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海烽烟 第34章

作者:希灵使徒00

  明军的鱼雷攻击也不过如此!

  然而接下来,当他们准备把探照灯用于搜寻明军可能发动的下一轮鱼雷攻击的时候,他们却惊讶地发现那些完成了鱼雷攻击的驱逐舰,并没有像正常作战序列那样掉头撤退,而是趁着他们躲避鱼雷的时候已经接近到了一海里以内。

  即便不用探照灯,在这个距离上他们也能够看到那些明军的驱逐舰,更不用说这些驱逐舰当中的一些舰艇上的火都还没有熄灭。

  这些驱逐舰都已经把鱼雷打完了,他们还要干什么?难不成这些小东西还想和我们炮战不成?这种想法简直可..........

  尽管这些受损的驱逐舰已经损失了一些机关炮,但是总的来说,加装的这些40毫米的单装机关炮本身的体型很小,被打中的几率自然也很小,当这些带着愤怒和杀意的炮弹喷薄而出的时候,这些联邦海军舰艇才意识到他们现在遭遇了和此前完全不同的对手。

  在不超过1500米的距离上,联邦海军发现即便是面对这些吨位比自己要小、甚至是小的多的作战舰艇,自己居然没有火力上的优势——在对方40毫米机关炮像鞭子一样打出的弹雨的鞭挞下,在对方13毫米重机枪的持续压制下,自己这边驱逐舰和巡洋舰上的开放炮位的射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一时之间多条联邦海军作战舰艇居然被一群吨位更小的老式驱逐舰火力压制。

  李田所现在已经打出经验来了,先不用管那些口径,100毫米以上的火炮,那些大家伙想要打中他们的概率没那么大,而且有的时候即便打上了也是过穿,但是那些75毫米、57毫米和47毫米的中小炮,都是能打榴霰弹的,而且射速还相当不俗,这些火炮才是对他们威胁最大的火炮,要第一时间尽可能的压制这些小炮。

  而对于大口径火炮的应对方法...........那就是全力靠近敌舰,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勇敢,因为当你接近到一定距离之后,你就会发现敌人军舰上的大口径火炮都已经失去了射界,这个时候敌人的大口径火炮打不到你,而小口径火炮的火力又远不如你。

  联邦海军的作战舰艇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疯狂的打法,他们甚至以为这些明军的老式驱逐舰要对他们发动跳帮作战。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合众国也并非没有应对之法,虽然敌人依靠着猛烈的机关炮,一个又一个地敲掉了联邦海军外围舰艇的炮位,一点点地把这些联邦舰艇上面的炮位给敲掉,但是中小口径的机关炮火力再猛,也很难有效地破坏这些联邦舰艇的储备浮力,而至于被破坏的炮位..........这大多是相应的炮手阵亡或者是负伤,火炮本身是很结实的,尤其是口径100毫米以上的大炮,除非炮弹正好破坏了液压设备或者是俯仰设备之类的东西,否则的话只需要换上一批新的炮手,就能够让火炮恢复工作,

  这些改装后的小型驱逐舰虽然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压制合众国军这边的火力,但是却并没有办法迅速地击沉这些合众国军的舰艇——毕竟鱼雷已经全部都打出去了。

  此时对于合众国海军这些舰艇上面的官兵来说,仗打成这个样子,本身就已经很受折磨了,但是当桅杆上的探照灯再次射向远处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一副往后余生在噩梦当中都不会忘记的地狱绘图。

  在海上不知道有多少条鱼雷快艇正在以他们现在近乎两倍的速度杀过来,对于合众国这些海军的官兵们来说,他们现在根本没有时间去搞清楚敌人这一波又投入了多少条鱼雷快艇。

  他们只能是有些徒劳的组织剩下的火炮对这鱼雷快艇展开拦截射击。

  如果说这些小型驱逐舰还属于勉强能够扛几发的程度,那么现在这些鱼雷快艇就是属于一点都扛不了的程度。

  六英寸级别的高爆弹不需要直接命中就能够重创这些快艇,而往下面数无论是五英寸舰炮还是四英寸舰炮,基本上只要命中就能够干掉一条快艇。

  但是,曾经有一位期盼别人当他妈妈的统帅曾说过——打不中就没有意义。

  联邦第七舰队各型作战舰艇所装备的各种大中口径火炮,不要说命中那些明军的鱼雷艇能够轻松的把那些小东西炸得粉身碎骨,就算是打在明军那些不到千吨的驱逐舰身上,不说把这些小学生揍得青一块紫一块吧,化身本子至少也是18G的那种。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你真的能够打得中。

