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海烽烟 第105章

作者:希灵使徒00

  李彻转过身来,在她的头上一点:“你说的那要等到伦敦海军条约了,至少在华盛顿海军条约当中,只是限制了主力舰的单舰吨位不能超过35,000吨,航空母舰的单舰吨位不能超过27,000吨,对于巡洋舰的总吨位也没有进行限制,只是比较粗略的规定了,除了航母和战列舰以外的作战舰艇吨位不得大于1万吨,区分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以及限制相应吨位那是伦敦海军条约的内容了,你把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搞混了。”

  “我能知道有个海军条约就不错了,要不是你之前穿越到老娘的身上用我的手机和电脑天天查这些东西,你觉得我一个正常的女生难道会知道这些?我又不是你们群里的那个谁。”朱妙云有些不满的道:“用我们穿越前的话术来说,对女朋友要提供点情绪价值啊。”

  “啊,对对对。”李彻点头如捣蒜:“我们芸芸能够知道这些已经很厉害了。”

  “那当然了,我还知道航空母舰比战列舰厉害,你说我们要不要干脆多拿一些战列舰的吨位换成航空母舰啊..........”朱妙云也不在乎李彻刚才的夸奖是否敷衍,喜滋滋的坐到他的腿上把自己小脑袋瓜里面那些“我寻思”的点子一股脑的都说出来。

  李彻抱着怀里面的女孩,他现在深刻的感受到了一个人到底爱不爱你真的是很容易就能看出来,朱妙云毫无疑问,对于这些军事上的话题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的,但是因为自己需要,所以这个女孩也会兴致勃勃地和他共同讨论,虽然经常说的颇有疏漏,但是能够看出女孩是真的搜肠刮肚的想要帮到他什么。

  这让他不禁想到了在另一个世界当中,群里面有个老哥感叹,自己的女朋友陪他一起在大城市的出租房里面打拼,两个人工作之余大多数的休闲娱乐就是在一起打游戏,陪他打游戏的时候,女朋友的水平很菜,游戏的技能都放不好,但是会在游戏里面捡一背包的物品来给他,兴致勃勃的问他这里面有没有他需要的。

  那个老哥说,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知道这个女孩是他一定要娶回家的。

  “你说的对,我会把这些建议到时候反映给海军部的。”

  李彻摸了摸朱妙云的脑袋,手顺着他的长发滑下来,他并没有向女孩去解释实际上并不能这么操作,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航空器真正具备对于水面舰艇决定性打击能力之前,航空母舰长期以来都是一种至多只能威胁巡洋舰的“次主力舰”,一个国家断然不能够把国防安全寄托在十几年以后才成熟的一款武器装备上。

  不过,在此时此刻,李彻怀里的朱妙云现在说什么都是对的。

  -------------------------------------

  李彻在海军部1号会议厅准备起身发言之前,总还觉得自己的身上依然遗留着朱妙云的体香,他只能把头像拨浪鼓一样猛的摇了摇,在心里感叹了一下历史上的那些皇帝为什么看起来并不笨但是就是容易成为昏君。

  就比如大业皇帝沉迷女色甚至罔顾人伦,想来大抵也无外乎“真香”的缘故。(在这里严正声明,我这说的是杨广,没有任何影射大明大业皇帝朱少铭的意思,皇帝陛下与长公主之间清清白白!)

  安克雷奇条约在今天就会正式签署,稍后和平的消息就会随着无线电波传遍全世界,对于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们来说,不管这场战争究竟是因何而起,这场世界大战暂时性的画上一个休止符都是值得庆贺的好消息。

  但是对于交上各国的高层,尤其是各国的军人来说,尤其是对于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国家来说,大家彼此之间都很清楚这绝对不是战争的彻底结束,大家彼此之间的矛盾根本没有因为这场战争而彻底解决,眼下只不过是大家在精疲力竭之后进行了中场休息而已。

  因此到那边安克雷奇条约正式签署之前,东唐的军人们就已经开始在为未来的冲突做准备了,对于未来的国防事业建设而言,在安克雷奇条约会谈期间维多利亚人所提出的海军军控条约可以说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东唐官方目前没有对于这个海军军控条约有任何的官方表态,既没有表示支持,也没有表达反对,不过海军这边已经开始就和海军军控条约谈判的相关事宜已经展开了前期的内部讨论。

