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363章

作者:从前慢

  手里又有俩钱,拍个婆子,搞个联谊什么的,这舞厅正合适了。

  所以,别觉着进出这地方不正经。

  前头开业进来瞅两眼就走的,那也是不好意思,再来怕口袋不够厚。

  可再怎么正经,你也就是个做买卖的。

  前头说了,这年头做买卖的——低贱。

  不是谁都能像李爱民一样想得开,也不是谁都有他那本钱,姐姐、弟弟、当爹的一家仨职工。

  还有个能耐姐夫,不怕人往外说闲的。

  挣着钱养家,却要让人戳脊梁骨,舌根底下压死人呐!.

第三百九十五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第二试点

  咳咳咳,嗡嗡~

  “着了,嘿,姐你快上车,我带你兜一圈。”

  崭新的桑塔纳车上,李爱民嘚瑟的向着李英招手。

  他这心心念念的等了小半年,大毛家都跑了两趟,可算把车等着了。

  “你自个儿嘚瑟吧,我就不去了。”

  在书海经营大半年的英子,整个人的气质大为不同.

  从前温柔知理,可都是从生活里学到的经验。

  看上去也就是笑的好看些,皮肤白了点,人特别美。

  现在不一样儿了,温柔淑婉,气度高雅,哪怕穿的普普通通,一看也像是见过世面的贵人。

  说起话来,也是文绉绉的,越来越像大家闺秀了。

  用李爱民的话来说:“我姐现在就跟仙女似的,有股子仙气。”

  杨建国特别赞同她说这话,英子现在是越来越豁达了。

  这番变化,感受最深的就是院儿里头的住户。

  从前跟她拉个家长里短的,就是顾忌着偶尔话里还藏着针。

  不软不硬的刺挠一下,叫人不舒服。

  现在,该说还是说,就是不由自主的话锋就收住了。

  能往好了说的,就好了说。

  能不说的,那就绝对不说,总觉着在她面前说话不太硬气。

  不过,英子还是跟从前一样儿,干活儿利落,对谁都客客气气,热情周到的。

  洗衣、做饭的一样儿不拉。

  倒是冲淡了她气质的变化,让人觉着她还是当初嫁进来那小媳妇儿。

  “真不坐,你不坐我可走了?”李爱民探着头,心劲儿真压不住了。

  英子看了眼自家男人,挥手道:“真不坐,我还是喜欢坐你姐夫的凤凰后座。”

  听她这一说,李爱民满脸的酸劲儿:“得,我就是贱,走了。”

  这酸的,脑袋都疼,走了走了。

  “爱民,路上开慢点,还有,别见人就显摆。”

  杨建国低头对着车里交代句,俩人就一块儿目送他把车开出巷子。

  “你说他能忍得住吗?”瞧见小弟走了,英子回头问了句。

  杨建国摇摇头,笑道:“哪儿能忍得住,头一辆啊!”

  “不会有事儿,是吧?”英子别的不担心,就怕他太张扬让人给当典型了。

  “没事,上面儿意见虽不统一,但也不会拿这个做文章。”

  一辆小轿车算什么事儿,在四九城更不需要担心有人拿着鸡毛当令箭。

  这地儿,鸡毛它不好使!

  压力是有的,进度也时快时慢,可前进的步调没有停下。

  现在,只等最后的板上钉钉。

  ‘留给我的时间也不多了。’杨建国心说。

  等到南下结束后,整个调子就定好了。

  有些人胆大妄为,欺上瞒下,几个人在酒桌上喝高兴了,要什么有什么。

  杨建国想尽量赶在这之前,给工厂改制定好规矩和调子。

  后面就是遇到什么情况,有他之前改制的实际案例在那摆着。

  总不能差的太多、太远,对不对?

