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第129章

作者:花雪飘飘飞

  小秦氏呢喃了一声,余光瞥向游动的鲤鱼,冷冷道:“这鱼儿争相抢着饵料,无须像江河中的鱼儿一向为了生计发愁,谁人不道一声光鲜。殊不知,这些饵料仅仅是从我指甲缝里露出的些许残食而已。”

  “有没有下一顿,终归是撒饵料的人说了算。”

  说着,小秦氏面色一沉,望向贴身丫鬟,叹道:“他日,要是老大、老二成了侯爷,我怕是也得如这鱼儿一般,仰人鼻息。”

  向妈妈一惊,连忙安抚道:“姑娘的慈母之名,传遍汴京。哪怕大公子、二公子真的继承了爵位,姑娘的日子,也定然不差。”

  小秦氏摇摇头,一撒饵料:“老大、老二,皆非我所出啊!”

  “为何就非得仰人鼻息呢?”小秦氏瞥了一眼鲤鱼:“老大身子骨不好,哪怕继承了爵位,也未必挺得了几年。况且,他还没有儿子。”

  “既然老大挺不了多久,那就轮到了老二和廷炜。都不是嫡长子,这侯爵之位,老二能争,我的廷炜就不能争?”

  言罢,小秦氏手中饵料尽撒了出去,缓缓道:“近几年,侯爷两三个月也未必能行一次房。他的身子,早就吃坏了。”

  这说的是药膳!

  宁远侯顾偃开,一生三位妻子,首任妻子大秦大娘子身子骨差,生育艰难,还贼能作,让妹妹小秦氏的名声受到了损害。

  然而,这样的妻子,却是顾偃开心中的白月光。

  次任妻子白氏,则是宁远侯府欠了朝廷的钱,单纯的为了还钱而娶。

  天长日久,两人也生出了情愫。

  不过,经历了两任妻子,顾偃开的内心渐渐封闭,却是再无容留别的女子的余地。

  彼时,小秦氏名声受到姐姐的影响,没有勋贵子弟敢娶,恰好父亲去世,长兄承袭爵位。

  偏偏长兄不为人子,不肯为妹妹出一份嫁妆,干脆就让小秦氏做了顾偃开的续弦。

  姐妹二人,相继侍奉一夫,惹得了不小的争议。

  女子出嫁,可为一次新生。

  结果,小秦氏嫁了过去,却发现丈夫心中早已被人填满,哪怕她再是贤惠,也不能得到丈夫的关注。

  如此,怎能不恨?

  恨大姐姐!

  恨白氏!

  恨侯爷!

  药膳,由此而出。

  药膳,也即食疗。

  若是搭配得好,自可补人。

  反之,刻意反向搭配,则是损害人的身子。

  相比起下毒,药膳可谓相当隐蔽。

  润物细无声,美其名曰,补补身子,谁能注意?

  “从前年开始,侯爷就常常夜起,虚冒冷汗。偶尔更是食欲不振,下肢水肿。”

  小秦氏抬了抬眼皮:“咳嗽气短、心慌悸动、腹痛、腹胀,更是常有的事情。”

  “肾、肝、脾、心、肺。”

  小秦氏面色一狠,眼中闪过一丝恨意:“足足给侯爷‘补’了近十年,从前年开始隐隐发作,也快重病了吧。”

  一般来说,要是身子骨出现大幅度衰弱,病者肯定都得有一定的反应。

  可惜,顾偃开是武将,常年征战沙场,身上暗伤不少。

  武将勋贵,不乏暗伤复发而病逝的人。

  于顾偃开而言,身子骨衰弱,自是“暗伤”发作,无可奈何。

  “姑娘。”向妈妈轻唤了一声:“姑娘说怎么做,奴婢就怎么做。”

  “为老二找寻姻缘,这是个锲机。”

  “要是能一箭三雕,让老二受言官弹劾,丢了官位;让老二跟老大拼命,兄弟阋墙;让侯爷心急如焚,一病不起。”

  小秦氏嘴角微扬:“自是最好!”

  “姑娘的意思是?”向妈妈有些疑惑。

  “余嫣红怎么样?”

  残阳映照,木梁的影子遮住小秦氏一半面容。

  “余老太师的嫡孙女,侯爷肯定满意。”

  小秦氏眼眸微低:“可要是这上好的姻缘没成,且可能是老大作了手脚,侯爷定然气急,老大、老二定然死斗起来。”

  “我的廷炜,自然坐收渔利。”

  “那二公子的官位?”向妈妈疑惑道。

  “以往,老二纨绔之名传遍,四房、五房的人可没少抹脏水。”小秦氏面色一冷:“他们逃不掉!”

