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311章

作者:从前慢

  不是,那以建国的脾气,不得给她腿打折了。

  英子是越想越急,越想越气。

  抬脚就想追上去,给她好好收拾一顿。

  可刚跨过门槛,又把脚给收回来了。

  孩子可能就是说笑的,这要打一顿再给她鼓劲了,完了打别真不回来。

  英子哭都没处哭去,找谁说啊!

  拢共就这么俩孩子,都要去国外了。

  万一……都不回来了……

  英子越想越难受,头皮都跟着麻了。

  可她还得去上工,只能压着心思往外走。

  这一道上,英子是愁眉不展,满心阴霾,整个人都是浑浑噩噩,心不在焉的。

  提前走几分钟的杨建国,却不知道家里发生的小插曲。

  这会儿,正在单位把小胖介绍给霍师傅:“唐小胖,自个儿学的就会倒腾这些。”

  “霍师傅,这块好材料我可想都没想,就给你留着了,你可得把人教好了啊!”

  瞧见唐小胖手里的活儿,肥嘟嘟的手指一点也不影响灵活性,来回翻转的利落劲儿。

  霍师傅开怀大笑,诚心诚意跟杨建国道了声谢,向他保证“肯定不得比我差了。”

  就这样,唐小胖正式加入研究院,成了第一、也是唯一一名实习生。

  不过,他这生活上的问题还得抓紧办。

  户籍,还有配额的本、票,那可都得拿回来。

  问唐小胖自个儿的意思,只见他低着头老半天才说了句“能补办吗?”

  诶,这老实孩子没早点接受正规培养。

  可惜了!

  霍师傅有点心疼,自个儿这新徒弟。

  往后啊,自个儿不光得教他技术,还得护着他点,给他讲讲这做人的道理。

  人善被人欺,以德报怨不足报德,好人也得分事儿、分人,不做烂好人。

  道理都得跟她讲白了,性子也得好好打磨。

  要不,往后技术再高也得让人给欺负死.

第三百二十九章 我的祖国,志远眼里的光

  今儿,给霍师傅介绍个徒弟,工作进展顺利。

  先前交给他们那笔记本,向少东跟霍师傅带队有了初步的想法。

  虽然只是个想法,还没真正上手。

  可有想法就是好事儿,起码看进去,大致明白了。

  后面儿无非是水磨功夫,慢慢磨的事儿。

  杨建国心里高兴,回来的时候还横着小调:“一送哼哼下南山,秋风细雨扑面寒,树树梧桐叶落完,哼哼几时再回山?”

  把车停好,背着手往屋里走。

  一进门,杨建国就瞧见坐桌前的媳妇儿。

  低眉顺眼,满面忧愁的样儿,活脱脱一李妹妹。

  “李妹妹~不知妹妹有何心事?何故如此忧愁,且对哥哥道~来诶诶~”.

  “噗~”

  原本还满脸哀愁的英子,让他给逗笑了,“去,没点正形的,孩子都多大了。”

  “他俩多大关我啥事?”杨建国一搂媳妇儿肩头,乐呵道:“再大也是别人家的,媳妇儿才是自个儿家的。”

  “就你会说。”英子让他哄的满心欢喜。

  可再一想到早上那话,心里难免还是有些不安烦忧。

  “建国,你想没想过……万一俩孩子不回来了呢?”

  听她这么一提,杨建国就知道她的烦恼是从哪儿来的了。

  “怎么,志怡跟你说啥了?”杨建国都不用想的,肯定是杨志怡说了什么。

  志远要是有什么心思,可不会这么轻易随便的说出口。

  他要说,那肯定是一板一眼,正儿八百的把俩人叫到一块儿。

  然后,正式通知他俩,自个儿是怎么想的。

  因为一旦这孩子下了决定,那就是当真了,九头牛都难拉回来。

  至于志怡,这丫头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思维活跃,性子跳脱。

  前面儿刚说完,过会儿可能自个儿都忘了。

  她那话,还是别太当真的好。

  “我知道,我知道,就是……”

  英子当然知道自个儿闺女是啥样,就是这一说,等于给她提了个醒儿。

  这,万一俩人要都留在国外不回来。

  咋办!?

