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第149章

作者:花雪飘飘飞

  江府。

  银栗簌簌,浅覆庭芜。

  江昭拍了拍身上少许雪花,迈入庭院。

  长亭,石几上摆放着瓜果、茶水,下方无烟炉火旺烧,两位佳人品着羹汤,拈棋博弈。

  相隔百余步,几个小孩着锦帽,披貂裘,人手一只尺许大小的幼年小狗。

  江怀瑾、江珩、王厚、苏迟、韩恕、韩诏、曾纲。

  其中,王厚是王韶长子,苏迟是苏辙长子,韩恕、韩诏是韩嘉彦的儿子,曾纲是曾巩的幼子。

  大人有大人的圈子,小孩也有小孩的圈子。

  都是人,小孩要是烦闷孤独,自是得结交好友。

  几个小孩,最大的不足十岁,偶尔是到江府玩,偶尔是到韩府玩。

  “官人。”

  江昭入内,盛华兰、盛淑兰连忙起身,万福一礼。

  几个小孩望到了江昭,齐齐牵着小狗跑过来,行礼道:

  “父亲!”

  “江世伯!”

  “江世叔!”

  “都去玩吧。”江昭平和一笑,摆摆手,几个小孩兴奋的牵着小狗走开。

  “官人。”

  盛华兰扶着丈夫。

  江昭瞥了一眼,摇头道:“黑棋略显颓势啊!”

  “那便拜托官人教妾身赢棋。”盛淑兰吟吟一笑。

  而今,已是腊月初。

  十月初,宥阳就传来了书信,说是大房老太太病逝。

  为此,盛淑兰哭了十几天,焚香祷告,诵经祭祀。

  直到最近,方才缓和了过来。

  “好。”

  江昭点头,走过去坐下。

  佳人轻笑,三人下棋,自是别有异样滋味。

  一局落定,盛华兰招了招手,丫鬟呈上一封帖子。

  “湖州同知蔡准的拜帖。”盛华兰轻声道。

  “蔡准?”

  江昭取过帖子,望了两眼。

  “若是拜访,切不可失礼。”江昭吩咐道。

  湖州同知蔡准,乃是蔡京的父亲。

  苏轼一封说媒的信,江昭给予了回应。

  如今,不单是蔡京入京,就连他的父亲蔡准也一起入京。

  同知特意告假入京,究竟是为了什么,不言而喻。

  可以说,但凡盛纮不嫌弃蔡京,盛如兰不是两百斤的胖子。

  那这场姻缘,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成。

  盛华兰连连点头,

  涉及妹妹的姻缘,她自是格外上心。

  “二郎与三郎,也都快成亲了吧??”

  江昭缓缓道:“取一些名贵的东西送下淮左,权当添喜。”

  本来,江晓、江旭二人的姻缘,老一辈已经有安排的迹象。

  不过,江昭一封书信下去,究竟该怎么安排,自是他说了算。

  前些日子,盛华兰一直在为两个弟弟物色。

  江晓与太常博士苏颂幼女结亲。

  江旭与礼部尚书孙挼男∨崆住�

  两者的姻缘流程,都已经走到了“纳征”这一步。

  送上聘礼,姻缘算是板上钉钉,

  接下来,就是走流程,等时间。

  当然,江昭京中为官,两个弟弟的婚事,他注定得缺席。

  盛华兰轻轻颔首。

  “来,下棋。”

第145章 盛家众生相!

  江府。

  承德堂。

  炭火旺烧,茶香四溢。

  江昭着浅灰锦袍,手持木勺,不时搅一搅沸腾的茶水。

  不足十息,两人入内。

  一人四十来岁,身形肖瘦,鬓角染霜,举止略显拘谨。

  一人身姿挺拔、面容清秀,约莫十八九岁,举止从容,气宇轩昂。

  “下官蔡准,见过部堂大人。”

  “小生蔡京,久仰部堂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两人相继行礼。

  十九岁的蔡京,样貌上佳,举止沉稳得体。

  相比起来,蔡准举止拘谨,不如儿子。

  江昭点头,抬了抬手:“坐吧。”

  蔡准松了口气,连忙一揖。

  二十七岁的鲁国公、正三品侍郎,兼詹事府詹事,主管天下吏治,负责为宗室授课。

  就算是什么都不做,举止也充斥着压迫感,让人神经紧绷。

  说到底,若非是有苏子瞻引荐,即便他是五品官,要想见到这样的大人物,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父子二人,正襟危坐。

  “不必紧张。”

  江昭平和一笑,舀起两杯茶传了过去。

  蔡准拘谨的端起茶水抿了一口。

  蔡京宠辱不惊,默默品茶。

  要说他十六岁就考上了秀才,十八岁考上举人,也算是读书厉害的人物。

  平日里,举止从容不迫,引经据典,谈吐上佳。

  这一次,难得的受人引荐,面上平和,但心中却着实不平静。

  “熙河路,近来怎么样?”江昭抿着清茶,缓缓问道。

  奸臣,也并非是生来就是奸臣。

  十八九岁的少年郎,谁还没点热血气魄。

  历来,若非宠佞之臣,要想成为奸臣,起码得能力上佳,有本事替皇帝办好事情。

  若是蔡京尚可救药,结为连襟,也并非不可。

  蔡京斟酌言语,答道:“吐蕃势弱,蕃汉相融,趋于平缓;西夏国主掌权渐稳,厉兵秣马,蠢蠢欲动。

  河湟之地,纵向较深,横向较短,若西夏国主驱军攻伐,则一时难以顾及,可谓暗潮涌动。”

  江昭点点头。

  这局势分析,不差。

  “可有解法?”江昭问道。

  蔡京面色迟疑,缓缓摇了摇头。

  “河湟之地,纵向太深。部堂令人修筑堡垒,联合城池、士卒,成兼顾之势,已是上佳决策。”

  边疆游历,河湟之地的防护,蔡京早已了然于心。

  也正是因此,他越发清楚堡垒-士卒-城池,这样三位兼顾的防护方式的优越性。

  小型的百人、千人入侵,轻松可被附近的边军拦住,根本造不成什么损害。

  万人入侵,聚集屯田士卒,也可抵挡。

  要想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起码得是防护几万人。

  而事实就是,几万人入侵已经涉及国战,并非是防护那么简单。

  江昭点头。

  这小子还行,不急于表现自己,说话做事切合实际。

  其后,江昭相继问了不少问题,蔡京都能给出一个上佳的答案。

  主位,江昭抬抬眉。

  该说不说,这蔡京的确是个人才,要是用到适合的地方,未必就真是奸臣。

  “既已至此,且莫急去。府中已备下膳食,稍作停留,一同用饭罢。”江昭淡淡道。

  作为三品大员,他不介意扶持年轻人。

  同一时间,书童禾生快步向外走去。

  待会儿,盛老爷也一起来吃饭。

  究竟成不成,一见便知。

  一同用饭?

  蔡京父子相视一眼,连忙起身一礼。

  “谢大人。”

  盛府。

  葳蕤轩。

  “据说,那位是苏知州引荐的举子?”

  盛如兰手持锦帕,一副不经意的样子。

  女子一生,都在内宅生活。

  究竟嫁给什么人,也就决定了女子的后半生。

  盛如兰性子活泼,天真直爽,可要真到了这一步,却也不免心中紧张忧虑。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