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希灵使徒00
毕竟对于维多利亚皇家海军所有的军人来说,大家最高的理想和目标就是能够成为又一位纳尔逊那样的将军,霍雷肖·纳尔逊在维多利亚皇家海军当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声望,而这位传奇将领的英雄事迹不仅仅是获得了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胜利,更大的加分项其实就是在获得胜利的最后关头倒在了战场上。
没有什么能够比一名英勇的将军在战场上死于最后一颗子弹倒在胜利的黎明前更具浪漫悲剧主义色彩,不列颠人就是吃这一套!
而现在那位东方的刘敦诚将军几乎就是拿了纳尔逊的剧本,这样的将军在任何一个不列颠人看来那都是英雄,是这场海战的胜利统帅,因为他死了所以这场海战就是联邦人打赢了?反正不管别的国家怎么看,不列颠人肯定是第1个不答应的。
“在谁获胜这方面,确实并没有太多讨论的必要。”
杰里科点了点头,不列颠人可是认为自己获得了日德兰海战的胜利,虽然莱塔尼亚人在日德兰海战当中的交换比要比不列颠人好看,但是从战略目标的角度上来说不列颠人粉碎了莱塔尼亚的战略企图,联邦人在战略和战术上都没有打赢,这也能叫胜利?
只能说这一次在没有盟友的协助下,没有像战争初期那样被打的全军覆没,双方在场面上打了一个旗鼓相当,就像是世界杯预选赛当中,首轮国足被小日子给踢了一个0:7,第2轮的时候面对小日子打了一个1:3,这1:3无论是比分还是场面上确实都要比0:7的那一场好的多,但是这并不能改变1:3还是输,国足的实力确实和小日子相差甚远这个事实啊。
联邦人强大的地方在于他们庞大的战争工业,但是显然在联邦人在造船台上的那一大批军舰服役之前,联邦人很难靠着自己手头上的存量在继承了大明皇家海军衣钵的大唐皇家海军面前占到便宜。
“只是这样一来,联邦人对于婆罗洲的进攻所付出的所有努力,恐怕将会面临全面破产,甚至连他们已经基本完全夺取的吕宋,大概也要吐出来。”
“这样的结果不是很好吗?”贝蒂道:“现在的唐帝国是我们目前最大的敌人,联邦是我们现在的盟友也是我们未来最大的敌人,这两个最大的敌人在未来还要继续在大洋上不死不休,这简直是上帝在眷顾维多利亚帝国。”
贝蒂的观点一看就受到了伦纳德的影响,毕竟他和伦纳德一直都有不错的私人关系,而他的这番话也同样得到了在场众人的一致认同。
没有比这更好的结果了。
毕竟,这样的结果对于双方来说都觉得自己亏了,对于唐帝国来说,虽然在取得了这场海战的胜利之后,他们基本上能够重新夺回婆罗洲甚至进一步夺回吕宋,可是相较于曾经的明帝国,刚刚成立的唐帝国已经失去了东瀛王国这个在传统的东方政治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的藩属国。
而且在东瀛王国落入联邦军手中之后,联邦人获得了至关重要的世界岛边缘地带,瀛洲列岛在东方能够发挥的作用就像英伦列岛在欧洲发挥的作用一样,那就是狠狠的恶心你。
唐帝国肯定是不愿意看到联邦人把自己的部队和舰队部署在自己家门口的,就像没有任何一个人,希望自己的家门口整天都有一群黑社会出没一样。
而在联邦人的角度看来,他们同样觉得自己亏大了,从新罗半岛到婆罗洲这一系列的军事失败,让联邦在这场战争当中之前投入的许多资源都打了水漂,虽然看起来联邦人吃下了一整个东瀛王国这已经是赚了,但是对于哥伦比亚联邦的体量来说,东瀛王国还是太小了。
本来联邦可以获得在东方更广阔的市场,就好比联邦人捡漏了一支股票,在这支股票最低谷的时候买入,然后看着这支股票一路升值,中间曾经出现了把这只股票出手的好机会,但是联邦一直不为所动,直到现在联邦人终于想要把这份股票给兑现的时候,才发现这支股票现在遭遇了暴跌。
虽然现在暴跌之后的价格也依然高于当初捡漏时候的价格,在很多人眼里,这支股票最终他们并不是小赚一笔,而是盯着那暴跌的点数感叹自己错过了多少。
“首相是准备要调停中美两国之间的战争吗?”
