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364章

作者:从前慢

  这要搁在寻常人家,那叫一气派。

  到娘家了也得是座上宾,笑脸相迎,好酒好菜招待。

  在外那就是吹嘘的本钱,是娘家的面子。

  可放在李家,差意思了!

  大姐不光是工会领导,极受重视,还开了家书海,认人自由进出,免费借阅。

  里面的藏书数量倒是其次,可一些本以为消失在十年内的孤本、手稿,在文人圈引起不小的轰动。

  就说‘书海’开业以来,多少文人雅士在这些孤本前痛哭流涕。

  想要临摹抄写的更是数不清,给李英和‘书海’带来不小的麻烦和困扰。

  可也给她带来巨大的名声和荣耀,慕名前来的诗人、歌者,更是将其视为灵感的源泉。

  为她作诗、写歌,走到哪里就传唱到哪里。

  再说李爱民……

  李二爷的名声,可比李英这个大姐还要响亮。

  毕竟,李英的名声仅限于文人雅士间相互传播。

  李二爷的名声那是上至公卿,下至贩夫走卒都能说上两句。

  谁让他不仅能折腾,还肩负着一份责任呢!

  李爱民这两年,可没少从外面带东茜回来,图纸快有上百张了。

  其余像一些精密的配件,小玩意看着不起眼儿,可带回来那都是灵感,是方向。

  为整个工部解决了不知多少的麻烦,因他带回来的东茜创立的研究项目就是十三个。

  别小看这个数字,占到工部进展项目的百分之12.6。

  这已经很恐怖了,也就李爱民没走仕途。

  要不,他得连跳三级。

  俩人都这么能耐,再回过头看李爱国……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要是别人家也就算了。

  可那是自家亲姐弟,出去见着人了,都夸“你姐多能耐,你哥多能耐的。”

  一回、两回的,爱国为自家兄妹高兴。

  三回、四回的,心里就不太是滋味儿了。

  十回、八回的,这心里头要是没因对比跟落差生出点心思,那才叫不正常。

  万一再有人说两句,“你家大姐跟你哥那么能耐,也没拉你一把”之类的话。

  有些东茜,它一点破就在心里扎了根。

  再想移除可就难了。

  英子就是担心,爱国心里是不是有什么埋怨了。

  所以,才故意躲着自家不愿见面。

  “要不,明儿叫他到家里来吃饭?”

  杨建国不想她胡思乱想,有什么话当面说开了的好。

  李爱国也是个踏实、本分的,不是那心眼儿跟针尖一样的小人。

  真要有啥不痛快的,当着面说开就是了。

  他要也想下海经商,爱民还能不带他壹个?

  刘光天都能带,亲兄弟还不能带了?!

  要是他有别的想法,也可以摊开了白话,讲一讲嘛!

  “行,那我回屋打电话去。”

  李英扭身回去了,到屋里去给厂里打电话,让爱国带着媳妇来吃顿家宴。

  杨建国则在门口又站了一会儿,看着进进出出的文人雅士,心生宽慰。

  自己这些年的随意之举,倒也算是做了件对事。

  “走走走,这里就是书海了。”

  几个蓬头垢面,狂狷恣意之徒,背着草席大步向书院里走。

  杨建国有些好奇,倒也没有阻拦。

  书海的规矩,只要是老实来看书的,无论高低贵贱都可以自由出入。

  可接着,他眉头就皱起了。

  “从文兄,以你的文采,必然能博得神女欢心。”

  “不错,我等这次来,一来感谢神女所做贡献,二来就是为从文兄壮声势。”

  “从文兄所做诗词,定能打动神女芳心。”

  神女?这神女指的是……

  杨建国有个猜测,可又觉着荒唐,就算文人风流可也该有个尺度。

  “可我听说,老板……神女已经结婚多年,从文兄这番举动会不会有些孟浪了?”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追求爱情能有何错,就是结婚又能怎样?”

  听见这些人的议论,杨建国要是还不明白就是真蠢了。

  旁边在马扎上闲坐着的马昆,看向他的眼神带着几分古怪。

  “马昆,把人送出去。”杨建国也是哭笑不得,这些人还真是张狂。

  马昆壹个健步,挡在这群人面前:“对不起,各位,书海不对各位开放。”

  “凭什么?”带头被称为‘从文兄’的诗人羞恼怒叱:“不是说书海任何人都能进出吗?难道是看不起我们?”

