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445章

作者:从前慢

  李爱民打算下飞机,就先打电话把这事儿给处理了。

  “姐夫,这消息我能跟朋友提吗?”

  他是打算用消息做个人情,拓展自己在这行里的人脉。

  他可以不做,但做这行的人多了去了。

  以后,肯定也需要这方面的人脉和关系。

  留个善缘,需要的时候也好做事。

  “信的信,不信的也别多说,其余你看着办。”

  有了杨建国这话,李爱民就放心了。

  飞机顺利在帝都机场降落,刚下飞机就看到小段守在跑道旁。

  后面停着来接他的车,神色着急的迎上来:“领导,您总算回来了。”

  “出什么事了?”杨建国好奇发问。

  “是改制的事,下面有个厂子出了问题,工人们正闹着呢!”

  “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得您回去再说。”

  听是改制出了问题,杨建国一秒也不停歇的往车上走。

  正要上车,扭头向李爱民喊道:“对了,爱民,你帮我跟你姐说一声,我忙完就回去。”

  “诶,知道了姐夫。”

  看着车驶向‘特殊通道,’李爱民是满脸的羡慕。

  他就是再有钱,怕也没有能让司机把车开进机场,靠在跑道边等着的那天了。

  办公室,杨建国见到昨天刚赶来的唐有水。

  他身边还带着两个人,看情形是他手底下的人。

  吴梅把详细报告摘要摊开摆他面前,杨建国低头看着资料,说:“说说吧,到底什么情况?”

  “领导,是这么回事。”

  这次是下面一家水泥厂出了问题,清算的时候明明都好好的。

  可一到手里,突然冒出好几项债务。

  原本还值几百万的厂子,突然就变的一文不值,还倒欠各种外债。

  先前向工人们做出的承诺,一下都泡汤了。

  别说什么承诺的福利,现在厂子能不能活得下去都难说。

  要是度不过去,原来还有点价值的厂子可就真诚烫手山芋。

  白送都未必有人要,那么大的债务要的可都是钱。

  杨建国听完汇报,手里的资料和摘要也都看过了。

  从这里面看的出,也听得出是有人在捣鬼。

  想要贪墨厂里本该有的数百万元,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

  这是一条线,不知牵连着多少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投机者们。

  不过,损失最严重的还得是体制内的在职人员。

  可谁让他们犯了错,没经受住糖衣炮弹的诱惑。

  这些人也真是老实,说咋样就咋样。

  你倒是把糖衣吞了,炮弹给它打回去啊。

  照单全收是什么鬼,真当你老板无所不能呢?

  “总欠款多少,工人为什么要闹,后面有没有人煽风点火?”

  还是之前回答过问题的男子,向他深入全面的描述了当地的情况。

  地址,民风,为什么工人会搅进来。

  “另外,小韩,订一张后天过去的机票。”

  级仍然搞不明白,那就亲自下看一看好了。

  “没想到我这刚回来,就又要忙着出差。“去机场前,谁也别来叨扰。”

  夜里到家,预料中的大战三百回合并不存在。

  英子给他做了大烩菜,杨建国大快朵颐的吃撑了。

  完了该洗碗洗碗,该收拾收拾,忙完俩人就上了床贴着聊天。

  杨建国跟她说霓虹的情况,到处都是老祖宗风格的东西。

  包括茶道,都是老祖宗玩儿剩下的。

  只是,不管怎么说,心里还是有点小小的遗憾。

  国内继承这些古老传承的,都随‘风’飘散了。

  不过,再过二十年,会有一批新的年轻人。

  把上上一代和上一代错误丢弃的传统,一样一样的捡回来。

  杨建国相信,再给他们十年、二十年。

  民族丢失的信仰、文化与骄傲,都会在新时代中得以重生。

  前世他没能来得及亲眼所见的盛世,希望今生能有机会得以见证.

第四百九十三章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隔天,下了班到家。

  正好撞上傻柱在院里洗菜,杨建国跟他说起办食堂的事儿。

  “我想把这一摊都交给天下庄来管,成立个公司,你跟小当只管食堂的采购,师父跟员工的培训,其余有爱民呢!”

