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664章

作者:从前慢

  合法,反倒成了这些人的保护伞。

  因为这个情况,不少心怀理念的年轻干部,内心受到不小的冲击,有人因此走上歪路,也有人选择下海.

  这一年半,各部门损失不少人才,杨建国手底下的研究院,也有不少人员流失。

  哪怕他已经尽力提升工资,保障福利,可跟外企张口近万元的工资相比……

  到目前为止,没收到邀请的也就只有他本人了。

  老向都被人挖过,好几次他都动心了,一张空头支票放那随便他填,搁谁不心动啊!

  “建国,说老实话,要是再年轻几岁,要是没有你……我可能真就签了。”

  向少东实话实说,诱惑太大了,所以他倒很能理解那些离开的年轻人。

  你说,现在物资限制放开了,物价飞涨,房地产也是一样。

  魔都、深地,靠炒股票发财的人比比皆是,房价更是涨的让人害怕。

  好像一夜之间,整个社会只有钱是最重要的,遭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多让人心寒啊!

  明明自己有技术,有能力,可一年赚的还不如邻居家街溜子一个月的零头多。

  家里头理解的还好说,不理解的三天两头各种埋怨,真是一分钟都不得清闲,这些技术员自己心里也不服气。

  过去咱是社会主流,谁不羡慕咱得工作,可现在……

  那过去投机倒把的私企小老板,反倒成人人追捧巴结的对象,咱们这些个有技术的工人,成了别人嘴里的‘臭要饭的。’

  房子、房子买不起,车……

  别想了。

  再说电视机、大哥大,花花世界涌入的新鲜事物来的太多、太快,让人眼花缭乱。

  心,也跟着不安分起来……

  “爸爸。”

  志怡欲言又止,她其实也想知道,这么下去咱们的未来到底在哪儿。

  如果所有人都只想着赚钱,一门心思钻研怎么赚钱。

  国家建设,该由谁来做?

  “你说的问题,时间自然会解决……物极必反,如今整个社会向钱看的思想,主要是源于人民内心对贫穷的恐惧,大家都穷怕了,都想过上吃穿不愁的好日子。”

  “内陆是一个百废待兴,充满空白的大市场,只要肯下功夫,就能赚到钱。脑子活点的,更能赚到大钱,这钱在外人看来,来的太容易了。

  这是时代所带来的机遇,非人力所能改变的。可当机遇过去,市场逐渐饱和,挣钱变的不再容易,风气自然会再次发生转变。”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波澜壮阔,如今大势已成,无人可挡,也不能挡。

  杨建国想做的,也只是在这条洪流两侧兴修大坝,高筑河堤。

  这大坝河堤能够稍微影响洪流的走向,就算是功德圆满了。

  至于将洪流改向,杨建国还没自大狂妄到哪种程度。

  时代的车轮一旦转动,非人力所能改变。

  “放心吧,总有人将理想视作高于一切的精神食粮。”

  “就像你?”

  杨建国笑了笑,摇头道:“我可没那么崇高,你舅舅的生意都做到全世界了。”

  “可他一直在为组织办事,又不是光顾着赚钱。”

  志怡对舅舅李爱民的工作,还是有些了解的,他这些年没少为组织奔波,赚钱确实也赚到了。

  可跟外面那些黑心老板相比,他赚的那些钱只能算九牛一毛。

  人吞掉一个厂子,就能抵得上他辛苦好几年的。

  前两年,东边的特大贪污案,部里直属的大型炼钢厂,竟然让人掏空变卖,要不是被查出来,光那一个厂子就是好几亿的利润。

  亿,这个单位想想就让志怡咋舌。

  5年前,谁家有个万元户都得十里八村让人羡慕,现在,万元户算个屁啊!

  “行了,这些事我心里有数,你啊,还是多操心自己的工作吧!”

  杨建国这边还等着,她们生物研究院拿出成果,推动整个项目的进度。

  “爸,说到这个我得求你件事。”

  志怡缩着脑袋,嬉皮笑脸的凑到他跟前:“你再给我们,批点外汇额度呗!”

  外汇。

  全国自上而下,只要是跟出口打交道的,全都在掏空心思找额度。

  杨建国手里头自然有额度,可找他要钱的口子也多啊!

  今儿这边钢厂需要升级设备,明儿化工厂要引进设备,后天又有哪个国家级项目打来申请,需要购买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专利。

  刚还是外面都在‘一切向钱看,’杨建国现在一睁开眼,也快跟外面一个样儿了。

  “你先说说,要多少,干什么用?”

  听他意思像有戏,志怡连忙跟他说明自家研究院如今面临的困境。

  她们需要从霉国进口最新的软件技术和核心设备,来提升项目算力,才能完成整个项目的最后收尾。

  “那之前怎么没打报告上来?”

  “前面不是技术封锁,人家不卖嘛!”

  “……”

  杨建国被怼的哑口无言,可不就是这回事,技术封锁的口子也是今年才刚放开。

  她们想要的尖端设备,人家能同意卖吗?

  “没考虑过自主研发。”

  有句老话叫‘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老大哥的前车之鉴那是历历在目。

  要是能自主研发,哪怕花费高一些,结果也是值得的.

