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花雪飘飘飞
“投石机列阵!“随着将令,三十架抛石机被推进阵前。
投石车推进,连续投石飞舞。
“撞!“随着令旗挥动,钩撞车、壕桥车齐齐推进,撞向城门。
弓箭手随之射箭,使得本就为数不多的抹耳水巴部落自顾不暇。
“嗒!”
“哒!”
“嗒!”
无人抵挡城门,连续撞击之下,榷场城城门霍然大开。
“杀!”
一切都来太急太仓促,让人根本无从抵挡。
十里外,斥候来报。
“禀指挥使,攻城顺利,城门已破。”
江昭骑于马身,望着远方闪烁的火光,缓缓点头。
“驰援!”
言罢,三军合七千五百士卒,齐齐支援了过去。
城门既破,两军杀得惊天动地。
不足半个时辰,七千五百人驰援而至。
合一万两千五百人,对付五百人。
“投降,我是将领,我投降!”守将森格宗堡身着铠甲,跪地求饶。
不出意外,近乎全歼五百人,一战告捷!
首战一盛,犒赏三军。
次日,一万两千余人直奔南川寨、安乡关。
经江昭谋划,以投降的守将森格宗堡为诱饵,让他装成一副溃逃求救的样子入城,进而从内部打开城门。
一万两千余人,三十二天连拔河州三寨四堡,势如破竹。
期间,顾廷烨增援而来,一万四千余人齐聚香子城,活捉抹耳水巴人首领。
而这个抹耳水巴人首领,则是吐蕃最大部落之一的俞龙珂部落首领俞龙珂的堂弟。
嘉佑七年,五月。
江昭、顾廷烨、王韶三人,仅率领二十余人,直入吐蕃俞龙珂部牙帐。
江昭、俞龙珂二人抵足而眠,以“皇帝赐姓,封以官职”为条件,成功说服俞龙珂归顺,招降部众十二万人。
俞龙珂入京,承受赵祯赐名“包顺”。
此举一成,意味着吐蕃联盟瓦解,其内彻底有了大量的亲周势力。
吐蕃唃厮啰病重,江昭趁机公然支持亲周派系,加剧吐蕃分裂。
七月,英国公张辅、宁远侯顾偃开、忠敬侯郑顺抵疆,经文官一方六位内阁大学士鼎立支持,仍以江昭为拓疆主导者。
九月末,吐蕃人欲光复河州,顾偃开、顾廷烨父子二人,佯攻羌人,引得吐蕃主力驰援,途中设计伏歼了吐蕃大量精锐,就此稳固河州,拓疆一方。
十月,江昭制造出“火绳枪”,相比起大周的火器,几乎是猛地拔高了一个档次,大大解决了精度和安全性问题,且专用于攻伐。
王韶命人开凿冰路,以火绳枪、神臂弩压制吐蕃人,大败敌军,就此拓疆洮州。
嘉佑八年,一月。
转运使江昭、英国公张辅二人统领主军,长驱直入,连克岷州、叠州、宕州。
转运判官沈括设计“冰道运粮”,利用冬季结冰的洮水快速转运军需,支撑远征。
二月,西夏一方,没藏讹庞的旧部发起动乱,新帝李谅祚政权不稳。
江昭当机立断,择忠敬侯郑顺、王韶二人领兵讨伐,两人大破西夏大军,夺得兰州、乐州。
李谅祚仅是适当派军尝试夺取失去的疆域,就表示无能为力,勉强给国了内一个交代,就继续镇压。
就此,兰州、乐州彻底落入大周手中。
自三始,大周军队筑堡屯田,垄断茶马互市,大量换取吐蕃战马,并于河州设蕃学,教授汉文经典,引起吐蕃、西夏子弟入学。
如此,经招抚分化、军事突袭、经济控制、文化同化四维战略,以江昭为首的边军,转战千里、拓土七州。
自嘉佑六年七月上奏《平戎策》,嘉佑七年二月练兵成功,一举拓疆,延伸到嘉佑八年三月。
时长,累计近两年时间。
拓疆七州,合两千里山河!
上一次,中原正统抵达此地,尚且是唐代。
历经安史之乱,时隔两百四十余年。
终是,重拾山河!
……
本来这个副本还想拖一拖的,详细的写一写,但想了想还是不拖了。后续还有辽国,灭夏,灭吐蕃灭大理,多了去了,不差这一点半点。
第88章 论功行赏!