  “不欢迎就是不欢迎,别让我动粗。”马昆才不跟他们讲道理。

  再说,他也清楚自己讲不过这些人。

  既然‘老板’让把他们赶出去,赶出去就对了。

  何况,你们自己跑来是为了什么,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第三百九十七章 文人骗子,小家宴

  人让马昆赶了出去,在这群自认才华横溢的流浪诗人张嘴之前。

  在阳光下反光的刀子,让他们把嘴闭上了。

  灰溜溜的跑出书海,有人不服气的嚷着“你等着,我要去告巡捕。”

  叮~

  一枚飞镖贴着额顶镶在墙上,一摸头顶掉下几束毛发。

  这下再没人啰嗦,屁滚尿流的逃出巷子。

  等把人赶走,杨建国无语问道:“之前也发生过这种事?”

  马昆摇摇头,说:“没听说……最近,人心挺乱的。”.

  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杨建国进屋找到李兰,打听起这些到处流浪的文人故事。

  “别提了,哪儿是什么诗人,就是骗子。”

  “不知从哪儿抄两句诗,走到哪儿骗到哪儿,再不然就是骗骗那些崇拜文风的傻姑娘。”

  “关键还真有傻子上当。供吃供喝,洗衣裳、洗袜子、花钱伺候着……还有把自己都给送出去的。”

  这些荒唐事,也是李兰听书院里的学生说的。

  就连京大跟清大,也让不少人钻了空子。

  写那么两句狗屁不通的‘现代诗,’遭到一帮天真学子的崇拜。

  骗吃骗喝还骗人,关键你跟人说是骗子,人姑娘还骂你多管闲事。

  “上回我听人说,有个女学生怀孕了,完了那骗子说自己就像什么鹤,一只脚只能短暂停留,走遍世界才是他毕生追求。”

  “然后她就让人走了,还要把孩子生下来。”

  “还不准人说那骗子一句坏话。说孩子他爹是有大才的人,本就该游戏山川间,可惜自己太笨无法与他同行,成为知己。”

  李兰面色悻悻,说:“还说自己能怀上他的孩子,那是老天爷的锤炼……就这样也能考上大学?”

  左右看了看,李兰往前凑了凑,小声问:“姐夫,大学生都是傻子吗?”

  “……”杨建国苦笑摇头,他能说什么?

  傻吗?或许用叛逆来形容更为贴切吧!

  为什么明知是个坑,还要往里跳。

  对知识的渴望,被压制十年后徒然解放后的反弹爆发,出于对‘臭老九’的同情。

  为那些枉死的诗人、文学者不甘的悲愤,失去限制后的放纵……

  或许,都有几分吧!

  每次大的变革,总伴随着额外的阵痛。

  翌日,天刚亮英子就要起床。

  “再睡会吧!”杨建国伸手搂着她的肩头,向下一拉将她搂入怀里:“又没孩子在家,大礼拜的起那么早干嘛?”

  英子好笑的转身面向他,说:“中午爱国两口子还要过来,海棠怀着孕,也不知道有没有胃口,我不得提前准备?”

  于海棠怀孕了,要孩子有点晚,可到底是有了。

  “是吗?几个月了?”杨建国也跟着起了,这他还真不知道。

  英子好笑道:“七个多月了,你成天就忙工作,知道什么啊?”

  杨建国歉意笑笑,还真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他这两年对家里,确实是忽略的有点多了。

  “别多想,我可没让你守着家的意思,大男人就该有大男人的样子。”

  看他不吭声,英子就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了。

  杨建国乐呵一笑,道:“哪儿能啊,我媳妇儿有多贤惠我能不知道。”

  “去,就会说好听的。”英子娇嗔的横了眼。

  这嘴是越来越能说了,自己就是让他这张嘴哄的晕头转向。

  “对了,昨儿书院的事儿你听说了吗?”

  “什么事儿啊?”英子还不知道,昨儿书院来的那帮流浪汉。

  简单说了两嘴,英子脸色就变了,“混蛋。”

  坏人姑娘身子,怀孕跑了,还自认是风流韵事,真不是东茜。

  可再一想那傻姑娘,英子实在是没话说。

  壹个愿打,壹个愿挨。

  好言难劝要死鬼,怎么办呢?

  “还是要狠抓素质教育,精神教育,我们啊,现在太缺乏精神食粮了。”

  英子这话说的是一点没错,可跟着杨建国就想起街面上逐渐流行起来的气功。

  苗头刚涨起来,上头已经在开会了。

  对于这个苗头,怎么看?!

  最后到底是怎么看的,杨建国是不清楚具体内容。

  但他清楚结果是鼓励的,甚至一定程度上还进行了吹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