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海烽烟 第51章

作者:希灵使徒00

  双方之间异常地和平——不仅仅是双方的主力舰之间,就连双方的护航舰艇之间都没有发生任何交战。

  联邦军留下来的舰队就像是一块磁铁,被另一块磁铁给推离了这块海域。

  联邦军的两条战列舰终究没有留下来,为岸上的二等人和三等人奋战到底,毕竟是高贵的一等人,为了接下来双方在海上力量对比的大局,“忍一时之气”那也是很正常的嘛(棒读)。

  联邦军这边被逼走了,而明军那边,也没有选择主动交战,虽然理论上来说明军现在可以再凑出几条有战力的装备280毫米炮的战列巡洋舰,配合着这两条海圻级战列巡洋舰,尝试把这两条联邦军的战列舰留下来。

  可是杨雨臣并不准备这么做。

  泗水舰队现在有多么的外强中干,他这个司令官比任何人都要清楚。

  首先自然就是舰队当中最重要的那几条装备330毫米舰炮的超无畏战列巡洋舰,这是整个泗水舰队当中最大最强的主力舰,但是这些战列巡洋舰当年可是接连参加了苏禄海海战和爪哇海海战,大明皇家海军当年的这第一战列巡洋舰分队可是在两场大规模海战当中打满全场。

  而330毫米舰炮又是一种发射高速重弹的火炮,熟悉物理的朋友都知道,在发射药一定的情况下,火炮弹丸的质量越轻,那么初速也就越高,火炮弹丸的质量越重,那么初速也就越低。

  前者发展到极致,那就是另一个世界当中后来问世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俗称钢针,代表了火药时代炮弹初速的极致,一些试验当中的火炮和弹药可以把初速提高到每秒1800米以上。

  抛开这种特殊的弹药不谈,普通的弹药按照炮弹的弹重系数,往往偏轻的更看重初速,偏重的更看重存速,(当然,也有莱塔尼亚人在前无畏时代的240毫米舰炮这种炮弹重量140公斤,初速690mps的‘低速轻弹’)想要让更重的炮弹打出更大的速度,那就需要更加猛烈的发射药。

  说白了,这世界上所有高速重弹流的火炮或多或少都是嗑药炮,或者说是把嗑药当做是一种常态。

  而明军的这款330毫米舰炮便是如此,以330毫米的口径获得超越不列颠13.5英寸,达到某些14英寸舰炮的威力,靠的就是“大力出奇迹”,但是这种技术流派的火炮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火炮身管寿命——明军330毫米舰炮的身管寿命只有200发出头,在经过了两场残酷的大海战之后,现在这些战列巡洋舰上的火炮升管寿命普遍都只剩下了三四十发左右。

  像这样的身管寿命不是说不足以支撑打完一场海战,只是这东西就像是玩塔科夫类游戏,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你知道一场遭遇战两个弹匣之内基本上就能够解决战斗了,但是如果你的身上只剩下两个弹匣的弹药,那你肯定不敢随便泼水。

  维多利亚皇家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多条主力舰的殉爆,原因不仅仅在于装甲不足、损管不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不列颠人喜欢在军舰上超额携带弹药,弹药库里面几乎都快塞满了,这种冒着发生殉爆的风险也要携带额外的弹药,就是因为更多的弹药也会更容易让指挥官采取更主动积极的策略。

  毕竟李云龙打平安县城,手上只有17发炮弹和手上有17,000发炮弹,那战术风格肯定就不一样了。

  可是眼前面临着就是那么点寿命的炮管、没有得到充分补充的弹药、在飓风当中受损的船体等这些诸多因素都被杨雨臣看在眼里并且记在心里。

  眼下的舰队确实没有随便打一仗的能力,硬要啃的话,确实能够把那两条哥伦比亚人的战列舰给啃下来,但是恐怕自己这边要付出的代价是要比哥伦比亚人丢掉两条战列舰更大的。

  杨雨臣向来都是一名很冷静的指挥官,作为曾经被认为最有希望接过大明皇家海军总司令之位的将官,杨雨臣在外人的眼里总是波澜不惊。

  他没有被眼前虚幻的胜利冲昏头脑,他很清楚自己现在更需要确保的任务是什么,那就是把泗水舰队平安的带回港,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可以完成一些“支线任务”,但是所有的支线任务都不应当影响“主线任务”的进行。

