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从前慢
一家通讯设备制造厂,就牵扯到六个部门的共同管辖权。
厂里对改制很抵触,管理层也没进行情绪疏导。
根据了解到的信息,反而是在推波助澜,想要火上浇油。
添乱有什么好处,没好处。
只是吃惯了大锅饭,对这资本倾向的改制,打心眼里瞧不上。
就是不能让你,舒舒服服把事儿办了。
不过,也有不同情况的。
大批存在严重危机的纺织厂,名为农业机械厂的黄金地段,其中迷雾重重。
根据初步调查信息显示,或有重大资产流失之嫌。
提及这些问题,杨建国的面色是沉重的。
对长安他是有爱也有恨,恨其不争。
在杨建国的记忆里,这里曾堪称工业第二心脏。
其重要制造工业占比达百分之56之多,可硬是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堪称‘全能摆烂王。’
思想落后,固化,安于满足,骄傲自大,故步自封。
特别是在发现石油后,几乎将工业发展彻底放弃,任其自生自灭。
全凭能源维持表面风光,好大喜功宣扬古都风采。
全然忘记实业,工业的重要性。
以至于在未来的发展中,别的地方是节节高升,你争我赶。
换到这儿倒好,不进反退。
原本遍地都是,如雨后春笋的纺织业大面积破产凋零。
人才外流成就江浙等地的纺织业崛起,名声传遍海内外。
科研,制造,航天,通讯,多项重点工程接连衰退。
作为支柱性产业,最后竟出现去工业化,导致工业空心化。
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人才教育大省,关中人的足记遍布大陆各地。
各行各业都能见到大量关中人的面孔,唯独关中本地无人可用。
墙内开花墙外香,就是关中未来的真实写照。
杨建国不为谁鸣不平,只是在想这其中造成了多大的损失,失去多少机会。
杨建国为什么要在意见里,首先将关中列出来,并亲自下场。
就是要赶在变化发生前,先将底子打好,将调子定好。
纺织业整合,工业减产,要精不要大。
要核心化,不要假大空。
要紧抓务实风格,大胆进取,跟上改开的步调,避免再次掉队。
这是杨建国为此次工作,提前指定的核心内容。
既然他正好在工部,又一步步走到主持工业改制的位置上。
那就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些极具发展潜力,蕴含巨大价值的产业日渐凋零。
“你这样干,不等于不信任地方的工作能力嘛?”
等汇报工作结束,人都走后,英子忍不住跟他说了几句。
“我又不是管发展和经济的,那是其他人该操心的事。”
“我就负责管好自己手头这摊子,就够忙的了。”
杨建国避重就轻,没过多的解释。
英子也没再追问,工作上的事她很少过问,更不会也不该去试图干预。
要不是昨天街上看到的那幕,让她担心自家男人的安慰,刚才那句她都不会问。
“别想这些了,走,我陪你出去转转。”
看她心事重重,杨建国提出逛一逛这长安古城。
“行,今儿你就陪我,明天我就回去了。”英子点头回应。
杨建国安慰道:“不用这么急,多待几天也可以。”
“不了,我在这只会影响你工作,还是回去的好。”
英子温柔轻笑道:“再说,书海也不能离人太久。”
“不有李兰跟槐花帮着看嘛!”
