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海烽烟 第64章

作者:希灵使徒00

  而关于新型穿甲弹,李彻在此之前就已经在关注了,准确来说,早在几个月之前,自己刚刚开始和海军打交道的时候,在了解到了海军现在所使用的穿甲弹的状况之后,在过去的几个月当中李彻对于这款新式穿甲弹提供了很多在资源上的倾斜和力所能及所能提供的帮助。

  这些新式穿甲弹便是与不列颠人的green boy类似的完善型硬被帽穿甲弹,决定一种炮弹性能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弹体强度、被帽、装药和引信,这四种要素如果能够同时具备的话,那么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为了一款所谓“完善型硬被帽穿甲弹”。

  而如果只具备这四大要素当中的三项,通常也就足以成为世界上一流水平的穿甲弹了。

  因此在现在这种新式穿甲弹没有办法铺开换装、而老式穿甲弹的威力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让明军的超无畏舰去对付那些防护更差的联邦军无畏,更有希望能够尽快的取得战果。”

  “大家觉得刘司令所说的这种‘兑子’的战术构想怎么样?”李彻环顾了一下自己的周围,问道。

  “很不错的设想。”此时在此之前一直作为会议的纪要员在旁边记录的徐越明有些突兀的开口了:“我军的训练水平更高,因此相较于联邦军而言,我们应当是可以更早取得命中、更快取得战果的那一方,如果我们的那些无畏舰到时候扭得厉害一些,那么这些无畏舰就有可能在敌军超无畏的炮口下坚持更长的时间。”

第147章 兑子(3)

  徐越明说完之后发现将军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随即他意识到自己下意识的随口发言相当的不合时宜,毕竟在这样的会议当中,他一个小小的尉官怎么都没有随便说话的资格的。

  李彻也向他投来了目光,对于徐越明,李彻非常欣赏他的能力,只不过这小子的情商确实看起来有点低。而且在此之前,这小子就经常在自己专注干于某一件事的时候会忘乎所以,现在这副模样大概也是一边做会议记录的同时一边思考海上的敌我态势,然后便随口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好像很多天才都有这样的特性,李彻当然并不会觉得这是“书呆子”的行为,他只是感叹专注力果然是天才必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只是这小子今天有些过于专注了。

  “说得很好,但是下次发言之前先举手。”李彻开口把徐越明刚才的举动轻轻揭过,毕竟是自己的幕僚,在这种情况下当然还是要替他遮掩一下。

  “既然年轻人有自己的见解,殿下不妨让他多说两句,我看他刚才说的挺有道理的,在我们有的船只自身的火力,没有办法打出决定性战果的情况下,更多的依靠船只的战术机动,来在战役层面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这里面的价值不亚于大炮打出去的炮弹啊,我看可以让这个年轻人多说两句,现在我们就是要集思广益嘛。”

  萨鼎铭是知道徐越明的,这个年轻人似乎相当受到皇太孙的重视,因此点名徐越明让他继续发言。

  如果这个时候在这里的是一名正常的低级军官,那么在这种场合下,怎么说都要推辞一下,起码要有个“岂敢岂敢”吧?

  但是徐越明那是一点都不客气,既然总司令让他说,那他就说。

  “我的看法主要还是从我军军舰的特性上入手,我军和联邦军的战列舰都相当重视防护,在这方面相较于维多利亚皇家海军、高卢海军、叙拉古海军以及乌萨斯海军来说,我军和联邦军在军舰防护的重视程度上,和莱塔尼亚海军基本上处于相同的程度,可以说处在军舰设计要素中的核心地位。

  但是,在军舰的防护思路上,我们和联邦海军有着比较典型的区别,在无畏舰时代,我们和联邦海军的大多数无畏舰,基本上都有11-12吋级别的主装甲带,而且主装甲带的高度普遍不错,在这一阶段我军和联邦军的装甲防护至少从开源资料上来判断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进入到超无畏时代之后,我军和联邦军舰艇的防护演变发生了本质的不同,根据我们现有的开源资料统计,以及潜水员对于苏禄海海战中沉没的联邦军战列巡洋舰的考察,我们可以判断的是联邦人的超无畏舰至少从内华达级开始,并开始采用了重点防护设计。

