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海烽烟 第43章

作者:希灵使徒00

  李亚光这边说完,旁边的几名军官就已经明白了自家长官的打算。

  那就是把训练和作战水平不足的动员部队给派到一线充当炮灰,这样的炮灰部队在短时间内就会遭受惨重的伤亡,

  而这也正是李亚光要的。

  现在那些动员部队不是缺有经验的军官吗?这种东西没有办法凭空冒出来,但是可以靠着战场上的大浪淘沙,就像是用矿石冶铁一样,把有能力指挥的人迅速地挖掘出来。

  李亚光甚至都已经做好了等这两支动员部队损失太大撤下来之后,这两支部队的编制都直接取消,把这两支部队幸存下来的所有人分给其他的动员部队,原本做基层军官的过去直接带中层,原本在这边是士兵的,到其他的动员部队里面当士官和基层军官。

  虽然这样的筛选方法肯定有很多问题,甚至有些冷血,但是这已经是当下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了。

  “长官!”又一名参谋小跑着从地上沿着楼梯跑下来,李亚光的指挥部设立在中央银行的地下金库当中,这可以说是整个东都最坚固的地方了,就算是敌人的战列舰炮弹落在这里都难以威胁到设立在金库当中的指挥部。

  就是这样一来要辛苦许多参谋人员天天跑上跑下了,毕竟在地下的通讯条件并不好,无线电可没办法架设在地下金库里面。

  那名匆匆跑下来的军官来到他的面前,啪地立正敬了个军礼,随后开口道:“报告将军,公主殿下到指挥部了,而且公主殿下还带了很多人。”

  “公主殿下?”李亚光略一思索,问道:“是四公主吗?”

第九十九章 东都保卫战(4)

  延平宋王府四公主郑观音走进指挥部的时候,李亚光才发现这位公主殿下身上穿着军服。

  四公主今年24岁,是当今宋王最小的一个孩子,也是宋王的四个子女当中唯一的一个女儿,据说当年宋王在生了三个儿子之后,特别想要一个女儿,但是在老三出生之后很多年王妃怎么都怀不上,为此宋王专门跑到普陀山去拜了观音,结果没多久王妃就怀上了,生下来果然是个女儿,因此得名郑观音。

  不知道是否因为这位四公主是观音所赐,从小的性格上就与三位哥哥大为迥异,被人评价为本该是个好儿郎,却错生在了女娇娥的体内。

  只是尽管有这样的评价,但是在这个时代公主殿下穿着军服走到指挥部里,给人造成的震撼还是一点都不少的。

  李彻为什么同意朱妙云当初跟着他到海参崴?因为作为前明公主,穿着一身戎装出现在军营里这种此前官兵们都没有见过的面貌,确实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士气的——物以稀为贵,另一个世界当中二战时的伊丽莎白和玛格丽特两位公主穿着军装劳军对于维多利亚军士气的提升也是出于相同的原因。

  但是李亚光是知道四公主的性格的,尤其是四公主身上穿着的这身军装并不是华丽的军礼服,也不是一件随便的没有军衔的军服,公主殿下身上穿着的,是一件普普通通的协校尉(相当于少尉)军服,是正儿八经的作战服,头上戴着明式的碟型帽(不是飞碟盔),腰上系着武装带,肩上背着Y形带,一柄自动手枪和枪套挂在右侧,三个步枪子弹弹盒挂在左侧的武装带上,背上背着一把打7.5毫米圆头弹的卡宾枪。

  走进了指挥部之后,四公主径直来到了李亚光的面前,向李亚光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李亚光还礼之后,打量了一番四公主的穿着,微微摇了摇头:“公主殿下,您可千万不要告诉我,您是到我手底下来参加战斗的。”

  “我做好了战斗准备,但是我不会做这种事实上会影响部队作战的要求,因为就算您把我派到前线去,前线的官兵也肯定会为了掩护我而颇受掣肘,我知道当下的轻重缓急。”

  四公主的声音音色听起来有些清冷且拒人于千里之外,嘴上说的话虽然相当的通情达理,但是说话的语气和修辞就显得有些..........刻意为之的生硬。

  “那公主殿下来我这里是?”