  言下之意,却是要让四房、五房的人影响顾廷烨的官位。

  向妈妈点头,不再多问。

  夕阳西下,小秦氏又抓起一把煮熟的蚕豆。

  她,要做分蚕豆的人,而不是仰人鼻息的鱼儿!

  江府。

  凉亭。

  瓜果、糕点、清茶一一摆放,江昭、盛长柏、顾廷烨三人相向而坐。

  “这么说,长柏有意求娶海氏嫡女?”顾廷烨有些惊诧。

  “正是。”盛长柏身姿挺拔,端坐着点头。

  海氏门规森严,天下皆知。

  同样,海氏女子贤惠,也是天下皆知!

  江昭抿了一口清茶,望向顾廷烨:“仲怀呢?”

  说实话,他有点好奇顾廷烨究竟娶谁。

  毕竟,本来的剧情线上,顾廷烨可是娶的盛明兰。

  而且,还是有着从龙之功的顾廷烨。

  “母亲特意为我物色,有可能是余老太师嫡女。”

  顾廷烨沉吟道:“过段时间,金明池马球会,或许就有机会见上一见。”

  “这样啊!”

  江昭了然。

  不是余嫣然,就是余嫣红。

  不过,小秦氏为顾廷烨相看姻缘?

  靠谱吗?

  江宁。

  主位,海承晏缓步走动。

  六十六岁的海承晏,已然致仕。

  如今,海氏一族官位最高之人,名为海文仁,海氏一族当代家主。

  此人,也即海惜蕊的哥哥,海朝云的生父,既是天下大儒,也是宦海官员,为从四品国子监祭酒。

  实权不大,胜在清贵。

  主位以下,仅有一位豆蔻年华的小姑娘,眉目清秀,端庄大气,足有大家闺秀的气度。

  要论样貌,此女可能算不上上乘,可要说起气质、身姿,绝对是一等一的好。

  少女手持书信,目光微动。

  “如何?”海承晏问道。

  “全凭祖父做主便是。”海朝云轻声答道。

  “信中,昭儿说盛长柏此人,已然与顾廷烨一样,游离于嘉佑七子的小圈子。”

  海承晏“哼哼”一笑:“以昭儿的为人,若非小舅子的确是样貌、品行、才学俱佳,断然不可能引荐盛长柏与嘉佑七子相识。”

  “此子,不差。”

  海朝云微低着头,默默不言。

  涉及婚事,女儿家还是少言为妙。

  “如此,便让盛长柏来一趟江宁,插钗议亲。”

  “是否合适,一见便知。”

  海承晏抚掌一笑。

  有点虚,今天就两张,明天尽量多更。另外,前面的

第129章 马球会将举行,众生相!

  五月初。

  绿肥红瘦,凉风习习,恰是集会的上佳时节。

  金明池马球会,就此筹办起来。

  本来,金明池马球会一般是六月、七月举办。

  不过,治平二年有些特殊,涉及“禘袷(dì jiá)”祭祀。

  所谓“禘袷”祭祀,也即合祭,始创于西周时期。

  其主要目的,就是合祭历代祖先,通过祭祀祖先,以彰显皇位的正统性。

  其中,合祭的祖先,甚至可能都存在一些难言的龌龊之举。

  一如大周一朝,太祖皇帝与太宗皇帝“烛光斧影”,一样得合祭。

  合祭之举,相当于是子孙强行让祖先“言归于好”,有益于归拢安抚宗室。

  历朝历代,有的延续了“禘袷”祭祀,有的则是并不合祭。

  大周一朝,“禘袷”祭祀始于庆历元年。

  官家赵祯于庆历元年行“禘袷”祭祀,首祭太祖皇帝,余下的太宗、真宗,依次为次祭、终祭,以突出太祖皇帝的“独尊”地位,彰显“绍继太祖之业”。

  “禘袷”祭祀,五年一次,均以太祖皇帝为核心,渐渐成了常制。

  如今,已然轮到了第六次“禘袷”祭祀。

  相比起常规祭祀,“禘袷”祭祀要郑重不少,时间得持续到十月。

  金明池马球会,自是得为“禘袷”祭祀让路。

  不过,一旦到了十月,草场的草早就枯萎。

  如此,也唯有提早一两个月时间举办。

  积英巷,盛府。

  葳蕤轩。

  盛如兰手持一朵金丝花瓣,凝眸细赏。

  “海氏嫂嫂真是疼人,竟然让人特意送来了象生花。”盛如兰惊奇道。

  所谓象生花,也即人造花,历史可追溯到汉代。

  相比起易于枯萎的鲜花,精巧的象生花可做到以假乱真,且不会枯萎。

  具体成本,则是取决于制作象生花的材料。

  若是纸、绢,则成本较低,制作难度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