  因此结果也变得十分明显了——这些鱼雷快艇可不像那些老式的驱逐舰,虽然这些小东西的体型更小,但是他们携带的却往往反而是新的500毫米或者是550毫米重型鱼雷。

  玩过游戏的都知道,当FPS游戏交战双方进展到近距离绞肉阶段的时候,突然有一群手持喷子的生力军加入战场会怎么样?

  而且同射程不足的450毫米鱼雷不同,这些重型鱼雷拥有更远的射程。

  “轰!”

  凌晨3:10,联邦海军“弗吉尼亚”号战列舰中雷。

第七十六章 鱼雷之夜

  上一个时代海洋上的王者在新时代的鱼雷面前有多么脆弱?

  弗吉尼亚号战列舰在舰艏炮塔部位侧舷中雷之后,像这样一个在整条军舰上防雷隔舱纵深最大、防护最好的部位,面对220公斤的战斗部由60%的梯N梯和40%的六硝基二苯胺混合块状填装,这种极抗冲击的装药爆炸威力比100%的提N梯装药还要更强。

  剧烈的爆炸不仅撕开了弗吉尼亚号战列舰的水下船体,更是彻底炸穿了TDS,船体底部的1.5英寸软钢的质量本身就比不上现代新一代作战舰艇用于TDS的高弹性钢,而这种老式战列舰甚至连这样软钢的水下防雷装甲都没有连续铺设。

  于是爆炸的冲击波携带着破片,就这样一路闯进了前部的主弹药库。

  像弗吉尼亚这样的老式舰艇,弹药库里存放的发射药药包和炮弹那自然是既没有黄铜保护套,也没有水冷套筒的,甚至就连使用的发射药包型号都是十几年前的老东西,这些老式单基发射药,是当初早些年的时候,各国海军过度追求炮口初速与动能,而忽略了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一种装药。

  即便从水下炸过来的爆炸并没有火焰,但是剧烈的动能就足够让这些老东西“火冒三丈”了。

  在弗吉尼亚号被鱼雷命中之后的仅仅数秒,更大的爆炸便伴随着在夜间无比耀眼的火球便升腾而起,恐怖的爆炸威力在钢铁的船体内寻找着宣泄口。

  如果有朋友还记得弗吉尼亚号战列舰在此前介绍的是一款怎样的战列舰就能够想起来,这条战列舰是把8寸炮叠在12寸炮炮塔上面的,这种奇葩的设计在今天倒是起到了一个绝妙的效果——众所周知,炮塔是靠着自身的重量扣在炮塔座圈上的,因此像斯卡德拉克大海战当中被莱塔尼亚人战列巡洋舰射爆的不列颠战巡那样飞上天的12英寸炮塔并没有出现。

  取而代之的是作为“泄压阀”化身为“运载火箭”的八英寸炮塔,整个八英寸炮塔在大量发射药殉爆的冲击波作用下,旱地拔葱地飞起了130多米。

  但是大量的冲击波并没有通过这个八英寸的炮塔宣泄出去,就像侏罗纪公园电影当中的名言“生命总会找到出路”一样,冲击波也会自己寻找出路,整个弗吉尼亚号战列舰的水下船体被爆炸炸穿,大量的海水汹涌地灌入舰体,而在大爆炸当中大量的水密舱门失效,没有中央装甲横隔壁的动力舱更是被直接灌了个饱。

  仅仅只过去了不到150秒的时间,弗吉尼亚号战列舰的尾部螺旋桨就已经露出了水面,这条约有1.5万吨的钢铁巨兽,这个时候就像是被掐掉了头的蟑螂一般在海上丑陋地“拱”进了海里。

  “弗吉尼亚”的殉爆代表着这场发生在黑夜当中的海战步入了最疯狂的时刻,无论是合众国这边的官兵,还是参战的明军鱼雷艇、驱逐舰上面的官兵,双方都已经打疯了。

  谁都知道这场海战已经进入到了真正你死我活的阶段,这是真正字面意义上不带形容词的你死我活,因为对于交战双方来说,联邦海军这边舰艇上面更凶猛的大中口径火炮如果命中了明军的驱逐舰和快艇,那么一两发就可以让其失去战斗力甚至是沉没,但是同样的,明军这边甩出去的鱼雷,合众国这边大概除了几条无畏舰以外也没有哪条船敢说自己能吃的下。

  但无畏舰表示——我他妈吃这个干什么?