  “本来应该是二哥来到这里的,在这种时候大哥应该来到将军您的指挥部里面当一个泥菩萨,体现我宋王府同所有官兵以及军民奋战到底的决心。”说到这,四公主流露出些许无奈:“大哥的动作慢了一些,可能要晚一些才能到,我就先赶来了。”

  动作慢了一些?可能要晚一些才能到?

  李亚光对于四公主所说的世子要来他的指挥部里坐镇这并不感到奇怪,这也算得上是宋王府的一个历代传统了,自老宋王郑成功以来,后面的宋王府可不像晋王府那样,几辈人中总能出一个能打仗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封号的影响所带来的某种buff(又或者是debuff),宋王府后来的王室几乎再无知兵之人。

  这可并非是宋王府有意藏拙,如果说是在景运帝时期还有可能,在被分封海外之后,宋王府没有必要像这样藏拙,那真的就是出不了当初老祖宗那样的人才了。

  而在东南亚地区和当时如日中天的西方殖民者进行征战的过程当中,宋王府大胆地把具体的指挥权交给手下的将领放权,而宋王自己或者是世子同将军在一起亲征,以示决心,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

  甚至哪怕在这次战争当中,宋王府也一直都贯彻了这个传统,二公子就随军在山打根抵御哥伦比亚军并且战死在了那里,而三公子也同样在上次的东都保卫战当中受伤,到现在还躺在床上养伤呢。

  现在按照以前的传统,确实应该是世子过来。

  这时候,跟着四公主一起进来的一名军官来到李亚光的身边,附在他的耳边小声说了些什么,李亚光听完之后略微有些惊讶地看向四公主:“这毕竟只是不成文的规定,世子的勇气我们已经明白,他不必非要亲临指挥部的。”

  而四公主则是略微歪了歪脑袋:“我以为将军会表现出对我大哥的不屑。”

  “那不至于。”李亚光摇了摇头:“世子就算恐惧得现在走不动路,也不影响他的勇气。古时齐国人有个叫陈不占的读书人,听闻国君有难,大为愤怒,不顾亲友的劝阻,拔剑而起,要去救援。

  大家劝他不住,只好设宴为他壮行。陈不占的话说得慷慨激昂,但天生胆小如鼠。吃饭的时候,手腕颤抖,竟然拿不住勺子,勺子掉到了地上。

  上车的时候,还是因为害怕,身体不断打哆嗦,伸手抓了几次,都没抓到车厢前的横木。

  车夫看他害怕成这个样子,就劝他:你胆子这么小,能做得了什么事?算了吧。

  陈不占听了一本正经地说:救援国君是公义,我胆小是私事,不能因私废公。”结果他赶到战场的时候被战场的喊杀声给吓死了,世子就如同这个陈不占,不因私废公,便是大勇,我如何会看不起殿下?所以殿下现在是来这里暂时替代世子?”

  郑观音摇头道:“我出发前已经让人给兄长找轮椅了,找到轮椅之后,兄长就会乘车抵达这里,我不需要替兄长在这里暂代,我来这里是为了其他的事情,将军现在手上有没有空闲的精锐部队,不用是什么大规模的部队,能够护送我离开东都就可以。”

  “护送殿下离开东都?”李亚光看着四公主,有些疑惑地问道:“殿下要去哪里?”

  “去南边,泗务或者古晋都可以。”

  “殿下是要坐船?”李亚光听到这两个地名之后,一下子就反应过来,眼下四公主要去的地方是南边延平西海岸的两个靠海的城市,这两个地方都有港口,可以坐船离开延平。

  到了这时候他也明白为什么四公主要穿上一身戎装了,这不是为了鼓舞士气的举动,这是因为四公主真的准备随时同敌人作战——现在的东都虽然并没有被哥伦比亚军完全团团围住,但是东都南边河其他地方联系的交通线现在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哥伦比亚军在动用大部队进行进攻之余,也分出了很多小规模的战斗队,到南边来进行游击战,用于干扰和破坏通往东都的补给线。

