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第35章

作者:花雪飘飘飞

  赵祯再也忍不住,一拍御案。

  简直是蹬鼻子上脸!

  黄景一惊,扑跪在地,泣声道:“陛下,邕王子嗣昌盛”

  “闭嘴!”赵祯脸色铁青,望向几位内阁大学士。

  几位内阁大学士齐齐脸色微变。

  “陛下圣寿在即,祭天祷嗣乃肃穆大典。昔周公制礼,斋戒必先净心,尔等这般上奏,可是要乱陛下净心大事?”

  “臣以为,皇嗣之事,涉及国本,既然陛下贺寿祭祀苍天,那劝谏之事还是少一些吧,以免苍天觉得不心诚。”

  “陛下斋戒沐浴,其诚已格昊天。若朝堂纷扰过甚,反类郑人争年.”

  几位阁老相继表态:不是我干的!

  “散朝!”

  一道尖锐声音适时响起。

  “陛下圣体恭安!”

  “陛下圣体恭安!”

  “陛下圣体恭安!”

  文武百官,相继退场。

  江昭旁观了全场,不禁若有所思的回望了一眼。

  就是不知,这黄景身后究竟是兖王,还是邕王?

  古代相对封建迷信,冲喜这种事情,还是有不少人偏信。

  官家要贺寿冲喜,无疑是让不少已经偏向兖王与邕王的人有些心慌。

  万一要是真生出来个孩子,那他们可就注定遭到清算。

  这些年,兖王与邕王的呼声越来越高。

  一旦官家有了自己的孩子,为了给子嗣铺路,那兖王与邕王就百分百遭到清算。

  兖王与邕王出了事,底下的党羽又焉有好的结局?

  如此,自然让有些人着急起来。

  有人希望官家早日选定人选,顺带打断冲喜之事,破了这冲喜之效。

  黄景,估计是得到了谁的授意,这才走出来劝谏。

  江昭仔细回想了一会儿,微微摇头。

  看不清!

  不少官员可能会认为黄景是邕王的人,心中着急,特来劝谏。

  不过,江昭倒是不敢太确认幕后之人是邕王。

  兖王与邕王的争斗,何其复杂,三十六计估计都快用了一遍。

  既然复杂,那就不能因黄景的一句“邕王年长”而认为他的邕王的人。

  万一是陷害呢?

  主要是黄景出来的那个时机

  不能说有点巧合吧,起码这句“邕王年长”对于邕王而言不是什么好事。

  堂堂五品官员,莫名的有点蠢?

  真蠢还是假蠢,不好断定!

  少部分人可能认为那黄景是兖王的人,特意冒出来不合时宜的说一句“邕王年长”,惹得官家厌恶,从而陷害邕王。

  同样,江昭也不太敢确认黄景是兖王的人。

  不能单因这句不合时宜“邕王年长”就断定他是兖王的人。

  表面上,这句“邕王年长”得罪了皇帝,利好兖王。

  可布局要看得长远,文人心眼子多,鬼知道是不是局中局?

  具体是哪种情况,还得取决于黄景的下一步动作。

  往后的日子,有戏看喽!

  哦豁,要写权谋喽,头昏!

第38章 兖王与邕王

  “昭儿。”

  韩章一袭紫袍走出大殿,身边跟着两人。

  一人五十有余,脊背挺若青松,两鬓斑白,一身紫袍。

  一人年近五旬,却并不显老,一身五品红袍。

  “王公,张公。”江昭恭谨行礼。

  那一身紫袍,挺若青松的老者,乃是曾钦点江昭为策问第一名的礼部左侍郎王尧臣。

  那年近五旬,一身红袍的官员,名为张方平,曾任翰林学士、左副都御史等官职,因庆历新政一事,遭贬十余年。

  前些日子,韩章找了宰辅大相公富弼相助,方才让其以五品官身归京。

  “哈哈!无需多礼。”张方平上前扶起江昭,一脸的欣赏意味。

  谁又会不喜欢一个懂礼貌的状元郎呢?

  扶起了江昭,四人一齐缓步往宫外的方向走去。

  “昭儿怎么看?”韩章抚须问道。

  “看不清!”江昭如实答道。

  “那黄景,若说是邕王的人,冒出来倒也合理,可官家刚说了他就冒出来,直言要举荐邕王,未免偏蠢。”

  “若说的兖王的人,冒出来栽赃倒也合适,可谁又能断定呢?”