  联邦人自己把这种防护思路称为All or Nothing,根据相关技术部门的推测,以及结合联邦人自己的开源报道,联邦海军的标准战列舰的侧舷主装甲带的厚度就已经达到了相当惊人的13~14英寸,炮塔和炮座的厚度可能会更大,甚至超过15英寸都是可能的,而与拥有坚固防护的装甲盒不同,联邦海军的主力舰在首尾的‘Nothing’部分完全没有任何防护,连最基本的次级水线装甲都没有。

  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无畏舰在真的要面对联邦军超无畏的时候,或许可以考虑一下使用半穿甲弹来替代原本的穿甲弹。毕竟以联邦军标准战列舰的防护水平来说,280毫米舰炮根本不可能在正常交战距离上打穿任何部位——联邦人的装甲盒非常的标准,侧舷主装甲带顶部是由主水平装甲封顶,不存在防护上的天窗,因此与其寄希望于打穿,不如依靠我们280毫米舰炮更快的射速,用投射量来试图打烂这些联邦军主力舰的首尾部位。

  参考日德兰海战当中莱塔尼亚公海舰队损失的德弗林格尔级战列巡洋舰二号舰吕佐夫号,在整场日德兰海战当中,维多利亚皇家海军发射的炮弹没有任何一发在战斗当中真的打穿了德弗林格尔级战列巡洋舰的300毫米主装甲带,但是吕佐夫号战列巡洋舰依然因为在交战当中有太多的炮弹命中了舰艏,导致了非重点防护部位进水过多并且最终沉没。

  既然这样的状况曾经发生,那么就说明通过这种手段来对抗比自己更强大的军舰是可行的。”

  徐越明在说完自己的论据之后直接提出了一种大胆的想法——那就是某种程度上回归到前无畏时代的战术,用投射量来搏一把胜率。

  “说了这么多,但是日德兰的时候维多利亚皇家海军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即便如此也不过用投射量埋葬了一条吕佐夫,我们这边的无畏舰可没有这样的数量优势,到时候说不定我们八门炮的无畏舰要对抗敌人12门炮的超无畏,这哪来的投射量?”有人对于这种“过时”的战术提出了反对意见。

  “长官,我介绍这种战术,并不是我认为这种战术真的能够让无畏舰战胜超无畏,在我看来这只不过是在注定打不穿敌人主装甲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伤害敌人的非重点防护部位。

  这样即便最终这些无畏舰在战斗当中最终被迫退场,也能够破坏敌人的浮力储备、降低他们的速度,如果战况对我方相当不利我们需要撤出战斗的话,那么联邦人手中最强大的一批主力舰就会因为速度过慢而无法追击,如果战况有利,我们需要追击扩大战果的话,那么这些速度降低的主力舰就跑不掉了。”

  徐越明用非常清晰和明确的逻辑对那名向他发出了质询的少将作出了回答:“我上面说的这些只不过是对于无畏舰的建议。”

  “那也就是说你对于超无畏舰也有看法了?”萨鼎铭继续问道。

  “是有一些个人的浅见。”徐越明直言不讳道:“我军的战列舰虽然也有加强重点部位防护的思路,但是在防护设计的风格上和联邦人有比较大的区别,这其中我认为最大的区别在于相比较于联邦海军战列舰上用装甲盒的顶部水平装甲来作为主水平防护,我们则更偏向于用穹甲顶部来作为主水平防护。

  而穹甲则是我军战列舰自前无畏时代到现在为止始终坚持的设计风格,在欧洲国家的战列舰普遍把穹甲厚度降低到只有一英寸级别,穹甲主要承担的用途降低到阻挡部分弹片、阻隔进水这样的任务不同,我军的主力舰自始至终都保持了至少70毫米的穹甲,因此虽然我们的超无畏战列舰主装甲带厚度无论是开远的300毫米还是定远的320毫米,在厚度比联邦军的标准战列舰更薄的情况下,我们反倒拥有更强的万米以内距离交战能力。

  所以我认为虽然我军的炮术更好,联邦人的火炮散布更大,但是我们应该发挥我们在防护上的优势,要有决心有勇气和敌人决战万米内!”

