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花雪飘飘飞
这也不稀奇。
本来就是倚仗血脉亲近封赏,自然也因血脉变远而落幕。
如今,赵士翊、赵士骞二人都是王爷的嫡长子,日后承袭爵位就是公。
且两人私底下都已经向赵策英几次示忠,受封为宗正寺卿与宗正少卿。
既是封赏,自是得封王。
余下两人,本身的出身不高,自是无缘王爵。
不过,但凡能够摆正心态,封公也算是白捡了三代富贵。
至于曹佾,封的都是些虚职,不是什么大问题。
“封赏父”赵策英一顿,说道:“封赏赵宗全为舒王,封地禹州,如何?”
“自无不可。”江昭点头。
赵宗全是皇帝的生父,但凡不封得太过分,搞追封为皇帝的骚操作,百官几乎都是任之由之。
连着两声应答,赵策英缓缓点头,对于封赏力度算是有了些了解。
沉吟了一会儿,赵策英缓缓问道:“朕初登基,毫无根基。按例,该怎么开一次恩科?”
堂堂皇帝,手底下没人,实在让他心里没底。
其实,也不乏一些臣子向他示忠。
但,接纳先帝的臣子是一回事,真正的信任又是一回事。
起码,除了江昭以外,他很少真正的信任某位先帝的臣子。
即便是志在改革弊政的王安石,也难以让他真正放心。
“恩科由礼院负责,定下考试时间,昭告天下即可。”
江昭答道:“以惯例论之,春闱三年一次。新君登基开恩科,以示仁慈,乃是正科以外的特恩开科取士。
按照三年一度春闱来讲,明年就有一场春闱。若是官家今年特开恩科,那便是今年、明年连着两场开科取士。”
“这样啊?”赵策英眼前一亮。
“如此,这两次恩科的主考官,都交由子川担任吧。”赵策英吩咐道。
一方面,这是在施恩于心腹重臣。
另一方面,这也是新君向韩大相公示好。
除此以外,两场科考的副主考官,也都可以是向朝中重臣施恩的筹码。
江昭心头一惊,连忙行礼:“微臣,拜谢陛下隆恩!”
科考三年一次,主副考官两个位子,足足六个派系瓜分。
即便是一些积累深厚的内阁大学士,也就主持一两场左右的科考。
如今,他一下子就主持两场。
这不得“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要知道,他还不到三十!
一旦他主持科考,便算是与一些没有背景的进士有了关联。
对于没有背景的进士而言,有机会与一位不到三十岁的礼部尚书拉上关联,肯定是拼命攀爬。
两场科考,江昭甚至都不敢想象自己能凭添多少“门生”。
赵策英含笑点头。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时代的臣子,终将取代旧时代的老东西!
上一篇:聊天群:我的群友全在反派阵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