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262章

作者:从前慢

  这话听着,怎么像是要让他动一动啊?

  “说对了,就是要让你动一动,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去发挥热情。”

  门突然打开,英子端着装了瓜子和奶糖的盘子进来了,“首长,您吃瓜子。”

  “好,好。”大领导欣喜点头,说:“李英同志,这些年也辛苦你了。”

  英子忙摇头,谦虚道:“首长说笑了,我有什么辛苦的,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罢了。”

  “诶~不能这么说嘛!”

  “不是你把家照顾的这么好,建国也不能放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这就像打仗一样,后勤工作搞不好,前面的战士哪里来的士气去打胜仗?”

  “建国做的那些事,起码有你一半的功劳。”

  看到她站在那里,温柔谦虚的笑着,大领导接着往下说。

  “何况,你在食品厂的工作也做的很好嘛!”

  “多次化解工人们敌对的情绪,压制了造…反派的势头,让他们无法掌握控制权。”

  “确保了食品厂的正常生产和供给,这些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谁也不会忘记。”

  看得出大领导来之前,是做足了功课的。

  对于这些年两人身上所发生的事,做出的贡献和付出的努力,他都有看在眼里。

  别看他在南方啊,帝都里面还是留着‘眼睛’的,杨建国身边不就有个吗!

  “您说杨厂长,他可时不时就跟我提起您。”杨建国笑着回应。

  大领导也在笑,只是笑着笑着就深沉了。

  “建国啊,谢谢你护住老杨,不是你,他这个厂长早下台了。”

  大领导看的明白,四九城多少厂区的领导班子,让扣了帽子赶下台。

  扫大街,扫厕所的,天天被拉去批斗游行的。

  没有一…个,像老杨这样安安稳稳,坐在他的厂长位置上的。

  为什么?

  全靠杨建国将厂子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

  发生在别的厂的对立,派系武斗事件,在轧钢厂就没有发生过。

  就是在困难时期,红星轧钢厂也保证了全面生产和对外供应。

  可以说,在全国都是仅此一份。

  大领导刚回来,去报道开会的时候,就听到有人对红星轧钢厂进行点名。

  要大家去分析,去学习。

  为什么红星轧钢厂可以稳定不乱,为什么能够在困难时期保证生产,还做出那么多的突破。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是如何团结起来的。

  要认真学习,让大家跟着一起学习。

  “首长,我是一名工人,只是做了我该做的。”杨建国格外谦虚。

  可大领导就爱听他这个,“建国,你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搞清楚自己的身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就是你们能成功的原因啊!”

  “有些人,就是把心思都放在别的地方,对自己的工作倒是一点也不上心。”

  听他若有所指,杨建国也没主动询问。

  大领导的难题,不是他该关心去解决的。

  他现在倒是更想知道,对自己未来的安排。

  “我的意思,是想把你调到部里去,还是主持精密制造的主要核心工作。”

  “当然了,涉及的层面会高一些,具体要做的事情也会多一些。”

  仿佛猜到他的心思,大领导笑道:“你也不要有负担嘛!要拿出让大家走出去的魄力。”

  听到他这番调侃,杨建国哑然失笑:“那是大伙儿的心愿,和人民作对能有什么好下场。”

  “说的对,和人民作对,是没有好下场的。”

  在屋里聊了四五个钟头,大领导夜里才离开。

  这一趟他的收获是巨大的,是满足的。

  当初,自己没有看走眼。

  同时,也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

  一定要把杨建国调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加快推动归家的工业科技发展。

  可爱的人在困难时期,顶着巨大的压力争取到的时间,保持的工业进度。

  不能在这个时候,白白浪费在无聊的斗争上.

第二百六十八章 接班,只有壹个

  “爸爸,你是不是要到外地去工作啊?”

  吃晚饭的时候,已是亭亭玉立的丫头志怡神色忧郁的看着他。

  志远还在低着头吃饭,可耳朵也竖了起…来。

  瞧了眼英子,杨建国笑道:“你妈让你问的吧?”

  志怡心慌的看了眼妈妈,说:“是我看到爷爷来家里,才想到的。”

  这话骗骗外人也就算了,骗她爹?

  自个儿的闺女,能不清楚是个什么样儿吗?

  大咧咧,没心没肺的开心果,说的就是她杨志怡。

  还见着爷爷,她自个儿想到的…….