  “一个技术性军官,今天也在这里指点江山起来了。”

  徐越明和萨鼎铭说话的时候,李彻听到了从自己侧后方所传来的一句并不是很明显的嘀咕,他甚至都没有朝那个方向看过去,因为从这句话就能听出,说话的肯定是现在海军当中典型的舰队派,而徐越明这种张嘴就离不开数据的,在这些传统的舰队派眼中就是处于鄙视链的下端。

  毕竟,在传统的舰队派军官的眼中,他们所需要都只不过是和指挥作战相关的业务能力,对于自己所指挥的军舰性能怎么样、装甲是薄还是厚、火力是强还是弱等等这些问题在传统的这些舰队派眼中,是没有什么深度了解的价值的。

  “海军的装备越来越复杂,现在很多军舰上的子系统不是专业人员,已经没有办法操作了,在未来军舰上只会出现更多更精细的装备,未来的技术军官只会越来越多,我不希望再从你们当中任何人的口中听到对于技术军官的歧视,我想说的是不管以后怎么样,未来海军一名优秀的军官他必须得是一名优秀的技术军官。”

  李彻用自己的态度表达了对徐越明的支持和厚爱,并且可以说这是一种对于技术军官的背书。

  “关于大型水面舰艇的讨论就到这吧。”萨鼎铭道:“把我们刚才所讨论的内容落实之后,现在的重点其实只剩下一个,那就是我们什么时候和联邦人交手,我们原本在台岛南部计划部署两个巡洋舰中队,然后让这些巡洋舰拉开一条从巴士海峡到延平大岛北部的侦查区,在这片海域内,我们的巡洋舰部队可以保持最高的侦察效率。

  但是现在的情况大家也都明白,联邦军这一阵子以来,对于台岛南部的港口展开了多次大规模的炮击,而我们在白天所组织的几次抗击作战收效并不是很理想。”说到这个萨鼎铭的拳头就捏得紧紧的,因为联邦人这一段时间以来的炮击非常的嚣张,所以海军这边也打算在不出动主力舰的情况下,给他们一点教训。

  所以海军就曾经准备组织一批潜艇,在白天联邦海军舰队来炮击的时候给他们一点教训,但是联邦人所带的护航的驱逐舰的数量比大唐海军这边所想的还要高得多,而且唐军所装备的热动力鱼雷在发射之后还有明显的尾迹。

  在几条发起攻击或者试图攻击的潜艇当中,除了一艘幸运儿之外,其他所有的潜艇都遭到了驱逐舰的反潜攻击,并且还损失了其中两条潜艇,这两条潜艇上面的所有海军官兵无一幸存。

  毕竟在滨海地区,本来水深深度就不大,相较于在深水地区,在大陆架上的潜艇活动本身就要更危险,也更容易被发现一些(否则的话,联邦人也不会在冷战结束之后砍掉海狼级潜艇,专门建造适合在浅海作战吨位更小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了),更不用说现在这种尾流大到在海面上远距离就清晰可见的热动力鱼雷。

  正是在这些失败的尝试之后,大唐皇家海军这边意识到了除非出动主力舰队,否则的话很难阻止联邦军在台岛南部的炮击行动。

  但是出动主力舰队的命令却并没有那么容易下达,因为原本准备部署在这里用做侦查任务的那两个巡洋舰中队现在还在大陆的港口上呆着呢,如果他们不能够进驻台岛南部的话,那么在侦察频率上来说就会面临问题。

  萨鼎铭本来是想要把这方面的困难说出来集思广益一下,而徐越明在听完了萨鼎铭的话之后道:“报告长官,我觉得这种事情我们只需要换一个载体就可以解决,如果只是侦查任务的话,并不一定需要各种巡洋舰来进行,我们完全可以用飞机和飞艇来进行侦查。”