第七百九十七章 算力,越老越贪心

  自主研发这条路,在杨建国主持工部工作以后,就成为国资企业的首选标准。

  能自主研发,就考虑自主研发,除非差距过大,才会转为对外采购。

  一来是他的个人观点,曾经所受的教训。

  二来则是杨建国和工部直属研发团队的产出,满足大量企业技改升级所需……

  这点上,换任何一个人来都无法实现。

  可在杨建国手里,奇迹就这么诞生了,这也是他能够在工部说一不二的根本原因。

  所以,在听到志怡需要大量外汇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创新。

  “爸爸,你说的太简单了。”.

  创新,这两个字说着简单,可想要真正实现岂止是一个‘难’字所能表达的。

  可既然父亲问了,志怡也将自己长期以来不确定的想法告知他听。

  她想走自主研发的路子,可有一个前提条件需要解决。

  算力不足,耗时过长。

  说耗时过长,都是志怡故意往轻了说,事实是自主创新这条路可能直接走死。

  本就比西方国家落后,凭什么觉着能轻易弯道超车?

  他们知道创新的重要性,难道西方列强、那些占据市场主导位置的大企业就不知道了。

  对方拥有更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有雄厚的技术专利和积累,有庞大的人才和商业团队,更有一个强大的霸权国家站在他们身后。

  可高算力的计算机,属于A类封锁科技。

  正因为她们几乎不可能拿到想要的,才会退而求其次的追求生产设备,反哺在算力上的不足。

  杨建国陷入沉思,开始考虑她所说的问题是否有别的解决办法。

  失败者在困难前犹豫不决,成功者则勇于、甚至主动挑战困境,试图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来着手解决。

  杨建国正试图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所掌握的信息,来解决女儿工作中所遇到的大难题。

  何况,他手中掌握着汉化计算机的研究项目,和因此诞生的国资企业——盘古。

  “这样,你回头跟我去一趟盘古,我需要和小组成员谈一谈再给你答复。”

  计算机毕竟不是他所专精的领域,还是得以盘古的研发小组给出的意见为主。

  “什么时候?”

  志怡挺着急的,自从项目被算力卡住,整个进度是一拖再拖。

  要不然,她也不至于在家跟父亲要外汇额度。

  “明天早上,我跟你先去一趟。”

  有了杨建国的保证,志怡心里的紧迫感,总算是能松松绳。

  可紧接着,老父亲就问起她的个人生活。

  “同伟有多久没回来了,你们两个长期分居,夫妻之间有没有产生问题?”

  “爸,我们好着呢!上回来汇报工作,人不回来了嘛!”

  杨建国可没那么好糊弄,“是回来了,待了不到3个小时。两个月见3小时,这生活能和谐吗?”

  志怡看耍赖没用,也不粉饰太平了,“那你说怎么办吧,我的工作不能耽误,他的也是一样,现实就是谁也没法迁就谁,只能彼此理解了。”

  听她这么一说,杨建国也是无言以对,事实确实是这么回事。

  女儿的工作,涉及到国内生物科技的未来,是最前沿的研究项目。

  同伟,如今也是刑事总队的大队长,最年轻的副厅干部,能力强,作风硬,在系统中很受重视。

  这不管哪一个的工作,都不能被耽误了。

  只是,这样下去两人间的矛盾,怕是会随着时间产生的陌生越来越多。

  好几次夜里,英子都说又听见俩人在电话里吵架了的事儿,杨建国也是担心真再这么下去的话,情况怕是要往最坏了打算。

  但想要改变,谁妥协呢?!!

  让志怡妥协,先不说她自己答不答应,杨建国就不乐意……

  让同伟妥协,少年得志,正值年轻有为,事业大有发展,突然被斩断前路,不管是为了什么。

  这口气有几个能咽的下的,就是咽下了,以后夫妻俩还能过得安生,过得下去吗?

  祁同伟不是那为了爱情,能放弃事业和前途的恋爱脑。

  将心比心,要是有人想断了他的前途和工作,这人就是跟自己再亲,以后彼此间怕是也不能再有半个笑脸。

  难,难啊!

  “爸爸~”

  看出父亲的为难与纠结,志怡撒娇的推了推他的胳膊,笑道:“放心吧,我们又不是小孩子了,明白自己该怎么做的,我的生活,我会自己把它过好的。”

  “再说,就算真的有天走到那一步,我们也不会闹的鸡飞狗跳,无论是同伟,还是你的女儿,都不是那种歇斯底里的人,我们会平静的面对一切。”

  杨建国当然相信,她能够冷静的处理任何事,包括生活与婚姻。

  至于同伟,他就是想不冷静,也要想想自己这个老丈人,他还没老,也没退呢!

  不冷静,也得冷静。

  可当父母的,哪个能盼着子女离婚的,不都希望他们能过上踏踏实实幸福的好日子,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只是啊,这世上不是什么事儿,都能由着他的。

  哪怕他有‘外挂’傍身,在别人眼里已经是无所不能,终究也要向现实生活低头。

  “行,你们自己看着办吧,爸爸只有一句话要说。夫妻之间,要以理解、扶持为主,而不是成天想着谁压谁一头,凡是都得争个高低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