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663章

作者:从前慢

  至于会不会有人好好工作,还受到他人的无端差评。

  老实讲,近二十年是不太可能,老百姓在面对‘管口’的时候,天生带有一种畏惧感。

  就是自己受点委屈,怕是都得给打好评,哪儿还敢随便乱评。

  真要打了差评,那必然是受了太多委屈。

  何况,一两个差评也并不会造成恶劣影响,除非是连续性的差评增长,才会做出相应处分。

  一个人为难你,两个人为难你,是有可能发生的。

  可总不能每个月,都有那么一两个人为难你,这里面,总该是有问题的。

  “杨部,杨部……”

  自己收了半天,跟打了鸡血似的,抬头一看才发现杨建国神游天外,校长只觉刚才的慷慨激昂成了一个人的独角戏,满心尴尬。

  可这份尴尬,瞬间就消失的干干净净,坐到他这个位置,要是连这点修养和城府都没有。

  那,他这个校长的位置也坐不踏实。

  “嗯,你说的我都了解了,你们的努力是可以看得见的。”

  很是欣慰的勉励对方几句,又亲昵的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杨建国结束此次的突袭造访。

  等他坐车离开,激动万分的校长才回味的将手搭在刚被他拍过的肩膀上,扭头向跟拍的校报人员问道:“刚才那一幕,拍到了吗?”

  对方用力点头,以同样激动的语气说道:“拍到了,连续抓拍好好几十张,肯定没问题。”

  当天下午,校报刊宣传栏里,就出现杨建国参观校园的照片与文字报道。

  其中着重点名,杨部对于红星一中成绩的认可……

  晚上回到家,杨建国还没来得及放下包,就见志怡手里拿着份剪裁下来的一片报道认真阅读。

  “什么大新闻,这么认真?”

  擦了擦手,杨建国走到她身边低头也要瞧瞧,到底是什么让她看的这么入迷。

  “关于你的,参观红星一中。”

  志怡抖了抖两个巴掌大小的裁剪纸,好奇抬头:“爸,为啥突然走这一遭啊?”

  杨建国如今,是真正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外面不是总喜欢说‘谁谁谁,那是跺跺脚XX都要抖三抖的大人物,’他们真不真的志怡不知道。

  可爸爸,那是真的跺跺脚,帝都都要抖三抖的。

  他的任何一个举动,都是带有深远意义的,不可能出现什么‘碰巧路过’或是所谓的‘随便看看’的情况发生。

  “没什么……”

  看女儿依然执着的质问眼神,杨建国知道还是别糊弄她的好。

  不然,又该跟自己耍小性子了。

  “红星一中,是在我的提议下,成为教育改革的实验田,具体是个什么情况,我还是要了解一下。”

  志怡对他所说的理由,只相信一半儿,合上剪裁下的报纸笃定道:“你是看了最近的报道,知道对外开放的消息才去的吧!”

  “你也看见了。”

  杨建国对她能猜到自己的心思,倒是不觉有什么意外。

  毕竟,这件事在有心人眼里,那可是重要的里程碑,要是成功的话,未来整个体系都将受此影响。

  “说说吧,你有什么看法。”

  在志怡点头后,杨建国想听听她对教育的看法。

  说到底,她现在也是一位幼儿园学生的母亲,自然能够从日常接触中得出感悟。

  “想法没有,意见倒是不少……”

  志怡的意见挺多,首先就是教育侧重点,其次则是进度和主次。

  业余和课外活动不够丰富,知识教育固化,思维扩散方面的教育基本缺失,整个就像是一条流水生产线,精密且冷酷的生产出一批批所需的‘产品。’

  “国情不同,需求不同,侧重自然不同。”

  如今,经济腾飞,社会蓬勃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

  他们需要创新性人才,可更多的是大机器上的螺丝钉。

  这些能够正常运转的配件,才是目前国内缺失最多的人才口子。

  想要填满这个缺口,至少需要15-20年时代,两代人来完成,能够在这个时候未雨绸缪,率先为未来打下基础,摸着石头找前途已经是难得可贵了。

  听闻他所说的实情,志怡只能无奈沉默,这种情况她自然是理解的,可并不认同。

  另外,作为母亲,她也无法在明知如此的情况下,放任孩子成为一颗机械的螺丝钉。

  “我想送孟婕出国读书。”

  坐在她身边,杨建国并不反对女儿的提议,只是孩子才刚上幼儿园,现阶段出国显然操之过急。

  “我赞同你的意见,但要等到小学结束后,形成基本的是非观再去也不迟。我可不想未来孙女,满脑子都是西方的强盗理论。”

  父女俩就出国的事情进行讨论,包括孩子出去后的住宿和学校选择。

  等英子吆喝‘开饭了,’俩人已经达成协议,并决定眼下就开始培养孟婕的语言和生活习惯,好让她更好习惯外国的寄宿生活.

第七百九十五章 圈子,钻空子

  “对了,柱子家的情况怎么样了?”

  杨建国忙着工作,没怎么关注家里面儿的热闹,可这会儿回来没能听见吵吵声,还是有些好奇的。

  何大清可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主,想要摆平他,还得靠威逼利诱才行。

  傻柱从前那套使拳头的法子,对付何大清这种无赖其实最好使,可现在是法治社会了,他也不再是厂里的食堂大厨,而是有头有脸的餐饮大佬。

  再跟人挥拳头,实在是不像话,有失体面和身份。

  何况,那人还是他亲爹.