  否则,人家能做8成,到你这就2成。

  那要么是贪污,要么是蠢。

  这两个结果,无论是哪壹个都不叫好事儿,除非你是孙连城。

  所以,提前能多办壹个,往小了就是给几百个家庭找到生路,往大了那就是上万人的营生有了妥善安排。

  为了这个,杨建国最近可是一天都没闲着。

  京郊机械厂的改制,得到了上下的一致认可。

  如今,分出的三产车间也正式投入生产。

  他们干的活儿,就是给原京郊机械厂,现在的霓虹惊恐帝都分厂生产配套的配件。

  当初听杨建国这么说,马德圭想都不想就要拒绝。

  可杨建国把让人算好的账给他看了,外包给三产车间,他们反倒能降低百分之13的成本。

  人工、组装、时间及校错成本。

  马德圭一看是真的,就把这事儿给报上去了。

  公司一看,再详细调查是真的以后,当场拍板就同意这件事。

  能降低成本,还能减少人工带来的附加烦恼。

  这么好的事儿,为什么不答应?

  于是,三产车间有了一条稳定的收入,另外再到市场上去开辟新的渠道就不慌了。

  大家有饭吃,霓虹精工解约成本,还甩掉了最大的抱负。

  因为这个,霓虹精工对马德圭更加倚重了。

  至于信任……

  50年后,外企的天花板从高到低:白、黑、印、亚。

  黑、印之间又有几次调整,无非就是谁当老2,谁当老3。

  至于亚,又从高到低分了数个等级,大陆是最低的那个。

  既要依赖大陆人的聪明才智及勤劳善良,又要限制其发展的高度,杜绝让大陆人掌权。

  可以发财,但不能掌权,这就是现实。

  所以,谈‘信任’有点搞笑,还是谈钱来的实在。

  京郊机械厂的成功,让改开的阻力小了些,杨建国所能动用的力量也强了一些。

  但这都不是重要,重点是他已经开始着手第二试点。

  这次成功后,后续就不再是壹个厂壹个试点。

  而是壹个地区,甚至一市,一省的全面推广。

  在此之前,杨建国也需要做好准备,预案和人手以及应对各种情况的方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他选的第二个试点,炼钢下属单位,胡钢。

  没错,就是先前杨建国给出过主意的,厂长叫王福友的那家胡钢。

  接了杨建国给的单子,胡钢的效益其实不差。

  可也只能用‘不差’来形容了。

  还有个关键,涟钢不需要胡钢的产能了,他们现在需要开源节流来应对落下的改制问题。

  要是带着下面这些无用的累赘,最后涟钢自己能不能撑得住都是问题。

  所以,短尾求生,胡钢就被放弃了。

  不怪谁,真要怪也只能怪胡钢自身贡献的价值和竞争力太小了。

  “那你得出差了,去几天?”在灶头做饭的英子回头,面带微笑。

  杨建国想了下,说:“快的话半个月,慢点撑死壹个月。”

  该安排的他提前都安排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当地也已经安排好。

  公开竞标,接收方案,双方再谈一谈细节。

  最后,交接办完把工人安排好,他就能回来了。

  再怎么耽搁,壹个月也该够了。

  “成,家里有我呢!”英子点头微笑,扭身又有些惆怅的说:“有段时间没见着爱国了,他不会故意躲着我吧?”.

第三百九十六章 对比,荒唐

  最近,不管是回家还是大院儿家里。

  李爱民是常见着,可李爱国……

  这有大半年多没见着了吧?

  杨建国也没细算,反正是有些日子了。

  英子有点担心,他这心里头是不是有啥意见。

  毕竟,李爱民如今算是真的起来了。

  别说是在这四九城,就是放在全国那也是号人物.

  四九城,李二,这名头不知怎么就响起来了。

  走南闯北的,到四九城必然要打听这么壹号人物。

  “哦,二爷呐,知道,那是了不得的大人物。”

  “哦~李二爷,那不得了了,我跟你说……”

  “李二爷啊,那可有的说了,来来来,坐下说。”

  李英这个长姐,不论其他,仅说嫁了个好人家就无人能及。

  女子,嫁得好便是最大的幸识。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这不是一家之言,是整个社会体制的共识。

  自上而下,除了追求精神文明的一小撮人,谁不想自家女儿加个如意郎君?

  嫁得好,回娘家就跟过年似的,人人稀罕,捧着,哄着。

  嫁不好,冷灶冷饭,藏着掖着,生怕邻里乡亲知道你回来,给娘家丢人。

  这点上,李英只有让人羡慕的份儿。

  提及俩人这桩婚事,到现在那还是小脚老太口中的天作之合,羡煞旁人。

  再说李爱国,娶了厂花,自个儿又是厂里骨干,工资算一算月入近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