  虽然在此之前李彻就已经在海军内部提出过战后的海军军控这一设想,但是现在所要讨论并进行的是具体探讨大唐皇家海军在未来究竟需要保持何等规模。

  这一点事实上取决于未来大唐的国防战略要求。

  毕竟如果要在未来实现战胜“海外强敌”重新夺回瀛洲的控制权,重新恢复旧港宣慰司等这些目标所需要的兵力,显然和最低程度保证现在国家安全所需要的兵力肯定有较大的差距。

第238章 关于海军条约的内部讨论(2)

  李彻在会议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烈情绪。

  准确的说,氛围甚至有些暴躁。

  这也不奇怪,虽然今天在座的各位穿着的都是大明皇家海军的制式军服,但是这其中有一部分在此之前穿的还是延平海军的衣服。

  前明时期,帝国海军包括大明皇家海军以及下属的几个藩国的海军,理论上而言状态有些类似于后来的维多利亚皇家海军以及自制领海军。

  而现在,新罗海军已经基本上在战争当中全军覆没,重建工作现在还没有展开,而且就算新罗海军重建了,其规模也非常有限,属于不值一提的黄水海军而已。

  原本瀛洲海军和延平海军是大明皇家海军的重要辅助力量,这两只海上力量在前无畏位时代都曾装备过一等装甲巡洋舰或者是二等战列舰,进入无畏舰时代之后,帝国海军对于任务和职能进行了划分,大明皇家海军负责舰队决战职能以及远洋护卫职能,而瀛洲海军和延平海军则负责许多日常的勤务职能和沿海巡逻职能。

  因此这两支海军在过去的十几年当中装备的基本上都是巡洋舰和驱逐舰。

  而现在的延平海军已经整建制地并入了大唐皇家海军当中,在同哥伦比亚人与西太平洋上进行的一年多的绞肉战对于大唐皇家海军来说,也承受了不小的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原本的延平海军并入进来之后,可以说是给现在的大唐皇家海军注入了一支生力军,相较于船只等技术装备而言,延平海军所带来的一批有丰富沿海以及群岛海域作战经验的官兵对于现在的大唐皇家海军来说是相当宝贵的财富。

  人才这个东西可不像流水线上的产品,能够轻松且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可以说两支海上力量的合并对于整个中华圈的海防来说都有着莫大的好处。

  但问题在于.........无论是现在两国海军之间的合并,还是目前两国正在筹划推进的合邦,对于大唐这边来说在接收前明的巨额遗产的情况下,也自然连带着要承担延平上下背负的意愿。

  什么意愿?

  那就是总有一天也要让哥伦比亚人同样血流成河!

  这样的政治主张放在21世纪看起来有些“太极端了”,但是放在眼下这个时代可是太正常不过了,不管是对于这个时代的国际政治来说,还是对于中华的传统来说,像这样的复仇心态都是非常正常的。

  延平高层可以理解现在暂时无力马上让联邦血债血偿,岛上的民众们也同样可以被安抚让大家暂时按下仇恨,但是所有的隐忍在未来都是要兑现的,现在的情况是李宗棣以东唐的国家信誉作为抵押,以承诺未来复仇作为利息,向延平上下开出的一份“特殊债券”。

  这种政治承诺是一定要兑现的,因为这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国本。

  所以大家在讨论海军吨位的时候,海军这边不管是出于为了日后对联邦的战争也好,又或者是出于政治上的战队也好,又或者是跟着一起单纯的多要军费也好,眼下喊要和哥伦比亚人有相同吨位的那都算得上是保守了,激进一些的甚至表示这样的条约根本就不能签!