  哥伦比亚军是一支在战斗当中很擅长借鉴的军队,在战争初期吃了不少游击队的亏之后,哥伦比亚军很快也反过来发现这些原始雨林不仅仅能够成为敌人活动的屏障,同时也能够成为自己活动的屏障,于是哥伦比亚军后来很快专门组织了一部分部队进行相关的训练,这也算是哥伦比亚军从另一个角度更早地接触类似特种作战理念的战术。

  也就是说想要安全的离开东都,那就必须要面对这些哥伦比亚军活跃的渗透部队的威胁,很显然四公主是专门了解过现在战场局势的,甚至选用的武器都是很适合在丛林当中使用的半自动武器。

  而至于在这个时候要坐船离开...........李亚光当然并不会认为敢自己武装好准备冒着随时和哥伦比亚军渗透部队交火的风险,也要离开东都的四公主是准备丢下一切独自逃命。

  毕竟眼下这个时候,从东都离开要面对敌人的渗透部队,登船出海要面对敌人的舰队,综合来看,风险怎么都比在指挥部里面当个泥塑的菩萨来的更大。

  “殿下出海是要去大陆吗?”

  这次四公主点了点头:“我们的状况将军您应该比我更清楚,哥伦比亚军这一次来势汹汹,为了拿下东都做的准备比此前任何一次都要充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果真的想要再一次的击败哥伦比亚军,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获得源源不断的援军。”

  “可是现在晋王府不见得有能力来支援我们。”李亚光虽然在心里暗自为四公主叹服不已,这样的行动力,这样的决断,果然生下来是个女孩实在是有些太可惜了,如果四公主也是男儿身的话,想必不比晋王府的那位好慧孙差多少。

  “从晋王入主应天府之后,很快就开始想办法尽可能地给我们送来许多急需的物资,但是现在海上的情况非常的恶劣,哪怕上个月那位世孙组织了一场在瀛洲海的大捷,可是海上总体的劣势依然无从扭转,殿下,晋王是陆地上的英雄,他手底下的兵将就是再能征善战,也没办法游过大海来支援我们。”

  “话虽如此,但是我们总是还要想办法尽自己的一份力。”郑观音道:“而且前一阵子就有消息表明那位世孙已经来到了雷州,刚刚在北边取得了大捷之后就马不停蹄地跑到南方,想必接下来在南边肯定也有大动作,我这次去不为别的,就是希望能够劝说那位世孙,若是真的有相应谋略的话,尽早施行,不要再等了。”

  李亚光这下已经彻底明白了郑观音的打算,这位四公主根据公开的报道和自己能够从宋王获得的一些信息,猜测明军在南边是要有动作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算是什么高级机密了。

  原本有人还在猜测,是否是那位世孙想要折腾出一些动静来让哥伦比亚军无暇进攻东都?结果等到哥伦比亚军都开始进攻了,雷州港那边却好像依然没有任何动静。

  郑观音并不知道那位世孙在谋划什么,但是郑观音猜测对方现在并不一定是没有做好准备,由于现在的宋王府和已经几乎算是控制了全国的晋王府之间微妙的关系,在郑观应看来对方也未尝没有想要趁着这个机会在雪中送炭之余顺带敲打一番的意思。

  毕竟如果在哥伦比亚军已经将东都压得危如累卵的情况下,那位世孙再把自己的后手拍出来,而且果真能够扭转局势为东都解围,那么接下来就算宋王府和晋王府之间的问题没有办法彻底解决,也能够大大地改善两方之间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宋王府认清一个现实,那就是现在究竟要以谁为首?这天下又将归属于谁。

  郑观音知道自己的父王现在都很抗拒或者说逃避这些问题,但是郑观音并不准备去逃避,因为在她看来逃避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这天下的正统究竟是属于大明还是属于未来的哪个政权也好,郑观音并不在乎这些,她在乎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延平不能在自己这一代的手中沦陷。

  “护送殿下出城的兵力还是有的,但是殿下,现在海上到处都是哥伦比亚军的军舰,您就算到了那两个港口乘坐上一艘鱼雷艇,出海之后也要面对敌人各种各样巡逻舰艇的威胁,您考虑过自己成功抵达大陆的概率是多少吗?”

