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139章

作者:从前慢

  不说这俩月的工资,光是前头第一次发的奖金,就好几百没用呢!

  走道儿往家去,英子瞧着他怀里的座钟心疼.

  九十九买一座钟,太贵了。

  不过,买都买了,也就不说什么。

  反正自家买得起,自个儿男-人也喜欢这么个物件。

  就是,奢侈了点。

  想到这,英子不忘提醒:“建国,回头人要问起,你可往便宜了说。”

  九十九,买一座钟,真的太高调了。

  好在这东…西,寻常人也看不明白。

  你说多少,他也就信多少,咱得往便宜了说。

  “行,就说是残次品,三十多,咋样?”

  英子点头道:“我看行。”

  俩人这对好了‘本子,’回院儿天黑全了。

  谁也没惊扰,直接回了家。

  站门口开锁,贾家门帘挑开了。

  秦淮如把水盆卡腰上,一手扶着,另一只手拿着书出…来了。

  也不看道,就这么到了水池旁。

  把盆儿一放,扭龙头。

  哗哗…

  水全贴着盆沿落池子里,看的他无言以对。

  “秦姐,秦姐。”

  瞧他没吱声,英子叫了两句,等秦淮如回过神瞅自个儿。

  这才笑着一指水池,“水漏了。”

  低头一看,秦淮如忙把盆儿放水龙头下面,“看我,这都忙乱了。”

  抬头看向英子,感激道:“谢谢,英子。”

  英子点点头,笑了笑回屋了。

  瞧见俩人一前一后,怀里包着盒子回了屋。

  秦淮如愣了神,等再回过神来,盆里水往外溢了。

  忙关了水,秦淮如看着满满一盆哭笑不得。

  大院儿里的水,可是公用整体计费。

  往日里谁要是浪费了水,就不是故意的,也得被大伙儿说道两句。

  好在这会儿,夜了。

  秦淮如左右看了看,把盆儿稍微倾斜,倒掉一些。

  这才夹着书,吃力的端起往家走。

  屋里,杨建国跟英子把座钟摆在留声机旁,瞧着里面的指针。

  咔,咔…

  安静的屋里只有指针跳动的声儿,许是这年月太无聊了。

  俩人竟觉着,这声儿有点好听。

  还挺上瘾,听舒服了…

  瞧了眼时间,已经夜里九点钟。

  英子端起盆去隔壁打水,顺便看看小…鸡儿。

  隔着墙,杨建国都听见她跟那叙话的声儿。

  “快快长,多长些肉,等生了好补身子……”

  杨建国人听傻了,你这让‘人’快点长,和着就为了被宰下锅。

  这小…鸡儿,实惨!

  摸了摸自己的手表,杨建国心里念着媳妇的生日。

  到那天,再给她个惊喜得了。

  周三,考核组如期而至。

  一大早,厂里头就开始吆喝起来。

  广播里放的歌,也比往常高了几声儿。

  打了申请,要考核的。

  这会儿都在等消息,具体怎么考,谁先来。

  是实际演练,还是向考核组做说明。

  还是人直接出题,远程操控。

  这都是个未知数!

  据说上次考核,就是私下里给出的题。

  完了伪装成订单,下发到每个车间。

  让要考核的师傅,来负责做活儿。

  最后,考核组直…接通过产品来进行评分,那次简直是‘大清洗。’

  报考的人数里,一笔刷掉大半儿。

  不是技术不到家,是做活儿犯懒,没拿出真本事。

  全都当普通订单来做,合格就成。

  可所谓的合格,在考核组眼里就是‘敷衍、落后,不合格’的表现。

  他们出的题,刚好卡在考核线。

  你是六级工能做,五级也能做,就看你怎么做了。

  技术到了,可你工作里不拿出真本事。

  能凑活儿就凑活儿,卡着标准线来应付。

  这样的人,怎么能给他通过?

  这比技术不达标,更可耻,可恶。

  所以,这次考核大伙儿都提着心,生怕又有什么新花样。

  不过,他们明显是想多了。

  人考核组直接入车间,面对面的进行审核考验。

  然后,再从申请人之前做的订单产品里,随机抽取几个来进行打分。

  根据技术,往日表现及产品效果来进行综合评分。

  这消息一出,有人兴奋,有人紧张。

  那些个紧张的,大多是往日里偶有凑数,让徒弟顶活儿,卡着合格线的。

  兴奋的,则是那些对自己要求严格。

  对工作认真负责,从不打折扣的。

  得了消息的李耀国,就是其中一员。

  “建国,看来我这回是要升了。”李耀国信心十足,面带光彩的说着。

  他对自己平日里做的活儿,有信心。

  对自己的技术,同样如此。

  杨建国认同的点了点头,作为车间的实际负责人。

  李耀国往日里的表现,他是最清楚的。

  在特…种车间,不存在什么卡线的说法。

  你有八分的本事,就得给我做出八分以上的活儿来。

  技术不够,耐心、细心、专注来凑。

  总之,谁也别想打马虎眼。

  荣誉共同,责任也一样。

  不想着进步,反要扯车间集体的后腿。

  抱着这种思想的,他留不下。

  等了一上午,也没等来考核组,大伙儿显的心不在焉。

  等级考核是大事儿,这也不怪提心吊胆的。

  就说杨建国,这一早上也是心神不宁,时不时的往门口瞅两眼。

  小食堂,吃过午饭。

  杨建国泡了缸子茶,喝了一泡歇歇,这才出门往车间走。

  张潮跟秦淮如,已经在等着了。

  瞧他出来,俩人立马跟上。

  张潮把他手里的茶缸接过去,帮着端上,秦淮如凑近了些小声说道:“说是下午过来。”

  俩人刚趁着吃饭,可是打探不少消息。

  早上考核的是普通车间,随便选了五个,完全没什么规律的。

  不过,倒是有人听见杨厂长跟考核组的谈话,说是下午先到特…种车间看看。

  而且,带队的专家,还提到杨建国的名字。

  难道来的是熟人?

  想起上次要给他带走那大专家,杨建国猜测是不是他又来了。

  可依照惯例,这次来的该是新人才对。

  想不明白,杨建国索性也不想了。

  反正再过会儿,人也该来了,是与不是一看就明白。

  何必在这,自己折腾自己。

  等大伙儿陆续回来,上工的铃儿响起。

  车间外也传来杨厂长热情的声音,“就是这了,各位师傅里面请。”

  带着考核组进了车间,杨厂长一眼锁定杨建国:“建国,你来一下。”

  杨建国向前迎了上去,却没瞧见预料之中的熟人。

  带队的专家,比上次来那大专家年轻多了。

  单从外貌上来看,俩人得是爷孙。

  “建国,这位是考核组的领队,刘专家。”杨厂长没多介绍,就这么一招呼。

  应该说,跟没介绍一样。

  “你好,刘专家。”杨建国主动伸手向对方问候。

  刘专家握住他的手,笑道:“建国同志,叫我刘同志好了。”

  “杨建国这个名字,我可是如雷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