嘉佑八年,五月末。
河州,军议堂。
转运使、宣抚使江昭端坐主位,手持一道锦帛,淡淡的注目了两眼。
所谓宣抚使,也即宣布皇命、安抚军民、统辖军政之意。
这一官职并非常驻朝廷的官位,而是临时差遣,属于是没有官阶的官位。
一般来说,往往是战乱、灾荒、平叛等特殊时期,经皇帝钦点,方才委任一人,总领一方事务。
二十余年以前,韩章就曾任职过这一官位,总领西北边疆事务,并联手范仲淹一起抵挡西夏入侵。
于江昭而言,这一差遣带来的更多是名义。
去年,初步拓疆发展顺利,经内阁六位大学士支持,齐齐决定英国公、宁远侯、忠敬侯三人支援边疆,并以江昭为主导者。
文官支持文官,文官信任文官。
这一决定,无可厚非。
只是,英国公张辅、宁远侯顾偃开、忠敬侯郑顺三人,都是一等一的实权勋贵。
从官阶上讲,这三人的官位都是二品,位在江昭之上。
官位低者领导官位高者,影响不好。
同时,也容易让军方三位主将面上无光。
由此,江昭身上就多了一道宣抚使的差遣,从名义上就总领边疆事务。
军议堂内,自江昭以下,文武分居左右。
文官一方,以王韶、章衡、薛向、沈括、蒋之奇为主,余下还有一些六七品的无名之辈。
因新拓的边疆尚未有归属,所以暂时默认为陕西路治政。
章衡为陕西路提举常平司主事,职责涉及茶、盐贸易。
因此,茶马互市、盐马互市的维护主持,江昭交给了他负责。
武将一方,以英国公张辅、宁远侯顾偃开、忠敬侯郑顺、小将顾廷烨、种谔为主,余下也有一些偏将。
其中,种谔其人,乃是名将种世衡之子。
而种世衡,则是种家军的创始人。
二十余年以前,韩章任职宣抚使,长期与种世衡有过协助,一齐抵御西夏。
拓疆之际,种谔找了韩章的关系,顺势入了江昭麾下为将。
主位,江昭拍了拍锦帛,几十人齐齐注目了过去。
“拓取疆土,一向都是莫大功绩。”
江昭望向几十位官员,沉声道:“历时两年,拓土七州,合两千里。这样的功绩,定是得大赏。”
“无论是底下人的功绩,亦或是诸位的功绩,都一一报上来。本官该争取的赏赐,定然会倾力争取。”
自二月夺得了兰州、乐州,大周边军大肆修筑堡垒,行屯田之策。
时至今日,西夏政权不稳,断然不敢轻举妄动。
吐蕃内部分裂,已是日薄西山。
二十万士卒囤积,大局已经定下。
如此,也就到了论功行赏的环节。
江昭为宣抚使,统管一切,无论是谁立了功,都会有一定的功绩漂向他,功绩肯定毋庸置疑。
底下士卒的功绩,也不难统计。
军法官、记室参军、户曹参军,都是统计士卒军功的人。
究竟斩首几人,拢共一核对,相差不大,就算属实。
偶尔有十人斩的士卒,军指挥使也会特意注目,往上简拔。
统帅的功绩毋庸置疑,士卒的功绩一目了然,但麾下将领的功绩,孰高孰低,可就不怎么清晰。
既是为将,除了“斩首”、“先登”、“陷阵”、“奇袭”这一类特别容易体现领兵将领水平的操作,其他的一些功绩,都有不少扯皮的余地。
江昭举目扫视众人,最终望向王韶:“子纯组建新军,奇袭定羌城,劝降俞柯龙,参与拓疆河州、洮州、兰州、乐州。可为首功否?”
拓疆七州,四州都有王韶的身影。
一般来说,主帅并不介入底下人的功绩排序。
王韶的功绩,自然当的起主帅以下的首功。
“如此功绩,自是首功一件。”顾廷烨拱了拱手,附和道。
单是奇袭,就足以展现王韶的军事素养。
当初,也是王韶提出的这一想法。
余下几十位官员,齐齐点头。
王韶的战功,的确相当突出。
“如此,子纯就是麾下首功。”
一言定性。
堂内一角,张载提笔记载。
这都是要呈递上去的东西,也是论功行赏最重要的参考内容。
“仲怀组建新军,佯攻榷场城,劝降俞柯龙,稳固河州,伏歼吐蕃精锐。”
“英国公参与了攻克岷州、叠州、宕州。”
“宁远侯参与了稳固河州。”
“忠敬侯参与了夺取兰州、乐州。”
江昭相继说出几人的战功,沉吟道:“英国公、仲怀、忠敬侯、宁远侯。这么排,如何?”
一般来说,统帅可独断事宜。
不过,行赏一事,还是得商议一二,以免有遗漏。
以英国公张辅为首,几位主将相视一眼,齐齐点头。
“甚好!”
此话一出,顾廷烨暗自呼了口气。
上一篇:聊天群:我的群友全在反派阵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