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第155章

作者:花雪飘飘飞

  为的,就是不影响江昭与盛华兰的夫妻和睦,以及江昭对待盛氏的态度。

  一旦有丁点变化,于盛氏而言都是天大的打击。

  这次,盛纮特意设宴,就是为了表态。

  江昭点头,大步往内走去。

  盛纮连忙跟上去,并列而行。

  寿安堂。

  主位,盛老太太拉着曾外孙江珣,含笑逗弄。

  自主位以下,左右席位皆置有一小木几,上面摆放着瓜果、点心、茶水。

  王若弗、盛华兰二人分居左首、右首席位。

  海氏、盛如兰、盛明兰依次入座。

  这是女眷聚集的地方。

  “华儿,昭哥儿他?”王若弗关切女儿,连忙问了起来。

  本来,女子就“出嫁从夫”,长女还是往上高攀。

  要是真的受到了墨兰私通的影响,那长女往后的日子可就注定难过起来。

  甚至,哪怕是遭到了“宠妾灭妻”,盛氏也不敢吱声,根本没有娘家人支撑。

  作为长期遭受宠妾挑衅的人,王若弗可是非常清楚妻子不受重视的日子何其难过。

  更何况,她好歹还是老太师嫡女,仅是遭遇了“宠妾”,没有遭遇“灭妻”。

  盛华兰摇了摇头,一副心有余悸的样子:“墨兰的丑闻传开,官人便问询我详情。幸好我与官人说了实话,否则,下半生怕是真的得苦苦煎熬。”

  说着,盛华兰一叹。

  幸好她说了实话。

  否则,官人知晓了实情,定然是夫妻离心。

  一旦夫妻离心,宠妾灭妻,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当然,万事都有两面。

  高攀江氏,本就是倚仗丈夫的信任恩宠。

  这次,就连“私通”这样的事情,她都与丈夫实话实说,自是越发得到丈夫宠信。

  江怀瑾、江珣两个儿子,也切切实实的巩固着她的地位。

  墨兰私通,对她的影响几乎没有。

  甚至,还可能是积极的一方面。

  当然,这种妹妹私通带来的积极性,她宁肯不要。

  主位,盛老太太颔首:“墨兰被捉奸审讯,我就特意说过可乱棍打死丢出门去,从而赢得个门风严谨的名声。可惜,纮儿归咎到底还是心软。”

  盛老太太微叹,庆幸道:“好在,你与昭哥儿说了实话,夫妻和睦依旧,那就不影响什么。”

  江昭对盛华兰的态度,就是重中之重。

  盛华兰轻轻颔首。

  不管怎么样,反正日后她会尽量少回娘家。

  这是真的坑!

  “说起来,要是没记错,齐小公爷似乎是定了亲?”盛华兰秀眉微动,望了一眼六妹妹。

  她特意一说,乃是为了以防六妹妹与齐衡再度闹出什么风波。

  “什么,齐小公爷定了亲?”盛如兰一下子就来了兴致,问道:“谁呀?”

  她早就对齐小公爷祛了魅,以吃瓜心理为主。

  左方席位,盛明兰唇角一滞,目光微晃。

  都说不在意,可谁能真正的一点也不在意呢?

  关键,齐衡不是许了诺言吗?

  盛明兰心跳猛地快了不少。

  小公爷,毁了约?

  “申阁老的嫡孙女,闺名尚不清楚。”盛华兰答道。

  “阁老的嫡孙女?”盛如兰口直心快,惊诧道:“眼光这么高?”

  左方席位,盛明兰微低着头,没有说话。

  小公爷,真的违背了诺言!

  即便她已经不再奢求与小公爷的缘分。

  可,这的确是小公爷先违背的诺言!

  许诺的是他,违背诺言的也是他!

  书房。

  江昭、盛纮、盛长柏、盛长枫四人,手执墨笔,临摹字画。

  “贤婿,墨兰教管不力,实错在我。”

  盛纮低声下气的说着话,盛长柏、盛长枫二人沉默不言。

  父亲认错,以盛长柏的性子,自是不言。

  而盛长枫,则是心绪复杂。

  小娘与妹妹病亡,按理来说他应该悲伤。

  可实际上,他并不特别悲伤。

  无它,是小娘和妹妹先放弃了他。

  私通一事,两人从一开始就没顾及他的感受。

  须知,不管成功与否,作为儿子的他都得进退两难。

  小娘与妹妹相继病亡,他心中意味说不清道不明,说不难受也难受,说难受反而有些庆幸。

  江昭执笔,临摹了几个字。

  短短不到一刻钟的时间,盛纮已经说了几十句低声下气的话。

  江昭没有说什么,静静的听着。

  “主君,姑爷,大公子、二公子,且去用膳吧。”王若弗的贴身丫鬟通报道。

  盛纮微叹一声,强自打起精神,勉强笑道:“贤婿,一齐去吃个便饭吧。”

  江昭点点头。

  正堂。

  两道丈许长的木几,合拢在一起,便是一副大的食案。

  主位,盛老太太端坐,面上含笑。

  江昭、盛华兰居于左首、右首席位。

  盛纮、王若弗居于左次席、右次席,作为陪客。

  余下几人,以盛长柏、江怀瑾为首,依次入座。

  食不言,寝不语。

  近十人的餐食,除了盛纮偶尔说两句,几乎没人说话。

  半响,江昭放下了竹筷。

  余下几人,余光一直关注着,皆是默默的放下了竹筷。

  “墨兰的事情,就这样过去吧。”江昭断言道。

  此言一出,盛纮心头狂喜,连忙取过杯子倒酒。

  “贤婿。”

  一杯酒递了过去。

  盛纮郑重一礼,一饮而尽。

  江昭点头,面上有了些许温和笑容。

  一抿,杯空。

  食案上,渐渐有了谈笑声。

  ……

第151章 史书修好!

  常朝。

  文武百官,有序班列。

  丹陛之上,官家赵祯轻按膝盖,目光平视。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相比起以往,老年赵祯隐然多了些许肃然。

  “臣韩章,有事上奏。”

  左列首位,一位须发微白,风骨奇佳的紫袍大员走出。

  文武百官,齐齐注目。

  百官之首!

  “自熙河开边以来,官家特命史馆、秘书省、翰林院一齐修史,一册名为《熙河平戎录》,记载熙河拓边史实,一册名为《资治通鉴》,记载自战国时期,延续到熙河开边合一千五百余年史实。”

  “其中,《熙河平戎录》,历经三年磨勘,已然成册。”韩章手持笏板,缓缓道。

  作为百官之首,韩章兼任的职务不少。

  其中之一,便是监修国史。

  话音未落,百官齐齐望向持笏肃立的江昭。

  熙河开边,修史两册。

  一册是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也即《熙河平戎录》。

  一册是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线索,也即《资治通鉴》。

  其中,纪传体史书规模较小,已然修成。

  至于《资治通鉴》,修史一千五百余年,起码得一二十年方才有可能修成。

  《熙河平戎录》修成,意味着什么,实在一目了然。

  江昭,名垂青史!

  除了江昭以外,还有一大批受益者。

  韩章、张辅、顾偃开、顾廷烨、王韶等人,凡是参与了开疆拓土的功臣,六品左右,几乎都可名流青史。

  毕竟,彼时最大的官员也就正四品的江昭而已。

  六品,已经是“重臣”级别的人物。

  这些“重臣”,非常有可能被立传,诉说生平。

  余下的一些七品、八品的官员,也有机会史书留名。

  可能就一个名字,一两句话而已。

  但,那也是史书留名啊!

  一时间,朝堂彻底沸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