  “咋办,凉拌啊,咋办!”杨建国坦然笑道:“那就让他俩好好过呗!”

  “真的?”英子惊讶的看向他,不敢相信这话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

  自个儿男人,能就这么接受俩孩子留在国外。

  忘记初衷,在外面独自享福过日子?

  杨建国点了点头,笑容逐渐收敛,正色道:“要真有这么一天,作为父亲……”

  “我祝福他们过的好,平安健康。”

  “但作为国人,这辈子他俩都别想再进我这个门。”

  “人活一世,不能只为自己活,贡献有大小,可不能逃避。”

  “外头再好,那也是人家家,你就是呆一辈子,人也不会把你当自家人。”

  “别人的技术再先进,武器再厉害。也是用来欺压你,打你的。”

  “自家犯了错,不好,再穷。”

  “那也是咱家,是咱的根。”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有困难不想着解决困难,改正错误,怎么把日子过好了。”

  “光想着往哪儿跑,怎么过好日子,享福了?这家还有吗?怎么好,早晚得散了。”

  “前朝往事,八国联军,倭寇入侵烧杀抢掠。”

  “这才过去多少年,能忘了(liao)?”

  听他这么说,英子瞧着他问:“你挺狠这些人的?”

  “恨,可也谈不上恨。”杨建国实话实说,感同身受这话太虚了。

  相比‘感同身受,’他更喜欢那句‘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来的实在。

  对于这段历史,杨建国最深的感悟只有壹个——勿忘国耻!

  过去的仇恨已是过去,要铭记于心,却不能只盯着这点不放。

  上面儿要是只懂揪着过去不放,哪儿来的40年经济腾飞。

  下面工农若是只盯着仇恨不放,又哪儿来的心思埋头苦干,奋进发展,甘于奉献的自主自强。

  爱国,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不是叫两声小鬼子叫出来的。

  是无数先烈用生命与鲜血,是数以几十万的工农子弟用命填出来的。

  是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托起国运。

  是以国力强盛,万民一心,让世界知道有个声音叫‘祖国。’

  此刻,站在门外的杨志远攥紧双拳,只觉浑身热血澎湃激涌,经不住的颤抖着。

  这一刻,一粒种子在心间生根发芽。

  仿佛有巨人在耳边呐喊着:“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

  终有一天,他要实现父亲的梦想。

  让世界听到有个声音叫——祖国。

  杨建国和英子并不知道,俩孩子在门外偷听的事儿。

  等俩孩子回来的时候,饭菜也准备好了。

  吃过了饭,俩人看了会书就回屋了。

  走到老屋门前,正要分道扬镳,志怡突然问道:“哥,你肯定会回来的吧?”

  “嗯,你呢?”杨志远看着她。

  对这个小妹,有时他也是看不懂。

  说她不聪明,实则比谁都要聪明,可要说她聪明,又时不时的犯迷糊。

  志怡心里头到底想些什么,怕是除了她自个儿没人知道。

  “我啊,你猜,咯咯咯~”开心灿笑的背着手,在原地转了个圈。

  志怡用肩头撞开门跑进屋,不一会儿屋里传来悠扬的歌声:“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呆立在院儿里的志远,不知何时也跟着哼唱起来“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嘴角上扬,发自内心的喜悦挂在脸上。

  踏入屋门的那一刹那,杨志远的眼里,有光!.

第三百三十章 江岛,娄晓娥的引荐

  江岛,前世萧远没少往这边跑.

  技术交流,博览会,各种行业内部的交流、研讨会议,多不胜数。

  可这辈子十来年,他还是头回踏上江岛的土地。

  繁花似锦,人声鼎沸,街道上拥攘的人群好似勤劳的工蚁,不知疲倦的往来穿梭。

  杨建国坐在奔驰车后排,眺望着窗外的景色。

  “怎么样,是不是和内陆很不一样?”身旁的娄晓娥衣着华贵,丝毫不见原先的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