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122章

作者:从前慢

第一百四十一章 秦淮如给师傅送礼

  老酵子,上次蒸馒头的时候,留下来的发面,揉成团放成-干。

  下次要用的时候,拿出来跟面粉揉一块.

  放发酵,这才能蒸馒头!

  把发酵好的面拿出来,在案板上使劲揉打。

  完了再拉成婴儿手腕粗细的长条,拳头大小的一、个个揪下来。

  揉捏,双手虚握打转成团。

  完了放进锅里,开蒸。

  一锅得25-30分钟,关火,再闷它个三两分钟。

  掀开锅盖,热气腾腾,带着点金黄的馒头就出锅了。

  “尝尝。”拿着个冒热气的馒头,俩手来回颠着送到杨建国嘴边。

  咬上一口,香糯发甜。

  “媳妇,这咋不酸呢?”正在和面的杨建国眼睛一亮。

  因为发酵自带的碱味,这时候的馒头都有点酸口。

  不严重,但也吃的出来,盖都盖不住。

  可英子蒸这馒头,是丁点的碱味儿都没有。

  奇了怪了!

  看他惊讶那样,英子有些小得意:“好吃吧,这可是我娘教我的。”

  不酸,关键就在这酵子,跟棒子面的比例上。

  别看棒子面吃着粗,拉嗓子。

  可只要掌握好了比例,自带的玉米香,就能把碱酸中和了。

  既保留了白面的软糯,又提升了口感。

  “我媳妇儿真行。”杨建国竖起拇指夸了句,给英子乐的直笑。

  这一下,屋里的热气儿就没停过。

  外头瞧见了,闻着味儿就知道是在蒸馒头。

  “姐。”快到饭点,何雨水跑上门了。

  “雨水,来,尝尝姐蒸的馒头。”英子给她拿了一馒头,何雨水乐的接过去就咬。

  边嚼边说:“姐,我哥让我来问问,能先分他几个馒头吗?钱票都有。”

  英子看了眼自家男人,笑说:“行啊,那有啥不行的。”

  “咋了,家里吃完了?”

  何雨水点点头,举起手里的馒头好奇:“姐,你这馒头它咋这么香呢?”

  “独家秘方,哈哈。”英子给她拾了十个馒头。

  何雨水这头数了两毛钱,二斤的粮票。

  说了句“我等会就把盆给你送回来,”把没吃完的馒头咬嘴里,抱着就回去了。

  瞅她走了,杨建国才说:“我媳妇这馒头,卖二分亏了。”

  英子笑了笑,说:“啥卖不卖的,邻居间互相搭把手的事儿。”

  “人何师傅就是厨子,能不会蒸馒头?真要是买卖,我可不敢做。”

  投机倒把的事儿,英子可不敢干。

  “哪儿能啊,我还不够吃呢!”杨建国的心疼样,又给她逗乐了。

  把最后一锅蒸上,饭点都过了。

  英子又开始准备晚饭,正好有新蒸的馒头,弄俩菜就能开饭。

  开了门往地窖走,英子打算用白菜,腊肉和粉条,做个猪肉炖粉条。

  再切半个白萝卜,用猪肉炖粉条那肉汤兑水一滚,完了再给炉子下面闷俩土豆。

  一菜,一汤,外加零嘴,齐活儿了。

  北方,冬天家里能见着的菜真不多,最频繁的就两样。

  大白菜,白萝卜。

  还得是提前囤的,要不真入了冬,您连白菜都见不着。

  像家里现在吃的红薯,土豆。

  还有先前拍的黄瓜,那都是提前备的。

  虽说放的不新鲜了,可这年月大冬天儿的。

  能在桌上见到点绿,比肉稀罕!

  也就是寻常人家穷惯了,没油水。

  这才会有先前大娟跟小娟,先去夹黄瓜,觉着它没肉金贵。

  再咋,它也不能跟肉比。

  可在不缺肉的人眼里,那确实比肉更宝贝。

  用盆装着菜跟肉回屋,英子没一会儿就给收拾利索,把菜给炖上。

  等馒头快熟,这边菜也齐活儿了。

  萝卜粉条汤,猪肉炖粉条,刚出锅的馒头。

  呼噜,呼噜…

  杨建国一口气喝了两大碗,吃了四个馒头。

  小盆儿装的猪肉炖粉条,也让他消灭大半。

  香,真香!