  所以他们可以选择给岸上的友军提供一些炮火支援,用自己的大炮来给岸上的联邦军上上课,告诉他们什么叫做“地龙翻身”。

  因此他选择派出自己手上最强的主力舰来驱逐联邦军,让他们知难而退,现在看来这个战术很成功,赌的就是哥伦比亚人不敢交战,事实上如果联邦军的两条战列舰真的选择死磕到底。又或者干脆有在海滩上坐沉的决心,那泗水舰队这边反而有些麻瓜,甚至恐怕就会直接放弃炮击。

  原因很简单,两条联邦军战列舰所看不到的泗水舰队主力,现在的模样或许改名叫丐帮舰队都没有什么违和的。

  在穿越飓风的过程当中,又不止一条战列舰受到了损伤,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的伤势对战斗力的影响还不小。

  有舰艇舰艏本来就中过雷,应急修理之后没来就没好利索,现在整个舰艏都在飓风当中被浪给拍歪了,或者发生了结构性的断裂。

  有的军舰——尤其是早期的无畏舰,舰桥高度相较于后来的新舰不够高,结构上也偏简单,导致布置在舰桥顶部的主炮测距仪和相关的火控设备被巨浪拍毁,还有的船前部炮塔干脆因为剧烈的上浪产生了海水倒灌,虽然说灌进炮塔里面的水被抽水机给排出去了,可是这些灌进来的海水已经让前部弹药库的不少发射药受潮了。

  再加上在泗水港内,所有的船只都长期无法进行有效的维护,因为没有大型船坞,因此这些战列舰在泗水港这个热带港口一个两个的船底都布满了藤壶。

  虽然在港口里的时候经常会组织潜水员下水清理这些藤壶,但是这种清理也只能算得上是杯水车薪,从舰艏开始清理,等清理到军舰尾部的时候,舰艏已经清理到的部分又已经重新长出来新的藤壶了。

  轮机长时间没有得到可靠的维护、船底附着着大量的藤壶、330毫米的火炮身管寿命所剩不多、280毫米舰炮威力不足..........

  以现在这个状况,整个舰队现在确实不利于和敌人交战,毕竟现在整个舰队就像是另一个世界当中21世纪的灯塔,只要不下场真的开打,而且还能够维持表面上的威慑力,否则的话万一让大家发现真的下场东武之后连个拖鞋军都拿不下来,这可怎么办?

  杨雨臣深谙其道,因此他通过这种不费一枪一弹的方式,把两条联邦军战列舰从东都外海挤走之后,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不忘让舰队当中的多条战列舰给岸上的联邦军送去诚挚的问候。

  负责对岸炮击的战列舰全部都是装备280毫米舰炮的无畏舰,这些在10年以前开工建造的战列舰在眼下虽然算不上是落伍,不过性能上也确实有些平庸了,尤其是280毫米舰炮在海战当中的威力面对新一代的战列舰的时候愈发的不足,哪怕是50倍径的280毫米舰炮也是如此。

  但是对于陆军来说,情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由于炮弹爆炸的威力随口径增加的边际效应,对于地面部队来说被280毫米的火炮炸还是被380毫米的火炮炸,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二者落在地上刨出来的弹坑在尺度上的差距都很小。

  在日落前,东都的守军就已经把联邦军的几个重要的物资集结地、炮兵阵地的位置,用密电的方式发送给了杨雨臣——这自然也是此前派往东都的锦衣卫情报人员的杰作,在更换了密码本之后,联邦军就算想要根据此前的经验破译,至少也需要几天的时间,而今天晚上明军的炮弹就能够批发到前线联邦军门口。