  “不去,还在四九城,就是工作单位可能会有所变动。”

  杨建国刚一说完,英子就仰头问了:“调了工作单位还在帝都?”

  眼…神玩味儿的看着他,英子脸颊一红,道:“我这是替闺女问的。”

  别看俩人是老夫老妻,生活里的趣…味依旧不少。

  被杨建国百般呵护、宠爱的英子,依然有着少女的一面。

  时不时的脸红,俩孩子都习惯了。

  “我妈又脸红了。”志怡调侃又羡慕的看着妈妈。

  低头吃饭的志远‘嗯’的哼了声:“不很正常吗?”

  英子哭笑不得的看了眼俩孩子,“怎么跟妈说话呢,讨打!”

  志怡吐着舌尖调皮道:“略~腻死人了!”

  玩笑过后,杨建国才向家人们说明自己的工作调动情况。

  大领导之前的意思,是要把他调到工部继续主持精密制造这方面的工作。

  国内领域的发展方向,具体的研发项目,经费审批及项目审核等等。

  一线工作少不了,但也要参与一些行政方面的决策问题。

  光在前面做项目,难免会让人掐住喉咙。

  “那你们车间咋办?”英子知道他对车间的感情。

  那是男…人他爹工作的地方。

  是他学习、工作十几年,具有太多美好与奋斗的地方。

  在那有他的青春,他的回忆,还有他重视的工友与朋友们。

  杨建国沉吟道:“我也正在考虑,该让谁来接班。”

  适合的接班人就俩,李耀国和张潮。

  凭借着扎实的底子,务实、肯下苦的学习作风。

  张潮如今已是六级铆工,算是正式出师,也能自个儿带徒弟了。

  让他来接班,杨建国是满意的。

  可自从杨建国担任车间主任以后,李耀国就一直是他最得力的助手。

  帮他处理一切与工作无关的事务,在工作上也是一把好手。

  对车间里的流程、各项规定及运作方式都极为熟悉。

  师傅们也都信服他,心里认可他这个车间二把手。

  要是杨建国把张潮突然提上来,难免担心会有人不服。

  张潮能不能接得住,杨建国觉着有点危险。

  可要是让李耀国来接班,张潮的位置难免会有些尴尬。

  毕竟,自己走后。

  具体的核心工作是要他来接手,把控方向的。

  至于郝师傅,他在三年前就已经退了。

  如今在家里给儿子带孩子,过着平平淡淡的安稳日子。

  “还是把俩人叫一块儿,当面说清楚的好。”杨建国自言自语,又像是在找英子商量。

  英子点点头,道:“是该这样,把话说清楚了没疙瘩。”

  “不过,我倒是觉着该让张潮来接班,要多给年轻人机会嘛!”

  杨建国点头认可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回头我再问问耀国吧!”

  十几年的同事兼朋友了,他也不能全然不在意李耀国的想法儿。

  做了那么些年的二把手,自己走了,转头把位置交给徒弟。

  李耀国心里会不会有别扭,杨建国打算亲自问个明白。

  “啥别扭啊,这有啥的?”歪着头咧嘴大笑,李耀国直接说了:“我这个二把手也就适合当二把手。”

  “你要真让我顶上去,我还真不定能摆顺了。”

  “就让张潮上,我给他当二把手,跟你在的时候一样。”

  李耀国搓了搓下巴,玩味儿打趣:“这样儿,我算是两朝元老了吧?”

  杨建国哭笑不得的点点头,道:“对,两朝元老,第一功臣。”

  “嘿~听着顺耳,舒坦!”李耀国嘚瑟仰头,迈着八字步往前走几步。

  自个儿笑的不停,回来坐在他身边,李耀国问了:“你这是真要走了。”

  提到这话题,一时间真是感慨良多。

  拾四年,就这么转瞬即逝的过去了,杨建国刚入厂时的画面仿佛就在昨天。

  “是啊,拾四年……要走了。”杨建国看了眼大变样,各类先进仪器星罗密布的车间。

  心底也是充满追忆的。

  可这份柔…软在他走出车间的刹那,就被坚持与信念击碎。

  还不到他停下来的时候,帝国亡我之心不死,祖国还没有繁荣富强。

  苏醒的巨…龙仍在蓄力,只待时机成熟,一飞冲天。

  科技上宛如天堑的巨大差距,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努力,去拼尽全力的奋斗与追赶。

  十年蛰伏,杨建国也要用一身所学与抱负,为祖国的腾飞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