  当然更让合众国官兵们头皮发麻的是——他们哪来那么多的鱼雷艇?合众国这边各型作战舰艇第一次在实战当中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探照灯照都照不过来,更别说去打了!

  尤其是联邦海军摆出的这个环形阵,作为一种联邦海军自己琢磨出来的应对驱逐舰雷击的阵型,在被明军的鱼雷艇闯进来以后,反倒成了哥伦比亚人作茧自缚的坟地了。

  像这种阵型驱逐舰基本上是不可能闯进来的,但是不起眼的鱼雷艇可以,而鱼雷艇闯进去之后,一方面在外围的护航舰艇就没有办法给在中央的主力舰挡刀,同时那些鱼雷艇射向主力舰的鱼雷在脱靶之后可能还会上演“打得准不如接得准”这样的戏码,另一方面,哪怕是你想亡羊补牢地用火炮把这些闯进来的鱼雷艇给干掉,但结果是很可能鱼雷艇没有打中,倒是把炮弹送到友军舰艇上面去了。

  在弗吉尼亚号之后,接下来中雷的是“路易斯安娜”号,这条康涅狄格级战列舰的2号舰被先后命中了两枚鱼雷,这两枚鱼雷倒并没有引起弹药库的爆炸,但是接连命中了这条战列舰的舰体中部,两个鱼雷命中的位置较为接近,其结果就是两个鱼雷的破损缺口在爆炸和水压的作用下形成了一个更大的巨型创口。

  大量的海水涌入锅炉舱之后,伴随着白色的水蒸气,从破损处和烟囱里面钻出来,这条巨兽很快就丧失了动力,像是一个偏瘫的患者一样瘫在了海上。

  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这条满载排水量达到1.7万吨的巨兽就已经失去了控制,舰体的倾斜已经完全无法挽救,舰长只能下令弃舰。

  在路易斯安娜号中雷并且失去动力之后,跟在后面的新罕布什尔号为了躲避中雷之后失去动力瘫痪的路易斯安娜号,向右侧转向准备绕开路易斯安娜,结果这个时候刚刚完成了对路易斯安那号雷击的鱼雷艇也绕过路易斯安那号正在下沉的舰体,双方来了一个转角遇到爱。

  正常情况下的鱼雷艇面对这样的情况灵活地转个向就能躲开,但是L188号鱼雷艇在此之前的舵机就已经受损,舵效非常的差,发射完鱼雷之后尽力避开路易斯安娜号的船体已经殊为不易,面对突然冒出来的另一条主力舰,居然一时之间来不及躲避,只能这样直直地撞上去。

  新罕布什尔号一开始被这突然冒出来的鱼雷艇吓了一跳,不过当新罕布什尔号上的官兵们发现这条鱼雷艇上的鱼雷已经被发射出去了之后,他们在长出了一口气的同时,发现L188号艇似乎好像准备撞上来,这让他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一般。

  如果是一条驱逐舰的话,那么大概还能够给战列舰表演一下什么叫做头锤,但可惜的是一条排水量100吨都不到的小艇,就算撞上了战列舰,也根本不可能对这样的钢铁巨兽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毕竟一方拥有厚实的水线装甲,而另一方船体甚至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木质的,这简直就是在用鸡蛋去撞石头,就在合众国海军的官兵准备看笑话的时候,L188号艇在即将撞上来的时候,尾部突然甩出来了三四个黑色的桶状物,新罕布什尔号上面的新兵还在探头往下面好奇地看,而老兵。在看到那些桶状物之后已经惊恐地一边向后跑一边大喊“深水炸弹!”

