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花雪飘飘飞
他骑马而来,身后跟着几百位士卒。
一箭先行,引得士卒气势大涨。
“杀!”
“杀!”
“杀!”
着甲精锐士卒,面对残兵败将,自是毫无悬念。
“仲怀。”
赵策英郑重拱了拱手,余光瞥向吐蕃士卒:“卸甲归田,就遇到了这种事情,还是得去安抚一二。”
吐蕃士卒要是生乱,官家能活埋了这一拨人。
顾廷烨点点头。
两人相视一眼,齐齐走了过去。
第114章 宗室评价!
十月末,微寒。
熙州,安抚副使厅。
江昭负手而立。
“子川。”
顾廷烨一身五品红袍,着银鱼袋,大步入内。
此刻,除了禾生以外,衙署内并无其他官员,是以顾廷烨称呼了相对亲切的“子川”,要是有其他官员,他往往是尊称上官。
江昭回首,罢了罢手:“仲怀,坐吧。”
“特意唤你过来,主要是问问策英公子的情况。”
江昭解释道:“官家令我一季书写一封关于几位公子的书信呈递上去。”
顾廷烨了然的点了点头。
此事,早已传遍权贵圈,并不是什么秘密。
江昭司一路封疆大吏之职权,掌管一路军政大事,肯定没精力特意关注五位“皇太孙”。
这一来,几位亲信也就成了问话的对象。
顾廷烨沉吟了一会儿,斟酌道:“策英此人,胸中颇有韬略。此前,曾一箭射杀匪首,果决安抚吐蕃士卒,颇得吐蕃士卒爱戴。
平日,常与士卒混迹,练兵时往往以身作则。兰州、乐州屯兵种田,他也能妥善安排。甚至,他还单独掏钱,为士卒加过一次肉食。”
称呼策英,而非策英公子。
顾廷烨并未掩饰自己与赵策英的些许交情。
说到底,有本事与上司交好,也是一种本事。
江昭沉吟起来。
赵策英此人,的确是胸怀大魄力,文武双全。
以身作则,说明吃过苦,可以体量平民百姓。
单独掏钱买肉食,说明并非薄情寡恩之人。
西夏土匪的事情,他也有所耳闻。
简单的事情,实则体现了赵策英不少优点。
临机应变,怀柔远人.
“缺点呢?”江昭问道。
涉及书信,他肯定不会写几位宗室的缺点。
不过,称颂也分怎么称颂。
缺点,就会影响称颂的方式。
“偶尔性子略显急切。”顾廷烨如实阐述。
年轻人血气方刚,偶尔做事难免急切。
江昭点头:“我知道了。”
就在这时,转运副使章衡入内。
“子川,仲怀。”章衡拱了拱手。
几人都是“嘉佑七子”这个小圈子的人,相当熟悉。
既是没有外人,自是没必要故作掩饰,称呼“江大人”。
江昭点点头,示意落座。
同一时间,顾廷烨起身,拱了拱手,退了出去。
涉及其他几位宗室的评价,还是莫要多听为好。
章衡目视一切,若有所思。
假若都是汇报政务方面的事情,大概率是两人一齐慢慢汇报。
然而,顾廷烨主动走了出去。
这起码说明顾廷烨已经提前汇报完毕。
也即,单独汇报。
“仲公子,近来如何?无论优劣,皆可诉说。”江昭出声问道。
果然!
涉及宗室的评价。
章衡早有预料,沉吟着答道:“宗室出身,组织五百人押送粮草,自然不是什么难事。不过,统辖军务,难以与士卒同乐。”
一句话,江昭就知道了是什么情况。
作为五位宗室之一,但凡底下人不是傻子,就不可能违逆赵仲。
不过,难以与士卒同乐,秉持高高在上的姿态,也就意味着这种统辖方式并非是倚仗他的本事,而是他的身份赋予。
他日,要是换了个环境,或者统辖的人多上一些,赵仲未必压得住底下人。
江昭了然点头。
不一会儿,提举常平司主事韩嘉彦赶来。
“官家要是书信一封,说明几位公子的近况。”江昭平和一笑,望了过去:“特意让师茂兄过来,就是为了此事。”
韩嘉彦点了点头,沉吟起来。
关于赵世程的表现,肯定得如实上报,否则可能会影响江昭的判断。
“近来,榷场新建。世程公子勤恪可嘉,就连登记造册之事,也是亲笔录之。然功绩未显,惜乎实务未彰。”
简而言之,足够勤快,但水平太低,忙不到关键点上。
甚至,越忙越乱。
堂堂统领五百士卒的营指挥官,登记造册这种简单的事情,亲力亲为,表面勤勉,实则过于蠢笨。
没有效率,假努力!
江昭点头,摆了摆手。
韩嘉彦拱了拱手,大步退了出去。
一路四司,都有不少政务。
有一个志向一致,且是朋友的顶头上司,好处就是无需勾心斗角,兢兢业业干好自己的事情就行。
韩嘉彦一走,江昭不免起身走动,
五位宗室,除了赵策英,赵元、赵世程以外,还有兖王之子赵士翊、邕王之子赵士骞两人。
这二人,皆是治政一县。
治政期间,两人都干了些什么,勾当公事张载呈递过详细的文书。
本就是王爷之子,贵气横生,猛地成了县太爷,哪怕知道是考验,存心克制,流露的些许举动,也甚是惊人。
说到底,这两人入了边疆生活,那叫降低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降低,自然是设法弥补一二。
单纯讨论表现,也就两个字,平庸!
就连屯田事宜,两人也办得甚是吃力。
江昭摇了摇头。
五位宗室,除了赵策英,余下四位都实在不怎么样。
兖王之子赵士翊、邕王之子赵士骞都是纯粹的菜。
赵元押送粮草,连五百士卒都难以亲近,注定是难有武德之人。
赵世程协助茶马互市,勤奋是够勤奋,但太过愚笨。
江昭缓步走回书案,提笔书写起来。
关于五位宗室具体都办了哪些事,届时会有文书呈奏于皇帝。
作为负责考验宗室的人,他要做的是给出评价。
要论做事,谁也会做。
区别就在于做得好坏与否。
而这些东西,很难体现于陈述事实的文书中。
江昭的评价,就成了关键的一部分。
【臣江昭谨奏:
陛下圣德昭彰,劝农躬耕之政风行河陇。臣奉旨观风,见诸宗室公子戮力王事,各展其才,谨据实以闻。
策英公子骁锐果毅,临阵善断,士卒乐效死力。屯田布防诸务,安抚异族,调度如流,偶有急切,亦赤诚之心表露,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仲公子持重端方,调度军资法度森然。统兵威仪自持,富有王公贵气。
世程公子勤勉克己,凡所经账务皆亲录成册,诚为实务历练之典范。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士翊公子施政持重,亦富有王公贵气。
士骞公子,天生贵胄,富有王公贵气。】
一书作罢,江昭斟酌了一会儿,又是修修改改。
不过,大体意思不变。
都是称颂,关于赵策英的明显要高一个档次。
赵仲、赵世程二人,都有特别显著的缺点。
一位威仪自持,很难受士卒爱戴,一位凡所经账务皆亲录成册,努力没用对地方。
赵士翊、赵士骞二人,富有王公贵气。
但,也仅仅是王公贵气!
江昭唤来禾生:“这份书信,呈递上去吧。”
“是。”
汴京,御书房。
官家赵祯端坐,手持秘奏。
果然!
赵策英,最具武德!
上一篇:聊天群:我的群友全在反派阵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