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从前慢
看得出他确实很为难,没有十足的把握。
可他们来,本就是找一个可能……
奇迹,寻找奇迹。
有治愈的可能,就已经足够了。
其他的,哪里还敢奢求什么。
“道长,治吧,只要有希望就一定要治疗到底。”
“那当然,治病救人自然要有始有终……不过,有几味药材没有,我得到山里去采,请那位女士先住下吧!”
“小万,怎么样?”
“嗯,我陪我妈留下。”小万说完,才想起自己还有工作要做。
他可是厂里的工人,怎么能说留下就留下。
“那个,领导,我能留下吗?”
“当然可以,百善孝为先,这世上哪有什么事能摆在尽孝前面。”
“谢谢,部长。”小万感激的不停鞠躬,好像他做了天大的好事儿。
可这本就该是天经地义的事儿,这世上哪有比孝道还重的。
人生在世,连尽孝都做不到,还活个什么劲儿啊?
“小万同志就先待在这儿,陪着母亲治病,等道长有确切的消息,看后续怎么医治,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待遇方面,像他这种情况的,我看可以当做惯例,凡是有相同情况,真正遇到困难的,给予一定的照顾。”
“先辈们打下江山的目的,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的好日子,对不对。”
“领导您说得对。”众人连连点头。
杨建国知道,不管他说什么,在这些人嘴里都是‘对的,领导英明。’
但他确实是这么想的,也会就此事写一份报告,回去后下文发往各处。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哪怕这道政策只能挽救有限几个家庭,相比起可能造成的损失仿佛不值一提。
在杨建国心里,它也是正确的。
以人为本,以百姓为本,是立国、治国的不变方针。
把小万母子留下,杨建国一行人准备返程。
“领导,领导您等等。”小万娘从炕上爬起来,快步走到他跟前。
在怀里掏了掏,拿出一个手帕来。
满是褶皱的脸上,带着尴尬的质朴,小心翼翼的将手帕打开。
“领导,您为了我这么个老婆子,跑前跑后的这么辛苦……家里穷,也没什么东西能给您,这是我自个儿在家烤的红薯。可甜了,您要是不嫌弃……尝尝,尝尝吧!”
看着她畏缩的目光,小心翼翼试探,生怕被嫌弃的样子。
杨建国一把握住小万娘的手,顺势将里面还温热的红薯抓在手里。
“小万娘,你这可算是送到我心坎上了,打小我这个人就不好好吃饭,成天就在院儿里寻思谁家烤了红薯,让我咬上一口。”
“别小看这个,放在过去可是平常吃不上的好东西,我啊,最爱这一口了。”
杨建国半天可不是光在那说,边说边将烤焦的红薯皮剥开,里面黑焦的部分用手指搓了搓。
张大嘴一口咬下去,眉宇间的喜欢藏都藏不住。
“好吃,哈哈,好吃啊,比我自己在家烤的好多了。”
看到他真的爱吃,小万娘的脸上也扬起发自内心的笑容。
这样,自己也算是为领导做了件小事吧!
“小万娘,安心治病,走了……”
“领导,以后再来一定要到家里做客,到时候我亲自招待您,还给您烤红薯吃。”
“好,我一定来。”杨建国大笑着说。
回去的路上,杨建国把马卫叫到身边:“找一下宗教局,调一下道长的资料,等会你到附近村子问一问,道长的具体情况。”
“家里还有什么人,为人处事,不要多说,听着就行……”
“知道了,领导……那我现在就去。”
“嗯,去吧!”杨建国点头,看着他加速向山下走去.
第七百一十五章 后遗症,再信一回
在长安滞留的时间,超过杨建国的原定计划。
所以,后面的行程只能进行压缩,加快脚步。
接连两天,他都马不停蹄的穿梭在各大厂之间,包括此前最早改革的纺织城纺织厂。
这些厂子因为是他主持的改制,对杨建国都较为熟悉。
一见到他,说不出的亲切。
工人师傅们围着他坐成一圈,像拉家常一样跟他聊个没完.
而杨建国关心的,就是大家过的好不好,有没有什么诉求,谈一谈自己的工作和想法。
众人的畅所欲言,确实让他收获不菲。
“感谢大家耐心陪我聊了这么久,辛苦了。”
“大领导,您千万别这么说,我们太希望像您这样的领导,能经常到厂里像这样和大家聊聊天,哪怕是拉拉家常也行。”
“过去,这种事可是经常发生,现在倒是不常见了。”
“现在人是官老爷,哪儿是咱们这样的工人能说见就见。”
“怎么说话呢,快别说了。”
“瞎说什么,大领导这不来了吗?”
