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第53章

作者:花雪飘飘飞

  一向有些迷茫不清的未来,一下子就清楚不少。

  读书还是得读,但却是为了更好的锻炼自己的军伍本事。

  作为顶级文人小圈子中唯一一位武将出身的人物,他一旦从军,优势将会非常明显。

  这可比科考有前程太多。

  毕竟,武将出身,哪怕真的考上了进士功名,也注定为文人所不待见,上限基本定死。

  本来,他读书就是为了谋个出路。

  如今,读书从军,也是不差!

  这一来,纯粹的读书考取功名的心思,也就转变成了读书锻炼谋略、军伍本事。

  这些想法,转变非常之快,但又切实存在。

  “可计划好了要去哪儿读书?”章衡投进一壶,出声问道。

  “尚未决定。”顾廷烨摇了摇头。

  章衡沉吟道:“建州有一书院名为建安书院,若是仲怀有意去,我可书信一封举荐。”

  “眉州有一云庄书院,亦是不错。”一向寡言少语的苏辙插话道。

  “还有北园书院。”苏轼补充道。

  曾布点头道:“南丰书院也还行。”

  武将勋贵,少有英武而读书者。

  顾廷烨武力本事不俗,也算是个有文化的人。

  既然他有了读书的心思,几人自然不介意相助一二。

  毕竟,顾廷烨可是要成为儒将!

  “扬州学业兴盛,以梅花书院为其最。”江昭再次给出了一个选择。

  就几人所说的书院,可能他们都没去读过,但不影响他们在当地有面子,一封书信即可举荐顾廷烨入学。

  “这几座书院,都是天下有名的书院,差距也大不到哪里去。要是仲怀有意,不妨去梅花书院试一试。”江昭补充了一句。

  他不太希望顾廷烨去白鹿洞书院读书。

  朱曼娘,那可真是柔弱而不能自理啊!

  “这”顾廷烨略一沉吟,就有了决意。

  他望向其余几人:“几位兄台的好意,顾廷烨实在感激不尽。”

  “不过,我除了扬州以外,从未去过其他地方。如此,就麻烦子川为我书一封举荐信,助我去梅花书院读书。”

  上次待在扬州足足一月有余,他也适当逛过梅花书院。

  扬州学业兴盛,梅花书院教出过不少进士,的确是个适合读书的好地方。

  “哈哈!”江昭爽朗一笑,罢了罢手:“不麻烦。待我写好了举荐信,便让人送去顾家。”

  “多谢。”顾廷烨拱手一礼。

  就在这时,一位妇人走了过来,欣然而笑:“怎么,二郎竟是起了读书的心思?”

  小秦氏脸上欣慰一笑,心头却是猛地一沉。

  这逆子,性子已经被她惯得张扬,怎么还能沉下心去起了读书?

  “母亲?”顾廷烨望见小秦大娘子,连忙迎了上去。

  对这位十分关爱自己、对自己视若己出的继母,顾廷烨非常爱戴。

  “这位是我母亲小秦氏。”顾廷烨介绍道。

  “小秦大娘子。”江昭几人相继颔首。

  涉及官眷,能少说话就少说话。

  小秦氏也不意外,她一脸的仁慈的望向身边的顾廷烨:“小儿性子顽劣,素有纨绔之名,要是有冒犯之处,还望海涵。”

  一句话,就透露了顾廷烨名声不好。

  当然,这话在不同人眼中就不同的意味。

  在顾廷烨眼中,自然是着重于“还望海涵”几个字,认为这是母亲的关怀。

  “仲怀是勇武之人。武将出身,名声差点也无妨。”江昭说道。

  就这个小圈子的人而言,几乎都是名扬天下的存在。

  顾廷烨的些许纨绔之名,连汴京都不能传出,已经不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名声。

  况且,就像江昭说的一样。

  武将出身,名声差一点,那不是常事吗?

  说句不好听的,但凡要让顾廷烨名声好起来,方法简直不要太多。

  让顾廷烨上一次战场,他们几个一人送一首诗,只管赞扬大义,谁还能黑的动?

  扬名而已,文人最擅长的东西!

  小秦氏见几人都不在意顾廷烨的名声,仁慈笑容一下子勉强了不少。

  她挥了挥手,自有丫鬟呈上糕点、水果、酒水。

  “如此,我也就不便过多叨扰。”小秦氏万福一礼,向着长亭的方向回去。

  顾廷烨往前送了几步。

  江昭摇头一叹,语气古怪的道:“汴京人人皆道小秦大娘子贤惠啊!”