  守军派遣了多个突击队,从东都的下水道摸过了联邦军控制的街区,来到了他们战线的后方,然后在上面那些关键的位置周围投掷二锅头燃烧弹。

  在夜色当中,火焰是最好的信标,这些无畏舰上的280毫米舰炮都采用了莱式的横楔炮尾,本身在海战当中的爆发射速就要比采用螺纹炮尾的12英寸以及更大口径的主炮更快,尤其是最初的几轮炮击,因为炮弹和发射药都已经提前提到炮塔尾部和换药室当中,因此射速甚至几乎压进了20秒一轮。

  伴随着令人战栗的呼啸声,这些280毫米的高爆弹划破空气之后砸在了一脸懵逼的联邦军陆军部队的头顶上,海上的一等人在撤退的时候根本没有通知岸上的二等人,因此当远处明军的战列舰刚开火的时候,这些二等人还以为那是自己的军舰来像往常那样给他们提供火力支援了。

  在此前的战斗当中,这些二等人就很喜欢依靠海上的一等人的炮击支援沿着海岸线从北向南准备插下去,先把东都城区内的守军和大海分隔开来,而现在这些聚集在沿海区域的二等人很快就遭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伴随着280毫米的大口径炮弹不断落下所升腾起的小蘑菇云,几条轻型巡洋舰也开始用自己甲板上的150毫米火炮开火,这些射速更快的海军中口径火炮放到陆军里那就是军级重炮,此刻将射出去的炮弹化作了雨点,均匀的泼洒在了目标区域。

  如果说火炮是战争之神的话,那么陆军的重炮顶多是斗罗大陆里面的神,和海军那些真正的战争之神相比,确实是不够看的。

  此时此刻,在东都市区中心的中央银行内,负责指挥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的李亚光用望远镜看着远处犹如开锅的滚烫热油一般的景色,多日以来一直愁眉不展的他终于在今天开怀畅笑了起来。

  而在他的身旁,一名看起来穿着普通军服的军官也面带微笑地道:“只是今天晚上的畅快之后,接下来将军还要迎接一段时间敌军最疯狂的反扑。”

  李亚光放下望远镜看向身旁这位坐着潜艇来到这里的锦衣卫,他此刻豪气万千地笑道:“对于我们来说,最艰苦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这座城市能否坚持下去,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敌人的反扑是否强烈,而是我们是否有继续坚守下去的决心,有今天的这一针强心剂,联邦鬼子休想拿下这座城市!”

  李亚光知道这个锦衣卫所说的反扑意味着什么,海上那支舰队的状况锦衣卫已经事先对他告知了一二,这支舰队返回本土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维护和大修,尤其是其中一部分军舰,本来在海战当中就受了不轻的伤,在应急修理之后又强闯了台风,想要恢复战斗力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就更长了。

  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月的时间内,大明皇家海军主力基本恢复战斗力将一直是一个进行时,不过这个进行时是可以肉眼看得到头的,而且每时每刻大明皇家海军的兵力都会得到恢复,此消彼长之下的联邦第三舰队将再也不能像此前那样肆无忌惮的活动,

  现在对于联邦军来说,就算他们现在造船台上有更多的军舰也没用,跨洋远征对于联邦军带来的消耗都已经逐渐达到一个极限,哥伦比亚人事实上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一口吞下太平洋地区世界岛的边缘地带,李亚光此时前所未有的对守住这座城市充满了信心。

  “但是至少今天,我想我们可以小小的庆祝一下。”

  李亚光对那名锦衣卫摇了摇头:“还没有到庆祝的时候,在没有把敌人从我们的国土上赶出去之前,我们都没有时间去庆祝,告诉前线的部队,趁着现在的机会发动反扑,我要把战线推回到两个礼拜之前!”

