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117章

作者:从前慢

  光瞅着盆里渗出的油水,就让人流口水。

  易中海在旁跟聋老太叙话,易大妈,何雨柱,何雨水仨人忙着。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

  秦淮如家里,因为转了正,先前发工资是按二十七块五毛算的。

  秦淮如也难得大手笔的,买了块带三分之一肥膘厚的猪肉。

  完了,还给孩子们买了些糖。

  不是高级的奶糖,就玻璃纸包的水果糖。

  吃的是满脸欢笑,一个劲儿的说甜。

  “棒梗,自个儿钱买的,吃着有啥不一样的。”秦淮如问儿子。

  棒梗提起头,毫不犹豫的回了句“甜。”

  秦淮如笑着说:“你再好好想想,琢磨琢磨。”

  棒梗愣了,心里好奇‘这糖除了甜,还能有啥?’

  可劲儿舔了舔,再用手指拿出来看了看。

  放回嘴里,是甜没错啊?

  可不知道咋的,让秦淮如这么一问,棒梗总觉着它是有点不一样了。

  “淮如啊!这馅儿拌的真好。”

  贾婆子这两天给人上课来瘾了,如今是见天儿的给秦淮如做思想工作。

  搞什么鼓励法,怀柔法,温情法,设身处地法。

  总之,她学那两下子,全用秦淮如这了。

  还没放弃,每月要三块钱的盼头。

  秦淮如也不搭理,让她可劲儿的说。

  开始还觉着烦,可听着听着,她就发现这里头还有些道理。

  比她从前动不动骂人“死妈的”可好太多了。

  这下,秦淮如也不烦了。

  您爱说只管说着,还能帮着教教孩子,多好。

  于是,这一家倒也和谐!

  再看壹大爷家里头,靠着对子赚的赏银,让壹大妈买了肉跟馅儿。

  虽说没那么多油水,可也带着二两白肉。

  比往日里,那可要香多了。

  而且,还给每人分了四颗花生米。

  哎哟喂,这可把孩子们乐坏了。

  只觉这年过得,值!

  家家户户都乐呵,就连许大茂都回他爹妈那好吃好喝去了。

  唯独贰大爷家里头,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一家子大气儿不敢出,包个饺子都得屏气凝神,生怕招来鞭子。

  不为别的,就只有一样儿。

  他们家老大,刘光荣没赶回来,说是这年在外头过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 远亲不如邻,大小娟的幸福时光

  大刘家,杨建国跟英子来回跑几趟,大刘婶跟俩闺女帮着搭手。

  这才把准备的菜,锅碗瓢盆都摆上了桌。

  “太丰盛,这也太丰盛了。”瞅着摆满桌的菜,大刘婶一个劲儿的念叨。

  一顿饭十来个菜,没见过啊!

  红烧肉,胖头鱼身子炖的汤,鱼头炖豆腐,全聚德烤鸭,小鸡儿烧蘑菇。

  蒜头炒腊肉,酸辣白菜条,拍黄瓜。

  八道菜,外加油炸花生米,咸菜疙瘩。

  整整十道菜,主食韭菜肉饺子.

  好家-伙。

  大娟跟小娟,看的眼都直了。

  大娟看着小妹,说:“娟儿,你掐我下?”

  小娟抬手,在自个儿胳膊拧了下:“嘶,疼。”

  她不是不舍的掐她姐大娟,那是怕眼前这大娟儿也是假的。

  万一掐她,骗自己咋办?

  所以,还是掐自个儿的好,真疼。

  脸上却直高兴的笑,这些个菜,是真的。

  大娟瞅她那样,跟着掐了把自己。

  “嘶,是真疼。”大娟揉着胳膊,跟她一块儿傻乐。

  大刘婶在一旁偷笑:“瞧你俩那傻样儿,你建国哥和你英子姐,还能是假的?”

  俩人也不回话,就一个劲儿笑。

  太开心,说不出话了。

  等大刘撑着身子坐起,仨人一块抬着把桌子贴床。

  完事,这才坐下准备开席。

  “叔,婶子,咱先干一个。”杨建国开了坛子,给缸子里倒酒。

  大刘耸耸鼻头,眼睛亮了:“建国,这酒闻着就好,领导给的吧?”

  杨建国笑道:“可不,还是大领导。”

  “说是酿的原浆,就这么一坛,让给拎来了。”

  “不过,我这是从柱子那敲来的。”把事儿跟俩人一说,房间里笑声不断。

  大娟跟小娟也直笑,还说着“柱子哥活该,谁让他惹建国哥跟英子姐的。”

  这俩,还没开吃,P-股已经歪了。

  可这P-股歪的挺对,谁对你好总得分得清。

  不向对自个儿好的,还能向着外人?

  跟杨建国比,傻柱可不就是一外人儿。

  “来,咱先干一个。”杨建国举着缸子,倒是没招呼大娟和小娟。

  年代特色,再怎么重视,能上桌吃饭就是疼闺女了。

  搁在乡下,多的是女人带着孩子。

  到灶头啃窝头,吃咸菜的。

  等人吃完了,有剩尝一口,没剩也就没了。

  问个味儿就也算数。

  非得揣着,捧着,养矫情过了出去,得挨社-会的毒打。

  “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

  干了一口,大刘歪着脑袋砸吧嘴:“这酒好啊,我今儿跟着享福了。”

  杨建国大笑:“那您多喝两杯,咱先吃菜。”

  来了,到这儿,杨建国就没拿自己当外人。

  推来推去的,反倒让大刘两口不知所措。

  所以,他也拿起半个主人的架势,反客为主的招呼起-来。

  俩小拿起筷子,咬在嘴里直流口-水。

  等到大人们都动了筷子,这才迫不及待的去夹菜。

  第一筷子,拍黄瓜。

  那些个好菜,没敢动。

  得先等吃的差不多了,剩下了再尝个味儿。

  要不,人来客不够吃,没吃好。

  里外面儿上都挂不住。

  可下一秒,英子就用筷子给她俩一人一鸭腿,放在小碗里。

  大娟懵了,小娟也傻了。

  看看英子,再抬头看自家娘,眼里写着问号:能吃吗?

  “看啥,快吃,今儿你俩放开了吃,没外人。”英子抢先笑着说。

  她就是闺女,能不懂这些个规矩?

  从小到大,她爹都特疼她。

  可有次来人吃饭,英子先动筷子去夹桌上的肉。

  然后,她爹那筷子啪的敲在她手背上。

  那天,英子是一人在灶头吃的饭。

  手背上的红印子,三天才消。

  这叫规矩,家家户户都得守。

  特别是来人的时候,不守规矩,人出了门就得笑话。

  不仅笑话当爹的,也得笑话闺女。

  “没规矩,谁要娶了这闺女,倒了霉了。”

  后来英子明白,她爹是在给自己守名声。

  可她心里就是有根-刺,凭啥啊?

  凭啥闺女就得吃剩的,凭啥小的就得候着,看人在那菜里挑挑拣拣。

  自个儿只能站一旁流口水,凭啥啊?!

  刚瞧见大娟跟小娟那眼馋,却去夹黄瓜的表现。

  她这往日的心思,一下就冒上来了。

  想也没想,就给俩人夹了个鸭腿,吃,只管吃。

  “对,今儿没外人,想吃啥吃啥。”杨建国也附和着。

  有他开了口,大刘婶这才一笑,道:“你俩今儿算有口福了,吃吧!”

  不过,还是给了俩闺女一眼神。

  吃这就行了,收敛着点。

  可别真在那菜里乱扒扒,让人笑话。

  大娟和小娟,哪还有心思去看别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