  徐越明的建议让在场的不少人面面相觑,其实航空侦察这种东西吧,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名词,莱塔尼亚公海舰队在北海就曾经维持了一支硬式飞艇部队,并且用这些飞艇在北海上来充当侦察力量,弥补莱塔尼亚海军缺乏巡洋舰的现状。

  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莱塔尼亚海军的彼时彼刻,便是大唐海军的此时此刻。

  而相较于战争初期,在这方面并没有什么太多选择的莱塔尼亚公海舰队来说,虽然现在天上的飞行器绝大多数也都是处于“能飞的木头架子”和“能飞的铝合金烤炉”这两种状态,但是至少现在在飞行器的型号选择上要丰富太多了。

  徐越明的意思就是选择目前技术最先进、体型也是最大的四发大型轰炸机,这些水平轰炸机平日里主要携带成批的50公斤的炸弹,现在可以把这些轰炸机的炸弹都给去掉,然后换成额外的附带油箱,这种轰炸机的航程足够覆盖整个巴士海峡,虽然说距离上飞的依然不是很远,但是如果进驻在台南的话,至少看守一个海峡是没什么问题的。

  这些飞机,不亚于在海峡插下了一个“真眼”。

第148章 兑子(4)表率

  “我们头顶上那是飞机吗?”

  在华盛顿号战列舰的舰桥侧面的露天飞桥上,马吉芬抬头看向头顶,他本来只是从舰桥里面出来透透气抽根烟的,结果隐约听到了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让人烦躁的嗡嗡声。

  马吉芬对于这种声音并不陌生,因为他此前不受重用的时候,就负责管理过联邦海军西海岸的岸防部队和飞艇部队,和那些飞艇经常打交道的马吉芬对于这种汽油内燃机驱动螺旋桨所造成的噪音非常的熟悉。

  有飞艇?

  可是抬头向天上看去的时候,一开始他并没有发现天空中所漂浮的雪茄状身影,又低头看了看自己手腕上手表的时间,他确信现在这个时间段并不是联邦海军在前线部署的飞艇部队的巡逻时间。

  而当他再次抬头向空中看去,伴随着越来越明显的噪音,一架飞行的“士”穿过云层出现在了空中,哪怕不需要望远镜也可以明显看出这架大型的双翼四发飞机那一对发动机吊舱和左右翼前拉后推的两对螺旋桨。

  “是的,长官,那是一架飞机,而且还是一架唐军的飞机,不过飞机的涂装好像还保持着明军的涂装样式。”

  在马吉芬身边的一名军官已经开始用望远镜观察那架飞机了,在望远镜当中他可以看到这架飞机机翼上的大明皇家海军航空兵的飞龙图标,只是简单地在机身上用手写的方式写下了汉字“大唐皇家海军”的字样。

  显然在大唐(东唐)帝国成立之后,新的大唐帝国的军队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原本明军的传承。

  “这架飞机真大啊。”马吉芬发出了由衷的感叹,眼下这个时代联邦在军用航空业这方面发展的并不是非常好,虽然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是由莱特兄弟飞起来的,但是在飞行器的军用化上,联邦人在这场世界大战当中完全是在捡欧洲国家的残羹剩饭。

  从战斗机到轰炸机,基本上是属于欧洲国家有什么联邦人就用什么,比如战斗机用的是不列颠的骆驼,比如说在轰炸机上,不列颠的汉德利·佩季O/100以及后来体型更大的汉德利·佩季O/400轰炸机。

  但是联邦人对于轰炸机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这其中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联邦拥有独步天下的飞艇,莱塔尼亚的齐柏林飞艇虽然在战争初期打出了威名,但是在不列颠人开发出了针对氢气的燃烧弹链之后,齐柏林飞艇在战场上那简直就像是靶子一样了。

  但是联邦可不一样,联邦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氦气资源,所以联邦可以制造比莱塔尼亚人更安全更可靠的大型飞艇,这些使用氦气的飞艇在空中远不是这个时代的飞机用机枪能够轻易打下来的,相比飞机有着更大的载荷、更坚固也更安全的结构。