“不会是首相来调停的,我们现在名义上依然和明帝国之间是处于战争状态的,唐帝国现在已经继承了明帝国的一切,所以我国和明帝国之间事实上是处于交战状态的,毕竟我们在这场战争当中也夺取了他们的旧港宣慰司,不是吗?”
“那首相让我们今天开这个会是..........”
“我们不适合出面来进行协调,但是这个世界上是有国家适合出面来进行协调的。”
“哪个国家?”
“乌萨斯。”
“乌萨斯?”有人的嗓门都高了八度:“乌萨斯人在这场战争当中现在被打的这么惨,这里面有一大半都要归功于明帝国吧?
“我记得是现在唐帝国的建立者,那位曾经明帝国的亲王殿下在这场战争当中,打的最多的可就是乌萨斯人啊,让乌萨斯人来去来给唐美两国进行调解?联邦人可能会愿意,但是想来唐帝国那边肯定是会强烈反对的。”
“我觉得应该是联邦人不愿意吧?毕竟以现在乌萨斯联邦的国力,如果他们要在边境线上动员部队来威胁乌萨斯联邦..........”
“我的天啊,你们都想到哪里去了,这只不过说是乌萨斯人比较适合来作为一个提出调解的国家,至于和谈谈成什么样,那和乌萨斯人有什么关系?”
看着有嘈杂起来的会议室,杰里科用手敲了敲桌面,等到众人安静下来之后,他才道:“调解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最大的麻烦并不仅仅只是在于现在双方在战争当中的战线如何。说到底,这两个国家之间彼此恐怕都没有什么信任可言,就算他们之间暂时达成了停火协议,稍微喘口气之后,这两个国家就肯定会再次进行军备竞赛,毕竟在联邦人控制了瀛洲之后,双方的军队之间距离实在是太拥挤了一些。”
“所以长官你的意思是?”
杰里科沉默了片刻,道:“大家都知道,我们皇家海军现在依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战斗力最强的海上力量,但是从爪哇海海战到巴士海峡海战,这些实战都已经证明了无畏舰的火力在当今的新式战列舰面前,已经有些过于孱弱了。
而我们维多利亚帝国,手上现在拥有大量的无畏舰,我们的国家在这场战争当中也已经付出了太多太多,在战争结束之后,维多利亚帝国已经不可能在负担如此沉重的一支海军了,在这个情况下,如果唐帝国和联邦之间又开始进行军备竞赛的话,我们恐怕是很难和他们一样跟进的。
哪怕是现在,这两个国家的造船台上都有正在建造的新一代主力舰,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用存量来换他们的增量。”
这是不列颠人首次在自己的高级闭门会议当中提出了海军均被限制条约的雏形设想,不列颠人这个时候的想法也非常简单,那就是不列颠人虽然很乐意看到唐美两个国家在大洋上打上一场世纪战争,但是在这场战争当中,已经精疲力竭的维多利亚帝国,却不希望新的战争那么早的就到来,因为这次世界大战已经证明了,当战火点燃之后,很多国家都没有办法置身事外,不管你愿意与否,像不列颠这样的国家,总是会主动或者被动的卷入战争。
因此,维多利亚帝国这个时候还是本着——为了一代人的和平,大家一起坐下来签一个条约,各国都保留自己手头上现有的军舰,这样大家都不造新船的情况下,军备竞赛自然也就消弭于无形之中了。
当然这个时候的不列颠还做着非常天真的美梦,“保留现存舰队”对不列颠人来说优势是最大的,因为不列颠人手头上有规模最大的15寸炮舰,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前卫舰队,说白了,通过这种方式,不列颠人可以把自己现在的优势“固化”下来。
第165章 这算虎头蛇尾么
定远号的汽笛发出令人感觉悲哀的呜鸣,李彻站在甲板上看着眼前那一排排盖着海军旗的红色棺。
他正在参加一场葬礼,一场海葬。
东方和西方不一样,东方人有讲究落叶归根的传统,通常来说,东方人在去世之后总要想办法把自己的骸骨带回到故乡安葬,但是在大海上,什么样的传统也比不过风浪当中的现实,因此海军的军人是整个东方少数能够接受落叶不归根的群体。