听见有人这么说,对方忙解释道:“诶,我可不是说大领导您,我是说某些人,官不大,架子倒挺大。”
杨建国笑了笑,像是玩笑似的说道:“自古以来,总有些老鼠屎在锅里浑水摸鱼,想要坏了一锅好汤。
这是肯定的……不过,咱也不能光盯着那老鼠屎看,也往别的地方看一看。至于老鼠屎,可能一时隐藏的好,但总会有暴露被挑出扔掉的时候。”
“同志们,请相信我们,相信组织,我们绝不会让大家失望的,辛苦了。”
杨建国起身向着众人鞠了一躬,这可给在场工人师傅们惊呆了。
是真的,惊的目瞪口呆。
那些跟杨建国同一时期的老人,听着他时机一路走来的老师傅们。
大多数都退休,要不就是四散去了各处。
年轻一代虽说是听着他故事长大的,可真正接触的太少,那些故事听起来就只是故事。
今天,眼前这一幕可以说是震撼到所有人。
往日里只能在电视见到的大领导,直接管理整个系统的最高领导人,竟然向他们这些工人鞠躬道歉。
放在十年大风结束前,肯定不算什么事儿。
别说是鞠躬道歉,更严重的他们都见过,亲自参与过。
但是,近十年情况已经变了。
不仅变了,因为那十年里不少人受了太多的委屈,吃了太多的苦。
不少人心里,憋着一口气,一团火。
这团火随着重新掌握的权利,谁也不知道会烧向何方。
明明什么也没做,却被人像猪狗,当做畜生一样打骂、羞辱。
住猪圈,吃猪食,每天都是对身心的巨大考验与折磨。
那些人……
什么事都没有,依然好好的活着,很多人甚至活的很滋润。
就活在自己的治下。
当一个人掌握巨大权利,发现曾经折磨过自己的人……
还有和他一样的那些人,生活在自己的治下,会怎么做,或许逐渐改变的结构与风气正是对此最好的回答。
在一片错愕的凝视下,杨建国结束此次长安之行的公务。
接下来,就只剩下私事了。
楼观台,杨建国再次见到小万娘俩,还有正在煎药的老道长。
“道长,我又来打扰了。”
“你是想问,女士的病怎么样了?”
道长蹲坐在火堆前,盯着上面的药罐说道:“要有耐心,再吃几服药应该就能看出效果了。”
“不急,这次来,主要是想临走前再来看看他们,还有道长您。”
杨建国四下看了眼,找了块石头放在他身边坐下。
“道长,听说你把道观给你开的工资,都拿来买药治病救人了,家里连一床铺盖都没有。”
“这次来,我专程带了四床铺盖,枕头之类的日用品,收下吧!”
老道眯眼看向他,说:“无功不受禄,我老张治病救人又不是为了几两碎银。”
“这我当然清楚,楼观台的百姓也清楚……只是几床被褥没别的了。”
听完打探回来的消息,回到长安他就让人把东西买好了。
就等着再次来,送给老道。
两间土房,两张火炕,上面连一床褥子都没有,就用硬纸箱拆开铺在炕上。
盖的也只有一床薄被,冬天冷了就用稻草铺满炕取暖。
每个月二十多块的工资,自己一分不花,全都用来给人治病抓药。
看病不要钱,吃药不要钱,无欲无求。
这楼观台的老百姓,哪家没受过他的恩惠,没找他看过病症。
有时杨建国也想问问,怎么就没人想着给老道添一床被褥。
哪怕一家分出一点棉花来,也足够了。
可这话,他也只会在心里想想……
“你是个领导。”老道没接话茬,反倒问起他的来历。
“对,我是领导。”杨建国点头。
“多大官啊!”
“我管着咱们机械工业发展,凡是跟这有关的都归我管。”
“都归你管,放过去得是个尚书了。”
“差不多吧!”
“官不小……就是被褥,枕头,没别的?”
“还有点粮食,两桶油。”
“我就说,当官的都不老实。”
老道笑呵呵的开了句玩笑,叹了声:“那就留下吧,我老道也沾沾当官的便宜。”
“应该的。”杨建国开心直笑,问道:“道长,咱不是推出新规,要重新整治中医,以您的医术也该参加啊!”
“参加不了,我老道又不是医生,就是这破道观里的道士。”
听他的话音意思,这里面是另有隐情。
上一篇:综漫:诸天万界从恶魔咒蓝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