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第89章

作者:花雪飘飘飞

  “此仇,当以十倍奉还!”

  “此仇,当以十倍奉还!”

  “此仇,当以十倍奉还!”

  吼声彻响长天,尽是肃杀之意。

  江昭压了压手,吼声骤然减弱,不出十息,校场上已然寂静无声。

  “吐蕃蛮夷之地,竟敢入侵大周疆土!”

  “此仇,不可不报!”

  说着,江昭怒目圆瞪,拔出浸透松脂的火把,猛然一挥:“凡斩首一级者,赏钱十贯,绢五匹;斩首三级者,赐田二十亩;擒敌酋者,擢升为将,子孙免役!此战若捷,拓了疆土,本官定上报官家,重重封赏!”

  话音未落,将士齐齐单膝跪地:

  “愿随厢都指挥使犁庭扫穴!”

  “愿随厢都指挥使犁庭扫穴!”

  “愿随厢都指挥使犁庭扫穴!”

  “杀!”

  江昭拔刀而起,尽是杀意。

  “杀!”

  “杀!”

  “杀!”

  两万士卒,士气高昂,杀意惊天。

  誓师声浪,长久不息。

  河州,洮水。

  此地,也即是蒙角罗、抹耳水巴两部落的天然势力分界。

  洮水以北,为蒙角罗部落掌控,势力延伸至积石山,宜牧不宜农。

  洮水以南,为抹耳水巴部落掌控,势力延伸至积石峡,从而扼守洮水河谷,大肆发展半农半牧经济。

  其中,又以抹耳水巴部落掌控的河州领土最广,蒙角罗部落仅是掌控了河州不到十分之一的领土。

  洮水中游,定羌城。

  号角长吹,以顾廷烨为首的一军,合两千五百人,前排列阵紧密,后排渐次松散,高耸旗杆、飘带,声势浩荡。

  一眼望去,造成的阵势起码不下五千人。

  相距定羌城两里左右,五千人大军就止住脚步,安营扎寨。

  恍惚间,可望见不断有武器被拉到营寨,抛石机、轒讟车、钩撞车、壕桥车

  无一例外,都是些攻城拔寨的常用东西。

  不少士卒奋力搬来一些石头,俨然是为了配合抛石机攻城。

  “怎么回事?”定羌城守将达松仓促走上城墙,怒目圆瞪,强自打起精神。

  “玛本。”

  这是吐蕃语“将军”的意思。

  一位负责守城的小将赶来,焦急说道:“旗帜上是‘周’字,这是大周的军队。”

  “大周?”守将达松面色微变。

  作为蒙角罗部落的高层之一,他知道不少内情。

  起码,大周已经解决了立储的问题。

  这事,他知道一二。

  而相较而言,吐蕃内部无疑要成了一锅粥。

  大周人趁机要拓取疆土,实属常情。

  “最近的大军距离定羌城有多远?”达松出声问道。

  蒙角罗部落士卒并不多,统辖地区达四州之广,起码一万左右都待在部落首领的核心驻地。

  余下一万,分布四州,一州根本分不了什么。

  落到一座城池,就更是稀少。

  定羌城紧邻边疆,驻军已经相对算多,也方才一千左右,面临五六千人的攻城,要硬守肯定也守一守。

  可人都是会疲惫的,要是支援不及时,熬到士卒疲惫不堪,让人猛的攻下了城池,也并非没有可能。

  “起码得十天。”小将估计了一下,答道。

  要想解围,起码人数得不比大周军队差太多。

  这样数目的士卒,唯有从首领驻地调用。

  两州之地,距离不短,还得考虑报信士卒赶去报信的时间。

  “那就赶快遣人去报信。”达松根本来不及验证攻城的真假,连忙让人去求援:“时间一长,大周军队反应过来,怕是连报信的机会都没有。”

  从理论上讲,攻城军队得是守城军队的三五倍兵力,方才有机会破城。

  这还仅仅是有机会而已。

  一些厉害的守将,甚至能做到抵挡十倍兵力。

  从理论上江,五六千人攻城一千人守城,达松未必不能守一守。

  可惜,他不敢赌。

  命可是自己的!

