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280章

作者:从前慢

  杨建国把里面多出的衣服放到一旁,笑着说道:“回头到南方,咱也看看那边有啥好的衣裳,顺便买两套。”

  “就是再有什么变化的,也够穿了,你说是不?”

  瞧见四个行囊,让他三言两语就减到壹个。

  而且,看着就跟孩子的书包一样,扁塌塌的没点份量。

  英子也是哭笑不得,吐槽道:“合着我这半天白忙活了。”

  “没白忙活,外面儿的天正好。”杨建国说着把俩孩子叫到身边:“去,把这些挂太阳地里晒晒。”

  志怡立马开心大笑道:“哦,我现在就去。”

  志远不吭声,可跑的不比小妹慢。

  相比带四兜子行李,把自己变成‘脚夫’之一。

  这点小事,根本不值一提。

  “真就只带这么点?”把饭菜端上桌的英子,到里屋看了眼‘可怜巴巴’的行李,心底总是不太踏实。

  杨建国扶着她的肩头,笑着说:“你就安心吧,这趟保管你玩儿的开心。”

  礼拜六,傻柱跟秋叶还没起,就听见院儿里有泼水的响动。

  “这是咋了?”冉秋叶睁开一只眼,迷迷糊糊的伸了个懒腰。

  昨儿晚上折腾够呛的,她这还打算多睡会呢!

  “该是英子在做饭了,他家不今天走吗?”傻柱向上挪着坐起,靠在床头醒觉。

  冉秋叶晚睡,那他不也得晚睡。

  这会儿,傻柱也困着呢!

  “哎哟,我都差点忘了。”冉秋叶壹个机灵起了。

  瞧见他还在那打瞌睡的样儿,抬手拍了一巴掌说:“别睡了,赶紧起了给我帮忙。”

  “帮啥忙啊?”傻柱一脸懵的下了床。

  冉秋叶把自个儿柜子打开,“柱子,你帮我把底下那箱子拿来。”

  傻柱上前一看,愣了。

  “你不是要把自个儿这箱子,给英子拿去用吧?”傻柱一边上手,一边好奇问道。

  冉秋叶理所应当的点头道:“啊,我就这么打算的。”

  她这箱子是从国外带回来的,是当初一位外国友人欣赏冉爸的才华。

  得知他要归国,特意给他定制了叁个行李箱当做临别礼物。

  其中壹个大号的,两个中号的。

  冉秋叶嫁过来的时候,冉爸把两个中号给了她壹个。

  让她装陪嫁,女儿家的杂物,放家里也能当个带锁的箱柜。

  冉秋叶这些年,根本没怎么用。

  就给塞大衣柜里压箱底了,也是在听说英子要出门这才想起。

  先前就说要给她送去的,可这周孩子是放假了。

  老师们却是忙的不停,夜里傻柱又瞎折腾,让她全给忘光了。

  把箱子提着搁地上,瞧见这四四方方,边角带金属装饰和铆钉,丑不拉几的物件。

  傻柱有些嫌弃的说:“这箱子能成吗?人建国指定准备好的了。”

  “好啥啊,英子说就提俩布兜子。”

  冉秋叶好笑骂道:“建国那人你又不是不知道,根本就不在乎这些个形式上的,赶紧给送过去,别耽误了。”

  “行,行,我给送去,那这锁的钥匙?”傻柱指着上面的铜锁。

  冉秋叶一拍手:“对,差点又忘了。”

  瞧见她风风火火的去找钥匙,傻柱有些郁闷的挠着头。

  建国先前跟他说什么,‘一孕傻三年,三年再三年。’

  傻柱那时候还不信,我媳妇儿有文化,多聪明啊?

  现在,他想找日子带媳妇儿去医院看看。

  就做个健康检查,顺带再查下脑子,看里面儿是不却点啥的。

  找来要是,插锁眼里挂着。

  傻柱提着箱子两头的皮质把手,揣在怀里就出去了。

  “建国,英子,我们家秋叶让我来送宝贝了。”傻柱到屋头前,把箱子随手往门框边上一扔。

  杨建国从门里迎面上前,一眼就瞧见门口那箱子。

  不是有多宝贝,是以为他太熟这个了。

  这不驴家的老式旅行箱吗?!

  “建国,这是秋叶让我送过来,给你们家英子用的。”

  用脚尖轻磕了磕,傻柱满脸嫌弃道:“你看这箱子瞧着不咋样,可是秋叶的嫁妆,往日里宝贝着呢!”