第118章 战争背后的幽灵

  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大学

  作为哥伦比亚联邦最优秀的几个学府之一,芝加哥大学的历史相比其他大多数的北美顶尖学府来说,确实是相对比较短的,在联邦的大学协会的14个创始成员当中,也只有斯坦福大学要比芝加哥大学创建的更晚。

  但是哪怕是在当下,芝加哥大学也有着并不悠久,但是绝对能够让人印象深刻的建校历史。

  因为这所联邦的顶尖学府完全是因为一个人的意志而建立起来的,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洛克菲勒,他传奇的人生并不需要过多的介绍,在1882年成为联邦历史上第一个托拉斯以后,洛克菲勒在1890年创办了联邦芝加哥大学。

  芝加哥大学的前身是由联邦浸信会建立的一所教会学校,该校与芝加哥大学同名,但在1886年由于财政问题而倒闭。

  在芝加哥大学官方的描述当中,这所大学成立于——而随着人口向西部迁移和工业发展,远离发达东海岸的联邦中部急需一所一流大学以顺应发展,拥有远见卓识而乐善好施的联邦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憧憬这里会诞生一个与哈佛和耶鲁比肩的大学。

  当然事实上,洛克菲勒之所以选择建立芝加哥大学,最主要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因为他憧憬,希望建立一个能够和哈佛耶鲁比肩的学府。

  金钱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作为站在整个联邦财富金字塔上的人,洛克菲勒在联邦想要做的事情,只要不涉及和摩根财团有矛盾的话,还真的很少有做不到的。

  就比如从无到有地打造这座顶尖学府,早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之初,就用金钱的力量成功的挖来了八位在任的大学校长和近20名的系主任辞职来芝加哥执教,这在教育史上是空前的。

  芝加哥大学首任校长到当时著名的心理学研究中心克拉克大学访问,离开的时候“挖”走了三分之二的教师和一半的研究生。

  这是一座建立在金钱帝国上的学府,而这座学府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为洛克菲勒创造更多的金钱,知识是最宝贵的财富,金钱是最有力量的武器。

  在芝加哥大学的校长办公室,正在享用下午茶的芝加哥大学的第二任校长哈里·普拉特·贾德森今天略微有些紧张,往常每个礼拜的这个时候,贾德森校长偶尔会邀请一些优秀的学生到他的办公室里来喝下午茶。

  这是贾德森校长这两年从一位好友那里学来的,那位好友同样也是一位教育家,在芝加哥郊区的一座山上建立了一座私人贵族学院,他就经常用这样的方法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贾德森从他的身上受益颇多。

  作为接替首任校长威廉·雷尼·哈珀之后的第二任校长,贾德森知道自己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因为威廉·雷尼·哈珀干得实在是太成功了,不过好在这些年以来,他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没有辜负洛克菲勒先生对自己的期待。

  而他今天喝下午茶有些紧张的原因自然就是因为,坐在自己面前和自己一同享用下午茶的那个人,正是洛克菲勒先生本人。

  贾德森校长现在多少有些理解那些和自己共同享用下午茶的学生是怎样的心态了。

  “也就是说.........根据米勒教授他们的研究认为,合众国已经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了是吗?”

  “准确的来说,应该是我们没有办法赢那么多,但是至少东瀛王国我们是能够拿在手里的。”贾德森校长道:“东方研究所里面的教授们都认为,现在是时候可以考虑结束战争了,当泗水舰队成功突出重围以后,合众国继续从这场战争当中进行下去所能够获得的收益,同我们继续要付出的代价相比,已经没有那么诱人了。”

  “这是东方研究所的一致意见吗?”