虽然现在军舰的条件要比风帆时代好太多,对于刘敦诚这样的高级将领来说,其实是可以把他的尸体保存在冷柜当中带回港区的。
但是刘敦诚在弥留之际,请求为自己举行海葬,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希望自己的魂魄能够永远的留在这片大海上。
虽然说早在前明时期,陆地上的西北卫所军和海上的皇家海军,便是国内思想最激进最进步的两个武装团体,但是和西北卫所军那种尽量追求消除官兵之间的差距,致力于最终打造一个官兵平等的军队氛围不同,在海军当中无论是各种规定上的条条框框,还是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都无一不体现着海军当中的“等级分明”。
就像现在甲板上的这些棺材,不同级别的军人使用不同的棺材,尽管所有的棺材主体材质都是一致的,但是普通水兵的棺材表面没有任何的装饰,而校尉级别的军官所使用的棺材上面有烫金团龙纹,至于将军所配的棺材,除了烫金团龙纹之外,还有三枚代表他军衔的金星。
刘敦诚是上将,所以在棺材上有三颗金星。
陆军追求官兵平等是为了军队的战斗力,海军讲究层次分明同样也是为了军队的战斗力。
有金星的棺材一共有3具,除了刘敦诚之外还有两名少将,这几位将军将会和定远号上在这场海战当中所牺牲的其他官兵永远的留在这片大海上。
“立正——预备——放——”
“轰——”
担任仪仗队的27名军官三人一组分别站在9门75毫米的防空/反雷击炮旁边,这些炮在此时此刻创作了礼炮的作用,总共九门火炮在他们重复着相同的口令和动作下伴随着空装药筒不断的发出咆哮,隆隆的炮声刺激着后甲板上每一个人的耳膜,那声音像是战鼓,又像是心跳。
主持这场海葬仪式的是杨雨臣,程恒启站在他身后,曾几何时,在曾经的大明海军当中,粤帮和闽帮曾经是海军当中彼此之间明争暗斗、双方的人事斗争如火如荼的两座山头。
但是到了今天,在面对共同的敌人、经历了共同的失败和屈辱、互相支援和扶持着将海军从深渊当中挣脱出来、并且在今天双方彼此配合同仇敌忾的同联邦人展开了这场大决战之后,曾经双方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恩怨,也都随着过去的硝烟相逢一笑泯恩仇了。
李彻很清楚这几位将军在这场大海战当中彼此之间做出的谦让与配合,无论是战前对于指挥权的归属,还是在战争当中交替指挥棒的经历——刘敦诚在弥留之际并不清楚杨雨臣到了哪里,因此他最后的要求是把指挥棒在汇合之后交给程恒启。
但是程恒启在带着战列巡洋舰同主力舰队汇合之后,在双方的交战进入到日落前的最后阶段的情况下,在究竟是否要和联邦人打到底的抉择面前,他选择了问策于更年长也更有经验的杨雨臣。
而最终,杨雨臣给出的建议是到此为止。
联邦海军是现在最大的敌人,但是联邦海军并不是唯一的敌人,何况联邦海军现在就像是一个行动不便的胖子,永远不要怀疑一个胖子在死磕的情况下的战斗力。
从昨天到现在,李彻已经有差不多40个小时没有睡觉了,但是他现在却出奇的没有半分睡意,在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他的年纪还不够大,当他的年纪够参军而且也需要作为表率去参军的时候,地面战场上的大规模作战已经基本结束。
昨天事实上是他所亲身经历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在亲眼见识过几十条战列舰排在海面上,互相之间喷涂着烈焰与硝烟,感受着钢铁的军舰在穿甲弹动能弹丸的锤击下不断震颤,体会着钢铁是怎么样在烈焰当中焚烧,这所有的一切都让人肾上腺素飙升,但是当现在所有的硝烟都过去之后,作为一名亲历者,作为一个在另一个时空当中的21世纪成长起来的军迷,李彻。在亲身经历了这场大战之后又会觉得,这是否有些虎头蛇尾?