  “而且,我看这也挺能盛货的,这趟你到南方去,正好给你们家装行李了。”

  听他这一说,杨建国笑呵呵道:“成,那我就不客气了,回来再还你。”

  再看地上那箱子,杨建国心说‘冉家到底还是有几分底子的。’

  不过,要是让前世那些把品牌捧上天。

  花天价求购老式硬木皮包旅行箱的人,瞧见傻柱那嫌弃的模样。

  怕不是得当场气疯,打起莱了!

  “成。”见他收下,傻柱挠头乐呵一笑。

  “你可爱惜着点,箱子是丑了点,可那也是秋叶的嫁妆。”

  “保证完成任务。”杨建国皮的抬了抬手,给傻柱气笑颠了。

  这个建国是年纪越大,性子越回去了。

  从前可比这稳重多了。

  现在,反倒整日里嬉皮笑脸的,时不时还开两句玩笑。

  嘿~

  倒是比从前活的,更有意思了!

  “那我先回去了,等会儿要送送你不?”

  杨建国摆摆手,道:“送啥啊,我这一趟过去就走了,大礼拜的跟秋叶歇着吧!”.

第二百八十九章 读书,远亲不如邻

  提着箱子回屋,杨建国摆在桌上打开铜锁。

  随手把行囊放进去,过来的英子发现里面还有好大空地儿。

  “这么大空,咱再多带几件,要不这箱子不白提了吗?”

  她这心里还惦记着,先前让拿掉的那些衣裳。

  穷家富路,出门多备些总比没得用强。

  杨建国好笑的看了看她,说:“够用就成,咱就甭惦记那衣服了。”

  扭头看向俩孩子,提心吊胆那样让他更是苦笑不已,“一人选三本书,多的没有。”

  “哦!”志怡开心大叫的冲向书架,志远也露出喜悦的笑容。

  带本书在路上,这样坐火车的时候就不会无聊了吧!

  “那给我也带本,就要那本林海雪原。”英子笑着吆喝道,彻底放弃争执的念头.

  在杨建国和孩子的影响下,她也变的喜爱读书,并从中收获快乐。

  字里行间所带来的触动,有时反倒很难以言语来表达。

  那种共情与激昂,只有真正沉浸在其中的人才能体会。

  建国曾说,三天不读书就跟没洗澡一样。

  浑身难受,怎么都不得劲儿。

  如今,俩孩子倒是有点他爹的架势。

  至于英子,她不排斥读书,但也谈不上痴迷。

  更多是氛围与环境,及文字带来的美好影响。

  而且,有时她也担心,再不读书和孩子就没共同语言了。

  俩孩子凑在一块儿,聊着聊着就转到诗集与看过的故事里。

  讨论着故事中的桥段与深刻寓意,相互交流各自的感悟。

  甚至还会因此争吵到被气哭,让英子看的是目瞪口呆。

  不过,哭的那个从来都是志怡。

  在这方面,她还真没一回能辩的过她哥的。

  谈到这些的时候,志远可是一点也不沉默、安静。

  反倒充满斗争的棱角,言辞锋利的像刀子。

  都说大学里有辩论,将来等他上了大学。

  要是参加辩论赛,会不会被人半夜套麻袋?

  英子把这事儿记在心里,想着找机会跟他谈谈,以后上了大学千万别走夜路。

  至于说别参加辩论,这她可劝卜住。

  回头再让志远的追问给噎住,那滋味儿英子受过一回就够了。

  刻骨铭心,真是!

  “行了,这样就够了。”看见箱子里塞满一半的书,杨建国把它重新锁好。

  提起试了试,一手刚刚好的重量,大小也合适,方便携带。

  “那就赶紧吃饭吧,时间也不早了。”瞧了眼时间,一家人抓紧吃饭。

  英子头壹个吃完,放下碗就出了门。

  她还得去交代些事儿,偏房的鸡得麻烦秋叶帮忙喂着,圈里的卫生就等回来再拾掇。

  铁皮箱的水阀,也得开着让它往外控干,以免里头生锈。

  还有炉子也得灭了,房门得锁好。

  屋头更是得检查仔细,避免下雨漏水。

  还有,还有……

  地窖里的吃食,有些放卜住的也得散咯!

  两大篓子,主要是白菜、土豆、红薯一类的。

  这些天温度太高,放个半月的真未必还好。

  给大伙儿散散,总比放毛了浪费的强。

  再说,这些年邻里间关系都有改善,大伙儿都处的不错,人情往来的也是应该。

  这年月人都是扎根的,到一地儿住下,工作。

  大概率就是一辈子的事儿。

  远亲不如邻居,说的就是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