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662章

作者:从前慢

  吓死人了!

  “各位,各位……”

  在群起群愤之中,杨建国淡定开口:“咱们呢,都先别激动,听我说一句,好不好。”

  有激进分子不愿还在插话,可也有人想要听听,他能说出个什么子午卯酉来。

  “你们说的问题呢,我提前就想到了。历史的倒车肯定是不能开的,谁开谁就是国家的罪人,我们经历多少磨难才有今天,成果来之不易啊!”

  看他如此说法,在场资历最深,德高望重的厉老就想不通了,“既然你也这么认为,那你这个方案,到底是什么意思?”

  厉老拍了拍摆在面前桌上的方案,真是有点搞不懂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厉老,各位前辈,大家请耐心点,听我说完。”

  有厉老开口,杨建国也有机会把自己的想法说个明白,从基层目前的工作成绩,再到日渐腐化的官吏造成的影响,组织的形象和人民口碑。

  以及这种影响,会给整个国家带来怎样的可怕后果。

  “记得伟人说过,我们要走向人民,扎根到人民中去,谁要是脱离人民,那就是罪人。”

  “可现在你们看看,我们有些同志不仅脱离人民,还真把自己当成坐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父母官了。”

  杨建国这一开口,就没打算停下来,直接就拿出事实说话。

  “第三纺织厂,一个为厂子创造利益,改组成功的大功臣,竟然连一个转正指标都拿不到。

  厂子里的效益都翻了好几番,最大的功臣还是个临时工?在座的拍拍胸口,摸摸自己的良心,这事儿像话吗?啊?”

  杨建国的话,像一把刀子插进众人胸膛,这事儿做的确实是太不地道了。

  人都说‘走狗烹,良弓藏。’

  可那也得到事儿后再做,你这样不……河没过就拆桥,还要桥别抱怨嘛?!!

  这,哪儿是人能干出来的。

  “在我们眼皮子底下,这种事都能发生,咱们再说说下面,天高皇帝远的……”

  杨建国后面的话不用多说,大伙儿心里已经都有数了。

  “小杨啊,你的意思我们都听明白了。”

  厉老喝了口茶,放下手里的茶缸说出自己的顾虑,“我们呢,不是不支持你查,自查也好,清查也好,可你这个力度是不是要控制好。”

  拿起手头的文件,厉老忧心忡忡道:“你说按照你这个标准来执行,下面人会怎么想,难道你自己心里就不清楚?”

  他们只会想,上面的风头是不是又不对了,天是不是又要变了。

  这刚稳定的局势,又要掀起一阵风。

  是,对他们这些坐在帝都的老爷们来说,这阵风吹一吹就过去了。

  可下面,下面呢?

  那一阵小小的风,是有可能吹倒千万家的狂风巨浪。

  在帝都,在这间会议室里的每个决定,就像是那只引起东海岸狂风巨浪的蝴蝶,扇扇翅膀容易,刮起的风谁来收拾,造成的损害和影响怎么办?

  有些问题,真的是他们这些老头子想不通,想不明白,没有他杨建国的思想觉悟高。

  哦,干了一辈子的经济工作,不如他杨建国看的长远,就他杨建国厉害了。

  大家心中的顾虑,摆在眼前的现实要不要考虑?

  什么事都像他杨建国一样,埋头就干……

  是,他杨建国干的是好,是不错,可那是他专业够硬,运气够好。

  老实说,就杨建国干的那些个事儿,冒的险,担的责,随便换个人来吓都得给吓死。

  还想像杨建国这样,做出现在的成绩。

  是,他是厉害,他是运气好,可每次做事都能凭运气吗?

  你不能让他们这些决定国家政策走向的人,赌运气来做决定吧!

  “我知道,我知道大家的顾虑。”

  杨建国放缓语气,心平气和的说道:“可咱们不能因噎废食,对这种歪风邪气视而不见吧!”

  “今天,你放任这种事情发生,那就等同于在告诉明天的所有人,他们都可以这么干。只要把钱赚到手,只要经济做得好,其他的原则性问题都可以一概无视。”

  “那成什么了,我们又成什么了。老百姓会怎么想,社会舆论又会怎么评价我们这些领导干部。”

  “你这个……”

  杨建国的发言,引来新一轮争论,这让他刚平静下来的心情又上火了。

  这么讨论,什么时候是个头。

  好在年纪一把,这些年侍弄花草也算修心养性,暴躁火气还能压得住。

  争吧,反正筹备出行还得一段时间,就先让他们争个痛快。

  真等到箭在弦上的时候,这些个顾问还能拦他的火车不成。

  顾问、顾问,说的话听不听可以灵活考虑嘛!.

第七百九十三章 开口子,办事难

  红星厂,新任厂长老马意气风发的坐在演讲台上,将自己近期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告诉给现场的同僚及工人同志们。

  “红星一中,在前任领导杨厂长,以及部里的全力支持下,如今已经发展为帝都最优秀的中学之一。这点,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我们此次做出调整,也是为应对接下来的生源问题……”

  开放录取,厂外社会人士的孩子,也可以进入红星一中等厂直属院校就读。

  这个改变不可为不大,但因为部里同意,听说还是杨部长亲自签的字,大家伙儿心里有顾虑也没说什么.

  就是对新来的这个绣花枕头,有点看不过眼。

  “呸,什么东西,张口闭口杨厂长,不知道还以为他跟杨部多亲呢!”