  把剩下的菜倒一块儿,放灶头窗沿下冷着。

  明儿早上起来,在锅里一滚。

  馏几个馒头,俩鸡蛋,就是一顿早餐了。

  本想着找点乐子打发时间,最后变成蒸一下午馒头。

  杨建国却没觉着无趣失望,反倒格外踏实。

  过日子,不就该是这副简单、朴实的样子。

  隔天早上,把昨儿晚上烩了萝卜的猪肉炖粉条一滚。

  俩人打算吃完早餐,就去英子家拜早年。

  赶早不赶晚,才显得重视。

  正吃着何雨柱兄妹俩来了,手里拿着昨晚上装馒头的盆儿。

  “建国,英子,吃着呢!”

  “嗯,你这大清早的,有事儿?”

  让杨建国一问,傻柱挠头憨笑:“那个,建国,昨儿那馒头是英子蒸的?”

  “是我蒸的,何师傅没够?”英子说着起身:“那我再给你拿几个,不碍事!”

  “够了,够了。”

  傻柱忙叫住她,说:“我就好奇,你蒸那馒头它咋那么香呢?”

  杨建国笑呵呵道:“绝活儿,知道不?”

  傻柱理解的点点头,道:“懂了,你俩吃着,我回屋了。”

  何雨水有点失落,她还想着以后都有甜馒头吃了。

  这倒好,她傻哥连嘴都没张,要不自己问?

  屋里,英子瞅了杨建国一眼,笑意横生。

  “何师傅要想学,我教你就是了。”

  傻柱停下了,回头看着英子说:“英子,你甭客气了,就叫柱子。”

  完后上前两步,道:“真能说?”

  “真能说,也不是啥难事儿,真有心试着就会了。”

  听她这么说,傻柱可没当真。

  啥门道儿,在会的人眼里都简单。

  就跟他做菜一样,有些个菜,少一味料,多一味料,那就是一天,一地。

  没人给你点明白了,自个儿琢磨可有的功夫磨了。

  “进来坐吧,别在门口杵着了。”杨建国把俩人叫进来,让坐着慢慢说。

  英子手里比划着,跟他说清楚比例,和面里头的巧道,酵子怎么解。

  到底是厨子,只说了一遍全明白了。

  “怪不得,英子,我可真得谢谢你。”傻柱诚心跟她道谢。

  心里却在想着等会给人拿点啥,俩人吃了饭就得回娘家吧?

  头个年,礼肯定得重点。

  正在这琢磨,屋外头传来秦淮如的声儿:“杨师傅,您在家吗?”

  面面相觑,杨建国心里奇怪:她怎么来了。

  “在呢!”

  杨建国吆喝了句,起身往外走,没叫她进来的打算。

  一出去,就见秦淮如手里捧了个小瓶儿站在那。

  瞧见他,上前两步说道:“师傅,我这有些香油,专程给您送来。”

  屋里,听见秦淮如是来给送香油的。

  傻柱跟学过变脸似得,眼-神明暗闪烁。

  他给秦寡妇家带过多少吃的。

  最后,落一埋怨,啥也没有。

  这些日子傻柱过的舒坦,忙着相亲,跟冉老师定日子。

  跟易中海摊牌,那些个狗屁倒灶的事儿。

  秦淮如也没再纠缠过他,也就把这些个过往抛到脑后。

  如今,再听见她的声儿,近在咫尺。

  竟有种恍如隔世的错觉。

  内心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说不出的酸甜苦辣,仿佛一、下子尝了个遍。

  看她手里装了三分之一瓶的香油,杨建国好奇问:“哪儿来的?”

  秦淮如捧着瓶子说:“家里带来的。”

  里头那点儿香油,至多也就二三两。

  可在这年月,做礼不算轻。

  杨建国看了她一眼,说:“你留着自己吃吧,家里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