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从前慢
才能把企业做长久,做出一番成就来
当钱逐渐成为一串数字,单纯只谈利润很难再有诱惑力。
来填补精神及心灵上的需求,做个有承担,有思想的高质量俗人.
第四百九十一章 办学校,少年强则国强
“姐夫,最近下面各种卖批条成风,猖狂的一张条就能摆明所有麻烦。”
“还有特许经营,全都落到所谓自己人的手里,我有好几个朋友想入场,连竞拍资格都没。”.
食堂承包克扣采购,各地奢靡浪费之风大兴。
向钱看,成了一句响亮的口号。
有太多问题在改制期间,接二连三的暴露出来。
但这些问题,只有一小部分是杨建国能干预的。
细算下来,几百分之一吧!
在庞大的国家体系下,个人的力量太过渺小了。
他所能做的,也只是在自己所在的领域贡献自己有限的力量。
好在,到目前为止他还做的不错。
算得上是小有成绩。
最让杨建国骄傲的,自然是工业改制方面的成果。
对比他记忆里的情况,目前的改制情况要好很多。
体验过放权带来的高效率后,唐有水的改制办所属小组,由最初的12个增加到目前的49个。
老带新,新人成了老人,有了足够的经验后。
再自立一组,带人前往别的地区深扎当地完成改制。
到今年为止,省会以及重要城市,基本完成改制。
像是长安的重工业,属于特殊情况。
接下来就要自上而下,往二三线和乡镇企业推动,阻力和困难性要比之前更严重。
穷山恶水出刁民。
因为不懂,所以无畏,好些乡镇守着老规矩,各地当家的话在当地比法律还管用。
这才是最麻烦的地方。
改制不成事小,弄不好人赔进去才是大事儿。
这次回去,杨建国还要请老何牵线搭桥,跟巡捕这条线上的领导吃个饭,坐一坐。
请他给各地的同事提一声,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下面的同志提供一些帮助。
当然,还有一个原则。
不管怎么样,坚决不能闹出人命。
要是出了这种事,他不管对方有多大的靠山,多大的本事,又是扎根多深的地头蛇。
凡是有所牵连的,一律追究到底,决不姑息!
返程的飞机上,李爱民跟他天南海北的说着各地的情况。
蛇有蛇路,鼠有鼠道。
杨建国如今被困在帝都,只能从上往下看。
看的不全,看的不够。
有了李爱民平视、自下向上看的视角,才能补全他视线里的漏洞和死角。
不过,对于他所说‘倒卖批条’的问题。
杨建国是真没想到,会有这么严重。
“让你那几个朋友亲自来一趟,把问题讲一讲,你看怎么样?”
批条特色,是当下大环境所造成的。
李爱民当初能到大毛家去,靠的不就是大领导的批条。
要是没那张批条,后续哪有那么容易。
杨建国也时常会给下面签批条,方便他们的工作,与其它部门的协调与借调。
但他是真没想到,批条也能用来倒卖。
这些人还真是……狗胆包天呐!
“没问题,明天我就给他们打电话,让他们都来,好好反应反应情况。”
自古以来,人就具有强烈的领地意识。
地位越高,领地意识越强。
就拿杨建国来说,改制就是他的‘领地,’非他本人谁也不能沾染。
谁沾染了,那在他看来就是对自己的挑衅。
李爱民也一样,他在京圈也算是一方巨擘。
南边,那也是巨鳄级别的。
老圈子,新圈子,对他都是敞开了大门。
而想要通过他融入这些圈子的,放眼全国比比皆是。
所以,他在圈里的话还是管用的。
更何况,这趟来还能见着李爱民背后的男人。
那可是真正的大人物,露了脸,混个面熟也值啊!
“对了,我之前跟你说的事儿怎么样了?”
听姐夫提起这个,李爱民有些头疼:“姐夫,这办学校太麻烦了,曲曲绕绕的搞的人头晕。”
杨建国没听他抱怨,认真道:“这是利国利民,能让你流芳百世的善举。”
“多难,你都得给我把它办成,办好了。”
“西南、西北,还有像桂川这些地方要加大投入。”
“再苦不能苦教育,再穷不能穷学生,少年强则国强,这话你明不明白?”
李爱民连连点头,道:“明白,我肯定明白,你都跟我说多少回了。”
“说多少回你还这样。”
看他神色为难,杨建国拍拍他肩膀说:“又不是让你一蹴而成,一所一所的建,还有几十年好活呢!”
“行,那我回去就办。”
李爱民咬咬牙,把这事儿给应下了。
他心里清楚,投资办学校这种不光投入大,牵扯深。
到最后还有可能吃力不落好,成了埋怨。
但姐夫这是第一次开口,跟他提要求,还是富教育这种具有深意的好事儿。
于情于理,李爱民都没法拒绝。
不就是花钱嘛,干了!
“活可以慢慢干,但质量一定要保证,抗震防灾不能少。”
“一所学校,几千学生,那可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别的你看着办,但有一条……凡是盖起来的,都得经得起考验,要盖百年坚楼,别搞什么豆腐渣工程。”
“爱民,这事儿是我心里的一个念想,你一定得给他办好了。”
杨建国郑重其事的嘱托,让李爱民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少年强则国强,孩子是祖国、是民族,是千千万万同胞的未来。
谁要是在这件事上让他不痛快,他就让对方一辈子都不痛快。
“我亲自负责、验收,再忙这事儿我都会盯着。”
李爱民打定主意,安全系数上一定要按照最高标准来。
哪怕多花钱,花冤枉钱,也一定要把大楼给盖好,盖结实了。
另外,食堂这块儿……
李爱民打算交给天下庄来办,不是说把天下庄开到学校里去。
而是借助傻柱跟小当的经验,成立个公司专门负责这方面的培训、采购和管理。
俩人加一块儿,干了一辈子的食堂了。
自己就是再能耐,也比不过他俩亲身经历所有的经验不是.
第四百九十二章 行善积德,丢失的捡起来
投资修建学校,是杨建国老早就有的计划。
特别是西南,山城等地要大肆修建。
要求就两条,第一,质量.
第二,还是质量。
基础标准,教学楼,操场,食堂。
这三样基础建设也有标准,比如层高,面积,主梁的数量和分布。
为了这件事,杨建国还特意给他介绍了帝都设计院的关系。
就是为了确保从设计到施工,中间没有一点差错。
李爱民也想好了,这事儿自己就当行善积德去做。
只当是给自家积阴德了。
这阴德你不得人在的时候积,等下去了才好享受嘛!
“对了,姐夫,最近股市跟疯了一样的涨,你咋看啊?”
李爱民在股市上投了点钱,不多,二十来万。
可那是对他来说,换个寻常人家拿死工资的,一辈子也赚不了这么多钱。
杨建国想了下,说:“撤回来吧!”
“全撤?”李爱民有点惊讶,姐夫这是有什么消息。
不怪他这么想,杨建国这些年的‘神仙’本事,跟铁口断一样。
说什么成什么。
要不,李爱民也不能这么信他的。
“对,全撤,近两年故事是不要再去碰了。”
杨建国说完停顿了下,改口道:“92之前,你都不要再去碰了。”
距离92还有5年,这期间股市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杨建国拿不准,所以干脆全撤下来。
他前面也赚了不少,以目前的行情,逛深宝安就够他赚几十万的。
其余零零散散,也得有个大几十万。
够多了,人要知足!
“行。”
上一篇:综漫:诸天万界从恶魔咒蓝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