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672章

作者:从前慢

  谢红旗用力一点头,道:“你要是不嫌弃的话,今后我就跟你了,你说打哪儿就打哪儿,你说停手就停手,全听你的。”

  他不是个蠢人,也不是头脑简单的混不吝,就是看不惯有些人和稀泥,徇私枉法的行为。

  心头不平,逐渐发展成这个火爆脾气。

  既然法律不公,那我就用拳头来解决,管你怎么判,先给你打个半死为受害人出口恶气。

  现在,既然祁同伟都能放下架子,给他一个小警员做出保证。

  他要再不是去,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人是看在雨水,自家大舅哥何雨柱的情分上,要不至于搭理自己这么个小警员吗?

  自己跟他之间,可差了七个等级呢!

  听他说完,祁同伟才把手里的烟蒂丢掉,用脚尖碾灭后笑着说道:“烟抽完该回去了。”

  俩人肩并肩回到院儿里,刚坐下就见雨水迫不及待想要问些什么。

  可见自家男人面带笑意,轻声道:“别问了,回去再说。”

  她也就憋住心里的疑问,只是这一桌子的好菜后面再没吃出味道来。

  酒足饭饱,爷们喝茶下棋,女人们则开始张罗着收拾。

  人多力量大,没一会儿就把院儿里收拾利落,彼此间闲话家常,也变的熟络起来。

  等到人群各自散去,杨建国一家才好坐下说说话。

  “来,爷爷抱。”

  低头张开双手,把小孙女抱在怀里,杨建国笑的格外慈祥,哪儿有点严父的样子。

  “如画,在爷爷怀里别乱动。”

  看小女儿在老爷子怀里扭来扭去,润叶怕他再伤着老爷子,那可就不好了。

  “没事,我还没那么老呢!”

  杨建国笑呵呵说了句,双手高举的将她举过头顶,“我们如画的功课怎么样,喜欢学校吗?”

  “喜欢。”

  扬如画条理清晰,倒是一点也不怯场,还跟他说起学校的趣事。

  志远跟润叶有三个孩子,同先、远航、如画,老大是儿子,下面两个都是闺女,倒真是好福气。

  老大同先,如今已经上初中,个头快要赶上润叶,长得像极了志远。

  老二远航,则读五年级,亭亭玉立的十分乖巧,唯独这个老小,古灵精怪,特别外向,听志远说经常跟男孩子打架,给人家揍得哭爹喊娘的。

  因为这个,他和润叶头都大了,杨建国却听得高兴,觉得这个小孙女有他年轻时的风范。

  聊了一会儿,小丫头困的直打哈欠,被润叶带下去洗漱。

  杨建国也问起志远的打算,他在那边的工作进展如何,对孩子怎么安排的,有没有考虑过让他们回帝都来上学。

  “这边的条件终究要好一些,你和润叶可以商量商量。”

  杨建国的意思很简单,帝都的条件是别的地区不能比的,在这里上学能见到更多风景,也能为将来留学打下基础。

  留学的理由很简单,见更多风景,开阔眼界和心胸,有放眼国际的胸襟和思想。

  思想和眼界,能够决定人一生的成就。

  不去外面看一看,又如何知道世界是怎样运转,找寻属于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我有这个打算,可润叶有些舍不得孩子。”

  “胡闹,这种事是舍得、舍不得能决定的,一切都要以孩子为出发点,要为他们的将来负责。”

  他当年难道就舍得志远和志怡,英子就舍得了?

  他们走后,英子夜里哭了多少回,自己又在多少个日夜转辗反侧,无法入睡,想着孩子们在大洋彼岸是否平安,健康。

  又会不会受到外部势力的诱惑和洗脑,变成自己最害怕的样子。

  可最后,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们没有辜负自己的期许,更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和人生。

  未来,他相信同先、远航、如画也会一样,继承父辈的意志学有所成,荣耀归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为他们是老杨家的孩子,骨子里留着老杨家的血。

  更重要的是,他们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家庭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下的影响,会刻进一个人的骨子里,不可动摇.

第八百一十一章 太像了,鬼话连篇

  对于孩子出国长见识,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这件事,杨建国是绝对支持的。

  志远和他的想法一样,可润叶就有些舍不得孩子,觉着他们在国内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没必要非得出去,离那么远让人担心.

  “要做好她的心理工作,做父母的,还是要以孩子为重。”

  “恩,我会跟她再聊聊的,润叶也不是不明事理的人。”

  这种事点到即止,杨建国也不好说太多,于是转移话题问起他的工作近况,“有没有什么困难,和同事相处如何,要记得放下自己的傲气,团结同志……”

  听着他的唠叨,志远第一次真实的感受到父亲老了。

  过去,他可从没这么啰嗦过,还说什么要团结同志,他自己在这方面可不是一个好的表率。

  这么多年,到底得罪多少人怕是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

  可也因此,志远特别崇拜父亲,能够坚持自己,凭借自己的能力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

