从最初的怀揣敌意,到现在的心生偏向。

  放下酒碗,侧目看向屋外,借着些微月光与灯火,远处城头之上,隐约能见一杆旗帜随风飘荡,看不清楚颜色。

  洪七公忽然心生一念:若是这杆旗帜,有朝一日能插满天下,那会是什么景象呢?

  (ps:求自订、求全订、求鲜花、求评价、求月票、求评论~)

第四百一十八章 工作推荐!

  翌日,清晨尚早。

  洪七公跟着王勤提前完成了登记造册,拿着那块代表身份的牌证,神情有些复杂地端详着,翻来覆去,思绪纷纷。

  “老帮主,这户口呢,我给您落户在了江宁府,这里毕竟是江南东路的首府治所,首屈一指的繁华之地,有着这个身份户籍,可选择的余地就多了不少,未来也只会更好。”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落户在大城,跟落户在乡下,那肯定是完全不一样的。

  城中繁华,乡下穷苦,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王勤说着,抽出两张文书:“您老看看,哪个合心意的?”

  洪七公伸手接过,查看了起来。

  这两张都是工作推荐文书,一个是食堂厨子,一个是学堂武师。

  洪七公皱眉想了想,询问道:“这食堂跟学堂都是面向谁的?可有什么说法?”

  “食堂是专门给大伙用饭的地方,其实就是膳堂,像官府衙门、城区办事处,兵营、工坊这些地方都有开设,您老人家最是好吃,尝遍了天下美食,想必厨艺也精湛得很,这俗话说得好:荒旱三年,饿不死厨子。到了食堂这块工作,缺什么也缺不了吃的,是个极好的去处,多少人盼都不盼来呢!

  至于那学堂嘛,则是给当地适龄孩童、少年一个学习的地方,文武都要涉及,既要读书识字,也要强身健体,所谓武师就是专门传授武功的老师,凭您的武功,自也能轻松胜任。”

  洪七公摸了摸胡须:“听你这么一讲,食堂这块地方确实是个好去处,吃喝不愁的,老叫化别的本事不敢担保,但这厨艺嘛,呵呵,我还是挺有自信的,绝对能让人满意。”

  不过......

  相比起食堂,他更惊奇于那所谓学堂。

  “义军现在都要在治下开设书院啦!?”

  在洪七公看来,这学堂实际上就是书院,无非是换了个名头罢了。

  但这也足够令人惊愕了。

  很是难以置信!

  一方造反势力,起义才堪堪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居然已经开始讲究“文治”、“教化”了!要在治下开设书院、学堂,让人读书识字......

  这着实有些不可思议!

  王勤颇为自豪地点头笑道:“确实是这样,不瞒您说,分田分地只是基本政策,咱们义军还有好多造福百姓的举措还没来得及实施呢,这开设学堂啊,就是其中之一,也是重中之重!各地都要大办,要把当地适龄的孩童、少年都集中起来,安排学习,读书启蒙开智,习武强身健体!

  听上头说,这是要紧抓教育工作,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嘛!咱们城北这块,长街尽头那片区域,就是划分出来作为临时学堂的地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洪七公喃喃自语了一下,眼神微亮,问道:“要入这学堂,可有什么条件限制么?”

  王勤微微摇头:“这个倒是没有,只要登记造册了,属我义军治下百姓,不论什么身份,家中但有适龄者,都可以报名。”

  想了想,又加了一句:“硬要说限制,可能就是咱们这块,只专门负责城北区的百姓吧。”

  洪七公沉吟半响:“那其他地方...也会有学堂么?”

  “那是自然,江宁府这里东西南北四个区域,都要开设一座学堂。据说城外乡里农村,也要开始筹办了......”王勤说到这里,神情有些微妙。

  洪七公有些动容:“乡里农村也办学堂!?”

  王勤想了想,低声道:“我也是听说的,实际怎么样,倒是不太清楚,只是依我所见啊,应该是不会错的,您可能不知道,我义军兵营内部都有类似的讲武堂,刚刚参军加入的新兵不仅要学习认字,还得培养兵法韬略什么的。”

  “啊!!?”洪七公瞪大了眼睛,一脸震惊。

  啥玩意?

  兵营里不训练士兵,反而教认字读书?

  兵法韬略这个倒是勉强能够理解......个屁啊!

  历来兵书,都是极珍贵的传承,非底蕴悠久的世家、将门,亦或是王公贵族,是不可能接触得到的!

  怎么到了起义军这里,就成了新兵都能触及的知识了呢?

  洪七公颤声问道:“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如果只是为培养将才,真的值得么?

  从认字到兵法,那得耗费多大的时间精力去培养?又要倾注多大的资源?

  而且......

  治下各地开办学堂、书院、讲武堂,涵盖城镇、乡村、兵营,起义军此举,难道真是奔着教化万民去的!?

  朝廷也讲教化万民,其他诸国也讲,但跟起义军比起来,说小巫见大巫都是抬举的说了......

  “老帮主的这个问题,我是回答不了的。”王勤干咳一声。

  其实也是说不清楚,他自个都才加入义军没多久呢,哪里知道得详细具体,又哪里知晓其中深意。

  洪七公倒也没在意,有些恍惚地点点头,好半响才回神,低头看着手里的两张工作推荐文书,稍稍犹豫了一会,便抽出其中一张还了回去:“老叫花打算去学堂瞧瞧,也不知道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听得这话,王勤不由笑了起来:“以您的武功,若都不能胜任,天下也没谁能胜任了。放心,绝对没有问题。”

  取过推荐文书,正准备伏案填写盖章,忽然想到什么,微微顿住,抬头看向洪七公,沉吟道:“老帮主,其实还有一个工作倒也挺合适的,就是听着不大好听。”

  “.什么工作?”

  “门卫。”

  “门卫?门子啊?专门看大门的?”

  “差,差不多吧......”

  王勤脸色有些尴尬,把丐帮的一帮之主推荐去看大门,这细一想,怎么都觉得很是别扭,但他又确实觉得这个工作不错。

  “我是这么想的,您老人家年纪也大了,干别的都要费不少精力,但干门卫,绝对轻松!虽然听着不大好听,有损您的威名......”

  洪七公颇感无语,笑骂道:“有这好差事你不早说?什么威名不威名的,老叫花说破天了也是个乞丐,干什么不是干,还能嫌弃了门子不成?行!那就这个了!”

  “您不再考虑考虑?”王勤反而劝了起来:“这工作虽然轻松,但是没有前途啊,上升途径几近于无,而且定下来了之后,也不好转别的。”

  门卫的工作一般是在各地场所看守大门,因为工作轻松,会更优先推荐一些不能从事重活的百姓去。

  这对于普通的老朽而言,自然是个好去处。

  但是缺点也明显,那就是没有了上升空间,去了就是养老活,大概率要干一辈子的那种。

  “我还是更建议您当武师,那个前途更广阔!”

  洪七公摆了摆手,示意没必要。

  他要真在意什么前途,前面就不会拒绝加入义军了,对于他来说,什么工作都好,其实没有太大区别。

  想了想,倒是有了个想法:“你说的那个学堂,可有设门卫一职?”

  “自然是有的!”王勤微微点头:“其实您不提,我也会安排您去那里的。像官府衙门、城区办事处这些地方,对门卫的要求要较高,规矩也多,老帮主想必也不乐意去;至于工坊、粮仓、水库一类,相对封闭,怕您老闷得慌,思来想去,也就学堂这块比较合适些。”

  “那好,就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