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562章

作者:从前慢

  “建国同志扎根在工人之中,努力深耕,带领团队屡创奇功,先后发明了……”

  听着身边振聋发聩的呐喊声,杨建国的思绪向上飘远。

  下一秒,却又收了回来。

  这个时候,可不是走神的好时机。

  等会,他这个‘新标兵’可是还要发言的。

  演讲稿是秘书室多次修改,交由专业人士修饰后,得到大领导的点头交到他的手上。

  虽说应该放心,生性谨慎的杨建国还是想要自己过一遍。

  可惜,时间安排上有点紧,根本没给他留空。

  这会儿拿着发言稿,也不好低头去看。

  只能希望里面没什么问题,要不他就只能脱稿了。

  此次会议,是面向整个组织先进标兵的。

  看似规格不高,实则在组织内部是很有影响力的一次动员会。

  覆盖国内各个行业,影响力极为深远。

  杨建国不仅要发言,还要讲一讲自己对未来的想法。

  内陆应该走向哪里,又该如何在西方的围追堵截下果断‘破冰。’

  打破技术壁垒,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路线来。

  “好,下面让我们有请,杨建国工人同志讲话。”

  雷鸣般掌声响起,杨建国从主持人手中接过话筒。

  “来自社会各界的同志们,亲爱的战友们,工人同胞们,大家好,我是杨建国,一名工人。”

  哗~

  又是一阵掀翻棚顶的热烈掌声,坐在下面儿的志怡一边鼓掌,一边不停的看向身旁的母亲。

  “妈,你看我爸多精神,多帅。”

  英子只顾着笑,眼里、心里都是他的影子。

  这就是我男人……多少年过去了。

  此时看着站在舞台上的他,依然会让自己心跳加快,有种小女儿般的怦然心动。

  坐在志怡另一旁的祁同伟,也是一脸的钦佩与向往。

  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像老丈人一样。

  站在这样的大舞台上,向组织内各行各业的顶尖大牛,长老团和经济小组做汇报。

  要是有这么一天,死也值得。

  舞台上,杨建国平静打开稿子,扫视一眼后。

  又把稿子轻轻折了起来,塞进兜里。

  下面,负责现场的领导小组立刻慌了,“怎么回事?”

  “不知道啊,他这是要干什么?”

  “稿子是不是出什么问题,谁送的最后一稿。”

  “稿子是秘书处负责的,我现在去问。”

  “快去。”

  后台慌成一团,大领导突然出现:“怎么回事,建国怎么把稿子收起来了。”

  “首长,我们也正在调查,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这次会议是长老团下达的命令,负责会议的都是直系。

  不该出什么问题,可相比另一种猜测,他们倒是宁愿是自己这边出了纰漏。

  无论是杨建国任性选择脱稿,还是要将一些什么骇人听闻的消息。

  那都可以称得上是,地动山摇的大事故。

  倒是凡是负责参与此次会议的后勤人员,恐怕都逃脱不了干系。

  “上台之前,我们新闻部和秘书处为我准备了稿子,我看了,写的很好。”

  杨建国在台上微笑渡步,态度格外轻松,就像是在跟大伙儿聊天一样。

  在一阵善意或不解的笑声中,只见他接着说道:“但是,今天我想讲一些自己的想法。”

  “大家都认识我了,杨建国……所以,咱们就从建国讲起……”

  杨建国沉稳且具有深意的发言,从一开始就抓住所有人的心。

  带他们回到那个艰难,困境重重的年代。

  千疮百孔,百废待兴。

  这八个字背后,隐藏着无数人的眼泪与心酸。

  后世阿三的火车上挂满了人,可很多人怕是都已经忘了,我们那时候也是一样。

  一列火车,挂满名为‘人’的挂件。

  文盲率,百分之80,同一时期,鹰家的文盲率不足百分之5。

  人均发电量:8度,鹰家是1974度,是我们的246倍。

  人均钢产量:0.3公斤,鹰家是471.6公斤,是我们的1572倍。

  人均收入:27美刀,鹰家是2187美刀,差距是81倍。

  后世被人嘲笑每印一张钱都在亏欠的津巴布韦,在这时候都比我们富有。

  而当时,我们不仅一穷二白,还要应对历史遗留下来的重大经济危机。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1953年出现的。