  “是的,准确的说,这是东方研究所绝大部分专家的意见,至于少数反对的那几位.........先生您知道的,他们不仅在东方研究所工作,也同样替摩根先生工作。”

  洛克菲勒点了点头:“对于摩根先生来说,相信他肯定是不愿意看到战争就这样结束的,摩根先生大概更愿意这场战争继续打上十年,光是海军那些军舰装甲钢的订单,相信摩根先生手底下的炼钢集团就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

  洛克菲勒同贾德森校长所提到的这个东方研究所,在表面上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研究东方艺术文化的博物馆,但是贾德森校长和洛克菲勒都知道他们所说的东方研究所和明面上的那个东方研究所根本就不是同一回事。

  从9世纪末开始,哥伦比亚联邦对外扩张的欲望就越来越强,而对于新大陆上的这个新贵强国来说,扩张的方向要么是往西夺取世界岛边缘地带,要么就是往东直接试图插手欧洲事务。

  这代表的是哥伦比亚联邦这个国家的发展方向。

  最初建立的芝加哥大学只有商学院和法学院,而在本世纪初,东方研究所也被成功创立(历史上的东方研究所是19年[1]建立的,这边提前了),这是属于洛克菲勒先生的智囊团,为的就是让洛克菲勒财团能够配合合作向东方进取的脚步。

  “摩根先生总是想要赚得更多的,毕竟他们...........所图甚大。”贾德森校长的用词相当的委婉,而洛克菲勒先生的反应就更加直接了——他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蔑视的笑容:“Jew are like this.”

  贾德森校长并没有接话,因为洛克菲勒先生的这番话。无论你是理解为奸商就是这样的又或者是理解为犹太人就是这样的.........似乎都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摆明了对于摩根先生以及摩根财团的不满。

  校长很清楚,洛克菲勒对于摩根的不满,归根到底还是钱闹的。

  为什么洛克菲勒先生会支持成立东方研究所?那自然是因为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在早些年的时候分别作出了选择。这哥伦比亚联邦的“西进”和“东进”两条扩张路线,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分别投资了其中一条,但是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来,东方才是精华所在。

  联邦东海岸的经济体量是西海岸远远无法相比的,欧洲的富饶也是这个时代的亚洲难以比拟的,无疑向东边更具有“钱途”,因此在同伊比利亚那些斗牛士的战争当中,摩根财团就借助着战争红利大赚特赚,洛克菲勒难道不知道哪个更能赚钱吗?相比于摩根财团的数代积累,更偏向于“白手起家”(相对而言)的洛克菲勒在商业上的嗅觉是极为灵敏的,可是,哪怕是现在的洛克菲勒财团也依然比摩根财团要略逊一筹,更不要说当年了。

  因此洛克菲勒财团只能选择向西“投资”,在这次大战爆发之后,原本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也是互相井水不犯河水,摩根财团在欧洲捞得盆满钵满,洛克菲勒财团在西边也算日进斗金。

  可是随着欧洲战事那边告一段落,且在亚洲这边由于瀛洲跳反,一个天大的蛋糕摆在了整个合众国的面前,在这个时候摩根财团毫不犹豫地选择插了一脚进来,洛克菲勒原本与老摩根所维持的默契被打破。

  老摩根的儿子小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继承了他的事业,他继承了父亲的商业天赋,这使摩根家族的辉煌得以继续延续,但是显然这位小摩根并没有考虑到,商场并不是打打杀杀,商场也有人情世故。

  “所以先生您是准备推动合众国结束这场战争吗?”贾德森校长问到:“需要东方研究所做点什么吗?”

  洛克菲勒抿了一口咖啡,问道:“校长先生难道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从财团的角度来说,摩根财团无疑是比先生您的洛克菲勒财团要更加强大的,但是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您对于洛克菲勒财团的掌控程度,并不是小摩根先生对于摩根财团的掌控程度能够相提并论的,先生,您您上次参观东方研究所的博物馆的时候,应该听说过馆长所介绍过的东方的君主和西方的君主之间的差别吧?”

