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673章

作者:从前慢

  杨建国说明自己的来意,找了个沙发坐下等待通知。

  有没有时间见,什么时候见,还要等接待员和秘书沟通,询问过长老后才能知道。

  长老办公室,很快也接到通知,杨部亲自来向长老汇报工作。

  秘书放下电话,没等开口,长老就笑眯眯问道:“是建国来了?”

  “是,人在外面,说有事要当面向您汇报。”

  “让他进来吧!”

  放下手里的文件,长老接着问道:“有多长时间?”

  “13分钟,外宾已经在路上了。”

  “恩,知道了。”

  门外,秘书接到杨建国,“杨部,让您久等了。”

  “没关系,我也刚到。”

  杨建国起身握住对方的手,微微颔首,谦逊有礼令人钦佩。

  多少年过去,从没在他身上看到过半点浮躁,总是那么的彬彬有礼,待人已诚。

  “这边请,长老已经在等您了。”

  跟着秘书进了办公室,绕过屏挡,杨建国也见到长老,几日不见他的眼袋就重了些,头发也更白了。

  ‘坐在这个位置上,每件事都不容易啊!’

  杨建国感慨一番,掏出自己写好的报告,“我认为,权利应该受到更大的监督,要让人民群众参与进来,同时中央要承担更多责任。”

  “权利可以下放,但必须关进笼子里。否则,就是一头脱缰野兽,伤人伤己。”

  杨建国的提议不可谓不大胆,但又言之有理,让人无法不重视。

  就拿他所举的几个现实例子,地方对文件的多度解读,以偏概全的行为,还有上访人员被半路遣返,国有资产侵吞、贪污腐败,公权滥用等等。

  想必为了找这些东西,他花了不少工夫和心血。

  报告上的问题是存在的,可他想没想过,如今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让老百姓吃饱饭,人民富裕才是最重要的。

  这是已经定好的调子,并向全社会、全世界通报,组织喊了口号和决心的。

  要是朝令夕改,外国人会怎么看,刚平复稳定的社会局势又该走向何处,好不容易统一的调子又会再起波澜。

  现在,只有顶着压力往前走,权利是下放了,可控制权利的缰绳还留在这儿。

  只要手里有枪杆子,就不怕闹出大动静来。

  至于这些错误,任何时候都是会有的,不能都将其归于权力下放。

  有坏处,可好处也是很多的。

  地方经济高速发展,人民收入稳步提升,各行各业遍地开花,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这些好处,难道他就看不到吗?

  “建国啊,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儿要一件一件的做。就像吃饭一样,吃的快噎得慌,吃的慢就冷了,不好吃了……偶尔菜里有个虫子,挑出去就是了,没必要把整盘菜都倒掉。

  “我们没有那个本钱,更不能如此的铺张浪费……要拼劲一切,保障人民生活稳步前行。”

  长老的想法,杨建国听完后表示理解,但他还有话说:“要是虫子太多呢?”

  “怎么多,几十双筷子还挑不完吗?”

  “要是这都挑不完,那就不能只看盘子里的问题,得到地里走一走了。”

  杨建国默然,可他也要提醒长老一件事:“一旦公信力受到质疑,怀疑的种子种下,那就必然会成长为苍天大树。”

  “到了那个时候,任何一件小事都会被无限放大,正确的决定也会遭到猜测质疑,加入各种阴谋论。”

  长老呵呵笑道:“那就让他们质疑嘛,真金不怕火来练,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只要这里不出乱子,枪口在手,问题终归是能解决的。”

  “我知道你的担心,可你也要考虑我说的话。另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有些问题就交给后来人去解决好了,我们不是还有你,还有成千上万的同志坚定信念。”

  “如果真的有你说的那一天,相信他们一定有能力排除万难,把问题解决掉。”

  “你要相信组织,相信同志,更要相信自己。”

  13分钟结束的很快,他的报告在长老这里没有通过,想要上会自然也是无稽之谈。

  杨建国感觉有些挫败,如此大的潜在威胁,真的要让他视而不见吗?

  可长老说的也不无道理,压下所有反对声音,让意见达成统一,为此他花了多大的心虚。

  现在,要他推翻自己的理念,将权利关回笼子里,放缓经济发展。

  不等于是在自我批判,更是对自己的一种背叛。

  真要这么做,到时跳出来的可就不只是之前反对的人,连自己身边的同志也会产生动摇。

  有些问题不是长老不知道,而是无可奈何,不得已而为之。

  真以为坐在这个位置上,就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天下是人组成的。

  再好的文件传达下去,阴奉阳违也是狗屁不通。

  既然不能下达正式命令,那……

  是不是可以从侧面,强迫他们不得不改,杨建国突然有了新的主意。

  这世上凡事都是可变通的,事儿死,人要活。

  人死了,那可真就万事皆休咯!.

第八百一十三章 十字方针,未雨绸缪

  “小卢,请杨敏主任来一趟。”

  “好的,领导。”

  接到电话的杨敏,正在家里头包饺子,得知老领导在办公室等自己,扔下擀面杖就往外走,“大过年的,怎么还不让人消停两天。”

  “哪儿那么多话,面都和好的,你自己跟孩子包着吃,不用管我了。”.