  一枚深水炸弹的装药量完全不能够和重型鱼雷相比,但是几枚深水炸弹近距离在军舰旁边爆炸的结果,也不亚于二战的时候俯冲轰炸机丢下来的近失弹了。

  军舰和地面上不一样,在地面上用于轰炸堡垒的炸弹如果落到了旁边几米以外,爆炸之后的威力大概率是不会把堡垒怎么样的,顶多是爆炸产生的弹片和沙石,把堡垒的表面刮花一层。

  但是在水中就不一样了,水体相比于空气来说更难以压缩,因此哪怕是看起来并没有命中的近失弹,也依然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

  L188号快艇自己也在深水炸弹爆炸之后消失在了海面上,因为整条艇所有的官兵全部阵亡,所以没有人知道这条快艇最后关头究竟是主动想要发起这样自杀性的攻击,还是比较单纯地船舵失效之后在撞上去之前想拉一个垫背的念头。

  但是,L188号投掷出去的深水炸弹确实击伤了新罕布什尔号,造成了新罕布什尔号的船体破裂,虽然暂时没有沉没之虞,但是速度也掉到了12节以下。

  这也直接导致了半个小时之后新罕布什尔号因为自身的动力问题终究没能躲过射向它的鱼雷。

  随着阵型中央的战列舰接连中雷,合众国海军第七舰队的两个轮型阵之一终于支撑不下去崩溃了,因为最勇敢去堵明军鱼雷艇的那些军舰现在大多都已经鱼雷吃到饱了,而幸存下来的军舰基本上一个个都秉持着“死道友不死贫道”,不仅当中相当一部分干脆关闭了包括探照灯在内的所有灯光,完全放弃了阻拦明军鱼雷艇的任务,更是脚底抹油偷偷开溜,只求在夜里这些如同蝗虫过境一般的明军鱼雷艇能够看不到他们。

  程恒启没有想到战术居然如此奏效,合众国海军的一部居然像这样被自己轻易的给击溃了,一阵狂喜之后,在徐越明的提醒下,他意识到自己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顾不上详细地去指挥所有的编队,程恒启让旗舰用明码再次通报,让还没有发起攻击的编队眼下节约鱼雷,不要都用在眼下,这支已经被击溃的部队上。

  紧接着他开始调动自己手上剩下来的兵力,准备玩一套驱狼吞虎的战术——让鱼雷艇和驱逐舰去驱赶那些已经被击溃的联邦舰艇,让他们自己寻求向另一个联邦海军的轮行阵靠拢以寻求抱团取暖。

  他并不怕像这样会增强联邦海军剩下一个轮型阵的火力,事实上如果联邦海军接受这些作战舰艇的话,那么他们的阵型肯定会产生一定的混乱,他们只需要趁着这种混乱一鼓作气地压上去,基本上就可以搞定大局。

  而事实上也确实如他所料,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阳谋,本森上将只能接受这些被击溃的舰艇,而且他不接受也没用,那些慌不择路的联邦巡洋舰要想往编队里面插寻求庇护的话,就算他不愿意,难道还能对自家的军舰开炮不成?

  于是在凌晨4:45,相同的战术,相同的经过,明军这一次用手头上仅有的两支正规的驱逐舰分队发起了冲锋,在上一轮的时候,这些驱逐舰没有发起冲锋的原因是他们需要协调指挥那些鱼雷艇,而现在已经不需要了,因为剩下的鱼雷艇分队所接到的命令是在驱逐舰打开缺口之后,自由猎杀。

  本森上将在特拉华号战列舰的舰桥上,脸色铁青地看着远处有些泛白迹象的天空,再过一会鱼肚白大概就能够出现在天边了,他们明明距离天亮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只要他们再支撑一会猎手和猎物的身份就能够调转过来。

  可惜的是本森上将明白自己可能永远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此前那些老式战列舰的殉爆还历历在目,本森明白在眼下这样的情况下,自己手上的无畏舰表现不会好到哪里去,顶多是更大的吨位和更好的TDS能够带来更强的抗沉性。

