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374章

作者:从前慢

  如今,他倒是不用亲自往返到那边去盯着,可调运的物资还得他亲自去一趟。

  张良玉那张脸,比什么条子都好使。

  “小段,回家。”同样把烟丢掉碾灭,杨建国也该回家了。

  到家李爱民果然如他所想的,正在屋里头等着呢!

  “姐夫,我刚跟我姐说,这回给她带点洋玩意回来,她还不稀罕。”

  见着人,李爱民就咋咋呼呼的跟姐夫告状。

  看他那幼稚的样子,英子也是哭笑不得。

  四十的人,孩子都俩了,自个儿倒还是个孩子样儿。

  “别听你姐的,有什么稀罕玩意儿捎回来,正好给她解闷了。”

  杨建国大咧咧的把包放下,坐在桌前跟他说起正事。

  “上回那飞机,这趟你过去能给它敲定就敲定了。”

  “运输的事儿,那边自然会有人配合你。”

  “大师傅是联络人,有什么问题跟他说就成。”

  “安全这块不用我再交代,去了这么多趟,你自己心里有数吧?”

  李爱民爽利点头,道:“放心吧,姐夫,这回我就给你把那大玩具带回来。”.

第四百一十章 甩卖的破烂,关中风气

  让李爱民走一趟,带个大玩具回来.

  这事儿一点风险没有,过关两边都打点好了。

  对面从上到下,一条线都是自己人,想翻车都难啊!

  大毛甚至贴心的要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派人陪他一块儿把货运到交货点。

  不是有别的企图,就是想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让老板满意,让老板背后的金主更满意。

  满意,下次生意才有的谈

  一架,才几十万有什么搞头。

  对家仓库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飞机、坦克、导弹……

  上千辆坦克成排摆在空地上,看起来声势壮大。

  可没用啊!

  饭都吃不起了,看着它们不用吃饭的吗?

  飞机。

  直升机、战斗机、侦察机、运输机,要什么有什么。

  从高空往下看,大地仿佛都被散乱停放的飞机填满,可还是那句话。

  没用啊!

  再厉害也要有人用,没饭吃,谁还管这些铁疙瘩重不重要。

  对家现在,只想‘紧急避险。’

  先填饱肚子,比什么都强。

  这个情况,在李爱民回来讲给杨建国听以后,传到了上面儿的耳朵里。

  大家的反应,怎么说——张目结舌。

  当年带着大家一块儿抗天下的老大哥,怎么突然就‘饿瘦’了。

  饿瘦了,都是客气的说法。

  不客气的说,那是快饿死了。

  上面儿反对改革、改制的阻力,突然间就消失大半。

  甚至不少人从反对方,直接跳到支持方,而且是全力支持。

  哪怕闹了别扭,老大哥在大伙儿心里,还是很有分量的。

  看穿了老大哥的倔强,发现实情后。

  那股原本踏实的信念,一下子就没了。

  原来,老大哥这条路子是真走错了。

  改,必须现在就改。

  这心里的固执一放下,往日里看不见的都清楚了。

  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才发现改革、改制带来的变化是多么巨大。

  不过,这正面的效果又引起一些人的顾虑及抵抗。

  现在的路子,不就是往资本主义大步迈进嘛!

  长安,千年古都。

  经历了历史的兴衰变迁,埋葬了无数豪杰壮志。

  杨建国刚到内城,就感受到与帝都截然不同的民俗气息。

  燥,特别的燥。

  不仅天气燥,人也燥。

  杨建国坐着车往单位去的路上,就亲眼看见路边俩人对过彼此对了一眼。

  “看撒?”

  “你管俄看撒?这路你家开滴?”

  “你娃皮干滴很么。”

  “咋,你想咋,想咋~”

  说着就上手了,推搡两把直接火力全开。

  好家伙,给杨建国都看懵了。

  再看路人,大多数冷漠的绕道走开,也有人上去劝架的。

  可等车到路口拐弯,杨建国再次无意扫见的时候,现场变成三方混战。

  “关中都这么……耿直吗?”英子握着他的手,有点紧张的问司机。

  “倒也不是,关中人性子慢热,再壹个火气大,旧观念沉重。”

  “从前都是在外头跑生活的,都是拿命搏的,不能软也不敢软。”

  “其实骨子里都是热心肠,您待久了就知道了。”

  听司机这么一介绍,英子才算放心。

  她这趟是来送自家男人的,顺道散散心。

  刚那一幕还真有点吓到他了,民风这么彪悍,他又要改制。

  这别干两天,自个儿一接电话人在医院躺下了。

  “没事,我不带着人呢!”知道她不放心,杨建国微笑安慰。

  这趟不光司小段跟秘书唐有水跟着,还有贴身保卫大个儿。

  张钰跟她的人,全都跟过来了。

  就是怕地方实力复杂,他壹个人独木难支。

  杨建国也没托大,该谨慎就得谨慎,阴沟翻船的大人物多了去了。

  他一小小的改制办主任,哪儿敢托大。

  “领导,咱到了。”地方衙门大院儿,杨建国开门下车。

  接到消息等候多时的干部,立刻迎了上来。

  壹番寒暄,下面就是吃饭。

  杨建国没推辞,跟着就去了。

  该吃吃,该喝喝,对工作是一概不提。

  可在外头,张钰手底下的人已经到长安三天,到处明察暗访的在做摸底工作。

  要想工作干得好,首先得了解情况。

  两眼一抹黑,通天的本事也得抓瞎。

  身为今儿的主角,杨建国在餐桌上又是来者不拒,可没少被人灌。

  等走的时候,人已经不大清醒。

  可上了车,还是强撑着掏出清凉油,用手指沾着抹在壁穴和人中。

  深吸一口气,刺激的清凉让脑海为之一振。

  思绪也跟着清醒,有了判断的能力。

  “小段,咱们现在是去哪儿?”开车的换成他的自己人。

  “领导,去招待所,人给咱安排的住处。”

  “嗯,到了主意态度,凡事要克制。”

  杨建国这趟来是干工作的,一切都要以工作为核心,为它服务。

  其余的,都要搁在一边儿。

  “我知道,领导,都跟其他人交代过了。”小段正色点头。

  看他眉峰紧锁,英子扶着他的靠着自己,帮他揉着太阳穴说:“别想了,歇会吧!”

  “嗯。”杨建国闭上眼睛,脑子却没停止思考。

  今儿到场的人名单,各自负责什么工作,先前对自己的态度和表现如何。

  这些信息在脑海里,一遍遍的过。

  谁能拉拢,谁要小心,谁是需要尽快接触的,谁是无关紧要的。

  刚到的几小时里,杨建国就已经有了大致判断。

  等到招待所,进了房间。

  靠着枕头困意猛烈,杨建国这才撑不住的沉沉睡去。

  等再睁眼,已是大天亮了。

  看见房间没人,杨建国冲着屋外喊道:“小唐。”

  门被推开,进来的不是唐有水,而是英子。

  “起了,我让人给你煮了汤,先喝点。”

  杨建国喝着汤问道:“小唐呢?”

  “去接其他人了,说是你的吩咐。”英子为他倒好热水,涤好了毛巾送到手边。

  冒着热气的毛巾盖在脸上,人算是彻底醒了。

  再回忆昨晚的判断,这顿酒喝的值啊!.

第四百一十一章 长安局势,首个难题

  长安的工作进展,比预料的要更难。

  张钰的人这几天,可是跑遍了名单上的地址.

  根据她所掌握的信息,这里面的情况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