  维多利亚人和哥伦比亚人都是昂格鲁萨克逊人为主的国家,如果未来这两个国家之间沆瀣一气,那样的话,哪怕未来能够取得和这两个国家相当的吨位,面对维多利亚和哥伦比亚联手,大唐皇家海军在兵力上也将处于绝对的劣势。

  爪哇海海战的影响,对于今天参会的诸位来说都可称历历在目。

  可是今天在这里参与会议的并不仅仅只有海军的人,李彻上位坐着的就是自己老爹,他们海军的这些人坐在太子殿下的右手位,左手位那一排作者的则是一票朝廷官员以及几个农商代表。

  相较于海军,朝廷的官员们普遍对于海军条约是比较热衷的,而他们的出发点则是根据他们不同的部门或者是地域又或者是出身,有各自不同的解读。

  首先便是有从经济上来讨论的,战争打到现在,货币贬值已经颇为严重,只是单纯的从金额上来看的话,在战争爆发前建造一条不到3万吨级的主力舰大概需要500~600万龙元,龙元和英镑的汇率在2:1,因此这样一条船相当于250~300万英镑,同时期不列颠吨位相当的狮/虎两款战巡洋舰造价基本上也在220万到230万英镑以上。

  而现在一条4万吨的主力舰价格已经飙升到了2400万龙元,而维多利亚人现在最新的4万吨级的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的造价大概在650万英镑,如果按照战前的汇率来换算的话,大唐现在一条4万吨主力舰的造价正常而言应当在1,300万到1,500万龙元才对。

  而现在的价格都已经蹦上2,400万了,这只能说明目前国内的通货膨胀要比维多利亚人更高,经济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一点都不小。

  尤其是接下来在农历新年之后,还要根据皇帝陛下起的新年号一并发行新的货币,各种各样的事情加在一起,单就从财政上来说,也确实不支持进行无限制的军备竞赛,甚至以现在的舰队规模和造船厂上正在建造的舰队而言,对于未来10年之内的国家而言都是巨大的负担。

  海军造船厂这边也有坏消息,而这个坏消息也是在海军那边有人喊出绝不签署海军条约,要和哥伦比亚人把造舰竞赛进行到底的豪言壮语之后出来泼的冷水。

  别看现在自己这边正在建造的军舰,好像不比哥伦比亚人正在建造的军舰少太多,但是现在自己这边的这一波造舰峰值事实上是建立在前明在爪哇海海战之后海军造舰业停滞的基础上,并且可以算得上是透支了未来几年的最大产能。

  这方面要理解起来并不复杂,909年的时候维多利亚人喊出了一年8舰的口号,在这一年维多利亚皇家海军总共开工了八条主力舰,创下了皇家海军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高峰。

  但是在此之后,皇家海军的主力舰再也没有过这么高的产能,哪怕是在战争时期都未曾达到过这个数字。

  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军舰在船台上不是一年就造好的,假设你全国一共有10个可以建造主力舰的大型船坞,你今年如果开工5条船的话,那么明年你最多也只能再开工5条船,这是来源于船坞数量的限制。

  除了船坞的数量限制之外,维多利亚人在战争后期主力舰的建造速度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造船工人,造船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尤其是战争时期对于军舰的工期要的非常紧,造船厂基本上都是在3班倒的连轴转,这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如果你造船厂的工人在忙着建造此前开工的舰艇,或者是忙于维修海军受损的舰艇,那么你手头上的主力舰建造进度就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目前大唐和联邦的在建军舰的进度都放缓了,毕竟对双方而言,最优先的都是先把手头上现役的作战舰艇给修好。

  但是就目前而言,联邦在大型船坞的数量上是要比大唐这边更多的,甚至坐拥巨大人口优势的大唐在海军造船业工人的储备上来说,也未必就比联邦有什么优势。

  因此如果双方放开了手进行造舰竞赛的话,哥伦比亚人可以按照现在的峰值产能保持好几年的时间,而大唐如果在今年还想继续追加主力件订单,那么今年决心开工的军舰数量可能只有哥伦比亚人的一半甚至更少。

  在这一点上,大唐的困境和莱塔尼亚是颇为相似的。

  而除了从钱袋子以及产能这两方面来反对不签海军条约的几位之外,还有一些则是觉得海军压根就没必要要这么多的主力舰,他们认为自古以来,在这片土地上都是以陆军为国本海军既然能够当初用鱼雷快艇击败哥伦比亚人的战列舰,那以后用鱼雷快艇不就行了?