  洛克菲勒点了点头:“东方的君主相较于西方的君主而言,往往总是更具有权力...........似乎除了瀛洲的那个君主之外都是如此,尤其是东方‘天朝’的皇帝,在他们的宪政革新之前几乎拥有着绝对的权利,而在西方,‘我封臣的封臣,并不是我的封臣’这样的情况才是大多数。”

  “是的,您在洛克菲勒财团当中的地位就相当于是东方的皇帝,而小摩根先生在摩根财团当中的地位则是相当于西方的皇帝,尤其是摩根财团本身还有着特殊的使命..........我想洛克菲勒先生,您可以去拜会一下那些‘长老’,虽然那些‘长老’并没有庞大的资产,但是在小摩根先生所处的那个团体当中,他不可能忽视那些‘长老’的意见。”

  “你觉得我能够说服那些老顽固不去支持小摩根而支持我?我可不是Jew!”

  “洛克菲勒先生,合众国在拿下瀛洲之后,虽然我们上下确实对此没有充分的准备,但是在接下来军方的军事行动当中却展现出了高度的盲目,事实上真正有理性的人都应该清楚,能够把瀛洲给完整地吞下并且经营好,没有20年以上的时间都是不可能的,无论是北上夺取新罗半岛,还是往南夺取那些大岛,对于我们来说这都不是合理的选择,而威尔逊总统以及现在的内阁成员显然并不是蠢货..........”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这些背后有人在推动?是那些Jew?”洛克菲勒一下子想明白了很多事情:“10年前的时候,那些家伙似乎就曾经试图尝试能否在南美洲买下一片土地,来重建他们的国家,难道说他们看中了世界岛在东方的边缘地带?”

  贾德森校长缓缓的点了点头:“应该说他们现在并没有彻底下定决心要谋取那些土地并且在那些土地上建立他们的国家,但是显然,小摩根先生周围的很多人是有这样的想法的,他们有这样的期望,所以他们就让合众国的那些小伙子们去为他们进行尝试,您只需要去拜会那些长老,然后告诉他们这样的图谋在现在已经不可能实现,那么那些长老对于战争的热情,自然也就极大地降低了。”

  洛克菲勒听闻校长的这番话之后沉默了良久,他在认真地进行思考,随着杯中的咖啡喝完,他抬起头来看向贾德森校长:“这样会有多大的把握呢?现在的情况是就算拿不下来那些地方,只要战争持续下去,摩根财团就能一直赚钱,军火钱是最好赚的,东方有句话——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我认为成功的概率还是很大的。”贾德森校长微微一笑,果然洛克菲勒先生还是喜欢从经济的问题上来考虑,就像眼下洛克菲勒先生希望终止这场战争并不是因为他是一名反战主义者,也不是因为他作为一名爱国者认为这样符合哥伦比亚联邦的利益,纯粹只是因为在现在的情况下,摩根财团在战争状态下能赚的钱比洛克菲勒财团更多。

  长此以往的话,洛克菲勒先生所期望的洛克菲勒财团能够超越摩根财团自然也就成为了泡影。

  商战就是这样。

  看你赚钱比我亏钱还要难受。

  因此他用肯定的语气道:“毕竟,小摩根先生只是单纯地希望扩大自己的资本,但是对于那些长老来说,赚钱的手段终究都是为了复国的目的而服务,两者之间有根本的不同。”

  .....

第119章 第五济世

  “好!正该用此等捷报下酒!”

  李宗棣手里拿着海军发回来的战报,颇有些兴奋地用手猛拍自己面前的书案,那厚重的楠木书案被拍得连上面的砚台都在震动,这种明显有些粗鲁的举动如果放在前明的宫廷当中,那肯定是连小宫女看到都要暗自摇头的,不过现在晋王身边要么是军队里的“丘八”,要么就是不重礼节只重实效的大同党人,大家现在都在为前线送回来的好消息而高兴,只恨自己不能也像这样高兴得肆意拍桌子。

  “现在海军的半数兵力可算是挣脱了枷锁,只要假以时日,我们的海军就可以在整个西太平洋上,如蛟龙入海,再也不用受束缚了!”

  说话的是一名看起来儒雅的中年人,他一边说,一边顺手还在李宗棣桌案上的地图上比划:“我虽然并不是很懂军事,但是眼前的情况是显而易见的,至多两个月以后,我们海军八成以上的主力舰都能够恢复战斗力,婆罗洲距离我们南边的雷州港,距离只不过有1000余海里,但是从婆罗洲到合众国的本土..........”

