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花雪飘飘飞
打了近百年,没打出半点成果。
文官一出,马定乾坤。
这是好事!
文武两方都有人发了言,余下官员相继一一表述看法。
绝大多数赞成,也有少数认为祖宗制度不可变,持反对意见。
最终,赵祯一言定性。
“可!”
韩章连忙一步迈出,赞誉道:“陛下圣明!”
百官见状,齐齐一拜。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第90章 名传天下,编修史书!
《孟子·梁惠王》有言: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由此,后人引申出“开疆拓土”一词。
历朝历代,无论文武,无一例外,都有开疆拓土的追求。
这是一道直通史书的捷径。
开疆拓土者,必入史书!
大周文武,亦是有着如此向往。
可惜,自太祖皇帝以来,历代都有糟心事,根本没有拓取疆土的机会。
太宗皇帝趋于文治,未曾有过拓疆之举,真宗皇帝“泰山封禅”,也未曾有过拓疆之举。
历代皇帝,都并非是有大魄力的人,着实难以拓疆。
并且,因太祖早亡的缘故,大周并未拓土燕云十六州,甚至都称不上大一统王朝。
要想勉强称得上大一统,起码得拓疆燕云十六州。
严格来讲,其实还得拓疆西夏、大理、吐蕃、辽国、交趾、蒙古,方为真正的大一统。
然而,哪怕是弱化版的“大一统”,大周也并未实现。
所谓的边疆,竟然是陕西一带。
须知,魏晋、隋唐时期,陕西一带可是不折不扣的中原地区。
隋、唐两代,陕西长安更是国都。
结果,天意弄人。
大周一朝,陕西竟是动乱不断的边疆!
从客观事实上讲,相比起过往的朝代,大周疆域狭窄了可不止一筹。
差距实在太大!
一般来说,文人一向嘴皮子锋利,擅长春秋笔法,无理也能说出三分理。
然而,疆域狭窄一事,实在是让人难以辩解。
有没有本事辩解是一回事,可否经得起历史考验,又是一回事。
人,还是得要点脸!
要骗黎民百姓容易,要骗历史可不容易。
陕西就是边疆,实在让人心虚,说不出开解的话语。
既然疆域偏小,也没有拓取疆土的希望,文人自是默契的少说版图的事情。
连带着,有关于边塞、边疆的题材,文人墨客都心有默契,鲜少赋诗作词。
如今,却是大不一样。
熙河开边,拓土七州。
此举,实为自太祖皇帝以来,首次拓取疆域。
文人越是不说拓疆的事情,实则就越是想说拓疆的事情。
这一次,拓疆两千里,无疑是值得大大吹捧的事情。
这一战,出了文人心中的太多恶气,一些憋了太久的话,终于可以说出来。
文人墨客,齐齐提笔,挥毫泼墨,或是赋诗作词,或是作文章,公然登楼称颂。
大儒欧阳修,大儒邵雍,馆阁校勘王安石,翰林检讨苏轼,翰林检讨苏辙,翰林编修曾布、翰林起居舍人章惇,集贤校理曾巩、洪州少年黄庭坚,扬州少年秦观,濂溪先生周敦颐等人,一篇篇大作,一一现世。
自上而下,从汴京到地方州郡,齐齐吟诵诗词,名篇不断。
特别是苏轼,一篇《江城子·观好友子川拓疆有感》,更是名句连连。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不但称颂了好友的功绩,也表达了对拓取疆土的愿景,引得人人争相吟诵。
秦楼楚馆,一位位花魁行首,谈及边疆战事,皆可娓娓道来,视为时髦之举。
内阁更是发出政令,命地方州郡,书写拓疆之举,传颂民间。
一时间,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人人称颂拓疆之举。
江昭之名,人尽皆知!