  合众国在开始建造无畏舰之后,军舰的水下防雷技术发展就可谓一日千里,现如今合众国的那些标准战列舰依然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防雷水准最强的军舰,而在此之前所开工的几条无畏舰,虽然没有后来标准战列舰那五层空液隔仓的优秀水下结构,但是在眼下这个时代也算得上是相当优秀的设计了。

  基本上不会出现前无畏舰那样的,被一枚鱼雷炸穿了TDS引发大爆炸这样丢人的情况,但可惜的是,战争就像是考试一样,试卷上的题并不一定会按照老师给你划的重点去考,总有一些题目是超纲的。

  凌晨5点23分,指挥特拉华号接连躲过了两组鱼雷攻击的本森,还没有来得及舒口气,就感受到了自家旗舰舰体后部所传来的剧烈震动。

第七十七章 朝阳

  虽然特拉华级战列舰配备了5座双联装炮塔,但是这条2万3000吨的巨兽的体型却一点也不修长,全长只有158米,宽度达到了26米,相比较于同样有5座双联装12英寸炮塔吨位差不多的不列颠海王星级战列舰来说,长度更短,宽度更宽。

  因此,在水下防雷的指标上,哥伦比亚系的这些肥婆向来都拥有同时代当中相当不错的表现——尽管哥伦比亚人的前无畏舰在此前刚刚有过非常糟糕的表现,但事实上这在前无畏舰当中已经算得上是矮个子里面的高个子了,

  到了无畏舰时代,哥伦比亚系肥婆们的防雷水准一直都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梯队,这主要是因为合众国的军舰设计师们相比于西方的同行要老实的多,别看他们在前无畏舰时代玩了很多花活,但这本质上都属于老实孩子玩cosplay,看着前卫,但实际上思想保守的很。

  这个时代欧洲的那些同行们都在干什么?

  大搞“纸面神船”,就比如不列颠人的初代超无畏俄里翁级,在吨位和特拉华级战列舰相比提升不大的情况下,主装甲带厚了一英寸,火炮口径增加到13.5英寸,主要靠的是什么?

  那当然是靠着把主装甲带砍得像皮带一样窄,在看不到的地方偷工减料了,你别管只有九英尺高的主装实战当中能接多少炮弹,你就说纸面上是不是12英寸的主装啊?

  相比于欧洲那些“偷工减料”的同行,合众国的设计师造出来的船至少是能够达到他们自己原先设定的纸面性能的。

  而特拉华级战列舰作为合众国的第二款无畏舰,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进一步完善原本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的水下部分防护,同时也是合众国的主力舰当中第一款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抵御21英寸级别鱼雷的主力舰——至少指望一条21英寸重型鱼雷把特拉华级战列舰给送入海底是不现实的。

  可是当特拉华号战列舰上的官兵们意识到自己被鱼雷命中之后,一种名为恐慌的氛围还是肉眼可见的在司令塔内逐渐蔓延开来。

  而造成这种恐慌氛围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就算一枚鱼雷不会沉没,被鱼雷命中必然会造成进水并且影响船只的速度,在今天晚上这种情况下失去机动性也就意味着在接下来被鱼雷命中的可能性还会大幅增加。

  另一方面自然就是因为鱼雷命中的部位了——从震动传来的方向来看大家都能感受到是舰体后部中雷,如果要是被命中了螺旋桨或者是舵机部位,那么整条船就算没有沉没,也和一条死船没什么区别了。

  纵观这场世界大战当中所有交战的案例,没见过哪条螺旋桨被炸掉的船还能够开回港的。

  “赶快搞清楚是哪里被鱼雷命中了!”特拉华号的舰长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时间传令下去,如果螺旋桨被鱼雷命中,那么恐怕他就必须要赶快催促司令官阁下在这种时候马上更换旗舰。

  本森上将一言不发,他显然也在等待着结果,虽然作为一名海军的司令官在交战当中被打的更换旗舰这种事情并不是很光荣——尤其还是被一群体型远远小于自己的快艇给打成这个样子。

  本森上将倒并不会有那种“我绝不会放弃我的旗舰”这样的念头,毕竟作为联邦太平洋舰队的司令长官,正常情况下的本森上将应该是带着第三舰队这支“头等主力”在西南太平洋地区担负好对大明皇家海军舰队主力的看守任务,他现在坐镇第七舰队,纯粹只是因为国内对于被包围的合众国军的高度关注,因此专门来盯着整个撤退计划顺利实施,相当于博塔斯比玩F1之余参加个业余的自行车比赛。