  海军主力舰的吨位又不重要,倒不如干脆多省一点钱给陆军换装,在这位的发言当中,哪怕是一半甚至是1/3的吨位也是能接受的。

  但是很显然,他们这样的建议,海军这边肯定是不能接受的,开玩笑,我1:1都嫌少,你还让我来只有哥伦比亚人的一半甚至更少?把我的主力舰拆了,然后我以后就造那些鱼雷艇?

  老子参加海军是到海军来当司令官的,可不是来到幼儿园带孩子的!

  -------------------------------------

  双方之间的争论你来我往,场面一度吵得不可开交,李彻在激烈的争吵声当中抬头看了一眼自己老爹,太子爷的目光在此之前就锁定在自己身上了,父子二人的目光在空气中刚一接触,只是一个眼神,李彻便已经完成了和自己老爹的一次默契的交流。

  清了清自己的嗓子,李彻在海军部的一名官员刚刚发言完毕之后,主动的站了起来,正在争吵的几人见到皇太孙站了起来也纷纷安静了下来,一时之间原本吵闹的会议室内陷入了短暂的宁静。

  李彻首先把矛头对准了那个认为可以靠着黄水海军打天下、鱼雷快艇沿海无敌,海军只需要保留50%的吨位就够了

  “诸位,深蓝大洋,寰球列强逐波交锋百余载,恩怨纠葛,殊难评判。

  然海军历史学家无不指出,正是在这片蔚蓝疆场,奠定了数百年来文明的潮涨潮落,霸权更迭,故欧西早有"得海权者得天下"之谚。

  昔年郑王率战船下西洋,云帆直挂星洲,艨艟列阵马六甲。自宝船桅杆升起龙旗首日,南洋诸邦望风归附。

  崇德七年孟冬,亦是在马六甲海峡,杨文理元帅曾亲率南洋水师,迎战前年方获特拉法尔加海战大捷之不列颠舰队。是役炮火连天三日,终教敌酋挂白旗于桅!

  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吾等华人生存空间岂有今日这般辽阔?”

  皇太孙的这番话,自然是得到了海军这边的满堂喝彩,有人甚至互相交换了眼色,那挤眉弄眼的模样便是在暗中交流——“咱们皇太孙就是靠谱。”

  可是他们高兴的太早了,今天李彻在得到了来自老爹的授意之后可以说是火力全开,他接下来又把矛头对准了海军这边:

  “时至邕宁帝继位时,我海军已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时英德两国因布尔战争与莱塔尼亚海军法交恶,邕宁帝上位之后帅龙旗环球舰队亲访欧洲,调停英德,当时列强代表竞相折节,真可谓四海归心,那种千帆竞渡、鲸波辟易的雄图,历历如昨。

  岂料星移物换间在短短10余年的光景下,明皇轻佻治国、海军战略一年数变,海军建设不知假想敌具体为谁,战略方向与两洋之间摇摆不定,最终招致爪哇之败。

  海军诸位口口声声至少要对美相等,甚至还有人喊着要退出条约和哥伦比亚人竞赛到底的,我想在此问一下诸位,我们海军日后的战略目标到底是什么?海军接下来的建设究竟是要围着和联邦海军决战大洋?还是说要针对对瀛洲的两栖登陆作战?

  有谁现在能够马上告诉我?我们现在在这方面和前明时期,是取得了进步和改善呢?还是说依旧故态复萌?”

  海军这边显然没有想到“自己人”刚刚攻击完了对面之后现在居然“枪口朝内”了。

  不过李彻做指出的问题也是很一针见血的,海军接下来究竟要把自己建设成一支怎样的海上力量?如果连“我是谁”这样的问题都不能回答清楚的话,那么有什么资格在这里高喊“我要什么”呢?