  “那就太好了。只要能够出城抵达港口,我自然有办法可以平安地抵达雷州港。”郑观音道:“我们的海军现在虽然十不存一,但是当初的几条潜艇大多都保留了下来,我到时候会坐着潜艇离开延平大岛。”

  经过郑观音这么一说,那李亚光就更没有什么好阻止的了,同时也更加明白了,为什么这样一个特殊的使命要交给四公主来完成。

  用脚趾头想想也能够想明白,如果这个使命是交给世子,那么在世子离开东都之后,恐怕各种各样的留言就会立刻散播开来,而且这些谣言采用的信息大多有真有假。

  而到时候前线的将士们和东都协助军队进行抗战的市民们如果得知了宋王府的世子在这种关头的情况下离开了东都而且离开了婆罗洲直接奔着大陆去了,那么军心士气都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所以也只能是四公主了。

关于接下来的剧情

  今天加班太晚了,码了一会也有点卡文,今天先这样罢。

  东都保卫战地面交战部分的内容就不会详细描写了,毕竟这本书的重点是海军,我也不太擅长写陆军(orz),接下来就是海军要施行的战略欺骗了。

  相比起之前的海权,还有这本书前面的鱼雷之夜,这一次是准备描写一下双方的舰队在没有直接交战的情况下之间的对抗,也算是一种新的尝试。

  当然,最后阶段的时候,还是要想办法让双方的大家伙来一场强强对话的,定远级战列舰我可是花了真金白银找明娜画了图,怎么也得多安排一点剧情。

  另外,致远级战列巡洋舰的图顺便放出来一下,现在就剩靖远一个独苗叻。(看不到图的大家刷新一下)

  

  基本上是一条吨位上和英国人的虎级战列巡洋舰相当的船,正常排水量3万吨,满载排水量35,000吨

  装备三座三联装330毫米50倍主炮,和定远级战列舰的主炮是同一款,炮塔结构也是一样的,只不过装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削弱。

  侧舷装甲254mm倾斜12°,防护上还是说得过去的。(和海权里的怪物们没法比就是)

  另外,书里420mm炮的龙渊也将在未来“开工”,目前唯一可以透露的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将会采用4座双联装炮塔的布局。

  不要总想着上本书的龙渊叻。

第一百零章 起风了(1)

  郑观音料想过这一路并不好走,但是她终归没有想到居然会艰难到如此程度。

  从东都到古晋,他们这一路上以来倒是有惊无险,他们曾经两次和哥伦比亚军的渗透部队擦肩而过——亲眼目睹了即将抵达某个城镇的运输车队遭遇了哥伦比亚军渗透部队的攻击,等到城镇内的支援部队赶到的时候,这些哥伦比亚军的渗透部队已经撤走了。

  哥伦比亚军的这些渗透部队并没有选择对他们发起进攻和袭击,因为这些哥伦比亚军的渗透部队虽然装备精锐,单兵火力强大,但是毕竟单个渗透部队的规模比较小,他们就像是在海上的那些用于破交的袭击舰,就算自身的火力有能力给一些护航的巡洋舰来个狠的,但是在现实当中基本上都会秉持着能不交手就不交手的原则。

  因为对于袭击舰/渗透部队来说,和敌人的正规军发生交火其实就是一种失败。

  这固然限制了这些哥伦比亚军渗透部队破坏行动的上限,但是也赋予了这些渗透部队极其灵活的特性, 让这些渗透部队在没有当地百姓的支持下,也能够来去灵活。

  当然,这些哥伦比亚军的渗透部队总是能够保持隐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渗透部队的心狠手辣,这些渗透部队本来就是哥伦比亚军当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老兵,是那种最典型的联邦老白男,最坚定的种族主义者,最极端的→翼分子。

  他们就像当年哥伦比亚军南北战争当中的谢尔曼将军那样,会干掉他们行动转移过程当中看到他们的所有平民,甚至有的时候他们为了隐蔽自己的行踪,会有规划的屠杀某些可能会影响到他们行动的村子。

  郑观音他们这一路虽然没有遭到这些哥伦比亚军渗透部队的进攻,但是由这些刽子手所造成的惨状,他们目睹了太多。

  被塞到井里的孩子的尸体、遭到凌ru后被杀死的妇女、被机枪扫射杀死的试图反抗的村民,甚至是将全村人驱赶到粮仓里之后纵火烧毁的残骸...........

