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373章

作者:从前慢

  “从厂里改制开始,大伙儿凭借自己的努力,在杨建国同志主持、领导下,让三产车间从无到有……”

  马德圭将这段时间发生的变化,简明扼要的进行了回顾。

  同时,特意点名改制初期遇到的困难。

  这么一回忆,引发大家内心的伤感,好些人都低下头悄悄抹眼泪。

  当初,厂子就这么没了的时候。

  谁不慌,谁不怕啊!

  对他们来说,那就跟天塌下来一样。

  黑压压的,日子里再也看不到希望跟奔头了。

  “现在,一切都好了。”

  “三产车间上个月的生产总额,达到了惊人的六万元。”

  “生产项目和工作流程,也步入正轨,大家也都能轻松应对了。”

  “所以,我向领导建议,给大家把之前的承诺兑现……咱们分股。”

  马德贵手臂用力向上一扬,现场响起震耳欲聋的欢呼。

  雷鸣般的掌声,仿佛要把头上的顶棚给掀翻了。

  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赤诚的兴奋与发自内心的喜悦。

  高兴,太高兴了啊!

  “下面,让我们请杨建国同志为我们讲话。”

  掌声更热烈几分,下面的工人拍的手掌通红,脸都憋成了桃花色。

  更是不停有人叫着“杨师傅。”

  “杨师傅,大恩人呐!”

  “杨师傅,我们爱你。”

  “我们爱你,杨师傅~”

  这份爱是纯粹的,是纯洁的,是干净的。

  是出于内心无从表达的激动与敬爱,是让杨建国也为之心颤的赤诚。

  “谢谢,谢谢大家。”站在工作台上,看着下面一张张面孔,一双双发亮的眼睛。

  杨建国压抑着激荡的心情,向大家进行了汇报总结。

  到目前为止,三产车间的总营收为28.67321万元。

  整体的支出为16.43万元,结余金额为12.24321万元。

  派股比例,以个人为单位。

  以工龄、日常工时,综合评分等等为基准。

  “最少的是百分之0.2,最多的不超过百分之2。”

  “至于剩下的股份,今天派股结束后,三产车间就要独立出去。”

  “我们不可能永远就这么大,还要对外招人,扩张。”

  “这些股份是留给以后用的。”

  “当然了,你们之中的人也是可以争取的。”

  “谁干得好,谁为车间做的贡献多,将来再派股的时候就能分到新股。”

  “那些没有贡献的,干不好的。”

  “不光没有新股,有可能还要被赶出去。”

  “吃大锅饭的时代过去了,坐等靠的风气不能要了。”

  “想要过好日子,咱得靠双手挣,靠自己拼。”

  “只要勤奋工作,积极向上。”

  “我在这儿向大伙儿保证,大伙儿的日子会越过越好,腰包也会越来越鼓。”

  “将来,咱人人争当万元户!”.

第四百零九章 章程,大毛家的大玩具

  花花绿绿的纸,上头写着股票数量,持有人姓名。

  盖车间公章,上级主管单位章,财务章。

  三章+车间备份,这股票就算是发到手了。

  往后到年底,车间分红的时候。

  就按持股数量换算比例,来进行合理的分配。

  从今儿个起,京郊机械配件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张了。

  没什么大张旗鼓,鞭炮齐鸣,更没有舞龙舞狮,吹拉弹唱。

  就这么拿了股票证,喜笑颜开的说一句“谢谢。”

  原本属于时代特色定义的挂靠三产车间,正式转换为独立股份制公司。

  其中,持股最多的是工人群体.