  -------------------------------------

  PS:老皇帝年号初步选了几个:

  征和

  元朔

  元狩

  昭宁

  建兴

  大家可以在自己喜欢的年后后面留言,可以给不同的年号都留言,但是每个年号只能留一句话。

  如果你有什么好的年号,大家也可以在这里补充。

第239章 关于海军条约的内部讨论(3)(内有重大通知)

  对于皇太孙殿下提出的这些振聋发聩的问题,海军这边居然一时无人作答。

  这当然并非是皇太孙给海军的一众高级军官问得哑口无言了,只不过现在的大唐皇家海军已经不是曾经大明皇家海军换个名号那么简单了,哪怕是看着那几位坐在这里的前延平海军的军官,你发言也要考虑一下海军的内部团结吧?

  但有的时候海军的内部团结、政治正确以及真正行之有效的战略之间并不一定是相吻合的,甚至有的时候是互相矛盾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任谁准备站起来发言也要三思而后行啊。

  毕竟现在因为婆罗洲上面的战事以及美国远征军的所作所为,在对联邦复仇的这个大背景下,有些远期的目标和当下现实的战略之间就是矛盾的,如果只是一味的去顾全政治正确,而不考虑切实的实力,恐怕到时候就会落到当年袁崇焕“五年平辽”的困局当中。

  在众人的面面相觑之间,前延平海军司令,现大唐皇家海军外洋舰队司令俞富根第1个站了起来:“皇太孙殿下说的很对,我们必现在必须要明确我们海军在未来首要的作战任务是什么,我认为我们海军的首要任务除了维护我们自己海洋势力范围内的海防以及海上交通线的安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在合适的时机下,进行收复东瀛列岛的作战行动。”

  俞富根这边这番话刚刚说出口,肉眼可见的其他海军的军官们脸上的表情都轻松了不少。

  重新夺回对东瀛列岛的控制权,以及让该死的合众国血债血偿,这二者之间在海军的建设上其实是有一些矛盾的。

  因为如果要是围绕着进攻东瀛列岛的作战行动,那海军事实上就是在自己的家门口作战,以此为中心,无论是未来的军舰设计还是未来海军战术战略的安排,都显然和合众国海军决战大洋是不同的。

  虽然这个时候肯定就有人会发问,难道我们就不能选择我全都要吗?但是我全都要的前提是你的国力相对于其他国家有绝对的优势,比如某《大明海权》当中的巨明,在世界大战爆发前三年的时间开工了20条超无畏主力舰,有这样恐怖的国力和产能,其实战争的过程已经不重要了,来个红警玩家哐哐A过去都能打得赢。

  但现在大唐显然不具备这样的优势,甚至目前而言,在工业上和产能上的优势还在敌人那边,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海军的战略必须精细到分毫,要想战胜敌人的话,就得把自己手头上的力量完全的运用到极致。

  李彻也在心里暗暗点头,延平海军这些人很多也同样是背负着家国仇恨,和该死的侵略者有着血海深仇,有些人往往会在仇恨的驱使下做出一些比较冲动的决定,但是能够控制自己的愤怒才是真正的强大,像俞将军这样作出表率、明白饭要一口一口的吃,重新夺取东瀛列岛是让敌人“血债血偿”的必备条件之一,在当下能够相忍为国,这确实是值得众人钦佩与感激的。

  毕竟当初自己爷爷给宋王府以及延平上下开出的政治承诺其实多少有些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如果以俞富根为代表的前延平海军官兵真的抱着这杆大旗不倒,那么海军这边的战略以及未来的路线选择肯定不可能像现在这般,沿着脚踏实地的路线前进。

  李彻清了清自己的嗓子,他继续发言道:“多国之间的海军军控条约的谈判,实际上是一个牵扯到各方利益交换的过程,既然我们海军在未来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时刻准备对东瀛列岛的收复作战,那么我们的海军就不能够把所有的筹码都砸在远洋上,在瀛洲列岛周围作战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在现有的大洋舰队的基础上,发展一支常备的、强大的黄水海军,但是各位也都清楚,黄水海军虽然是玩小船的,但是小船并不便宜。”

  李彻这番话让在座的不少人纷纷点头,海军所装备的各种作战舰艇当中,看起来并不起眼的驱逐舰这样的小船,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要比庞大的主力舰便宜多了,但实际上如果你放在一起比较的话,你就会发现这些小家伙们的吨造价可要比大船贵的太多了。