  这中间的三年空挡,就是为了化解这场危机而努力。

  再看今朝,三十年时间,大庆油田、万吨水压机、万吨远洋货轮、5万吨远洋邮轮、10万吨水力发电机组、百万伏高压标准电容器。

  长江大桥、三门峡、两弹一星等举世闻名的壮举,在短短三十年内得以实现。

  从1949到1978年,铁路总里程翻了2.38倍、粮食总产量翻了2.7倍、人均收入翻了7倍。

  而我们的工业总产值,更是翻了整整22倍。

  也许,有人认为这个成绩不算什么。

  但是,我们的起点低到连非洲国家都不如,我们从一开始就受到西方的制裁与打压。

  再说78年到今天,13年时间。

  “详细的数据,我就不在这儿啰嗦了,但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事实。

  那就是,我国在某些领域和鹰家的差距缩小了整整400倍。”

  “我们的钢产量翻了240倍,发电量翻了580倍,人均收入翻了近500倍。”

  “很多人都说,我们没有西方发达,是,这是一个再正确不过的事实。”

  “但我们不能忽略,这些年的进步,不能否认先辈们的付出与努力。”

  “鹰家花了一百多年时间,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霓虹从明治维新到二十年前完成工业化,同样花了100多年。

  而我们……从连火柴和肥皂都没法独立自主生产,工业薄弱到几乎不存在。

  从一个落后农业国,发展到今时今日,同志们,如何能不骄傲、不为之自豪。”.

第六百四十二章 其心可诛,舔包真香

  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下,圆满闭幕。

  但……

  激荡的暗流才刚开始,杨建国在办公室找到自己时.

  只是把兜里的稿子给对方,“自己看看吧!”

  打开稿子一看,对方的脸色就说明一切。

  这稿子……其心可诛!

  通体来看,稿子像是没什么问题。

  但要是根据会议的进程,承前启后的话。

  分明是在指责组织的主张,要推翻这么多年来组织取得的成绩与战果。

  “杨主任,对不起,这件事是我们办事不力……你放心,我很快会给你一个交代。”

  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暂时还不得而知。

  但找出最后负责审核,把稿件交给他的人,并不需要多长时间。

  杨建国这边跟长老一见面,刚提起这件事。

  那边就已经锁定目标……

  只是,等他们找上门的时候,屋里只有一具散发温热的尸体。

  敌特!

  暂时来讲,只能这么定义对方的身份。

  更深层次的,就需要专业人士去调查、深挖后才能确定。

  “建国,这次的事给我们提了个醒,组织内部的蛀虫很多啊!”

  “任何组织,都少不了藏污纳垢之地。”

  “这个话不对……革命,革命,要有敢革自己命的决心,才能长久。”

  还不到时候,早晚有天,会有一场革命的风暴清扫一切藏污纳垢之地。

  将里面的蛀虫与污秽,连根扫除。

  ……

  结束谈话,杨建国在会堂门前见到等候多时的家人。

  “怎么了,领导说什么了?”

  杨建国笑呵呵道:“没什么,就是聊了几句家长。”

  都要做孩子妈的志怡,一脸兴奋的问:“领导爷爷跟你聊什么了,爸,你们经常见面吗?”

  “怎么可能,长老们可是很忙的。”

  能够抽出空来,跟自己见上一面。

  已经是极为难得了。

  一家人正有说有笑,杨建国突然看到会堂前走出的老柳。

  还有走在他前面,快了一步,身材矮小,留着胡须的方脸。

  是吕家的人。

  这次的事跟他们有没有关,没有查明真相之前。

  杨建国也不得而知,但他心底有强烈的直觉。

  就算这次的事,跟他们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他们一定是知道的。

  或是,为对方提供某种便利。

  总之,一群臭虫,只能玩玩这种上不了台面的小把戏。

  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知道什么叫赔了夫人又折兵。

  就在这时,杨建国看到一位身穿黑色中山装的男子,面色铁青的走上台阶。

  虽然对方在极力隐藏自己的情绪,可不由自主加快的步伐,和眼底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