  这些人持有的总股占比为百分之32.7,马德圭个人持股百分之9,张良玉个人持股百分之11。

  可是股权,却牢牢把持在董事会手中。

  董事会具有百分百的绝对控股权,其组成结构为工人代表12名,各自拥有1票。

  个人持股百分之10以下,拥有1票。

  个人持股百分之10以上,拥有2票。

  12名工人代表决定一致,具有1票否决权。

  12名工人代表不得担任董事长及执行职务,只具有董事会参与、发言、投票与决策权。

  首次董事会,在转为股份制后的第二天在车间内召开。

  12名工人代表被推选出来,并确立了公司第一任董事长,张良玉。

  马德圭自身是霓虹精工的负责人,事务繁忙。

  再者如果由他担任京郊机械配件厂的董事长,双方存在利益冲突,这不合规矩。

  所以,张良玉就成了唯一的人选。

  不过他也在当场表示,只要找到合适的人选就会立刻卸任。

  他也不是能闲着的主,让他天天呆在这思考公司的发展路线,这也不现实。

  所以,这个董事长人选肯定是要另谋他人。

  下面有工人意动,思考着

  担任董事长,将配有百分之9的股票分红。

  卸任时自动失效,董事长具有次优先1票否决权。

  也就是说,如果12名工人代表和董事长同时使用1票否决权,那么他的决策将被否掉。

  车间门口,作为见证者及主导者的杨建国靠墙掏出一支烟。

  啪嗒~

  机械打火机冒着蓝火,为杨建国把烟点燃。

  挨着他靠在墙上,张良玉也给自己点上一支,长吐气道:“总算是弄完了。”

  “是啊!”杨建国目光涣散的看向远方。

  只是一家京郊机械厂,就花费了这么久的时间。

  真想要把全国的企业改制,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下去。

  又要花费多久?

  自己剩下的时间,够吗?!

  意识到其中的困难,杨建国并未因此退缩。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点困难就退缩?

  玩儿呢!

  “听说,你的报告批了。”张良玉突然提到这茬,倒是让杨建国有些意外。

  “怎么,这种事你也关心?”

  报告批准,在某些人来说不是什么秘密。

  再说也没必要保密,正式公告这几天也该出来了。

  轰轰烈烈的大改制,真的要来了。

  “没什么,就是看你有没有要帮忙的地方。”

  张良玉吐着烟,笑道:“毕竟,我现在也算是小有资本了,不是吗?”

  “嗯。”杨建国点头赞同。

  凭借国际倒爷的生意,背景不凡的张良玉在搞清流程后。

  立刻就拿出比李爱民更优质、廉价,更具市场竞争力的货单。

  现如今,在大毛家张良玉才是最大的卖家。

  李爱民这个领路人,反倒要跟他混饭吃了。

  不过,有杨建国在中间牵线搭桥,两人的合作关系没有任何冲突和变化。

  大家合作共赢,一起赚钱。

  那么大的市场,没必要非把别人斩尽杀绝。

  钱总是赚不完的。

  “长安的位置很重要,又是内陆的兵工厂,工业体系虽不如东边雄厚,但近些年在研发上屡有突破。”

  “我打算先进行清算、并购,减产精装,让具有价值的产业轻装上阵。”

  “这样更有利于后续的发展与竞争,太过繁重的负担只会成为拖累。”

  张良玉点点头,道:“想法挺好的,能办得到吗?”

  这些重工企业,牵一发而动全身。

  每个后面都站着无数人,不是那么容易动的。

  “难办也得办,总不能放着不管吧?”杨建国无所谓的笑了笑,语气里却充满自信。

  办不到,只要有心没什么办不到的。

  改制是大势所趋,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洪流。

  就算有什么不满的心思,最多就是私下里耍些小手段罢了。

  见招拆招,杨建国还真不怕跟人私下掰掰腕子。

  这么些年,大风大浪都过来了。

  眼前这点上不了台面的妖风,又算得了什么?

  “说的不错,有需要用钱的地方只管吱声。”

  把抽了一半的烟蒂丢在地上,用脚尖碾灭,张良玉大步向路旁的汽车走去。

  耽误了这么些天,他也该出发了。

  大毛那边可还等着他的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