  如果是自己的话,怕是早就承受不住压力选择妥协。

  而父亲,虽然嘴上总是说着妥协,可每次遇到问题的时候,他总是要坚持己见,固执的像个孩子。

  但他每次都能很好的将问题解决,天大的事在他面前也变的没那么严重。

  “项目的困难是暂时的,我有信心能够解决。”

  志远谈到自己的工作,和杨建国一样充满自信,或者说骨子里充满自负。

  可提到团结同志,他就有点头疼了。

  如今的风气实在是太差了,有些人的作风让志远难以接受,而他是个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的人。

  不懂得隐藏自己的心,更不会搞什么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为此,他没少得罪人,被领导批评教育。

  “如果你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就该坚持,但也要吸取同志们的意见,时常自省。”

  杨建国同意他说的,自己的自负与骄傲,可他也要提醒志远别只看到自己的自负,能力和技术是一方面,自省才是让他走到今天的关键。

  任何时候,杨建国都不会忘记自我否定,自我反省,寻找自己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的不足之处。

  并质问自己,是否有办法做得更好,真的要这么做,能不能换一种方式?

  他也正是在一次次的自省中,逐渐成长。

  “我知道,爸,我也有自省过。”

  “不是有过,吾日三省吾身,要经常这么做才能坚持自我。”

  被父亲说教,志远既无奈又感到心头暖暖的,这样的说教他有多久没听过了。

  这个年纪,还能得到父亲生活和工作上的经验,是一件多么不易的事儿。

  “对了,志怡现在怎么样,听说他和同伟长期两地分居,两人的感情没问题吧?”

  聊完自己,志远关心起妹妹的生活情况,夫妻长期两地分居,再恩爱也得出问题。

  在当今的社会风气下,很难保证两人不受到外界的诱惑。

  世界改变的太快,让人来不及适应,只能被动的被时代的车轮推着走。

  一旦停下,就等于自我淘汰。

  “这件事,我和你妈也说过,可两人谁都不听,全是工作狂。”

  杨建国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孩子们都像他,让他十分自豪。

  可太像了,又让他感到苦恼。

  这人生,就不能十全十美。

  “行了,时候不早去歇着吧,明儿早上还得早起。”

  催促志远去休息,杨建国却坐在里屋书桌前,拉亮了台灯。

  英子见状好笑摇头,‘说别人一个顶俩,到自己就这样了。’

  算了,让他看吧,不看完今儿晚上怕是又得睡不着了。

  翻看着手头的报告,杨建国的眉头逐渐皱成川字,这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干部四化问题也乱弹琴,这不是胡闹嘛!

  所谓的干部四化,是在提出四个现代化后施行的内部政策,在改制浪潮的推涌下,组织急需大量富有专业化知识的干部人才。

  于是,提出要让队伍变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组织化。

  可在最新一期的调查结果显示中,队伍的干部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没有得到解决,组织化倒是执行的很彻底。

  拉帮结派,乱立山头,一个小小的县竟有800多名公职人员。

  这是什么,这是典型的尸位素餐,亏空国家财政金融。

  拿着鸡毛当令箭也就罢了,还乱下命令,自我理解。

  地方的对抗,已经到了这种程度?

  杨建国对此感到忧虑,这只是刚解放权利,将其下放,地方就敢‘自我解读’文件核心内容。

  再发展下去,又会惹出什么乱子来。

  必须要想方设法,遏制这一现象,杨建国想到就做,奋笔疾书开始将自己的想法呈现在纸面上。

  明天,他要把这个亲自交给长老,请他拿到长老会上进行讨论。

  权利,绝不可任性。

  越大的权利,越是要像猛兽一样关进笼子里,要设置重重障碍与监管,确保权利的正确使用。

  一旦公权滥用,破坏的将会是整个组织的稳定和信誉度。

  信誉破产是什么后果,看看津巴布韦、瑞士,这些鲜活的例子在他脑海中呈现。

  争取信任千难万难,可破坏信任只在朝夕。

  沙沙~沙沙~

  等按下最后一个句号,杨建国抬起头来,将写满的信纸放在台灯下快速浏览。

  确认无误,这才放下伸了个懒腰,回头观望发现天已是蒙蒙亮。

  “写完了,什么事又熬了一夜?”

  英子悉悉索索的穿上衣服,从床上下来给他倒了盆热水,端到身边嗔怒道:“是不是又不睡,马上就要走?”

  杨建国尴尬一笑,接过温热的毛巾擦了擦脸说道:“要紧的事儿,我就去一会儿,午饭前肯定回来。”

  抢走他擦完脸的毛巾,英子扭身就走,这鬼话她都听了大半辈子。

  再信,她可真比猪还笨了.

第八百一十二章 挫败,侧面迂回

  降下车窗接受检查,车子在警卫的敬礼目送中驶入城门。

  停好车,杨建国就龙行虎步的走向议事厅。

  接待员见到他,显的十分意外,“杨部,怎么今天来了?”.

  大过年的,他突然跑来,难道是出了什么大事。

  想到这儿,接待员心里也是一咯噔,可千万别再出事儿,让长老安心过个年吧!

  “我有一份报告,要当面向长老汇报,请帮我安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