尤其是在交战的最后阶段,当联邦舰队开始改向北航行之后,唐军这边便不再试图横切联邦军,而且双方也都没有试图再缩短距离,最后的交战双方基本上保持在15,000米以上的距离,这对于这个时代的海战来说已经算得上是远距离了。
像某些在外敌入侵时将国旗中间的色块剪下的国家,他们海军现在的主力舰主炮最大仰角只有12度,最大射程只有14,200米,换句话来说双方最后阶段的炮击距离对于某欧洲大国所有的主力舰来说都处在射程之外。
在日落双方彻底脱离接触之前,因为交战距离重新拉开,因此双方虽然都有不少主力舰又添新伤,都没有主力舰再被击沉,这样的交战相比于双方一开始火星撞地球一般的接战过程,相比于一开始己方所施展的180度整体掉头变向接战的战术机动,最后的交战确实是有些寡淡和无聊——尽管当时在双方的大炮都在轰鸣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这么觉得。
可是如果细究起来,这一场仗的交战烈度已经要比北海上的的日德兰海战高多了。
事实上也就是唐哥双方的主力舰防护设计和指标在这个时代都很不错的原因,如果换做是除了莱塔尼亚以外的同时期其他欧洲各国的主力舰,无论是喜欢用皮带组装的维多利亚皇家海军、又或者是在防护上开天窗的高卢海军、在主装甲带的厚度上凑合的叙拉古海军..........总之,如果换做是这些国家海军的主力舰彼此进行几个小时这种强度的交战,那么双方的战损大概能够比现在唐军和联邦军的战损起码翻一倍。
而且在双方都比较重视防护的情况下,无论是从交战的时间、交战规模还是从双方的战损数量上来说,这毋庸置疑都已经是这次世界大战当中规模最大的大海战,而且烈度远在日德兰海战之上。
毕竟日德兰海战当中真正进行了高烈度交战的也就只有双方的快速主力舰,首尔在看到杰里科的大舰队之后第一时间就跑路了,不列颠人有不少战列舰在日德兰海战当中一共就打了几十发主炮炮弹而且没有取得任何有效命中,因为交战窗口实在是太短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交战的烈度是不低的。
而且在入夜之后,那一整晚和联邦人潜艇的斗智斗勇,也更让李彻清晰地认识到为什么像杨雨臣这样的沙场宿将这么忌讳在夜间和敌人作战了。
虽然整个舰队已经竭尽所能,但是绥远级战列巡洋舰的4号舰驭远号在被联邦军潜艇发射的21英寸鱼雷命中之后不慎引发了水下鱼雷管内鱼雷的爆炸,在经过了整整4个小时的损管抢救过后依然无奈地宣布弃舰。
而在白天的交战当中就因伤脱离编队的两条无畏舰当中的海韬号战列舰,作为曾经大明海军的第2级无畏舰中最后幸存的独苗,两个姐姐在爪哇海海战当中英勇战沉,而幸存下来的两个妹妹也在这次的大海战当中面对联邦人手中最强大的战列舰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在夜间被一枚鱼雷命中而最终损管失效。
这种挑战过了最强大的敌人之后,死于冷箭的行为确实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但是这一整晚同联邦军的潜艇还有鱼雷艇勾心斗角的经历,也让李彻好好的体会了一把当初东新罗湾海战的时候本森上将的心情。
当然换做联邦军那边也同样并不好受,周围几乎所有的明军潜艇在入夜之后都上浮起来之后,用最高速度试图对联邦军抢占阵位进行攻击,但是相比较于要穿过巴士海峡返回的唐军无法避免联邦军部署在吕宋岛上的潜艇和鱼雷艇,联邦军在入夜之后并没有一味的向北,而是将航向向东偏移了不少,先向大洋中心偏一些,尽可能的摆脱周围潜艇的追击,这让他们在回程路上受到的潜艇伏击的压力比唐军要小一些。
不过在白天的交战当中就已经严重受损,速度提不上去的纽约级战列舰4号舰马萨诸塞号因为跟不上舰队而落在了最后,虽然马吉芬给这条速度只剩下12节的战列舰配备了整整一个驱逐舰中队来护航,按理来说,像这样一条落单的战列舰,带上一批驱逐舰的目标比主力舰队要小得多,严格控制灯火管制在夜间不一定能够被潜艇发现,毕竟今天晚上的月光并不是很好。