  所以对于马吉芬以及这些哥伦比亚联邦海军的官兵们来说,在海上遭遇飞艇对他们来说并不算多么新奇,但是遇到飞机,可就真的有些罕见了。

  毕竟他们现在距离台岛最近的距离也在300公里以上,这个距离已经大于这个时代绝大多数飞机的作战半径了。

  但是唐军所列装的“大鹏”重型轰炸机却是这其中的异类,唐军的前身明军首先接触重型轰炸机还是在世界大战当中和乌萨斯军的交战过程当中遭遇的。

  说起巨型飞机,乌萨斯人似乎总有着异乎寻常的天赋。早在913年,乌萨斯人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具有四台发动机的飞机“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而这架飞机的设计者就是日后以设计直升机闻名于世的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斯基。

  不要说在10世纪第2个10年刚开始的时候,就哪怕是以现在这场世界大战尾声的角度来看,“伊利亚·穆罗梅茨”的指标也令人惊异——这种在这个时代首屈一指的轰炸机能够携带800千克炸弹,航程达到540千米,对于起飞重量7吨的飞机来说已经相当不俗。

  顺便一提,沙皇尼古拉二世将这种长度超过17米、翼展达到25米的庞然大物称作“飞船”、并责令尝试为该机装上76毫米加农炮,当然这些不切实际的设想最终并没有施行。

  乌萨斯人虽然海军的军舰造得不是很顺利、陆军的装备生产也有问题,但是乌萨斯军在轻武器和航空业上在这个时代确实拿出了一些技术水准世界顶尖的先进武器。

  “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绝对是这其中之一,这种重型轰炸机也促进了明军列装重型轰炸机,毕竟东大也同样是一个缺乏氦气的国家,而如果用氢气来制造飞艇进行轰炸的话,莱塔尼亚人的齐柏林飞艇已经向大家展示过结果了。

  而大明自己研发的重型轰炸机的最终产物,就是这种造型颇为独特的四发重型轰炸机,在制造这架轰炸机的时候,长安航空设计局采取了很多降低阻力的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把两台发动机串联在一起,两个螺旋桨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至于这么做究竟有多大的减阻效果且不说,至少在设计思路上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

  “大鹏”的航程和这个时代大多数的重型轰炸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海军的“大鹏”都预留了一个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第一款“副油箱”的接油口,在原本挂炸弹的地方可以比较方便的加上一个大型油箱,极大地增加了整架飞机的航程,最大航程提高到了将近100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航程最远的大型飞机。

  眼见头顶上的飞机在舰队上方兜了一圈之后掉头返航,马吉芬对自己身边的军官道:“那架飞机应该是飞回去汇报我们的位置了。”

  “将军,您的意思是那架飞机是来侦查我们的动向的?”

  “无论他们是专门来侦查我们的,还是凑巧碰上我们的,这架飞机上的飞行员肯定会向他们的上级报告我们的位置以及航向,这一次他们肯定很快就会知道我们就要来了。”马吉芬摇了摇头,不过他也并没有太过沮丧:“不过在前面几次的炮击之后,敌人时刻提高戒备也是正常的,这一次还想达到前两次那样的突袭效果确实是一种奢望,通知舰队加速,我们要尽快赶到高雄。”

  “长官,我们现在已经是18节的速度了,再提高速度的话,那就已经要达到我们战列舰的最大速度了,燃料消耗会很大的。”

  “不用担心燃料消耗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国内的大人物必须要想办法给我们解决,对我们来说只要我们还有一天没有把台岛南部的港口给解决掉,那么我们的舰队从马尼拉出发前往东都的时候,我们的敌人就随时都有可能从台岛南下袭击马尼拉,高雄是敌人在台岛南部最后的大型港口,让大家都加把劲,尤其是锅炉仓的那些小伙子们。”

  联邦海军当中大多数的主力舰都依然还是燃煤锅炉,因此当需要保持这种持续的高航速的时候,决定军舰速度的很大程度上并不是蒸汽轮机的工况和锅炉的状态,而是在接近50度的锅炉舱内赤着上身进行奋战的那些锅炉兵往炉子里面铲煤的速度。

  看着几名军官很快领命而去,马吉芬又把目光投向了那架飞机所消失的方向,刚刚发生的本该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马吉芬总觉得有些心悸的感觉。

  -------------------------------------

  “这么简单就找到联邦海军的位置了?”