积英巷,盛府。
寿安堂。
盛老太太居于主位,手上端着茶盏,淡淡品茗。
左首之位,王若弗脸上挂着笑容,不时说些什么。
就在这时,盛纮大步走了进来。
“儿子给母亲请安。”却见盛纮绯袍玉带未解,面色红润,行了一礼。
“坐吧。”
盛老太太罢了罢手,放下手中茶盏。
“这些日子,都在传昭哥儿开疆拓土的事迹。作为岳丈,你可没少沾光,几乎是天天都有人约着去吃酒。”
盛老太太打量了一眼盛纮的官袍,笑问道:“今日,怎么改了性子?瞧你连官袍都没换,就特意赶了过来,莫非是又有了什么喜讯?”
此言一出,王若弗登时来了兴致,举目望向丈夫。
盛纮抚须一笑:“母亲慧眼如炬。”
“此次拓疆之举,实为大周首例。常朝之上,官家有意重重封赏功臣,因功绩名单尚未呈递入京,就单独商议了昭儿的封赏。”
“都赏了些什么?”王若弗一脸好奇的问道。
盛老太太莞尔一笑,她也好奇赏赐了些什么东西。
毕竟,这可是开疆拓土的功绩。
“国公之位!”盛纮几乎是一字一字的说出。
“嗯?”
饶是以盛老太太的修养,也不免一愕。
相比起盛老太太,王若弗修养无疑差了不止一筹。
“国公爷?”
“真的假的?”
王若弗惊呼一声,满脸的不可置信。
一声质疑,让盛纮无奈一笑,这种事情还能有假?
“以惯例论之,开疆拓土就得封世袭爵位。”
盛纮抚须,耐心解释道:“不过,昭儿到底是文官,世袭爵位未免影响不好,经韩大相公提议,拔高了封赏的爵位,封以流爵国公。具体的封号,尚且待定。”
“天爷呀!”
从丈夫口中又一次确认了结果,王若弗心中激动,不免惊呼了一声:
“我女婿是国公!”
不管是不是流爵,它也是国公之位啊!
“咳咳!”盛纮轻微咳嗽了一声。
王若弗激动的面色一滞,意识到有些失礼,连忙安分不少。
可心中又实在太激动,分享欲一下子达到了巅峰,王若弗根本坐不住,不免起身,一副端庄的样子,行礼道:“母亲,官人上朝辛苦,我去煲一碗粥,补补身子。”
盛老太太知晓王氏的性子,缓缓点头。
“也好。”
女婿封了国公,不显摆一下,可不是王若弗的性子。
盛老太太发了话,王若弗心头激动,行了一礼,向外走去,步伐越来越快。
“除了流爵,可还赏赐了什么东西?”盛老太太好奇问道。
昭哥儿是韩大相公的弟子,立了这样的大功绩,该有的封赏,韩大相公一定会倾力争取。
国公之位,仅是个开头。
“修史!”
盛纮郑重道:“开疆拓土之功绩,官家有意庆贺。除了该有的庆功宴,还会有大赦天下,编修史书。”
“其中,史书一事,约莫是记载从战国时期,延续到本朝太祖立国,最终是昭儿的拓土功绩。
官家特意遣了翰林院的人,赶去淮左,收集昭儿从小到大的经历,为的就是确保史书真实。”
说着,盛纮眼中甚是艳羡。
史书留名啊!
而且,这还不是一般的史书留名。
末尾就是江昭拓土七州!
完全可以说,就是为了一叠醋包的一笼饺子。
特意编修史书,为的就是称颂最终的拓土功绩!
究竟大书特书到什么地步,盛纮根本不敢想象。
当然,作为岳丈,要是有机会说到华儿,那他说不定也能沾沾光,顺手被提一嘴。
“史书?”
盛老太太“嘶”了一声,再也无法保持平静,扶着椅子起身,尽是惊诧。
“天爷呀!”
以往,盛老太太自噱清净食素,修养上佳。
此刻,竟也不免说出了儿媳的口头禅。
半响,盛老太太端起清茶饮了两口,渐渐心绪平稳。
“还有吗?”盛老太太出声问道。
人老了,经不起一惊一乍。
上一篇:聊天群:我的群友全在反派阵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