看她不接话茬,杨建国知道她是打定主意,也不在劝。
事实也正如英子所说,她在这自己的心一直牵挂着,确实没法专心工作。
“小段,去开车,我跟夫人出去转转。”杨建国打开门探头吩咐道。
想去的地方太多,反倒不知该如何选择。
最后,就选了几个就近的地方。
大慈恩寺,自然是不能落下。
玄奘正是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
创立了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唯识宗,也让它成了唯识宗祖庭。
由他亲自督建的大雁塔,则收藏着其从天竺带回的珍贵佛经、佛像,及舍利。
其中贝叶经与释迦摩尼佛像,是他留给后世的珍贵文物遗产。
哪怕是十年风波,也未曾真正波及此处。
古观音禅寺的千年银杏树,只要看过就再难忘记。
恍若梦回大唐,见证历史兴衰。
大唐芙蓉园,还是一片断壁残垣。
下了车在废墟之上闲游,英子凭着废墟的样貌猜测着当年的园林盛况。
“老板,天快黑了,我们是不是该回去了?”跟在身后的唐有水,看着时间出言提醒。
在外叫‘老板,’是杨建国特意吩咐的。
正式立项推动工作之前,他不想自己的身份传的沸沸扬扬。
“嗯。”看到英子站在一块断裂的石板残骸上,杨建国举起相机道:“英子,看这儿。”
咔嚓~
带着两卷交卷和对长安深刻的印象,英子坐上返程的火车。
挥手目送列车远去,杨建国也正式投入到工作当中。
第一站,纺织厂。
12家大大小小的纺织厂,扎根在长安内城以东28里外。
这里与其说是以纺织为主的生产区,倒不如说是以纺织为核心凝聚而成的小城市。
12家纺织厂,职工近4万余人。
居住在这里的家庭总人口数量,最近一次的统计数量为12万余人。
这个数字,就像是一座泰山,沉甸甸的压在所有人心头。
牵扯到4万余职工的生存,身后还牵连着12万余人的吃饭、生活问题。
任何一点疏忽,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连锁反应。
摆在杨建国面前的首个难题出现了,这座总人数超过16余万人的‘纺织城市。’
他该拿它怎么办?.
第四百一十二章 走访,从开始就踏错步调
“大爷,抽烟呢?”
坐在门前石墩,手里托着个烟杆的老汉抬了抬眉:“自己没长眼吗?”
“呃~”唐有水让怼的不知该怎么接.
满脸无辜的瞥向领导,杨建国笑呵呵的上来了:“老人家,来一支。”
递到跟前的香烟,让老汉脸上的皱纹平坦几分。
“这个抽惯了,好烟没劲。”老汉举着手里的烟杆,美滋滋的又来上一口。
吐出的烟,闻着就感觉呛喉咙。
杨建国把烟在烟盒上磕了磕,往老汉身边一蹲:“这日头,抽着焊烟,晒晒太阳,舒坦啊!”
“那可不咋滴!”老汉得意一笑,转而有些遗憾的说:“要是有把躺椅就更舒坦咯!”
杨建国往他身后瞥了眼,屁股底下的软垫让他笑道:“您这垫子也不差,软和吧?”
“嘿~”老汉又砸吧一口,火星飞溅,烟斗里也空了小半。
打开挂着的眼袋,捏了些烟丝,就这么往热腾腾的烟斗里一放。
用拇指按着一旋,嘴里‘吧唧吧唧’的抽着,给它又续上。
这才恣意的说:“咱这啥都缺,就是不缺棉花、布料这些个。”
“每年做活儿的边角料,就够家家户户做衣裳、缝被的了。”
“冬天冷,就用几块碎布塞上棉花,往膝盖上这么一套。”
“腰上冷就弄大点,往腰上一裹。”
看见老汉脸上的笑容,杨建国直说:“您这说的,我都羡慕了。咱纺织厂的效益,肯定特别好吧?”
“好个锤子。”老汉一秒变脸,当场骂娘。
看他脸色阴沉下来不吭声,杨建国也不催,砸吧着烟像是没那回事。
不大一会儿,老汉自个儿就说上了。
这纺织厂的效益,前些年可以说是一枝独秀。
是整个关中地区出口创汇的第一大行业,纺织城的叫法也是那时候来的。
大陆纺织看关中,这样的口号是家喻户晓。
也让纺织厂的员工们,为此倍感自豪。
可从去年出了个康复路,各地默许做买卖,这纺织城的效益就一降再降。
“狗日的高飞,把那些个技术好的工人都带跑了。”
“成立了个什么狗屁公司,竟想着赚钱。还跟厂里抢生意,抢订单。”
老汉气愤的不停砸吧烟,刚添的烟丝眼瞅着又没了。
把抽干了的烟锅在地上磕了磕,弹掉里面的灰,老汉中气十足的说:“这要似从前,都得拉去枪毙。”
有人主动求变,抛下铁饭碗成立公司,跟厂里抢生意。
看老汉的表现,对方应该还在市场里占据上风。
于是,杨建国默默的记下‘高飞’这个名字。
“叔,您歇着,我们再到处转转。”杨建国起身就要走。
老汉突然问道:“你们是来搞什么改的吧?”
杨建国有些意外,想了想点头道:“对,领导派我们来看看。”
上一篇:综漫:诸天万界从恶魔咒蓝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