  真要跟何大清论起拳头,对傻柱来说也是个大麻烦,唾沫星子的威力是小了不少,可在帝都这一亩三分地,还是能压死不少人。

  人人都说,帝都是混圈子的。

  讲究家世、门第,进不去的圈子,再有钱也进不去。

  能进得去的圈子,就算落魄如何大清这般,依然有人捧着敬着。

  因为,他们敬的不是何大清这个人,而是他在圈子里的地位,敬他就等于是在敬自己,敬整个圈子。

  所以,别以为何大清落魄了,跑来投靠儿子就真的没人管了。

  要是出了儿子打老子这种倒反天罡的事儿,不知有多少人得跳出来指责打压傻柱,让他给他爹乖乖磕头认错。

  “劝走了,看说不通,还是答应去养老院。不过,不是南岛那边,就在京郊。”

  何大清选在京郊,为的就是和儿子傻柱扯上关系,不至于被他彻底给甩了。

  别看何大清净干些没P眼的破事儿,可他心里明的跟镜似的。

  这会儿已经让白寡妇家的白眼狼赶出来,唯一的出路就是傻柱这么个亲儿子。

  要是再让他这头给甩了,那他就真成孤家寡人。

  手艺,何大清是不缺的。

  可他一把年纪,也该享享清福不是,儿子如今弄那么大个天下庄,他沾点光怎么了?

  这些事何大清放心里,谁也没说。

  说出来全都是事儿,现在傻柱对他意见大着呢!

  等闺女啥时候回来了,何大清再找机会跟她亲近亲近,女人家心肠到底软,花些时间跟女儿重归于好,时常再往家里走走,早晚有天他还得认自己这个爹。

  这些个算盘,杨建国在心里一转就想的明白,“人呐,凡是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就没一个傻的。”

  “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事儿到底还得看柱子自个儿,咱也别跟着掺和了。”

  英子今天看了大半天,冉老师想让她出面说两句,可最后还是没等到英子的仗义执言。

  甭管咋说,那都是傻柱的亲爹,她一个外人站在什么立场去掺和插嘴。

  不过,何大清要是闹的太过分,她这个‘社区’的临时工说不得要上门给做做工作。

  “放心,那老小子贼着呢,不会给你这机会。”

  三言两语的,杨建国就把话题转到志怡的工作上,“我听说你们研究院,这段时间出走的人不少。”

  提起这事儿,志怡满脸愁容:“别提了,何止是不少,简直是成批成批的往外逃。”

  研究院的待遇算不错的,可跟外面私企给出的待遇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连个苍蝇腿都算不上。

  上周,还有人拐弯抹角的找上她,出手就是两百万。

  只要志怡答应跳槽,两百万立刻到手,算是她的签字费,年薪另谈,奖金和绩效也是一样。

  另外,还为她在二环内买套两居室,配一辆奔驰车。

  “我要不满意,100万内的车随便选。”

  杨建国颇为意外,出手就是五六百万的大手笔,哪家公司这么有实力。

  “港岛华药。”

  港岛华药集团,60年代已经在港岛名声鹊起,70年代布局内陆,如今早已是国内医药行业的领军企业,在国内和国际都有巨大的影响力。

  跟上层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难以理清,怪不得一出手就是如此惊人的大手笔。

  “爸爸,你呢?”

  志怡幸灾乐祸的笑了笑,说:“我们这儿都如此严重,你那边怕是也不好过。”

  她只是一个生物研究院,杨建国可是管着整个工部,人员流失有多严重,管中窥豹就可知一二。

  “人才流失确实可惜,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儿。倒是改制这块……”

  杨建国刚起个头,却又不往下说,搞的志怡心里七上八下,跟猫爪一样,“哪儿有这样的,妈妈,你看,爸爸又欺负我。”

  杨建国不是故意要逗她,是真不知道该如何往下说。

  改制至今,已有3年历史,成果硕硕,可其中的肮脏和不堪也是比比皆是。

  特别是在外国资本和思想的冲击下,本来稚嫩愚笨的手段,也逐渐变的高明。

  去年,那些胆大的企业老总,也只是故意制造亏损,借此将自己管理的企业纳入到改制体系,等到企业性质由公转私,立马扭转乾坤大把赚钱。

  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的内地,爆发出巨大潜力,外销、内需一时间订单如雪花般飘来。

  哪怕没有技术,只是能搞到材料做粗加工,就能赚到大把钞票。

  更不用说那些拿着条子,左手倒右手赚差价的,才是真的像捡钱一样。

  不过,这种情况在小组复查时,一目了然就找出真相,立刻弥补损失,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可现在他们学聪明了,不再像过去一样明目张胆,而是变了个花样。

  先制造亏损,再用各种手段和理由逼走技术骨干,这些人刚出厂子,门口就有车接走送到另外的工厂,换身皮立刻开始抢占本属于国企的市场。

  借用银行和民间资本,迅速占据市场,正面打垮国企,再买下亏损‘破产’的老厂,披上这层壳子摇身一变,就成了公转私的优秀成功案例。

  明知这些人是在钻空子,可你在法理上挑不出半点毛病。

  就算是杨建国,非要说他们是故意这么干,也拿不出半点证据,反而得被人扣个‘恶意诬陷’的帽子。

  为此,下面的工作小组可快憋屈死了.

第七百九十六章 心寒,外汇

  要说这还不够糟心,那些提前收到改制风声,尽早布局的地头蛇才是真的无力。

  改制消息一出,他们已经把手脚都做完了,只需左手倒右手,通过审批将土地和厂房转给私人,完成资本最原始的积累。

  并且,你在程序上找不出任何问题。

  小组下去进行工作时,各地都遇到不少这种情况,找对方谈话也是白费功夫。

  硬气的直言‘有本事你就找证据抓我,’冷静的也只有一句‘我的所有手续都是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