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从前慢
二来也是方便用,平日家里吃喝用度可都是英子在操持。
那票都放他手里,放着作废呢?!
“诶,听说南边要放开粮票限制,你说能是真的吗?”回去的路上,英子想起这条跟生活息息相关的消息。
自年前就有消息传出,说是要在南边的深地要实行取消粮票的制度。
这可吓坏了不少人,甚至有人居家从深地往外搬迁,生怕自己跑慢了回头饿死在家里。
当初听见这消息,杨建国心里是万分感慨啊!
不知道再过几年,那些居家逃离深地连房子都卖了的人。
是不是得悔的肠子都青咯!
“是真的,改革也正处于摸索阶段,咱们也得一步一步来,只要是正确的,好的,那就坚定不移的推行。”
“作为第一片试验田,任何新规都会先落到它的头上。”
“那粮食能够吃吗?”英子有些担心,牵一发而动全身。
深地放开了,粮食随便买卖,要是不够了怎么办?
那自然是从周边地区借调,到时候会不会造成粮食稀缺,影响到大伙儿吃饱穿暖的问题。
这点不仅是英子在担心,多数人也都在担心。
当然,四九城里面儿的担心,也就只是担心罢了。
再怎么借调解决的,那也不可能断了皇城根的粮食配额。
这点自信,或是优越感。
那是住在皇城根脚下,与生俱来的。
像在深地附近的一些省份城市里,都已经有人开始屯粮了。
把自家的配额先全都给换了,再想办法搞些粗粮之类的,先储备起来再说。
反正说什么,咱是不能再挨饿了。
“放心吧,往后啊,咱的收成会越来越好,报纸上的新闻你没看吗?”
杨建国乐呵笑道:“试验田成功了,杂交水稻的研究获得全面成功,咱以后不用再担心缺粮了。”
“不是,那不刚成功,种粮食也得要时间吧?”英子对这方面不是很懂,广播她是听了,可里面也没细节。
就说试验成功了,取的什么胜利,将来能咋样咋样的。
“媳妇儿。”
杨建国把车停在院儿门口,下了车瞧着她,眉目间充满认真的钦佩说道:“记住那个名字,是他养活了咱们所有人。”.
第三百四十一章 儿女归来,只多不少的愿望
闺女要回来了,杨建国心里自然高兴。
至于儿子,三棍子敲不出壹个屁来,跟他说会话能把人累死.
杨建国还是喜欢粘着他的闺女,儿子更多的是期盼与希冀。
男人烧火,女人做饭,俩人配合默契,不大一会儿就烧出壹大桌菜来。
这时院儿里也传来高声吆喝,“建国,英子,你们家小子、丫头回来了。”
“爸,妈…”背着小包,提着箱子的志怡跑进来。
脸上是热诚的笑容,可在看见爸妈的那一刻,瞬间化为泪水。
手中的箱子被随意丢在地上,人直冲冲的撞进妈妈怀里:“妈妈~”
三年,就三年她有多少个日夜思念着家乡,思念在家乡的亲人。
在人前向来顶天立地的杨建国,搂着女儿的肩膀低头别过,抬起袖口擦拭几下。
等再抬起头,也看见门洞下走来的志远。
高了,壮了,带上了眼镜。
沉稳成熟,有了大人的样子,长大了!
“过来。”对着啥站在原地的儿子招招手,杨建国把他叫到跟前。
看着个头比自己还冒出梢的儿子,杨建国拍着他的肩头说:“好,长大了,结实了。”
木讷发笑,志远挠了挠头,叫了声“爸,妈~”
“诶,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英子壹个劲儿的抹眼泪。
可越擦越多,怎么都擦不完。
最后也不擦了,就这么笑中带泪的给俩人迎进门:“建国,那箱子你给拎进屋。”
“爸,我来。”志远要去拿,杨建国直接给他推走了。
“去,陪你妈说说话,去吧,去吧,这我来。”挥手给撵回去,杨建国去拎箱子。
“建国,是孩子回来了吗?”傻柱从易大爷家跑过来的,两家今晚上一块儿搭伙。
“啊,回来了。”杨建国提起箱子,笑道:“这不,刚刚到。”
“嘿,巧了。我这炖了大肘子,你等着。”傻柱说着又往回跑。
他这专程炖了俩大肘子,其中有个就是给俩孩子留的。
什么巧了,就是一说辞罢了。
这头傻柱刚走,外院儿刘婶来了。
手里端了两碗焖肉,直说“孩子回来了,我这才焖好的头肉,必须给孩子尝尝。”
杨建国把箱子又给放下,接过刘婶手里的碗,“谢谢婶儿,您进去坐会儿。”
刘婶摆手往回走,“不了,不坐了,你们一家子说说话,咱赶明儿再聊。”
杨建国目送人去了前院儿,这才扭头往回走。
刚进家门,说着“刘婶焖的肉,说是给孩子尝尝。”
外头又有人吆喝上了,“师傅,在家吗?”
