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246章

作者:从前慢

  “传出去,还得有好些人骂我假清高。”

  “说不准,还得有人找上门来,指着鼻子骂一通。”老杨摇头苦笑。

  如今,这工农地位真是太高了。

  就他这个领导,不占理让人指着鼻子真骂了。

  也就骂了!

  搞不好,还得跟人承认错误,陪个笑脸。

  我这容易嘛我?!

  “你说这些我都懂,大环境如此。”杨建国点头表示理解。

  随后,接着说道:“我到这不是让你处理他的,而是想要跟厂里沟通个情况。”

  大院儿里投票,街道办认可,要对许大茂进行驱逐,把他从院儿里赶出去。

  现在,就差厂里的态度了。

  毕竟,这房子现如今是归厂里所有,到底怎么安排前面那些都不算拍板。

  只是说,让厂里的决定有个正当由头,能让人信服。

  最后怎么办,走是不走,还得看厂里的意思。

  杨厂长低头沉吟,片刻后问:“真要赶走?”

  他这态度,说明已经是同意了的。

  不过就是再确定下,杨建国对这事到底有多坚持。

  “不是真的我能上这来吗?”杨建国点了点头,认真道:“真要撵。”

  “成。”杨厂长答应了。

  “我等会就跟后勤沟通,把人给调走了。”

  “不过,流程还得走几天……”

  都让院里撵出去了,这要让他在院儿里待着,指定是搅的不得安宁。

  可临时也没地方,突然就让他给住下。

  “这样,让他先在厂里凑活两天,我让科室主任给他通知。”

  杨厂长决定让他临时在厂里待着,办公室里凑活几晚上死不了人。

  至于后面儿给他安排到哪,还得后勤来办。

  工作上,是没有什么变动的。

  毕竟,杨建国指责的是道德层面,你不能因为这个就把人给撤职了。

  最多,也就是安排劳动改造。

  可厂里正是缺人,临时也没放映员能顶上的。

  再说,就因为截胡把人调职,也不能服众。

  “只要给他调出大院儿就成,其余的您自己看着办。”杨建国乐呵回了句。

  杨厂长伸手指着他,“你杨建国就是属猴子的。”

  临时没动静,不代表以后没动静。

  既然事儿让挑明了,许大茂往后再收贿赂,那可就是真要出事。

  可不管是杨厂长,还是杨建国,都不认为他能管得住手。

  吃惯了山珍海味,偶尔来顿野菜尝鲜还行。

  你让他天天吃,吃得惯嘛!

  早晚,许大茂还得因为这个栽跟头。

  这才真叫‘走着瞧。’

  把许大茂赶出大院儿这事,算是彻底告终。

  等杨建国从办公楼里出来,门口只剩张潮跟张钰两兄妹。

  许大茂已经走了,认清现实去想应对了。

  从杨建国进大楼那一刻,他就知道没机会了。

  往后,还是听厂里的安排吧!

  至于其余的,许大茂现在也没心思去想。

  先等这风头过去,把该安排的都安排好了。

  自个儿有了出路,再去想那些个乱七八糟的。

  总之,这事儿他许大茂记下了.

第二百五十三章 看房,妈妈抱

  许大茂让撵出大院儿,没有一点缓和余地。

  这事儿,是谁也没想到的。

  就是昨儿个王主任表态,大伙儿觉着这事要成真的时候。

  心底其实还潜意识的没把它当回事.

  不就一场闹腾,给他许大茂个教训嘛!

  最后,教训够了,事儿也就过去了。

  团结,团结,这可是自上而下的主题。

  想把一人撵出大院儿,真没说起那么容易。

  可现在——成了。

  还没下工,许大茂就回来收拾东…西了。

  跟他一块儿来的,还有俩保卫科的同志。

  一…个5大三粗,一…个高高瘦瘦,全程绷着脸,叫人瞧见就心生畏惧。

  俩人也不搭手,就站那看着许大茂一件件的往外搬。

  是他的都能带走,不是的。

  像原先就是这屋里的物件,他是一样儿甭想多拿。

  就连那小马扎,也让扣了。

  “单子上写了,四条矮凳。”

  “那坏了一…个,这我自己买的。”许大茂举着手里的凳子,心里倍感凄凉。

  他许大茂什么时候,沦落到这地步了?

  从来没有,打死许大茂他也没想过,有天自个儿会被院儿里赶出去。

  原先有恃无恐的心态,崩了!

  可惜,这会儿说啥都晚了。

  再不乐意,后悔,舍不得。

  搬吧!

  可我这自己买的马扎,你还要给我扣了?

  一把从头手里夺过马扎,往地上一放。

  大个儿冷着脸说:“四个就是四个,前头坏的那正好用这个抵了。”

  许大茂气的嘴直抽抽,额角皱起好大片褶子。

  可还是回屋继续收拾去了。

  你跟保卫科讲道理,人跟你讲拳头信不信?

  草草收拾完,许大茂站在门口再瞧了眼房子,眼底充满不舍跟怒火。

  杨建国……

  回来的时候,院儿里已经没了许大茂的影子。

  杨建国叫上英子,就跑后院儿看房子去了。

  推开门,亮堂的屋子让人一眼心喜。

  就连地上留的那些垃圾,杂七杂八的环境也被完全忽略。

  有这么一间房,往后就是再生也够用了。

  英子在屋里转悠,设想着将来家里的摆设。

  杨建国则在观察合适的位置,看把炉子搁置在哪儿。

  不是中院儿屋里的,他是打算给这屋买个新的。

  那留给孩子用,将来大了洗漱啥的都方便。

  节约惯了的英子,一听他要买新炉子。

  本能就想开口制止,可她又给忍住了。

  俩人一月开的工资,加一块儿得有一两百。

  买个炉子,真不费事儿。

  “明天下了工我去,再选个结实、好用的。”

  听见他这么说,英子忙提醒道:“够用就成,别买太贵的。”

  该节约还得节约,不是说你工资高,钱多。

  就能为所欲为,奢靡铺张,浪费了。

  外头好些人,还吃不饱饭呢!

  屋子也看了,俩人再回屋,喜笑颜开的接着讨论。

  哪样到时搬过去,哪些又得留下来。

  像这些电器产品,肯定全都给它搬走。

  回头孩子大了,吃饭干啥肯定也到大屋,就回这边洗漱睡个觉,也用不上这些东…西。

  再说,等他们大了可以再买。

  对待自个儿小气的英子,对杨建国和孩子,那可是一点不扣。

  吃穿都是好的,男…人是家里的脸面,不能差。

  孩子是家里的里子,脏不得。

  就她自己个儿,缺点少点的不碍事。

  “那可不行,缺谁也不能缺你的。”杨建国提出反对意见。

  并且,决定今晚对她进行严厉的批评。

  家是整体,要做到一视同仁,才能给孩子起到好的表率作用。

  咋还厚此薄彼,一人一待遇。

  旁的人家咱管不着,也不稀罕管。

  但在自个儿家,不行!

  “你就憋坏吧!”英子娇羞一笑,做饭去了。

  孩子都八个月大了,她能不了解杨建国那些个小心思,语调里的暗示?

  花花肠子一冒头,英子就瞧明白了。

  今儿晚上,得给炉子里多添些水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