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724章

作者:从前慢

  这让已经适应四九城教育节奏的孟婕很难受。

  但能和爸爸妈妈待在一起,她还是很高兴的。

  所以,虽然在学校里有些另类,难以融入集体,可她还是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

  并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丰富自己的课外时间。

  直到,她因为这个被叫了家长。

  “孟婕这个孩子,很聪明,学业也非常踏实,我本人是非常看好她的。

  可能是之前你们在外地的教育方法有问题,以至于让她将太多时间放在课外,如果能够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我想她将来肯定是清北的苗子。”

  “那个,老师。”志怡对此也很无奈,不知该怎么跟老师说明,她们就是从四九城过来的。

  并且,已经做好出国的准备,清北并不是孟婕的目标。

  委婉的向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对方沉默片刻后态度变的冷漠了些。

  志怡也没在意,带着孩子就回去了。

  可后来几天,孟婕的情绪突然低落起来,“孟婕~”

  这天,志怡来接孩子的时候,发现孟婕眼角红红的。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跟妈妈说,妈妈为你做主。”

  “老师说,像我这样不把聪明用到正途上的,就是在浪费天赋,将来肯定不会有出息。”

  “她还说,让大家都不要和我玩儿,免得被我带偏影响到成绩,要努力读书才能出人头地,要向认真刻苦的同学学习,把她们当做榜样。”

  孟婕眼底含泪,哽咽道:“妈妈,我是不是真的错了。”

  看见女儿眼泪婆娑,自我怀疑的样子,志怡人生第一次气到快要爆炸。

  整个人汗毛竖立,像只被攻击的刺猬一样,头发都要竖起。

  那双明亮温和的眸子里,满是怒火。

  “你们方老师呢!”

  哐,办公室的门被粗暴推开,正在聊天的老师们让这突如其来的一幕震惊到了。

  从入职以来,哪个家长敢这么兴师动众的找上门,问罪似的质问老师在哪儿。

  去打水的方老师,正好从走廊过来。

  看见这一幕立刻呵斥道:“干什么,孟婕妈妈,你这是什么态度。”

  “我是什么态度,我要问问你们学校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就是用打击、歧视孩子来督促他们进步的吗,你的教师资格是怎么拿到的。”

  方老师被气炸了,重重将手中的热水壶蹲在窗台边,大声喊道:“我什么时候打击、歧视她了,你又有什么资格对我的教育方式指手画脚。”

  “我有什么资格?”志怡气笑,“身为公民,作为孩子的母亲,我凭什么不能质疑你的教学理念。怎么,你是什么树碑立传的圣人,质疑不得?”

  “好好好,怪不得这孩子一天到晚我行我素,对老师的话置若罔闻,原来是有个好榜样啊!”

  “没错,我就是孩子的好榜样。”志怡理直气壮,昂首阔步的走上前,气势凌人的质问道:“是不是你说,她不把聪明用在正途上,浪费天赋,将来不会有出息的。”

  “我说了,怎么样。”方老师理不直,气也壮,“难道我说的有错吗?”

  她有说错什么吗?

  不将聪明才智用在学习上,天天就想着课外活动,做手工,玩儿游戏,弹琴说词的,以为是古代考四书五经。

  那些东西能让你的分数进步吗,能帮你考上名牌大学吗,能让你毕业后赚到大钱吗?

  “我……”

  志怡语噎,这才是最让她气愤的地方。

  对方并不是故意针对,歧视孟婕,而是站在唯成绩论的角度上来看待这件事。

  否定了孟婕的全方位发展理念,并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她是不务正业。

  这让志怡既无奈气愤,又莫名感到无力。

  因为担心女儿适应不了环境,他们特意选择教学质量公认最好的学校。

  没想到,依然会出现这种情况。

  所以,当初她确实不该拒绝同伟的安排,他是不是早就预料到会有今天。

  从未真正接触过底层生活的志怡,许多想法还是很理想化的。

  她不明白,底层学子想要奋力向上的难度有多大,竞争有多残酷,又需要花费怎样的时间、精力与专注力,才能让自己跃过龙门。

  在大方针以成绩论的当下,全面教育仅能存在于最上层,根本不适用于其他地方。

  哪怕是一个经济不错的省会城市,也依然没有滋养它的土壤。

  意识到这点的志怡,突然没了和老师争吵的心情,只是平静的说道:“就算你并不认同孟婕的理念,但也不该以打击、歧视、孤立的方式来对待她。

  她很优秀,甚至比你所教导过的所有孩子都优秀,只不过,你狭义的目光意识不到这种优秀罢了。”

  说完,不等方老师开口,她就主动带着孟婕离开。

  她要去找祁同伟办手续,立刻,马上,将孟婕转入国际学校。

  自己可以刻苦钻研,悬梁刺股的去学习,去进步,去为理想奋斗。

  但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全面成长。

  现在的局势,已经不需要她们在那么辛苦。

  正因为体会过其中的艰辛,志怡才会帮孩子选择这条路。

  如果她努力半生都不能为自己的孩子撑起一把伞,那她这些年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的到底在忙什么?.