  这些不忍直视的惨状让随同郑观音一起行动的这些官兵们义愤填膺,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主动请战,表示希望就在这留下来,协助当地的地方部队来清剿这些哥伦比亚军。

  这样的请求当然并没有得到通过,郑观音在这种情况下总是郑重地告诉这些官兵,他们亲自用子弹和刺刀杀死几个哥伦比亚军渗透部队的杂碎,并不能真的多拯救多少人,为了国家的延续,为了人民的生存,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地前往南方的港口,然后想办法前往大陆,尽可能地说服晋王府尽快的给予延平最迫切的支援。

  但是就这样比预想当中更加顺风顺水地抵达古晋以后,郑观音却遭遇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就在他们抵达的一天以前,一支联邦海军舰队已经抵达了古晋外海,并且同港区的岸防炮进行了交战。

  哥伦比亚军这一次展现出来了全新的战术,那就是由一部分军舰来同岸防炮兵进行对射,这一部分自然是那些装甲防护比较好的战列舰,而另外一部分则是由巡洋舰组成的,这一部分靠着自己的速度迅速地切入,然后根本不在意具体射击什么方位,而是无差别的向着整个港区和城区进行炮击。

  这种打法就根本不是追求要打掉港区里面的什么明确目标,这种打法只是单纯依靠自己的坚船利炮来尽可能多地杀伤城区的平民和港区的工人。

  敌人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戮。

  而非常不幸的是,当时集中停靠在同一个码头上的四条潜艇,被敌人的炮击所波及,虽然四条潜艇并没有沉没,但是四条潜艇当中有三条的耐压艇壳不同程度地受损——敌人使用的大中口径舰炮都不需要直接命中,爆炸之后所产生的弹片就已经足够对这些潜艇的壳体造成严重伤害。

  而剩下唯一的那一条耐压艇壳没有受损的潜艇,螺旋桨又出了问题,虽然郑观音一度想要放弃搭乘潜艇转而搭乘远洋鱼雷艇出行,但是这遭到了海军那边的强烈反对——用海军的话来说,港口外面的哥伦比亚合众国军舰比港区的食堂院子里养的鸡还要多,敌人的驱逐舰比咱们的远洋鱼雷艇跑得更快,火力更强,哪怕是趁着夜色出行,风险也太大了。

  倒不如等几天把潜艇给修好,磨刀不误砍柴工不是?

  郑观音同意了,但是四公主没有料到的是,这潜艇一修就修了一个多礼拜。

  在这一个多礼拜的时间内,郑观音在古晋每天看着报纸上面北边的战况的报道,可以说是心急如焚,这一次哥伦比亚军在强大的炮兵支援下,展开进攻之后不到一个礼拜就已经打进了城区,双方现在已经开始围绕着城区进行着惨烈的攻防战。

  而且这一次敌人还找到了东都这座城市的弱点——虽然作为整个东南亚最大的工业城市,东都的市区内有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或者是砖石结构的建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东方而且在东南亚这一块到处都是原始雨林的地方,木质建筑在这个时代是几乎不可能从一座城市当中被清理出去的。

  尤其是在东都的几个老城区,那就更是一片片一排排的木质结构的民用建筑了,在这些地方基本上只有学校、银行、邮局之类的地方是用钢筋混凝土的。

  所以哥伦比亚军直接在东都纵了一把火,以火代兵,那真的是字面意义上的来势汹汹。

  在哥伦比亚军放的这场大火当中,东都北部的老城区有70%被大火焚毁,虽然在进攻发起之前,已经疏散了许多民众,但是依然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不愿意离开自己生活的家,还有一些民众是主动留下来支援部队作战,为部队提供后勤帮助的,这些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滞留在老城区的民众在这场大祸当中死伤惨重。