但是马萨诸塞号战列舰因为白天交战而产生的火势。虽然一度得到控制,但是在入夜之后一处反雷击炮炮位周围储备的弹药发生了爆炸,这个爆炸并没有造成严重的伤害,但是将船体炸开了一个口子,这个口子和另一处破损的缺口形成了贯穿的通风口,大量的新鲜空气灌进船体之后,让本来已经控制的火势又死灰复燃,最终这条打着灯笼的战列舰被唐军的两条潜艇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先后发起攻击,并且被接连命中了超过7枚鱼雷。
其中两枚鱼雷是在这条战列舰已经几乎完全侧翻的情况下撞在了主甲板上的,因此给许多跳入水中逃生的联邦军官兵造成了严重杀伤。
这两条潜艇的汇报一度还让唐军这边以为这两条潜艇各干掉了一条联邦军战列舰,不过汇总之后发现这两条潜艇干掉的是同一条船。
只能说,只有在亲身体会了之后才知道,军迷想象当中的那种荡气回肠、双方不死不休的大海战,在现实当中实在是太难发生了。
理想和现实之间,一向是有落差的。
目送着最后那个装着刘敦诚将军遗体的棺材伴随着上面盖着的军旗滑入海中之后,这场海葬仪式终于结束了,李彻还记得刘敦诚将军曾经还说过如果要凯旋的话要同饮庆功酒,现在想起来只能让人感到无限的唏嘘。
“殿下,你回到船舱里好好的休息一下吧。”迎面走来的程恒启看到李彻在海葬仪式结束之后依然还站在甲板上,他本来还以为李彻是因为刘敦诚的死亡而耿耿于怀,走进了之后发现李彻此刻的脸色可不好看。
正常情况下来说李彻这个年纪40个小时不睡觉,并不是什么特严重的问题,有的是这个年纪的大学生试过连续两个通宵中间还连带着上一整个白天的网是什么滋味,但是打游戏要面对的精神强度和在战场上的精神强度可不是一回事。
因此,程恒启对脸色有些难看的李彻由衷的发出了建议。
“支援的炮击舰队出动了吗?”李彻并没有正面回答程恒启,他这个时候脑子包括整个人的神经都依然还专注在战场上,海上的决战打完了,联邦海军的主力被逼走了,眼下这个时候就是最适合炮击舰队出动的了,这就是李彻现在的想法。
“支援舰队已经出动了,这些事情参谋们会处理好的,殿下还是赶快去睡一觉吧。”杨雨臣也走了过来,抬起手来在李彻肩膀上重重的拍了拍,随即就像是感觉自己身上仿佛有什么东西被拍走了一样,李彻感觉到了一阵突如其来的困意袭来,前一刻他还自认为自己的脑子很清醒,但是下一刻,哈欠已经从嘴巴里面钻出来了。
意识到自己现在的状况,确实需要休息之后,李彻点了点头,然后一个人向着船舱里面走去,稍微有些浑浑噩噩的找到了自己的床铺——反正可能是自己的床铺吧,整个人往上自由落体般的一躺,下一刻,如雷般的鼾声就响了起来。
第166章 兴师问罪?不,是少女的娇羞!
李彻再睁开眼的时候,看到的是有些陌生的天花板。
???
什么情况?
我记得我也没有吃发青的土豆啊.........
李彻从床上翻身起来,脚一触地他就断定自己现在已经在岸上了。
这是哪里?我之前不是在船上吗?
什么情况?我记得我应该是困急了睡了,不是喝醉了醉死过去了!
怎么就从船上都挪到岸上来了?我身体没那么虚吧?
此时此刻的脑袋里,李彻感觉自己有1万个问题,迫切的想找人来问一问,如果自己真的是在船上昏过去了,被人给抬下来的这也有点太丢人了。
“小子,你很勇啊。”
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到他的耳朵里,李彻向旁边转头看去,这才发现在这间屋子角落里的沙发上,自己的爷爷正半倚在上面,在他的旁边点着一盏台灯,老爷子的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另一只手正在逗弄着趴在膝盖上的一只橘猫。
“爷爷?”
