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248章

作者:从前慢

  “哈哈,不会的,安安只会变的优秀,不会被吃掉。”

  抱起女儿举高高,让她小小的忧愁瞬间消散。

  玩了会,杨建国把她放在炕上和儿子一块儿躺着:“你俩就搁这呆着,我去看看饭好了没?”

  这屋里的大床,是他找木匠特意定制的。

  2X2.2米的木板床,贴着内墙的床沿有寸高镂空木栏。

  床头和床尾,没有什么复杂的雕刻与设计。

  就是实实在在的木桩子切出来的厚板子,采用榫卯的手艺拼接,刨出微小的弧度。

  连漆面都没上,打磨光滑了就成。

  这会儿,还能看出上面打磨时留下的细小划痕。

  床上放了两个瓷实的长方体背靠,是杨建国晚上用来看书时垫在背后的。

  榻上铺着的褥子倒是厚实,光这一床褥子就用了25斤棉花,弹出8斤棉做成的。

  躺在上面是既暖和,又舒服。

  被子没分什么冬夏,就直接弹了两床夏天的3斤棉薄被子。

  9斤棉花一床,两床正好18斤。

  冬天有炉子,屋里是一点不冷,要是真降温,炉子也不行。

  就把两床被子塌在一块儿,也够用了。

  别看只有这么些东西,弄下来就花了五六十块。

  棉花贵,那床更贵!

  不是做工复杂,是他要的料子太实在,用料太多了。

  这屋没有炕,从前那床又不够一家子用的。

  所以,杨建国打了这么一木板床。

  至于从前那张旧床也没扔,在进门正厅靠墙的位置放着。

  如今夜里,志远跟志怡就在那床上睡着。

  俩人一边一…个,睡的踏实。

  天天晚上起了去看,那小手就搁中间牵着……

  这兄妹俩,将来感情指定好。

  不大一会儿,杨建国用托盘端着饭菜回屋了。

  来回端菜干啥的,一趟就齐活儿了。

  决定不用主屋那灶,在中院儿老房子里烧饭,杨建国就在厂里打了这么个钢托盘。

  托盘底子比普通的要更深,上面还打了个盖子。

  成天在院儿里端来端去,总带着油水儿。

  那让人瞧多了,心里难免惦记。

  有这盖往上一扣,得免多少麻烦,多好!

  英子后头跟着也进来了,“平平、安安,吃饭了。”

  俩小的趴在炕上,撅着往后一挪、一挪的下了床,颠颠的跑了过来。

  英子也把铸铁炉子上放着的蒸锅端下来。

  掀开,热气扑面,四个囫囵个儿的鸡蛋让捡了出来。

  上下两层馏的白面馒头,看着就香!

  猪肉炖白菜、粉条,有菜有汤的满满盛上一碗。

  就这白面馒头,自家腌的白萝卜条,酱豆。

  黄豆用大酱腌制,吃起来越嚼越有味儿。

  因为盐洒的足,堪称下饭神器。

  不过,今儿最硬的一道菜不是这些,而是摆在托盘中间的那道松鼠鱼。

  “柱子这手艺是越来越好了。”尝了筷子鱼,杨建国有感而发。

  早早结了婚,把心思放在自个儿日子上。

  院儿里也没了那些个狗屁倒灶的破事,傻柱倒是有更多时间研究自个儿的厨艺。

  现在,做的菜是越来越好了。

  眼前这么一桌子丰盛的饭菜,有肉、有蛋,还有鱼和白面馒头。

  可英子还是一副心神不宁,笑容勉强的样子。

  只因先前跟冉秋叶碰上的时候,她说的那一通话。

  “建国~”

  实在忍不住心里的担忧,英子还是开口了,“你知道那事儿吗?就帝大,学生让给抓了的事儿?”