  听见小年轻的抱怨,隔壁的老师傅咧嘴一笑:“嘿嘿,他想要的就是这效果,扯虎皮扛大旗。”

  “行了,少说两句。”

  有谨慎的皱眉呵斥,让两人别在这嘀嘀咕咕的,背后说人容易引来事端。

  别看这会儿好像眼睛都盯着上面,耳朵跟装了天线似的只关联马厂,可谁知道明天这些话,会不会传到马厂的耳朵里。

  千万别小瞧了这厂里的斗争,瞧着是没那十年厉害了,可有时候其实比杀人还可怕。

  那是真正的,杀人不见血。

  要毁不止毁你一个,一家子都能给你毁了。

  让人提醒,两人也面色戚戚收了声,真要传到厂长耳朵里,谁也没好果子吃。

  “诶,你们说,这对外放开口子,学校还能像现在这样吗?那外面来的歪风邪气,不得给孩子带坏了。”

  “我觉着这倒是个好事儿,咱厂子效益是不错。可以后是个什么样子,谁能知道?让孩子接触接触外面的孩子,大家相互之间理念碰撞,将来万一……”

  声儿压低了几分,低着头用手搭在嘴边:“万一要是厂里不景气,起码外面也有几个同学走动,出个主意,给个意见啥的,挺好。”

  “嘿,还理念碰撞,你们听听……要我说还得是有文化,这读书是真好啊!”

  “是这个理儿。”

  “哪个不知道读书好,不那时候没条件嘛!”

  下面的窃窃私语,马厂早就看见了,常务副厂长想呵斥,被他抬手给拦住了。

  同志们要讨论,就让他们讨论嘛!

  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这是经过领导层和部里几次讨论,协商并征求杨部的意见,最后做出的决定。

  谁要想在这点上难为他,跟他唱反调,老马可真是要笑出声儿来,甭管说到哪儿他都能站得住脚。

  教育问题,没人会不重视,那是百年、千年的大计。

  都是厂子里的职工,那读过书和没读过书的差别,近几年可是越来越明显了。

  咱就说外面来的那些个大学生干部,刚进厂确实是眼高手低,瞧着就让人头疼,可过段时间放下成见,逐步了解厂子里的运营情况。

  你看人家出的那个注意,放眼观望的那个高度,高谈论阔的给大伙儿解释政策、国际局势,制定方向。

  虽然干活没几个行的,可在大方向、研发这一块儿,那是出了大力的。

  咱听着一头水雾的东西,在人面前就跟玩儿的一样,随便几句就点透了,上手那叫一个块儿。

  不羡慕?不羡慕骗鬼去吧!

  红星一中,杨建国正在参观学校新建的教学楼。

  “杨部,这是一所现代化教学楼,里面包含有计算机室,阶梯教室,实验室都是以国外高校作为参照。当然,在设备和技术上扔有欠缺,毕竟人家先行那么多年。

  不过,我们已经在奋力直追,今年我们将从外国招聘多名讲师,为学生开拓思维,并与国外名校达成合作意向,相互友好交流……”

  校长说的这些话,杨建国全都听到耳朵里,可心里却有不同看法。

  外教是个好事儿,可很多最初是好心的好事儿,办到后面就开始变味儿。

  引入外国讲师,他是不反对的,还要给予支持。

  可有一点,就是不能因小失大,主次不分,就像领导班子一样,虽说是厂长制,可厂长还是要在组织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要坚决的保证民族特质,不能教到最后,两边都是半瓶子不满的晃荡货色。

  还有,任何事不要一味对标西方,我们国家的民族传统,优秀的知识传承也是可以适当加强的。

  踢出掉其中的糟糠,取其精华,一样可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再者,待遇上一定要平衡。

  外教到这边来工作,肯定是有所不便,给予一定的津贴是应该的。

  可要把握好其中的度,不能含了自己人的心,更不能让对方膨胀,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现在,有些地方就是把洋人捧的太高,以至于让某些洋人以为,这里还是六七十年前……”

  “我们要和平发展,友好交流,但前提是对方以同样平等的心态来对待这件事。到主人家做客,善客自然要好好招待,可要是恶客,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别的地方我不管,在这里决不允许出现洋人高人一等,自命不凡的情况。”

  另外,后勤保障上,对方如果是带家人一起过来,住房、证明等相关的手续要从快从简,不能在这上面耽误时间。

  “放心,杨部长。”

  在杨建国提出这些问题后,校长就向他做了保证,一切都会从快从简,后勤绝不会出半点纰漏。

  更不会出现他担心的,主次不分,崇洋媚外。

  校长说的精神奕奕,像是在对他立军令状,杨建国却早已神游天外,正思考着‘办事难’这个问题。

  改开到今天,整体的大方向已经确定,不会再有所动摇。

  可一些沉疴顽疾,依然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根治。

  特别是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办事难已经成为社会共识,随便想要做点什么,光手续就得跑一两个月。

  能够办的下来,就算是快得了。

  一个小小的饭店,从筹备到开店,光是要盖的章就得五六十个,时不时还会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

  办事大厅,是不是也该提上日程?.

第七百九十四章 螺丝钉,未来

  要上办事大厅,就一定要从开始立好规矩,不能再变成记忆中‘踢皮球’的和稀泥大厅。

  看似把部门都放到一起,可办事依然难如登天。

  关键就在于,分工不明,工作态度慵懒自大。

  首先,窗口要精简,不要过度去追求数量,开十个八个窗口,每天只有两三个在用,其它全都留着应付领导检查有什么意义。

  小型地区的两个窗口,中大型地区的四到六个窗口就足够了.

  多出的人员,则负责咨询解说,有人来办事先由‘解说’负责接待,问清对方是办什么事的,然后协助对方检查资料,说明需要哪些东西。

  没带的告诉对方该怎么办,带齐全的则引领到柜台进行业务办理。

  办理结束,办理人员在领取证件的时候,为经办解说员进行打分评价,最终以评价作为月、季、年度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