  即便是按照最保守的估计,这场大火也造成了上万人伤亡。

  当然也正因为这场大火,让原本在哥伦比亚军的强攻之下难以支撑的那些动员部队彻底变成了一支哀兵,这些动员部队大多都是动员当地的人组织起来的,而这些动员部队当中的许多官兵他们的父母、妻子、孩子就葬身在了那场大火当中,又或者即便幸运地活下来,也因为这场大火而流离失所。

  尤其是某些被紧急组织起来参与了火灾抢救的动员部队,在随后的战斗当中所迸发出来的战斗意志,甚至完全不逊色于某些精锐的一线常备部队,毕竟对于任何一个下面还带把的男人来说,当你亲手从废墟当中刨出一具又一具已经烧焦的、原本都是你所熟识的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的时候,甚至当你发现自己已经在这个世界上变得孤身一人的时候,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虽然这些勇气值得鼓励,但是战争持续下去比拼的终归是物质,如果没有援军的话,这样的精神炸弹是没办法一直用下去的。

  终于,在月底潜艇彻底完成了修理工作,并且在完成修理工作的当日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这条吨位超过2000吨的大型潜艇带着四公主以及随行人员,以水面高速航渡的状态离开了古晋。

  -------------------------------------

  “情况就是这样。”徐越明在地图上用红线标注完之后,略有些遗憾的道:“巴拉特洋上的一号飓风根本就没有靠上爪哇岛,只是边缘地区稍微影响了一下苏门答腊,现在在巴拉特洋上的二号飓风正在成型,目前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这个飓风能够按时登陆了。”

  “那也就是说我们还要再等一个礼拜?”李彻的一对剑眉已经拧在了一起,随即他转头问向身边的一名幕僚:“延平东都那边的战事怎么样?他们还能撑多久?”

  那名幕僚迅速的翻开一个笔记本,很快根据自己最新从司令部誊抄的情报汇报道:“截止到昨日晚9:00,哥伦比亚军已经阻断了城东北角无名高地同市区之间的联系,目前在无名高地上大约还有一个团规模的部队依然在抵抗,目前看来他们很难撑过今日。”

  “无名高地是整个东都东北部最重要的制高点,哥伦比亚军如果控制了这个无名高地,就可以把他们的大口径重炮拉上来,到时候炮弹甚至能够直接打进王城。”显然有参谋对于这一块的战局非常关心,在那名幕僚汇报完之后立刻进言道:“只要哥伦比亚军拿下无名高地,以无名高地为半径,20公里画一个圈,在这个圈范围内的城区恐怕都守不住。”

  “而且哥伦比亚军还运来了更大的家伙。”陈策拿过一份海军军情处转送来的密电:“我们的情报人员发现了哥伦比亚军的运输船在山打根的码头上正在卸载列车炮。”

  “列车炮?”李彻眉头微微一挑:“什么型号?多大口径?”

  “不清楚,是我们之前没有见过的型号,也是哥伦比亚合众国海陆军此前都没有装备过的型号,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口径非常的大,不过列车炮上涂着高卢陆军的迷彩,因此很有可能是哥伦比亚合众国从高卢获得的重炮,具体型号我们正在排查。”

  “高卢陆军的迷彩?”李彻盯着陈策:“你们能够确定的是高卢陆军的迷彩?”

  “高卢陆军的炮兵以及他们的装甲骑兵部队迷彩相当特殊,图案非常丰富,色泽格外鲜艳,基本上应该是不会认错的。”徐越明在一旁补充道。

  对徐越明的说法,李彻想了想之后倒也觉得确实如此,高卢陆军在一战时候所采用的几种迷彩他在另一个世界当中接触的几个胶佬都对此印象深刻,可以说是一战题材模型当中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玩意确实很具有分辨度。

  至于哥伦比亚合众国可能从高卢人那里专门进口了列车炮这倒也同样相当合理,高卢人的火炮制造水平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世界上最强的,尤其在重型火炮方面甚至比莱塔尼亚人还要强,而在另一个世界当中早就已经混成骨灰级军迷的李彻在纸上谈兵这方面当然没有落下,在高卢炮这一条件为前提下,他很快就猜到了哥伦比亚合众国获得的是哪一款“口径非常大”的列车炮。

  那就是法军大名鼎鼎的M915型400毫米列车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