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第52章

作者:花雪飘飘飞

  “啪!”

  相隔十步,江昭轻轻一丢,箭矢擦着铁壶飘过。

  “可惜了。”江昭摇了摇头。

  投壶之术,他小时候倒也玩一玩,有时甚至可十发九中。

  可惜,自从忙于学业,未免生疏,丢了准头。

  如今,也就堪堪十发三、四中而已。

  江昭一过,就轮到了顾廷烨,他往前走了一步。

  瞅准,一抬手。

  “哒!”

  不偏不倚,正中壶心。

  “好本事!”苏轼连连抚掌。

  这个时代,一些游戏并非表面上的那么简单。

  一如马球,就隐含一定的马术要求。

  这投壶的准头,实则与射箭也有一些关系。

  顾廷烨一身投壶本事百发百中,一点不空,可不就是好本事?

  “仲怀的确是有一手好本事啊!”江昭抚掌,出声赞誉道。

  “哈哈!”顾廷烨谦逊一笑,罢了罢手。

  就要说话,却有一位丫鬟急步走了过来。

  “公子,公子!”

  那丫鬟走向齐衡,轻声道:“郡主娘娘有事要找公子。”

  少年齐衡一怔,望了一眼长亭的方向,乖巧点头。

  自古以来,以齐、楚、燕、韩、赵、魏、秦、吴、越、晋十大称号为封号者,最为尊贵。

  也因此,齐衡的高祖父——初代齐国公,毫无疑问是勋贵圈最顶级的存在之一。

  但因齐衡的曾祖父、齐衡的祖父、齐衡的父亲连续三代都是纨绔子弟,并没有维护国公权势的本事,齐国公府也就日渐衰微。

  时至今日,已经三代人没有根植军中,堪称无权无势,仅有个国公之名的空壳。

  这一代的齐国公无权,为了适当求得一点权势,却是娶了皇后娘娘养大的义女,也即平宁郡主。

  平宁郡主受皇后娘娘抚养长大,眼高于顶,性子也就相对强势。

  郡主与国公,本来都是勋贵圈顶级的存在,不存在高低之说。

  郡主嫁于国公,也就算不上高嫁、低嫁。

  可惜,理论上是一回事,实际上又是一回事。

  齐国公府已经三代无人从军,这一代的齐国公也实在没什么本事,面对郡主自是没什么底气,唯有唯唯诺诺,百依百顺。

  这一来,齐衡自幼见父亲唯唯诺诺,母亲又是个异常强势的性子,他却是万万不敢有半分忤逆母亲的意思。

  丫鬟一来通报,齐衡不敢怠慢半分,连忙拱手一礼:“母亲相召,不得不唐突离去,还望见谅。”

  “无碍。”江昭罢了罢手。

  他不清楚平宁郡主为什么召回齐衡,但却知道平宁郡主的强势性子与齐衡的懦弱性子。

  既然平宁郡主相召,那齐衡肯定不敢忤逆。

  江昭望了一眼齐衡,暗自摇头。

  方才,齐衡或许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君子风度,亦或是放不下小公爷的身段。

  反正,他都没怎么说话。

  就连投壶,也没有参与,仅是站着观望。

  江昭是知道剧情的人,自然知道齐衡这么一个人。

  但章衡、苏轼、苏辙、曾布几人可不知道剧情。

  就方才齐衡端着身段的样子,其实就已经非常减分。

  读书人的气度?

  呵!

  就这几人,谁还不会读书不成?

  既然齐衡端着身段,那自然也没有谁会惯着他,主动贴上去。

  长达一炷香的投壶时间,除了顾廷烨偶尔与齐衡说一两句话,其余人与齐衡说的话合在一起怕是都不超过五句。

  这会儿一走,齐衡怕是混个眼熟都难!

  从章衡、苏轼、苏辙、曾布的举止就可看出一二。

  除了为首的江昭,其余几人甚至都没有抬手回礼。

  “齐衡告辞。”齐衡拱手一礼,连忙往长亭赶去。

  同一时间,顾廷烨也暗自摇头。

  作为勋贵中少有读书成器的存在,齐衡早就习惯了“君子风度”的赞誉。

  也因此,他几乎都在端着自己的举止,儒雅温和,冷淡疏远。

  殊不知,这个小圈子最不缺的就是读书厉害的文人。

  这样的君子之风,表现得也太过刻意。

  顾廷烨执拗归执拗,却也是聪明人,自然知晓以江昭为首的这个小圈子的含金量。

  这些人,无一不是年轻一代读书人的顶点存在——庶吉士。

  这几乎就是年轻一代含金量、含权量、含名量、含才量最高的小圈子。

  要想真正的融入这个小圈子,亦或是勉强游离于小圈子外,成为小圈子的“编外人员”,起码得有一手绝技傍身。

  再不济,哪怕不混成“编外人员”,就混个眼熟,相互之间勉强称得上朋友,你起码也得放得下身段一起玩耍。

  须知,单是三鼎甲,这个小圈子就包含了两位。

  一旦融入了这个小圈子,亦或是成为了小圈子的“编外人员,最不缺的就是出名的机会,最不缺的就是表现自己的机会!