第八百九十一章 阵痛之殇,破局的契机

  “这样就好,孟婕接受的教育本就不具备普遍性,强行让她融入,今天这样的事还会发生。”

  和女儿通完电话,放下话筒,英子神色无奈的看向自家男人,“还不如让孩子早早出去。”.

  “年轻人有年轻人自己的想法,再说,孩子确实太小了。”

  “就不该让他们把孩子带走,在这儿上的好好的,你听你闺女说的,那老师就算再怎么样,也不该打击孤立孩子,这叫什么老师。”

  “……”

  杨建国没吭声,很多东西非一日之寒,今天这个局面是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造成的。

  想要立刻改变现状,不说别的,国情就不允许。

  想要用20年,赶超西方一百年的工业进程,需要付出和牺牲的不止是工人们。

  整个国家,各行各业,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和负担。

  亡,百姓苦,兴,百姓亦苦。

  特别是作为工业化进程,强劲推动器的房地产。

  就算有杨建国插手,提前出面干预,其中的乱象依然是难以遏制的。

  预售的问题,仍普遍存在于各地方。

  上面对销售做出的规定和要求,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皇城根下无处可藏的帝都开发商了。

  除欧洲凭借大航海实现工业化,跳过房地产。

  所有后工业国际,工业化的起始点都绕不开房地产业——

  无一例外!

  南韩的汉江奇迹,霓虹的昭和时代,霉国的美国梦皆是依托于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

  而这些国家也都经历房产大崩盘的灾难时期。

  后世细数所谓的老钱,十有六七也都与房地产业有关。

  这就是时代的红利,也是大国崛起之伊始。

  最初,国家选择的行业其实是自行车,他们也曾试图阻挠过将房地产作为支柱行业,驱动工业化的全面发展。

  可最后无奈发现,就算全国人手一辆自行车,想实现工业化也需要上百年时间。

  在这个时间点,能够让所有人主动参与进去的大额消费品,唯有房子。

  并且,房子产生利润的不止是房价。

  还能带动上百个配套行业的蓬勃发展,土地、建材、建设、销售过程中的各项税费,所产生的利润极其可观。

  有了这些钱,就能投入到基础建设、改造城市、交通发展及相应配套等领域中。

  同时,推动整个社会的工业化飞速发展。

  虽然现实很残忍,但房产确实是发展所需化债的最佳选择。

  而当房价过高之后,政府就必须要将房地产包袱甩掉,寻找第二支柱产业,完成第二次经济转型,以求实现债务外传。

  这个接盘侠,要么是航海业,要么是汽车业。

  否则,工业产能过剩的危机将瞬间席卷各个层面,引发连锁性的经济全面大崩盘。

  这是每个寻求发展国家,实现完整工业化的必经之路。

  一路上满是荆棘。

  如今,各地时而出现的房产闹剧,杨建国也只能视而不见。

  甚至各地方已经默认,只要不闹出人命来。

  阵痛,是可以接受,且无法避免的。

  只要尽量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化,就已是尽心尽力了。

  这也是杨建国逐渐退出与房产相关决策会议的原因,他无力改变或阻止,只能选择退出避开。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就彻底撒手不管了。

  正常来讲,上述过程是工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需要三四代人砥砺前行,背负沉重的社会压力和债务,才能完成二次转型,进入第三阶段。

  这时,经过长期高压,人口锐减,转型的红利也将真正惠及到方方面面,落入老百姓的口袋里。

  但,也有例外。

  譬如,工业技术出现爆炸性突破。

  像——

  人造太阳。

  如果能够尽早突破,初步掌握可控核聚变的完整技术,将其投入到商用领域,使技术落地。

  那么,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以颠覆能源行业拉开帷幕。

  拥有先进技术,占据绝对垄断地位的新型能源,将对全球资本进行重新洗牌。

  同时,起所产生的庞大利润,将轻而易举的帮助内陆完成工业化进程。

  并将产业直接推向,仅存在于理论中的第四次经济转型——

  新航海时代。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也将不再只是口号。

  这也是为什么,杨建国甘愿冒着昏迷的风险,也要将脑海中的3D建模推演完成。

  这几日,他一直在忙着对信纸上的数据进行校对,修正。

  “今天晚上又要忙到后半夜?”

  “嗯。”

  英子有些心疼的看向他,端起茶缸去给他换了茶叶。

  随后,人又出门不知去忙些什么。

  等再回来,手里头多了碗荷包蛋,“吃了,暖暖胃,灶头上我和好了面,抹了油放在那,你晚上要饿了,一拉直接下锅就行。”

  “好。”杨建国接过碗,看着里面五个完整的荷包蛋,哭笑不得道:“你这是打算喂猪呢!”

  “喂猪我可舍不得用鸡蛋,赶紧吃吧!”

  杨建国的饭量,她是最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