“很意外我出现在这里?”李宗棣看着自己的这个好大孙:“你小子之前劝我要慎重,不能轻涉险地,说是等海军掌握了制海权之后,再让我御驾亲征,老夫当时就看出来你小子是在敷衍我,在我的面前玩拖字诀,老子的晚辈孝顺我,这个我可以容忍你在爷爷面前玩小手段,但是你小子一转头自己跑到前线去当好汉,这就有些过分了吧。”
李宗棣说这话的时候,李彻能够感到老爷子脸上的络腮胡似乎都有些不正常的抽了抽,这样的表情李彻在另一个世界当中是见过的,而且见过很多。
这种情景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明明大家可以一起装逼的,结果现在都让你装完了。
“爷爷............”李彻来到老爷子的面前拱手行礼:“孙儿确实不应该在您的面前耍心机,当时小子本来确实是想劝您放弃御驾亲征,但是爷爷您在我一进去的时候就把我的话给堵死了,我也只能顺着您的意思表示我不是来反对您的,所以只能先玩个拖字诀,然后再擅自玩一出釜底抽薪。”
“您管这叫釜底抽薪?”老爷子的声音都高了三度,甚至都用上了“您”这个字,一下子就让李彻腰弯的更低了。
“爷爷,我这也算是某种程度上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了吧?”
“哪个根本?”
“爷爷为什么要御驾亲征?”李彻一边说一边小心的抬起头来打量着老爷子的脸色:“现在朝堂上有不少人都觉得,爷爷这是沙场上带出来的作风改不掉,当惯了统帅但是还不擅长去披黄袍,但是我知道爷爷您坚持要御驾亲征并不是单纯的因为还把自己当一个将军,您是想要做一个表率。”
李宗棣沉默了片刻之后,他并没有正面的表示认同,只是有些感叹的道:“不管怎么说,延平、吕宋等地归属宋王府,而宋王府和明庭有着相当亲密的关系,当今的宋王更是最坚定的保皇党之一,从高层来说,宋王府和我们之间是有一些嫌隙的,毕竟到现在他们都还打着大明的旗号。
当然,我不怪他们,但是这两地我们是必须要争取的,战争总会结束,日后这两地同我们大唐的关系又会怎么样?这没人知道,所以我要尽量把这两地的民心给拉回来。”
李彻知道李宗棣在担心什么,吕宋延平两地对于大陆来说极为重要,可以说是海上防御的南部门户,尤其是在已经失去了瀛洲的情况下,这两地在未来绝不容有失。
虽然说这两地上的人民大多都是汉人,双方现在更是在一个战壕里面作战,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很不错,但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向来是没那么简单的,现在的关系好能怎么样?乌萨斯人和乌克兰人当年的关系难道不更好吗?但是30年之后,乌萨斯人和乌克兰人就在他们祖辈曾经共同奋战、对抗外敌的土地上,彼此之间杀的血流成河。
延平吕宋两地,未来是否也会变成这样?
没有人能够给未来一个确切的回答,就算是他这个穿越者也不行。
“爷爷御驾亲征,其实就是为了争取两地广大黎民的民心,宋王府心向大明其实并不是什么问题,因为那终归还是心向华夏,但是在爷爷您起兵之前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吕宋延平两地几乎被当时的民庭以及后来的临时政府所抛弃,这两地的民众一方面会痛恨于联邦入侵者,另一方面也会记恨于大陆袖手旁观,爷爷您是想以自身为表率,来向两地的民众展示我们从未曾抛弃他们。”
李宗棣再次点了点头:“你小子确实聪明,也看得远,结果你自己来做了这个表率,让你爷爷我现在完全没了御驾亲征的理由...........”
说到这,李宗棣再次向自己的孙子投去了有些充满怨念的目光,不过随即老爷子的目光还是转变为柔和:“总的来说你干的不错,是我们老李家的血脉。”老爷子点了点头:“你小子以前虽然聪慧,但是你毕竟是老大下的崽,老大的性格我知道,虽然他是个好孩子,但是我并不是很喜欢他的性子,你的性子不像他,像我,这很好。”
这就算过关了吗?
李彻当初在登船之后就猜过自己爷爷知道了大概要“教育”自己,而他所猜测的老爷子要教育自己的方面,一方面便是上面所说的那些,而另一方面大概就是老爷子指责自己不知轻重之类的话,毕竟自己这次算得上是先斩后奏瞒着所有人以一种类似于上屋抽梯的方式登上了战场。
但是自己爷爷却并没有在这方面批评自己。
老爷子似乎看出了李彻的内心活动:“我不会因为你没有和我打招呼而上战场批评你,你爷爷我送了那么多别人的儿子、孙子上战场,所以如果我的孙子要自己上战场的话,举国上下我是最没有资格阻止的,也不会阻止。”
上一篇:救命,我被病娇舰娘包围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