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花雪飘飘飞
这话一出,不少人闻声而起,也跟着起哄。
“江会元,可否作词一首?”
“来来来,作词赋兴。”
“子川,来一首!”
起哄之声,不绝于耳。
“好!”
气氛到位,江昭也来了兴致,起身大步走了过去。
有青衫贡士连忙往外走去,高声喊道:“江会元要赋诗作词啦!”
这道喊声一出,樊楼嘈杂的交谈声猛地一滞。
轰!
忽的,也不知是不是有瓷碗落地,嗡鸣声乍然而起。
“什么,淮左江郎要作词?”
“让我瞧一瞧!”
“哎呀,实在是大雅之事啊!”
一位位举子、贡士,齐齐往楼梯冲去。
有纨绔子弟猛地冲撞人,吼声震落梁上积尘:“让道!
不一会儿,江昭身边已然聚集了上百位举子、贡士,且尚有不少人正在赶来,亦有人自发的呼朋唤友,往上挤去凑热闹。
一时间,江昭特意包来庆贺的雅阁,已经挤满了人。
这可是淮左江郎作词啊!
几百人围着的中央,江昭身前两张桌子合成一张大的书案,苏轼扶桌,苏辙压纸,章衡持砚、曾巩研墨,曾布观词。
江昭左右踱步,走了十来步,心头已然有了抉择。
别人是作词,他是选词!
执笔挥洒,落于丈余宣纸,诗篇的第一句已经出来。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墨迹未落,又是落笔,曾布心头一惊,诵出诗作:“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好!”
“好啊!”
“淮左江郎,名不虚传!”
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两句诗一出,就知道这首诗篇起码是上乘水准。
特别是那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引得不少读书人心头振奋。
江昭微闭双目,似是沉思。
几百人,愣是静得没有半点异响。
几息,江昭再度泼墨挥毫。
一连好几句,引得人群骚动。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这是说读书艰难,也有点劝学的意思。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这两句一出,就连四十余岁的曾巩也为之叫好,自发的诵起了诗句。
有白发贡士捻断数根银须,老泪纵横:“四十载科场蹉跎,竟被少年郎道尽悲欢!”
这两句,简直是将人生大喜事归纳得恰到好处,实在让人忍不住注目。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有耕读传家的举子挥手捶胸,叹道:“江郎知我!江郎知我!”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多为读书人。”
金句连珠,文压汴梁,一句又一句。
九百余字,诗句连书十余张宣纸。
直至最后一句,满楼皆寂。
余韵悠长,满楼痴醉。
一首诗篇作好,江昭掷笔。
一眼望去,不少人都尚在回味。
江昭一笑,也不意外。
这首《神童诗》可是宋明时期蒙学必读文章,唯一与《三字经》并列的存在!
这水平,岂是开玩笑?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这一句,就注定了这首诗的地位。
这句话通俗一点就一个意思,皇帝重视杰出人才,通过科举文章来教导和选拔学子。
简而言之,要拜谢君恩。
而“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更是成了人生巅峰的终极定义。
贼猛!
该说不说,这首诗的原作者汪洙的出生也有点说法。
恰好是今年,嘉佑二年!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啊!”有白发举子吟诵,久久不言。
有读书人眼眶通红:“此句当刻孔庙碑林,以正天下读书人之志!”
“子川之才,实在是百年无人望其项背!”苏轼再一次说出了他的评介
余音绕梁,经久不息!
第23章 再度扬名!(4k)
翌日。
午时,微风猎猎。
一杯清茶入肚,江昭长舒了一口气。
昨日,一伙人结伴饮酒庆贺,又是作诗赋兴,又是畅饮劝酒。
作为春闱大试的会元,江昭更是遭到劝酒的重灾区,愣是干了十几杯。
好在,醪糟酒味道偏甜,性微辛辣,度数不怎么高。
十几杯入肚,也仅是微醺!
经过一上午的缓和,一身酒气已然去了八分。
江昭换上一身干净的青丝长衫,走出了自己住的院子。
“禾生。”江昭望向书童:“子瞻送我的那首诗可裱好?”
春闱放榜,贡士庆贺,实在是太过热闹。
昨夜后半程,苏轼、曾巩等人都异常兴致高昂,写了不少诗词。
其中有一首名为《和子川玉清观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颇为不凡,苏轼送给了他。
要是江昭没记错,这首诗的原版是苏轼送给弟弟苏辙的,这次送给了自己。
这可是名篇佳作,也不知道该怎么还人情?
“公子放心,已经裱好了。”禾生答道。
“我作的那首诗呢?”
事实上,江昭早就知道了老师入京的消息。
不过,考虑到老师赶路疲乏的问题,江昭并未连夜去拜见。
彼时,文人争相起哄,他兴致高昂,提笔作了首诗。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多为读书人。
一首诗,洋洋洒洒,既有劝学之意,又有科举及第的得意,且不乏读书人的傲气和欣喜之意。
诗篇一出,就引得百余位学子齐齐称赞,探讨不休。
此诗浑然天成,金句层出不穷,任意拎一句出来都有不小的说法。
绝对的高质量水准!
如今,尚在科考期间,几乎可以预见,这首诗注定传遍天下。
这首诗,共计九百二十字,书法足足长达两米有余。
其中,一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隐隐适合遭贬十二年之久的韩章,赞誉其寒门出身、将相之才。
因此,江昭决意将这首诗送予恩师,恭贺其再归庙堂,治政天下。
一则,起恭贺之意。
二则,十二年过去,韩章再度入京,注定物是人非。
这个时候,正是需要拔高名望的时候。
作为学生,江昭的仕林威望自然是远远不如老师,可要是论起单独的名望传播广度,韩章还真就未必比得上他这个徒弟。
作为年轻一辈,又是有尊师重道佳话的江昭,隐隐已经有点“一代学子之表”的意思。
不会有人时时谈论他,但秋闱、春闱期间,江昭的名字一定会有人提及。
这就是学业佳话的含金量!
既然可以预见这首诗将要名传天下,而老师又正是需要名望的阶段,那自然是赠送诗篇。
诗名从《神童诗》改为《春闱赠恩师韩章归京》,顺带再炒一炒【韩门立雪】的热度。
曾经【韩门立雪】的师徒二人,一人高中会元,一人再度入京,真要是炒起来,谈论度肯定不低。
“也裱好了。”禾生早有准备,抱来一个七八十厘米长的檀木盒。
上一篇:聊天群:我的群友全在反派阵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