  杨敏急匆匆骑上自行车,背上挎包就往单位走。

  自从她担任审批资金办公室主任以来,杨建国就很少会叫她汇报工作。

  多数是她主动找上门,请教老领导一些问题。

  像这次,大过年的他要主动见自己,还真是头一回。

  杨敏心说‘肯定是有大事儿发生,或是老领导有什么新的想法。’

  等她到了办公室,见到杨建国听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杨敏就知道自己猜测一点儿没错。

  “我想给资金审批标准,加几条新规定。”

  公信力!组织清廉透明化。

  地方政府申请资金,必须确保自己的公信力足够正面,结构清廉透明化……

  不仅要对自身进行公示,还要对所关联机构,外包等相关机构进行公示。

  “公信力正面?组织是否清廉透明化。”

  这十个字,足够杨敏写一篇万字报告,实际上她已经开始思考,这十个字拆分开的惊人含义。

  领导讲话,自然是简言意骇,可下面领会的时候不能照本宣科。

  首先,领导为什么要提到公信力、透明化这六字真言。

  是因为地方最近发生的一些混乱,经济为先开始出现危险信号?

  实际上,不是只有杨建国一个人察觉到这一问题,但大多数人都只能保持沉默,不敢对此提出任何非议。

  毕竟,这可是当下的第一方针要领。

  知道他是对此不满,杨敏感到惊愕的同时又觉得本该如此。

  他是个正义感十足,刚正不阿的好领导。

  在外人看来,杨建国时刻关注的只有两点,一个是工业发展的方向,赶超西方列强,一个就是工农阶级的幸福。

  其余的,他是很少会去过多关注。

  可作为曾经的秘书,杨敏了解的要比其他人更多一些。

  老领导其实一直最关心,却从不表现出来的核心问题,是组织本身。

  当初发现这点的时候,杨敏也是被吓了一跳。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他只是一个分管工业的领导,怎么突然就操起领导的心,可在经历过一些事,看过一些报告,和他接触久以后。

  杨敏的心态发生转变……

  这个世界的本质是由人构成的,所有的权利、财富、地位等,都是由一個个不起眼的个体组成的普通群体赋予的外在力量。

  所以,人才是根本。

  一个组织好人多,做了许多好事,那么它就会受人尊重,获得更多信任。

  相反,则会遭到排斥,受人抵制。

  也许一时的蒙蔽,会使人看不清事实真相,可总有一天真相会暴露在公众眼前,只是时间早晚得问题。

  他这是看到某些危险验号,未雨绸缪的想要将危险扼杀在摇篮里。

  可凡是快人一步,很多时候会让看不清事实的人产生抗拒,说一句不该说的,他这不是自找麻烦嘛!

  是,发展的步子是迈的大了点,但获得的成果也是喜人的。

  如今整个社会所爆发出的惊人潜力,蓬勃生机让全世界感到惊讶,所有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就连曾以为千难万阻的江岛回归稳定,也已经定了基调。

  在国际上,我们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杨敏收到消息,组织即将成立专门的办公室来为竞争08奥运会举办权做准备。

  这个消息有多振奋民心,到外面走一走就知道了。

  我们终于从当初那个羸弱,只为求存的困境中走出,再次走上国际舞台,像世界彰显属于东方大国的力量。

  同时,蓬勃的发展吸引诸多外国企业前来投资,为内陆的发展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

  这种改变甚至引起霉国的重视,前两年的针对性制裁为他们带来不少的麻烦,可从侧面来讲,也是对我们这些年工作的另类认可。

  我们,在经济领域也有了让霉国佬感到威胁的潜力。

  在这种大背景下,老领导想要为列车减速,解决一些内部潜藏的负面问题,他就不怕让人扣上分裂同志的大帽子?

  “怎么,第一天认识我?”

  看到杨敏脸上的质疑与担忧,杨建国大方笑道:“不要把问题想的那么复杂,虽然工作方式不同,可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让国家富裕强大。”

  “我相信,只要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前进,过程中有些分歧是可以商量的,商量不了的也能够妥协。”

  “你呢,就照我说的去办,有谁问下来,该怎么回答就怎么回答,有什么麻烦我自然会解决。”

  杨建国知道这么做,肯定要得罪很多人,可他是怕得罪人的人吗?

  他又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早就习惯直面困难。

  问题就是问题,不能说把它搁在一边儿,或是埋进土里就当他不存在了。

  一场小感冒,搁在旁边置之不理也会要了人命。

  何况,这还不是一场小感冒,而是具有强大传播性的‘恶性流感。’

  一个看一个,一个传一个,每当有新人被‘传染’时,病情就变的更加严重。

  再不进行治疗,某天他们会变成一個个溃烂的疮口突兀爆发,再强壮的巨人也会因此受到重创。

  到时再想割肉剜疮,经历的痛苦就不只是一点困难。

  同时还要祈祷,外面的敌人不会趁虚而入,给自己足够多的时间用以疗伤.

第八百一十四章 划红线,热血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