  以另一个世界当中两款典型的军舰作为对比,老美在二战当中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单舰造价大概能够买6条弗莱彻级驱逐舰,虽然弗莱彻级驱逐舰在二战当中已经算得上是比较典型的吨位相对较大的远洋舰队驱逐舰了,但是六条弗莱彻级驱逐舰的吨位捆一块也没有南达科他的一半啊。

  很多时候在海军的装备序列当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东西反而是最费钱的,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老大哥在冷战巅峰时期研发的空前绝后的1144型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有不少人都说1144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设计的大而无当,是造价昂贵的恐龙之类的,用这东西和二战时候的压码头比较。

  但实际上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是非常有性价比的,因为这玩意的建造成本实际上只相当于4条956艇驱逐舰、16架图22M轰炸机或者是27架苏27战斗机,小时运营成本相当于三架图22M轰炸机。

  像这么一说,你是不是就觉得这条船很便宜了?毕竟4条956型驱逐舰,无论是防空反舰还是反潜各方面加在一起都比不上一条1144。

  此刻坐在这屋子里面的有些人已经开始在心里面暗暗盘算,如果在未来要维持一支规模足够庞大可以承担覆盖整个东瀛列岛周围的黄水海军,那么光是未来用于取代现有的老式驱逐舰的新驱逐舰的造价就足以让许多人咋舌。

  更不用说为了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你还需要建设一支庞大的专业两栖作战舰艇的舰队,包括各种运输舰和登陆舰,这些运输舰和登陆舰的建造规格固然没有一线作战舰艇那么高,动力要求也很低,可以使用很多便宜的动力甚至是燃料(比如往复式蒸汽集合燃煤),从船只的造价上来说能比驱逐舰便宜的多。

  但是别忘了,人员经费也是海军经费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更不用说大唐这边的陆战队可不是独立军种,海军的经费也要拿来给陆战队用的。

  战争时期钱的问题都好说,可是在和平时期钱的问题是万万绕不过去的问题,现实不是琅琊榜,江左梅郎的江左盟随便挥挥手就有用不完的银子,梅长苏眼里从来不是问题的问题放在大明王朝1566当中,那就是整个大明朝从上到下都难以解决的困难。

  你以为的权谋?

  真正的权谋就是那么接地气,因为不接地气的全部都失败了!

  “各位,蓝水海军和黄水海军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必不可缺的,未来帝国海军要想发展健康,就必须要两条腿走路,我们今天在这里不是来吵架的,大家应当讨论出我们需要多少小型沿海作战舰艇能够满足我们对东瀛列岛收腹作战的需求,我们又需要有多少远洋舰队,才能够最低程度的对届时几乎必然会发生的域外干涉势力进行拒止..........”

  李彻的这番发言算是把今天会场上的火气暂时给压了下去,大唐的这些官员基本上也都是从前明过来的,大明朝上面的一些风气,自然也被这些官员给带到了现在的大唐朝堂上。

  李彻可不希望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到时候从语言争吵上升到了全武行的程度,当年大明全武行的传说甚至连外国友邦都颇有耳闻,在历史爱好者的眼中这是或许是趣谈,但是放在眼下自己手底下,这就是不折不扣的丑闻!

  真以为很光荣吗?

  李彻和自己老爹又对视了一眼,太子殿下显然也对于自己好大儿今天的发言很满意,在海军的很多问题上这小子几乎堪称无师自通,虽然到现在自己也想不通这小子怎么就无师自通了,不过自这小子穿开裆裤的时候就有许多神奇之举,所以我们的太子爷也就当见怪不怪了。

  李彻这边的发言刚结束,那边的杨用霖就有些急不可耐的开口了:“殿下,无论如何对我们来说想要保证国家安全的话,我们的海军主力舰至少要有美国海军的八成,这是最低限度了,美国海军的战列舰硬指标都是很强悍的。”

  如今已经挂上元帅军衔的杨用霖在海军当中和萨镇冰一起是毋庸置疑的大佬,而这位几乎把自己一辈子都奉献给海军的老将,他最为看重的就是海军远洋舰队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