  看到她神色间的慌张,杨建国温和笑道:“听说了,没事,跟咱没啥关系。”

  “不是,我怎么听说,外头乱的紧啊?”英子也是在外头上工的。

  食品厂里女人多,不少人身后都是有能耐的。

  这厂子里待遇好,工作轻松,安排个自家女人啥的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这消息也不是一般的灵通。

  有时候,外头还没迹象的风声,就现在厂里吹起来了。

  百名学生被抓,接下来就是我的一张大字报登场了,风终于是要吹下来了。

  红卫兵也要因为一封表彰信,转为合法机构。

  那场涉及到一千三百多万人的大串联,等等……

  这些事都将在今年发生,风头不对才正常。

  好在自己也有四年的时间去准备,现如今的轧钢厂可以说是水泼不进。

  就算有人要兴风作浪,也得先问问轧钢厂里上万工人。

  下属几十个厂子、机构,答不答应!?

  “最近,我们厂里那革委会可是特别活跃,我看厂长的样子,压力不小。”

  有了杨建国的保证,英子安心了些,可还把自己知道的说给他听。

  如今革委会的存在,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而且,手中的权利是大的吓人。

  上到领导干部,下到普通工人,都有权过问‘提意见。’

  说是‘意见,’可这意见每回基本都照着办了。

  厂里就没个反对的声音,就是有过几天也变了说辞。

  总之,这个看起来只有三两人的办公室,邪门的很。

  “这些话在家说说就成,在外面不管多亲,提都不能提。”

  该交代的,这时候也得给英子先交代清楚了。

  祸从口出,她原本就不是个说嘴的。

  可谁身边还没三五亲近贴己的小姐妹了,说起话儿自然没那么些顾忌。

  但现在,往日里不说的继续保持。

  往日里说闲的也该停一停了,这头阵风是最狂的。

  四个月,一千三百万人的大串联,导员每次必亲自接见的运动。

  除非把时间再倒回去,干一场。

  要不,这谁能挡?!

  “年底前这段时间,哪儿也甭去,下了工就往家走。”

  “把红宝书时时刻刻装包里,啥丢了那都不能拉下。”

  “那边屋里的画像和牌子都贴上、摆上了吗?”

  听见杨建国的询问,英子点头道:“都贴好了,就贴在正当中,俩屋里都贴了。”

  “还有那牌子,也都专门用木架子撑着摆在画像下面,一点不差的。”

  有了这些个回应,杨建国的嘴角再次上翘,轻笑着说:“那就成,几个月一晃就过去了,咱只要踏踏实实工作,保准没事。”

  ……

  PS:为避免和大家说拜拜,在仔细琢磨剧情!.

第二百五十五章 大字报游行,许大茂当权

  预料之中的事儿,如期发生。

  可对大多数群众来说,依旧是瞧个热闹,茶余饭后的谈资倒是一下充裕了。

  “听说人当场就让放了,导员还接见了嘞!”

  “那算啥,红卫兵这下才是真的牛气……”

  “我跟你说,刚我回来的时候,街上全是举着大字报游行的学生,都要造反…”

  “是吗?学不上了?”.

  “上啥学啊,这会儿全都去造反了。”

  “诶,刚过两年好日子,这世道又要乱了。”

  “嘘,瞎说啥呢,回了回了,做饭去。”

  “对对对,看我这嘴,做饭做饭,我家那口子也该回来了。”

  骑着车往家走,沿街就看见高举大字报和画像的游行队伍。

  旁边街道两侧全是围观的人群,杨建国一溜烟儿的骑车贴着队伍走了。

  这会儿刚起个头,热火还在温煦。

  倒是也不怕,突然让人给拦下。

  再说,他身上穿着印有红星轧钢厂的工服呢!

  回头还得跟工人们都说声儿,外出把工服都穿上,别搞什么时髦的造型。

  那头发,自己改的小脚裤,趁早叠了压箱底。

  “姐夫,姐夫。”远远瞧见杨建国,李爱民撅着飞快蹬了几脚赶了上去。

  瞧见他,杨建国放慢速度。

  等他并肩,这才问道:“你咋走这儿了?”

  李爱国到厂里上班有一年半了,如今是他第三个徒弟。

  杨建国也就收了这么仨徒弟。

  前面儿有些闲话,可李爱国表现也争气。

  进厂半月转正,半年考一级,一年半荣升二级。

  就十几天前刚考完,崭新的证书还热乎着呢!

  两次考核,杨建国全程不参与。

  而且,明确公开表示要对他一视同仁,按照严格的考核标准来办。

  走他这条路,说是捷径,其实满地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