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花雪飘飘飞
“吁!”
江昭举目眺望,瞥见一道清瘦紫袍身形,连忙拎住马缰。
仅是望了一眼,江昭果断丢下缰绳,翻身下马。
江昭一下马,百余将士有样学样,连忙跟着下马。
九成九的将士都不怎么清楚凯旋的流程,有的甚至是首次入京,以免失礼,唯有立刻下马。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而宁远侯、忠敬侯、顾廷烨这样出身将门的人,齐齐下马,则是因认出了清瘦老者的身份,以及望见了清瘦老者身后站立的一大批紫袍、红袍官员。
正冠敛容,江昭大步走向清瘦老者,恭敬一礼。
“学生江昭,拜见老师。”
那清瘦老者,赫然就是百官之首,韩章!
以宣德门为分界,除了百官之首韩章以外,还有五位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六部侍郎、九寺寺卿、九寺少卿,御史台主官、谏院主官、五监祭酒、翰林学士.
文武百官,齐齐汇聚,无一缺席。
“昭儿。”
江昭一礼,韩章欣然受之。
老者上前扶起佳徒,欣慰点头。
昔年六岁的小孩,已然开疆拓土,为一方柱石。
没有什么能比教出这样的弟子,更让人欣慰。
文武百官,齐齐注目。
韩章,江昭。
一师一徒。
一位是三十七岁的内阁大学士,四十九岁授宰辅大相公一职,为一国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一位是十八岁的状元郎,二十四岁拓土七州,执掌一方,为西北柱石。
或许,真的有机会一观一门两阁老的佳话。
甚至,一门两宰辅!
“开疆拓土之功绩,此为大周首例。”
韩章欣慰一笑,说道:“该有的赏赐,我都私底下向官家提过建议,必不缺少。”
江昭连连点头。
老师办事,他放心!
这一点,可以说是独属于文官领兵的好处。
文官领兵,一旦有了功绩,几乎不会被刻意压制。
甚至就像江昭一样,有背景的文官能适当拔高赏赐档次。
领头人赏赐不差,底下人的赏赐也会相应好上一些。
相反,若是武将领兵,就连不受到打压都是奢求!
韩章走上前一步,望向百余将士,高声唱道:
“此次西征,披坚执锐,浴血千里,终是拓土。此乃江山社稷之幸,黎民百姓之福。王师凯旋,载功而归,山河同庆,官家已备琼浆玉液,为功臣洗尘。”
“官家有旨,此战功臣,可骑马游街,进宫面圣,领旨谢恩。”
言罢,韩章拍了拍弟子。
“去吧。”
江昭点头,躬身一礼,旋即走向汗血宝马。
其实,百余人游街,除了几位名气本身就偏大的人,余下人几乎分不到什么名气。
而以江昭的名气,也不差一次游街。
只不过,游街一事从来都不单是为了涨名气。
更重要的是享受万众瞩目的感觉!
江子川名扬天下,昔年为一代文魁,跨马游街,肯定不差这一次。
但,这不代表百余位将士不想享受一次。
要是不出意外,这次游街,将会是绝大多数人的人生巅峰。
“走!”
江昭跨上马背,领着百余将士,齐齐入城。
一入宣德门,入目就是夹道欢呼的百姓。
高呼之声,此起彼伏。
熙河开边,意义实在太重大。
一方面,这是拓疆之举,史书留名。
一旦涉及史书二字,注定受人追捧。
另一方面,拓疆之举实在是撑起了大周的脊梁。
这一战的存在,证明了大周未必就怕了西夏、吐蕃。
对民族自信心的增长,非同一般。
无论是朝廷,亦或是民间,都有意促成拓疆举动的传播。
为的,就是鼓舞人心。
江昭举目望去。
平民百姓,达官显贵,官眷贵妇,一一欢呼鼓舞。
偶尔甚至听得见一些讨论的声音。
江昭其人,本就名扬天下,“淮左江郎”、“小阁老”两个称呼传遍天下。
如今,有了拓疆之功,自是让他的声望再度大涨一次。
甚至,一些存在感不高的内阁大学士,也未必就比得上他。
如此,探讨之声自然不可能少。
除了江昭独一档以外,余下最受讨论争议之人,却是顾廷烨、顾偃开父子!
有道是“待我入关,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顾廷烨就是这样的遭遇!
父子二人一齐稳固河州,佯攻吐蕃部落,无一证明了他的确不是简单的纨绔子弟。
起码,抛开人品不谈,顾廷烨绝对是有本事的人。
前程,也注定是勋爵子弟中一等一的存在。
这一来,官眷贵妇自然专注于挖掘顾廷烨的优点。
少年轻狂,偶尔有了些纨绔举动,有什么问题吗?
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顾廷烨从未见过这样的场景,一时间面红耳赤,热血沸腾。
江昭回望了一眼,洒然而笑。
“子川!”
“子厚!”
一声惊呼,让江昭望了过去。
却是曾巩、曾布、章惇、苏轼、苏辙五人。
江昭拉了拉缰绳,骑马靠近过去。
“这还没外放?”江昭有些意外。
如今,已然是六月初。
自嘉佑二年以来,已经过去了六年之久。
按理来说,曾布、苏轼、苏辙三人早已翰林为官三年,须得外放一方。
章惇是榜眼,三年翰林为官,也理应外放了才对。
六月,曾布、章惇、苏轼、苏辙四人,都应该走马上任了啊!
“大相公说让我们等一等,届时跟着你去边疆。”欢呼之声实在太大,苏轼不得不加大声音。
“这样啊!”
江昭了然。
老师特意安排,那就问题不大。
抬了抬缰绳,江昭望向几人:“过几天聚一聚。”
“好!”几人齐齐点头。
“赶快去吧,待会儿别堵上了!”苏轼罢了罢手。
江昭点头,骑马往前走去。
自宣德门入宫,长达三四千米,一行人骑了足足一个时辰。
就此,入宫觐见!
第93章 封荫妻儿!
文德殿。
烛火鎏金,袅袅长燃。
丹陛之上,官家赵祯端坐龙椅,一袭衮冕礼服,头戴通天冠,腰缠玉带,脚踏皂筒靴。
一举一动,尽是庄严肃穆。
自丹陛以下,文武百官,分列左右,齐齐噤声。
以江昭为首的拓疆功臣,以惯例论之,尚在偏殿等候宣诏。
“宣——”
“拓疆功臣觐见!”
一言既出,二十余位拓疆主官,齐齐入殿。
“微臣江昭,拜见陛下!”江昭行了大礼。
余下的二十余位主要功臣,连忙跟着一起行大礼。
“平身!”赵祯伸手虚扶。
“谢陛下!”
江昭起身,身形如青松挺拔,岿然不动,举止间甚是沉稳自信,端的是意气风发。
文武百官,齐齐观望过去。
二十四岁,开疆拓土,仕林名士!
何为意气风发?
这就是意气风发!
赵祯起身,负手而立。
“自王师拓边以来,朕常常秉烛夜观舆图,幸而有卿不负朕之所望,拓土西夏、吐蕃二国,扬我大周国威。”
说着,赵祯向下望去,眼底难掩欣赏,渐渐有些激动起来。
上一篇:聊天群:我的群友全在反派阵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