  就如他一样,已经有了点小圈子“编外人员”的迹象。

  而作为唯一出身武将的人,将来这几位要是有了需要武将的地方,他肯定不会缺表现的机会。

  可惜,齐衡并未把握住机会。

  一无绝技傍身,二不能放下身段一起畅玩,又岂能成为朋友?

  况且,这种一起投壶玩耍的机会,可不常有。

  你以为翰林修撰、翰林起居舍人、翰林庶吉士,这些人物时刻都有时间跟你投壶呢?

  顾廷烨回首望了几眼。

  不出意外,齐衡的离去甚至都没怎么引起几人的注意。

  一个方才认识不到一炷香的“小公爷”,端着身段,都不怎么说话。

  这不纯纯陌生人?

  “哒!”

  “嘿!”

  苏轼一投,箭矢擦着铁壶边缘落了进去,引起几人一呼。

  “呀!”

  “苏庶常好本事。”吴大娘子三步并作两步,脸上挂着笑容,举手投足间一股子英气,让人平添好感。

  就在她身后,还有一位十一二岁的少年郎。

  “吴大娘子。”顾廷烨拱手行了一礼。

  如此,江昭、苏轼、苏辙、章衡、曾巩几人方才知晓眼前这位甚是豪爽洒落的妇人,就是此次金明池马球会的举办者。

  “吴大娘子。”

  几人相视一眼,齐齐拱了拱手。

  “方才惊鸿一瞥,望见几位竟是来了金明池,心中生怕怠慢,这就过来喊一声。”

  吴大娘子爽朗一笑,举止间毫无做作的扭捏姿态,让人心生好感。

  江昭温和一笑:“吴大娘子言重。”

  吴大娘子是擅长交际的人,深知不可交浅言深,打招呼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就是叨扰,惹人厌烦。

  她指了指身后的少年郎:“这是小儿梁晗,要是诸位有什么需得的东西,大可与他说上一声。”

  少年梁晗上前拱了拱手:“在下梁晗,几位要是有什么需要的东西,可以来找我。”

  几人微微颔首。

  吴大娘子见此一笑,蹲膝一礼:“如此,我也就不过多叨扰。”

  言罢,吴大娘子拉着梁晗,往女眷的方向走去。

  江昭眉目微抬。

  怪不得吴大娘子能办好金明池马球会呢!

  就方才的情形,绝大多数贵妇估计都会选择留下梁晗,让儿子结交朋友。

  殊不知,这样仓促驻留,要是不会说话,就有可能跟齐衡一样。

  走吧,可能不太好。

  不走吧,又不会交际。

  而结局就是连混个眼熟都难。

  吴大娘子这样儿子露一面留个印象的做法,就很不错。

  一次见面勉强留个印象,二次、三次慢慢的也就眼熟起来。

  女眷一方,或许是因为认识盛华兰的缘故,又都是女子,吴大娘子说的话倒是多了一些。

  但也就不到十句话,就带着梁晗离去。

  吴大娘子一走,几个大娘子继续锤丸。

  江昭几人继续投壶。

  “说来,仲怀是要去书院读书,锻炼谋略本事?”江昭疑惑的问道。

  方才,几人交谈,顾廷烨说过要通过读书,争取成为一名儒将的事情。

  “正是。”顾廷烨点头道:“男子汉大丈夫,若要实现抱负,非得心中有稿腹不可。”

  作为次子,他并无爵位继承权,他也无意与大哥争夺侯爵之位。

  过往,他根本没什么关于前程的规划。

  有意读书,也是前不久才有的决定。

  一方面,这些年母亲的早逝、父亲的误解、大哥哥的针对,都让他意识到不能再游手好闲。

  另一方面,则是因认识了江昭与盛长柏两人。

  下了一次淮左,认识了江昭与盛长柏两个读书人,顾廷烨可谓眼界大开。

  怪不得父亲说自己过往交的都是些狐朋狗友!

  一对比,老父亲还真.没说错?

  朋友优秀,那自己也不能太落后,他也因此有了读书的心思。

  不曾想,读书心思还没多久,又渐渐认识了章衡、苏轼、苏辙、曾布这个特殊的顶级小圈子。

  如此一来,他对未来的规划可就又有了些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