  在定远号战列舰的舰桥上,刘敦诚有些惊讶地看着从台岛发来的电报,虽然想到了徐越明这个被太孙殿下所器重的家伙应该是有点本事的,但是没想到这小子居然能够带来这么立竿见影的效果。

  当初这小子提出了要设立一系列岸基航空兵基地,并且组织大型固定翼飞机执行海上侦察任务之后,负责指挥这一部分海军航空兵的任务就直接被丢给了他。

  海军航空兵在现在的海军当中那自然是相当不受重视,此前更是一直处于爹不疼娘不爱的状态,让徐越明这样的青年军官指挥会这样一支部队,更多的并不是说对他寄予了多少期待,纯粹只是太孙表示想要看看这里面能够迸发出怎样的化学反应。

  于是徐越明就启程到台岛去了,现在算起时间离他到台岛也只不过刚刚过去了不到一周,但是他已经组织起航空兵抓到联邦海军舰队了。

  看来这化学反应有些太快了,简直就像是碘钟反应一样。

  “这小子在电报里面说了,因为飞机上面所能够携带的无线电通讯范围有限,位置信息是机组成员往回飞了好一阵子之后才发送出去的,在此之后,联邦海军舰队的动向是否改变就不清楚了,而且发现联邦海军舰队的位置可能也有些误差..........”

  刘敦诚打断了那名参谋的话:“瑕不掩瑜,不管怎么说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联邦海军舰队已经离开了马尼拉,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往马尼拉去了。”

  “直接去马尼拉?”边上的参谋瞪大了眼睛,因为似乎原本下发下来的作战计划应该是在巴士海峡一带活动才对啊?在巴士海峡切断联邦人从瀛洲中转运往马尼拉的运输补给线,逼迫联邦海军来进行舰队决战,作战计划当中的战役目的就是这么写的,难道说将军准备临战变卦?

  “当然了,我们之前的作战计划并没有建立在我们能够这么快的获得联邦海军舰队的动向上,所以我们才要在巴士海峡一带活动来主动逼联邦人来找我们决战,可是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哥伦比亚海军主力已经离开了马尼拉,他们炸了我们这么多天的港口,你们难道不想也炸回去吗?”

  这番话还是很有诱惑力的,刘敦诚周围的好几名参谋,脸上都露出了一副“怎么办?他说得好有道理!”的表情。

  “作战计划本来就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不断做出修改和变动的,哪有说作战计划拟定好了之后就一个字不能改的?而且我们的炮击完马尼拉之后可以直接北上,我们可以这样一路边搜寻边行进,就这样一直搜索到巴士海峡。”

  刘敦诚的目光说完就飘向了定远号战列舰的舷窗外,大明皇家海军的无畏舰队此刻也已经来到了港岛会师,此时大唐皇家海军龙旗大洋舰队的战列舰主力才算是集结完毕——除了现存的那条最老的无畏舰之外,其他的无畏舰和超无畏战列舰都已经集结完毕。

  “说的对,作战计划当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具体的执行环节,战役决心本身有没有明确的目的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才是最重要的要素。”

  这熟悉的声音让刘敦诚稍微愣了愣,随后他把目光投向声音所传来的方向,一个熟悉的人影也站在了他的面前。

  “殿下?您怎么现在还在船上?我们马上就要出发了!”刘敦诚一下子就有些急了,差点连自己的假肢都被弄掉了,他瘸着腿三步并做两步地来到了李彻面前,“殿下此前刚刚指责了陛下御驾亲征的想法有些轻率,为何眼下殿下也像陛下一样鲁莽行事呢?”