  傻柱洗着菜,面带思索的问道:“可你这学校全国各地,到处都是,我跟小当能管得过来吗?”.

  “怎么管不过来,又不是让你俩到食堂给做饭。”

  “这样,我给你详细说说。”

  招人不招本地的,所有人上岗前到帝都来培训。

  从卫生到管理,再到该做什么菜,怎么样搭配营养,这些是要他俩操心的。

  其余像是采购,行政管理,爱民自然会找人来做。

  “那行啊,让孩子们吃上放心饭,这是好事。”

  傻柱一听光负责培训,立马就答应了。

  这种为了孩子的好事儿,他乐意做。

  哪怕人累点,但咱心里是满足的,“精神物质,是不是这个。”

  杨建国点头,道:“对,精神物质。”

  傻柱乐道:“我就说嘛,怎么样,没给我们家冉老师丢脸吧!”

  别看他孩子都上大学了,学习的劲头还挺足的。

  有时间就跟自家秋叶看看书,学习学习。

  甭管学多学少,能记住多少。

  终归有这么个态度,愿意去学。

  一遍记不住,十遍、百遍的,总能学到点东西。

  只要能学到,那咱就是赚了。

  何况书海就跟自家一墙之隔,想看什么书走两步就能找到。

  一点也不费事儿!

  “对了。”

  应下他说这事儿,傻柱想起之前媳妇儿说的:“我跟秋叶想赞助几个孩子上学,你看这事儿能办吗?”

  想赞助偏远山区的孩子上学,大好事。

  做肯定是能做,但得讲求个度和方法。

  “钱不能给多,够缴学费,保证一个人的基本生活就够了。

  时不时给寄点书,文具,衣服之类的。

  千万别给太多,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那可就不是在帮孩子,是在毁孩子了。”

  听杨建国说完,傻柱用湿漉漉的手挠了挠头。

  神色苦恼的嘀咕着“咋做个好事儿,还这么麻烦呢?”

  杨建国轻声笑道:“在这世上,想要把好事儿做好了,才是最麻烦的。”

  学坏容易,学好难。

  做事儿也一样。

  明明是件好事儿,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难。

  各种不顺心,阻碍,好像全世界都在跟你作对。

  有时候你以为自己做好了,种出来的却是恶果。

  所以才会有‘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说法,就是这个意思。

  傻柱满怀心思的回去了,琢磨着怎么跟媳妇儿说这个事儿。

  杨建国也拎着包进屋,洗手擦脸准备吃饭。

  “刚在院里跟柱子说什么呢?”

  英子把面端上桌,好奇的问了句。

  撒了炒韭菜,放了几片青菜、辣面,热油这么一泼。

  香气扑鼻,让人食指大动的油泼扯面让杨建国胃口大开。

  拿筷子把面拌开,杨建国跟她说起半学校的事。

  “公司的分红,我打算都给爱民用去盖学校。以后工资还是交给你,够咱俩生活的了。”

  英子吸了口面,咀嚼吞咽后说:“何止够了,还有的多,要不家里的钱你也拿些给爱民。”

  杨建国摇摇头,说:“那些钱还是留着,防止家里有个什么事,再说孩子大了,也得为他们考虑。”

  做好事不代表要克扣家人,杨建国可以不买车,不买奢侈品,不高消费。

  但必要的生活用品,媳妇儿的护肤品,孩子将来结婚、买房的钱。

  他这个当爹的,还是要给他们留下的。

  “志远一扭头,跑大西北去了,也不知道回不回来。

  志怡倒是在跟前,成天去参加这个会,那个会的,也不知道想干什么。”

  用力搅了几筷子面条,英子气恼笑骂道:“指望她结婚,我看悬了。”

  杨建国笑呵呵道:“终归是要结婚的,他们还年轻,不用那么着急。”

  “年轻,你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孩子可都会打酱油了。”

  “那是从前,现在城市里,晚婚晚育的也不少嘛!”

  看他不支持自己的想法,英子无奈又好笑的说:“就你宽心,等过几年看你着不着急。”

  杨建国笑笑不说话,过几年没音信,再催也不迟嘛!

  人只有一生,不该错过没一个阶段。

  该挥洒青春的时候,非得逼着他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