是秦淮如,杨建国好笑摇头,掀开门帘出去了。
这徒弟给送的是两份糕点,南方来的甜食,说自个儿吃不惯。
可哪有吃不惯这个的,别的不说,小当就最爱吃这个,无非都是说辞。
杨建国也不客套,来者不拒的道声谢收了。
顺便问了嘴“淮如,棒梗的生意还好吧?”
阎解成穿针引线,给媳妇儿于莉跟棒梗搭伙儿干起买卖。
这不一直怕人找事,买卖做的也不大。
杨建国也好长时间没见着人了,不知道干的成不成?
“好着呢,赚着钱了,在外头说是要扩大规模,这三年倒也算没白干。”
“那就好,这你该放心了。”杨建国说。
“放啥心啊,他赚那点钱够干啥的,现在局势一天壹个变的,哪能放心。”
说归说,心里头指定是好受了些。
可不踏实也是有的,秦淮如由始至终就没觉着做买卖比踏实上班强。
“得,不说了,您今儿这么高兴的日子,我先回去了。”
秦淮如朝屋里吆喝着“师娘,我先回去了,明儿再来。”
这头转身就利飒走了,倒是越发的雷厉风行。
等傻柱带着肘子跟一窝鸭蛋来,这场“欢迎仪式”才算告一段落。
鸭蛋是易大爷和易大妈的,说是专程给他俩留着,让傻柱给带过来。
东茜收下了,杨建国让英子给拿了瓶酒当回礼。
特级大曲,不是最高档的,但寻常人家也是见都见不着。
傻柱乐呵收下,直说“今儿有口福了。”
看他那样儿就知道,这瓶大曲今儿晚上就得报销。
关上门,把炉火勾旺。
一家人围在桌前,你看我,我看你的,笑的合不拢嘴。
“行了,别笑了,开饭。”杨建国扫了眼桌子,觉着少点啥。
“酒呢?”让他这一问,英子才想起忘拿酒了。
“我给你拿,志远,你现在喝酒吗?要喝就跟你爸喝一杯。”
听见媳妇儿问,杨建国也把目光投向他。
“能喝,不多。”志远说。
杨建国点头道:“适度有量是好事,英子,拿仨杯子,就喝那特供茅台。”
“诶~”英子嬉笑回应。
“四个。”志怡吆喝句,对上杨建国的眼神讨好道:“爸爸,我这么大了,喝一杯总成吧?就一杯,一杯,我还没喝过茅台呢!”
让她抱着胳膊一通撒娇,杨建国也是败下阵来,“好好好,就一杯,说好了的。”
等媳妇儿把酒跟杯子拿来,杨建国要去开酒,志远抢先起身道:“爸爸,我来。”
志怡喜滋滋的看着那瓶子,怎么都觉着好看,“爸爸,这酒拿来的?”
瞧了男人一眼,英子好笑道:“这啊是你爸的宝贝,从大领导家抢来的。”
“你何叔盯了好些年,愣是没尝上一口,今儿便宜你俩了。”
听见她娘这么说,志怡嘴馋的舔了舔唇。
不是有酒瘾,就是单纯的稀罕。
茅台,国酿啊!
在国外都是稀罕物,谁要说喝过茅台,能让一堆老外咋咋呼呼直呼羡慕。
这话志怡没乱说,两国建交没多久,鹰家来人的国宴上喝的就是茅台。
这事儿在鹰家大肆报道过,现在知道茅台的可真不少。
不过老外都是健忘的,过些年全民娱乐,早把这些忘到九霄云外了。
杨建国说着端起酒杯:“来,咱一块儿碰一个。”
“他爸,你给咱说两句?”英子举着酒杯,提议他说两句。
志怡也跟着起哄,志远把头转向父亲。
看着眼前的妻子、儿女,杨建国笑道:“多余的话没有,就一句。”
“再过10年,20年,30年……希望这桌上的人,只多不少!”
“干了。”.
第三百四十二章 挨批,亲父子明算账
吃过一顿团圆饭,心里的思念得到舒缓,俩孩子也彻底撒谎。
隔天,就各自跑外头找朋友、同学去了。
连带着傻柱家俩小子,槐花也让给带跑了.
“槐花,你哥你姐咋样了啊?”路上,志怡跟个包打听似得,啥都要问。
“我哥跟解成叔干饭店呢,我姐如今是轧钢厂的大厨,何叔都夸她手艺好,上心。”
“是吗?诶,那马华呢?”志怡好奇。
上一篇:综漫:诸天万界从恶魔咒蓝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