  “我觉得我挺稳重的,毕竟我挑了一条我军装甲最好的船,如果司令官您觉得我在这条船上不合适的话,我去靖远号上面也是可以的。”

  可以个屁呀!致远级战列巡洋舰的防护不错那是和其他的战列巡洋舰比,能和定远比吗?

  “我和爷爷是不一样的,现在国家离开了爷爷肯定会陷入动乱,但是离开了我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李彻先是轻松的笑了笑,随后他收敛起了笑容面向刘敦诚:

  “爷爷一定要御驾亲征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老爷子闲不下来,更多的是在眼下这种情况下老爷子必须要做出表率来,为了大局考虑爷爷不适合做这样的表率,那么眼下最适合的就是我了。”

  “表率?”刘敦诚愣住了,他并不是很能理解这里面的弯弯绕,而李彻却反倒脸上又重新浮现出了一丝微笑,随后他转过身面向舰桥内的所有官兵:

  “所谓的表率就是——当未来我们的国家再次遭遇到外敌入侵、我们的民族再次面临危急存亡之秋的时候,那时候的人们多少能够想起我今日的所作所为,并且以此来要求那时候的皇帝,献出你的骨肉,为人民而战,这就是最大的意义了。”

第149章 百万吨钢铁的碰撞(1)

  当站在定远号战列舰的航海舰桥上,从上方看着前方的两座三联装炮塔以及巍峨的舰体劈开海浪,将碧蓝色的海水斩开形成数不尽的白色浪花,此时你将会真的感觉到自己仿佛和三万吨的钢铁融为一体。

  就像是在另一个世界当中在银幕上看到危险流浪者号机甲第一次出动的时候主角所说的台词那样,这个时候你只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大明帝国所留下来的这些海军的遗产,在重新挂上了大唐的旗帜之后,曾经威震东方的龙旗大洋舰队再次出现在了海面上,总共8条战列巡洋舰、17条战列舰。

  这25条主力舰当中包括12条超无畏和13条无畏舰,从规模上来说甚至要比日德兰海战当中的莱塔尼亚公海舰队更大,相较于往日大洋舰队的出征,这一次舰队是在凌晨悄悄的从港岛出动的。

  为了这次行动的隐蔽性,此前舰队的集结地被放在了港岛,这个小渔村远没有另一个世界当中发展成为大都市的机会——至少目前没有。

  因为长期以来这里都是作为一个军用港口而存在,因此在隐蔽性上自然是要好于像雷州港这样航道要和民用港口混用的军港,舰队从港口里面出发之后,短时间内外界无从得知港口内的舰队动向——除非舰队在海上撞上了其他民用船只。

  不过从港岛出发之后,哪怕是只算18节的编队航速,40个小时之内舰队就能够杀到马尼拉,因此到时候就算舰队出动的消息散播开来,被联邦或者是其他西方国家在大唐的间谍得知,再把这一消息传递回去并且被联邦海军太平洋舰队接收到,那也远不是40个小时之内能够完成的。

  整个舰队行动当中最大的风险便是被联邦军自己的水面舰艇、潜艇或者是天上的飞艇所发现,毕竟这些联邦海军的战斗单位在发现了大唐的舰队之后,他们是能够第一时间直接发送电报给马吉芬的。

  对于唐军来说,把马尼拉给砸掉很重要,但是在马尼拉周围和联邦军展开决战并不是很有利。

  玩过红警,看过08或者是蓝天他们视频的都知道,在红色警戒这样的游戏当中,双方玩家操作的坦克都喜欢在开阔地互相“掐住他们的头,然后左右摇摆”获得胜利之后,再想办法去攻击敌人的基地,而如果双方的兵力差距不大而对方的坦克缩在基地里,一般来说是不会主动进攻的。

  因为无论是地堡还是光能塔,甚至是那些零散的100块钱一个的好兄弟,都会分散你的火力而且向你输出伤害,在战争当中很多不起眼的东西往往是最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