  顾廷烨往回走来,没怎么听清楚:“我母亲自是贤惠的。”

  说着,他走向盛放的酒水、提杯倒酒。

  顾廷烨没听出来不要紧,其余几个擅长玩心眼子的人却都察觉了异常,齐齐相视一眼。

  一般来说,文官都不怎么会关注勋爵子弟纨绔的事情。

  不过,顾廷烨的名声实在太大,纨绔之名传遍汴京,几人自然也有些耳闻。

  然而,经过几次相处,几人倒也察觉了一些不同。

  起码,以顾廷烨的本事与谈吐,哪怕纨绔,怕也不至于有那么大的“名声”吧?

  这事,有说法?

  “或为隐诛于”

  最后一个字没说出来,但几人都是通晓经典的人。

  颂!

  隐诛于颂!

  俗称,捧杀!

  几人了然。

  继母有亲子,性子仁慈。

  继子名声纨绔无能,却有一身勇武本事。

  一经点拨,一下子就清楚起来。

  不过,几人都没有声张。

  这种计谋,除非自己察觉,否则身在计中,几乎不可察觉。

  “来,继续投壶!”

  嘿嘿!这次双倍月票,经过大家的支持,已经达成了一千月票的目标。所以,到时候会有三章加更。

  但是目前是新书期,不能多加更。所以这三章加更,到时候上架了会加的,到时候每一章加更的章节,我都会标出来的。

  谢谢大家的支持,mua!

第53章 劝谏立嗣!(4k)

  日常的聚会,注定只是锦上添花。

  金明池马球会一过,顾廷烨就借着一封举荐信,去了梅花书院读书。

  江昭、章衡、苏轼、苏辙、曾布几人,要么是授了职的朝廷命官,要么是翰林庶吉士,也都忙起了自己的事情。

  平淡的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

  自古及今,大量的事实证明官场也存在“天之骄子”一说。

  太宗治政,志图北伐。

  名相寇准少年得志,虚岁十九就考上了进士功名,以“破格提拔”而出名,四十三岁宰执天下,历时二十余年。

  宰辅大相公吕蒙正,三十三岁考得状元郎,三十九岁宰执天下,历时六年。

  真宗治政,封禅崇道。

  “圣相”李沆,三十三岁考得进士功名,五十岁拜相,历时十七年。

  宰辅大相公丁渭,以一篇《大言赋》而名动天下,二十六进士及第,三十八岁就任职六部尚书,短短十二年的时间就官至正二品。

  近些年,官家治世,以仁为主,亦不乏一些扶摇直上者。

  资政殿大学士韩章,十九岁考得榜眼,三十七岁入阁,历时十八年就成了文官中话语权最重的人物之一。

  宰辅大相公富弼,更是重量级人物,二十六岁考上进士功名,四十一岁入阁,历时仅仅十五年。

  这些人物的存在,都证明宦海不乏“天之骄子”。

  而今,江昭无疑就是一位新兴的政坛天骄。

  自小就名扬天下的他,文德殿的一场争辩,声动四野,震慑天下。

  就连官家,也生出了惜才之心。

  一场政斗,让他得以擢升为正六品的太子中舍人,兼翰林知诰制。

  次年二月,擢拔从五品翰林侍读学士,兼领翰林知诰制一职,自此红袍披身,负责为官家讲解经史、兼学术顾问、政治参谋,策拟诏书。

  为官尚不足一年,已然位列五品。

  君王荣宠之盛,可见一斑。

  小阁老之名,可谓越传越旺!

  春去秋来,已是嘉佑三年,四月初三。

  江府,书房。

  午时。

  【近来圣意多变,老夫自度尚有可为,欲寻机入京为官,一则效命朝廷,二则亦可就近照拂子女。贤婿人脉通达,又蒙圣上器重.】

  江昭望着手中书信,目光微眯。

  这是一封淮左来的信,书信者是他的岳父盛纮。

  一封书信,不短不长,记载的内容主要就三点:

  其一,问好。

  其二,赞誉女婿。

  其三,盛纮连续几年政绩为优,有意入京为官。

  江昭起身,略微沉吟。

  事实上,盛纮是非常有实力的人物。

  不管是为官能力,亦或是人脉,都非常到位。

  纵观盛纮的任职履历,就可知晓他的擢升之路几乎从未停滞。

  从九品官做起,干到了正六品扬州通判,起码擢升了六七次,哪怕三年一次,那也得近二十年的时间。

  以盛纮的岁数而言,可谓一次也没有停滞,一直都是处于升官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