  在这种情况下,本森当然不会抹不开面子,但是换旗舰这种事情是很麻烦的,因为事实上这并不是指挥官,一个人坐个小船到另一条军舰上就行了,你要把在旗舰上面的整套指挥参谋班子都给搬过去,而且在夜间现在海面上的交战情况这么混乱的情况下,用小船转移本身风险就很大,所以除非整条船到了不可挽回的程度,这旗舰还是不要换的为好。

  特拉华号的损伤报告很快就被传了回来——在五号炮塔周围的水线下被命中了一枚鱼雷,被命中的部位确实比较靠后方的推进装置,但是目前除了最靠外侧的蒸汽轮机因为鱼雷爆炸时候的剧烈震动而暂时停机以外,其他三具螺旋桨和尾舵都基本完好。

  在司令塔上的舵手也证明了这一点,军舰现在依然可以正常航行,就是原本是四具螺旋桨来进行推动,现在只剩下三个螺旋桨,船只的航速受到一定的影响,并且行驶过程当中还有一些偏航的状况,不过偏旁可以通过船舵来进行修正,舵机经过测试也没有问题,被命中的部位进水也基本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据推测打上来的应该是一枚500毫米的鱼雷,这应该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消息传来之后,司令塔内的众人脸色都明显好转了不少,毕竟现在虽然已经是春天了,气温要比冬天的时候暖和的多,但是如果掉在水里面长时间还是会失温的,而如果要在夜色当中从一条船上向另一条船上进行转移的话,谁也不知道是否会发生意外情况,而在这种能见度下,如果掉到海里,那在太阳升起之前,基本上不用期望自己能被捞上来了。

  就连本森上将,他的脸色也明显好看了不少,不过这枚鱼雷还是给他提了个醒——现在已经不是顾及岸上陆军的时候了!

  自己从一开始就搞错了一件事,在意识到敌人摸到了东新罗湾的时候,他就应该立刻带领整个第七舰队迅速离开这里,先暂时撤到瀛洲海的深处。

  虽然这看起来像是一群巨人被哥布林给吓走了,听起来似乎并不怎么光彩,但是仗打赢了才配谈光彩不光彩,打输了只会更丢人!

  敌人投入的都是这些快艇,再怎么样也航程有限,他们不可能在这片海域长期停留,自己的大可以等他们燃料消耗完撤离之后再返回来,到时候照样能够把人给撤走,何必在这里和他们硬扛死保登陆场呢?一群鱼雷艇还能够用他们的鱼雷,把岸上被包围的联邦部队给击垮不成?

  只是这个时候的本身上将已经下意识地忽略了自己,一开始根本没有料到敌人会来那么多的鱼雷艇,他以为敌人会派过来的是巡洋舰和驱逐舰,而如果来的真的是巡洋舰和驱逐舰,并且放任他们对岸上的联邦部队进行炮击的话,那现在本身士气就相当危险的联邦部队大概真的会一触即溃。

  人总是会在面临失败的时候懊悔自己没有做出另一个选择,但是事实上有的时候,你的选择根本不会影响你失败的结果。

  如果非要说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大概可能要追溯到瀛洲突然跳反,合众国发现自己像是天上掉馅饼一样获得了一个自己梦寐以求的世界岛地带——哪怕瀛洲只是世界岛的边缘地带,对于合众国这个新大陆国家来说,吸引力也是无与伦比的。

  但是一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这从天而降如同馅饼一样的瀛洲只不过是相当于白捡的一套房子的首付,但却让合众国从此背负上了沉重的房贷。

  不管如何,本森上将在自己的旗舰中雷之后决定先带领舰队撤离这片海湾,先前往瀛洲海的深处,舰队在这样的情况下更需要动起来,而且要尽可能的快,毕竟在海上躲鱼雷和你在安东星里面开飞机躲导弹,在某些方面是有共同点的——速度快肯定比速度慢的更容易躲掉鱼雷/导弹。