  这个中年人说到这,也就没有继续再往下说了,因为情况已经非常明显了,联邦军原本的优势就是建立在爪哇海海战之后所建立起来的在西太地区海军可用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他们也正是通过这种优势来抹平了跨越整个大洋带来的消耗。

  可是现在这种优势已经消失了,纵使合众国现在的国力和工业产值都要强于现在的明国,但是世界上最辽阔的大洋浩瀚的距离,足够抹平两者之间的差距。

  当泗水舰队成功突围而出之后,任何一个有识之士都很清楚,除非维多利亚帝国愿意把皇家海军所有的主力舰拉到东方来协助联邦军一起打到底,否则的话,东方最古老的国家现在至少已经陷入了不败之地。

  当然,在座的各位都很清楚,相较于这片土地上过去辉煌的历史而言,这个“不败之地”多少有点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味道,毕竟大家也都很清楚,东瀛王国已经不可能重新拿回来了——至少目前几年内都没有这样的能力,而旧港那边,在主要的敌人没有解决之前,何时收复旧港也将注定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都成为一个无法完成的进行时。

  虽然这固然可以用瀛洲只不过是一个藩国,旧港只不过是一个宣慰司来说服自己,但是说到底,如果现在国家拥有更强的国力,工业规模翻上几倍,经济状况极度良好,海军手里头有30多艘超无畏舰,那肯定没有人愿意在现在这种情况下结束战争。

  可是现在大家也都清楚,国家固然不能轻易的让出自己国防安全的根基——也就是在大陆外围的第一条岛链,但是国家也同样不能无限制的把这场战争打下去——否则莱塔尼亚王国的例子就在眼前。

  李宗棣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他很清楚,虽然国家现在最困难的关头暂时算是过去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得陇望蜀,可是显然现在短期内所取得的一系列胜利让有些人开始忘乎所以。

  “前明邕宁帝时,自爪哇战败以来,国家受辱,而今晋王殿下掌权尚不足半年,局面为之焕然一新,我等有幸于新朝辅佐圣王,当下正因一鼓作气、整顿大军、斩海登陆,重夺瀛洲列岛..........”

  李宗棣看着一个有些面熟的年纪似乎不是很大的官员在这个时候一边拍彩虹屁,一边在那慷慨激昂,他有些好奇地小声问向自己身边的一名文官:“那个我没记错的话.........是前礼部符尚书家的长子?他以前也是这样吗?”

  那名文官有些无奈地笑着摇了摇头:“回禀晋王,符胜书向来就是这个性格,他自比钟会,为人颇有些狂傲,说自己此生要辅佐圣王。”

  ???

  李宗棣一脑袋的黑线,现在是什么年代了?玩这种狂士来吸引人眼球的把戏?而且还自比钟会..........钟会这个人吧,他的理想确实是辅佐圣王,但是钟会如果发现他辅佐的那个君主不是圣王的话,他可能会想自己来当这个圣王。

  学什么不好学这个。

  如果李彻在这里,那他肯定就能够看出这个符胜书的性格其实和后世互联网上很多追求标新立异的人一样,就好像在军圈当中,比如讨论你最喜欢二战哪一位将领?总有一些人觉得你要是说朱可夫啊、曼斯坦因啊、隆美尔啊之类的名声太大、太过于为大众所熟知的将领,显得很没有“逼格”,于是故意找一些那种圈外人不知道的,然后确实有一些水平的人出来。

  但是历史上像朱可夫、曼斯坦因这些将领之所以能够成为公认的二战最顶尖的指挥官,那都是几乎在各方面都做到了超出同时代大多数同行的业务水平,除了麦克阿瑟之外,那些大部分为人所熟知的名将综合能力就是要比某些冷门战神要强。

  像眼前这位大概就是如此,李宗棣在心里也同样认为,你要学不学诸葛武侯你去学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