  “城门记得守好,一定得是可靠的士卒。”达松叮嘱道。

  高端的攻城,往往朴实无华。

  以往,可不乏一些内鬼打开城门,引得敌军长驱直入的先例。

  “是!”小将连连点头,跑去安排。

  不一会儿,营寨扎好,大周不断有士卒从营寨走出,往前渐渐推进。

  直到相距不足一里,士卒开始挖泥土,一副要挖取通道的样子。

  轻轻的,有声音传到定羌城。

  “都好好挖,等到大军过来,江运使携两万兵马,势必要灭了蒙角罗部落”

  淡淡的话音,让定羌城的人越发心慌。

  守将达松仔细观望了好一会儿,面色沉沉。

  不断有士卒走动,单是挖土的士卒恐怕都有两三千人,要是算上营寨守卫的人,妥妥的五六千。

  “就怕首领的士卒赶来时间太迟。”

  达松一咬牙,望向城墙上的一位亲信:“抹耳水巴部落的榷场城,也有千余士卒驻守,你让人去求援,让守将借我五百人救急。”

  榷场城与定羌城,相距也就百里左右。

  五百位士兵加急赶路,顶天了也就两天时间,就可抵达。

  一千人守城,与一千五百人守城,意义可完全不一样。

  大周军队六千人,守城士卒平添五百人,攻守比例一下子就从六比一成了四比一,难度大降。

  “是!”

第87章 拓疆两千里!

  榷场城。

  “什么,达松要找我借五百人支援?”

  守将森格宗堡一脸惊诧的望向底下来报信的小兵。

  报信的小兵连连点头。

  “大周军士多少人?”森格宗堡面色迟疑的问了一句。

  报信的小兵肯定的答道:“起码五六千人。”

  “五六千?”

  森格宗堡沉吟起来。

  一般来说,攻城军队与守城军队,三五倍是常规难度。

  如今,大周军士五六千人攻城,达松一千人守城,已经超出了常规的三五倍范围。

  达松心急,是以要借五百人。

  同为守城将领,森格宗堡非常理解。

  不一会儿,五百守城士卒出城。

  殊不知,相距榷场城四十里,已经有了大量军队,悄然抵达。

  军队抵达,自然不可能缺了斥候。

  “走了五百人?”

  斥候上报,王韶心头有些意外。

  本来,他就准备奇袭攻城。

  结果,这城内的守备力量竟然猛的少了一半?

  这还真是意外之喜。

  “若是破了榷场城,则士卒士气愈盛,一路征伐,定然是势如破竹。”江昭负手而立,淡淡一笑。

  须知,吐蕃蛮夷未化,常驻地几乎都是寨、堡一类的东西。

  相比起攻城,攻堡和攻寨无疑要简单了不止一个难度。

  榷场城、定羌城,两座城池,因是边疆的缘故,已经是蒙角罗部落与抹耳水巴部落少有的易守难攻之地。

  一旦拿下榷场城,趁着士卒气势大盛,奇袭连连,一举拿下河州,定是不难。

  当然,这种事情,说难也不难,具体要对人而言。

  于绝大多数将领而言,兵略天资平庸,要想拓取疆土,难如登天。

  恰好,王韶就是几位可以轻松拓取疆土的人之一。

  “吩咐下去,赶路到相距榷场城十里的郊外。”

  江昭抬了抬手,说道:“让士卒做饭早一点,黄昏就入睡休息。子时(二十三点到一点)举火把赶三十里路,子纯就此攻城。”

  下官闻言,连忙通知下去。

  奇袭这一招,古往今来屡试不爽。

  大周一朝,从不缺文魁将星,王韶就是擅长奇袭的人物之一。

  江昭要做的就是尽量稳住大局,不管奇袭成功与否,他都能增援一二。

  炊火袅袅,黄昏灭火,一万两千五百士卒,就此休憩。

  子时末。

  榷场城,守城的士卒缓缓走动,都已有了不小的困意。

  守城一事,要是运气好,往往一年半载也未必遇到敌情。

  本就是无聊的重复性任务,又是凌晨时分,任谁也得犯困。

  就在这时,一道火把猛地举起。

  随之而来的是几百、甚至是上千束火把。

  守城士卒来不及反应,就迎来了一波箭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