  只不过现在想要有效地下达命令让整个舰队一同行动可实在是有些不容易——明军现在已经几乎占据了全部的常用通讯频段,这几乎可以算作是一种“阻塞干扰”了,电讯员自己都不太确信自己发出去的电报友军是否能够收到,又是否会被敌军的无线电通讯给淹没,不过本森上将已经下定了决心,而且准备双管齐下,一方面让电讯员想办法发送电报,另一方面让人准备好发射“跟随我”的信号弹。

  对于后者,可以算得上是海军典型的一种在混乱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保持舰队建制和基本指挥职能的手段,那就是“Follow me”,只要其他的舰艇能够看得到这个信号,那么接下来他们哪怕没有接收到其他的信号,也至少会保持一个相同的命令——跟随旗舰行动。

  只是,这样的命令需要旗舰行驶在最前,因为只有这样其他舰艇才知道应该怎么跟随行动,所以本森上将下令特拉华号战列舰加速航行。

  在被鱼雷命中之后,特拉华号的速度就一度放慢到了8节的程度,这样的速度肯定是不足以带领舰队脱离现在的险境的,虽然被鱼雷命中之后肯定会影响速度,但是本森需要知道这条船现在最快还能跑多少。

  只是结果让他有些相当地不满意,虽然只是缺了一部螺旋桨,但是速度却已经下降到了14节。

  这个速度可实在是有些太慢了,本森上将有些不悦地问向特拉华号的舰长:“受损的动力需要多长时间能够恢复?我们的4号蒸汽轮机不就是受了点战斗当中的震动暂时停机了吗?怎么恢复起来有这么长的时间?”

  对于这个问题,舰长刚刚听完了大副的汇报,于是他立刻坦言到:“对于动力的排查还在进行,虽然刚刚传回来的消息,表明蒸汽轮机并没有受到太严重的损伤,但是毕竟..........”

  “没有那么多但是!”本森断然道:“我们现在的行为是为了拯救整个舰队!合众国需要特拉华号战列舰的4号蒸汽轮机恢复运转!让他们想办法尽快的恢复4号蒸汽轮机和4号螺旋桨!”

  在本森上将的一再强调和催促下,特拉华号上的动力舱工作人员。在完成了对于4号蒸汽轮机的应急检查之后,也顾不上进行更详细和全面的检查,便直接启动了蒸汽轮机。

  恢复动力之后的4号蒸汽轮机迅速地就带动了4号螺旋桨,但是众人并没有等来螺旋桨正常工作时候所传回来的反馈效果,恰恰相反,4号蒸汽轮机在恢复之后,很快舰体就传来了剧烈的震动,

  事实上如果这个时候有人有水下视野的话,就会发现4号螺旋桨的主轴在之前鱼雷爆炸的冲击当中就已经发生了弯曲,而内部的蒸汽轮机事实上根本没有受到致命的损伤,完全可以忽略这个小问题

  本来这虽然麻烦一些,但是从船只的生存性上来讲,这也不是什么大毛病,大不了不用就行了,但是本森上将强行要求重新恢复这部分的动力。

  于是,悲剧发生了。

  作为军舰上质量最好的钢材之一,轴承钢本身的金属特性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而船壳只不过是最普通的结构钢,因此当第4台主机重新发动起来之后,连带着的船轴立刻就把周围的那部分船壳搅了一个稀巴烂。

  这下子不仅仅是原来在舰体后部被堵上的进水口之外又被自己搅开了一个进水破口,更要命的是这突如其来的大量进水不仅一下子淹没了两台主机让这两台主机彻底宕机,更要命的是直接把在后部进行损管作业的损管队一下子淹死了大半。

  可是当舰桥上的本森上将意识到情况不对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再度受到创伤的特拉华号战列舰尾部的进水已经难以得到控制,这条在明军鱼雷的手底下撑了过去的船,却因为自己人的急躁和愚蠢要葬身于大海当中,这实在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在另一个世界当中同样因为这种愚蠢的死法葬身大海的战列舰,便是马来日暮当中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

  当太阳终于逐渐地从远出的水天线上升起来的时候,阳光所照耀到的,是后半部分船体已经几乎全部没在水中,舰长已经下达弃舰命令的特拉华号战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