  “不过,若说他是单纯为了劝谏官家立嗣,打死我我也不信。”江昭补充了一句,排除了一种可能。

  赤子之心,骗鬼呢?

  不是谁都是海瑞的!

  “哈哈!”

  “有道理!”

  王尧臣、张方平两人齐齐一笑,眼中都有欣赏意味。

  这种从大局上通盘考虑的习惯,实在是不错。

  江昭摇头,有些疑虑∶“就是不知,这事是不是还有某位阁老的手笔。”

  这件事,涉及三个结果的可能性。

  其一,这事没有任何一方的谋划。

  黄景是单纯的忠臣孝子,为国忧心,举荐邕王,却不曾想致使事情弄巧成拙,让君王震怒。

  其二,黄景是邕王的人。

  黄景不合时宜的走出来,皇帝的第一反应定然是震怒,厌烦邕王。

  可一旦冷静下来,经过深思熟虑,就肯定会怀疑这事是不是兖王的布局。

  毕竟,黄景走出来的“陷害”手段,实在不高明。

  黄景的那一句“邕王年长,子嗣昌盛”,可谓让邕王成了毫无疑问的受害者。

  届时,邕王御前辩解,那他就既是布局者,也是受害者。

  要是谋划得好,黄景关键时刻反诬兖王,那兖王得吃大亏。

  其三,黄景是兖王的人。

  若黄景是兖王的人,那他这么走出来就很合理,故意不合时宜的赞扬邕王,实则是破坏邕王在皇帝心中的形象。

  除此以外,还有可能是兖王布置的局中局,但那种做法的可能性不高。

  这事,无外乎就是破坏官家心中兖王或者邕王的印象,要是布置局中局,那可就太过杂乱,可能起反效。

  布局一事,不但得考量谋划的高深程度,也得考虑皇帝的水平。

  皇帝水平不高,就不能布置得太高深。

  但,单就此事而言,不管究竟是什么布局,都大概率有某位阁老的手笔。

  官家要贺寿,断然不可能是一时的决定,起码也得提前一晚上与六位内阁大学士协商通气。

  涉及贺寿,须得礼部上表问询,或许知道的人还会有一个礼部尚书韩章。

  但,也就止步于此。

  庙堂之上,绝大部分紫袍大员都是面露意外之色,说明这事并未流传开来。

  兖王与邕王要趁机相互陷害,定然是得有人传消息。

  无外乎就是某位阁老出手!

  阁老的手笔?

  韩章三人齐齐皱眉。

  就怕这是刘沆的布局。

  这些日子,刘沆尽显颓势,败迹已露。

  可再怎么颓势,也是位列台阁的人物。

  要是韩系与刘系的争斗,夹杂了两王之争,那事情可就乱了起来。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尚未出宫,韩章没有多说话的习惯。

  “走吧,去吃饭!”

  邕王府。

  三更鼓过,月明星稀。

  美姬轻舞,邕王独自一人饮酒,脸上尽是笑意。

  “王爷不曾担忧政局?”说话的是邕王妃。

  她见邕王三更鼓过尚不休息,甚至还有观赏舞姿的闲心,就知道丈夫是有高兴的事情。

  是以,她端着一碗七宝擂茶走了过来。

  “黄景的事情。”邕王一脸的欣喜,不屑说道:“那黄景突兀的冒了出来,说了一句我年长,当承继大统。”

  “哈哈!”邕王大笑着罢了罢手:“也不知兖王这个废物,哪里拉拢的这些蠢人。”

  那黄景,不是他的人!

  也就是说,那黄景就是兖王的人!

  “这样的陷害,太粗糙!”邕王不屑的点评了一句。

  “陛下有意贺寿冲喜,希望诞下皇子,承继江山社稷。”

  邕王自信扶须一笑:“陛下冲喜的事情,自然是坏了为好,可怎么能这么沉不住气呢?

  这个时候冒出来,官家可是看得一清二楚,怎么可能看不出来这么拙劣的陷害之事?”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邕王连连摇头:“世人皆道兖王精明强干,我看未必!”

  堂堂正五品官,要说政斗本事,那肯定是远远不能与阁老、尚书、侍郎这等人物相提并论。

  可这次出来的时机,实在有些偏蠢!

  邕王甚是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