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357章

作者:从前慢

  下岗,光提起这俩字,李兰就觉着心惊肉跳。

  下岗?下岗了干什么?能干什么?!

  跟着爱民去做生意,那不得让人瞧不起,整日里让人戳脊梁骨?

  再说,都去做生意了,咱家成分不会变吧!

  可要都这样,是不是就没事了。

  看到李兰变幻的脸色,杨建国暗自叹了口气。

  就连自个儿男人做生意赚了大钱的李兰都是这番表现。

  那些个一辈子只知道在厂里上工的工人,想法又会有多么固执?

  该如何妥当安置这些人,引导他们自谋生路,杨建国的大脑不停转动。

  “姐夫,你们老厂办的那个展览会老牛了,我这车就在会上买的,你没见着……”

  展览会,老厂……轧钢厂,三产……

  啪~

  杨建国一拍大腿站了起来,“你们先坐着,我出去一趟。”.

第三百八十七章 不得了,花瓶还是卧室好

  三产外包,下岗再就业指导。

  定好调子及发展目标,以外包的方式让工人们逐步接触市场,逐渐适应市场竞争。

  既响应政策号召,鼓励工人们走出去,减轻人员负担。

  又不会过于突兀,给工人一定的时间适应,避免催化矛盾造成悲剧。

  保证改制平稳过渡,还能给厂里创收。

  一举三得!

  不过,再好的制度也得有人执行才算数。

  杨建国的初衷,想法是好的.

  能不能真正有效,还得看下面的执行力度怎么样。

  他不是什么大罗神仙,挥挥手就能把一切安排的分毫不差。

  作为整个社会微不足道的一份子,杨建国能做的也只有尽人事,听天命了。

  《关于改制试验田成果及全面推广的一些想法》,这是杨建国向上面递交的第三份报告。

  也会是他的最后一份报告。

  能想到的,补充的全都概括在里面了。

  现在,他得先把京郊机械厂的交接给办妥了,马德贵的钱可是已经入账了。

  “领导。”见着杨建国,司机小段打开车门。

  杨建国点点头,说:“不是跟你说了,我自己来就行。”

  “那怎么行,这是我的工作,要是让主任看见了,不得让我回家啊!”

  小段笑嘻嘻的表情,看不出个真假来。

  跟着这位领导,是他开车这几年来最轻松的日子。

  往日里,领导从来不用车。

  就骑自己那自行车来回跑,只有正式场合,或是要出去才会叫他把车开过来。

  为人更是客客气气,对自己关照有加。

  能跟着这样的领导,小段乐意给他开一辈子车。

  “走吧!”上车坐好,杨建国就陷入思考。

  最近事务繁多,不光人没时间,脑子也停不下来。

  等到了地方,小段提醒几声,杨建国才从思绪里挣脱出来。

  “领导,前面看着来了不少工人。”

  小段有些紧张,说:“您先别下车,我去看看情况。”

  “不要紧,靠边停。”杨建国让他靠边,手已经按在车门上。

  小段知道拗不过他,连忙靠边停好,拉上手刹连忙跟着下车。

  “杨师傅~”

  “杨师傅,你可得给我们做主啊!”

  “杨师傅,这厂真就让卖了?”

  一声声追问,一张张迷茫沉痛的面容,让杨建国意识到他们并不是来闹事的。

  这些人的青春,一生都奉献给了京郊机械厂。

  对他们来说,这是比家更熟悉的地方。

  大半生的回忆里,京郊机械厂都是绝对的主角。

  现在,曾经让他们骄傲自豪的家没了。

  心里揪得慌啊!

  “各位师傅,各位。”杨建国扶着当面走来的老师傅,仰头向着大伙儿吆喝。

  该说的上回都已经说了,道理大伙儿也都明白。

  可明白不代表能接受。

  他现在说的再多,也没什么意义。

  无非是引导着,让老师傅们把心里的憋屈和难受发泄出来。

  等他们慢慢接受现实,认清现实,心里自然能好受些。

  至于怎么接受这个现实!

  杨建国不知道,也许一辈子都接受不了。

  但时代的大势从不会因个人的意志停滞,古往今来皆如此。

  小势可改,大势——不可逆!

  这是杨建国多年来,最真实的感悟及体会。

  “好了,大家都起来,都起来吧!”

  扶着想要跪下求情的老师傅,杨建国把人拉了起来:“都起来,我在这跟大家保证。”

  “厂里的赔偿肯定会到位,这个我会亲自监督。”

  “过渡期的工资,也会尽快全额补发到大家手里,一分都不会少。”

  “想要回来上班的,等人老板接收了厂子,把什么都捋顺了。”

  “原机械厂的工人是有优先入职资格的,这点大家可以放心。”

  “当然了,要是干的不好,被人老板开了,那只能怨自个儿能耐不行,谁都怨不着啊!”

  “不过,我相信在场的老师傅们都是明白事理的人。”

  “咱们什么大风大浪,大灾大难没经历过……在这儿,我鼓励大家走出去,靠双手,靠勤劳吃饭,做什么都不丢人。”

  “老祖宗都说过,自力更生,现在上面儿鼓励大家以勤劳致富,你们要相信组织的决定。”

  人群后方,杨建国先前来的路旁停着两辆车。

  张良玉跟马德贵就在车上坐着,看着前方正在对工人们进行讲话的背影,眼底神色各异。

  这个杨建国,说出的话总是那么有信服力。

  身上更是有种莫名的感染力,总是会让人不由自主的代入他的语境。

  “大伯的眼光,还是那么准。”张良玉不无感慨。

  就是眼前这个人,身上的光芒连大伯都压不住。

  现如今,在上面儿也是挂了号的。

  能担当皇城顾问,那能是一般人嘛!

  要知道,这些顾问们说的话,提出的议案可是直接影响到大势的走向。

  正值壮年就走到这步,不得了,真是不得了啊!

  回想起先前大伯跟自己进行的分析及判断,张良玉觉着自己是该好好维系这份关系。

  加深彼此的联系才对。

  “人走茶凉,等我退了,我和你父亲的余荫顾不了你几年,最后还是得看你自己的手段。”

  想到大伯说起这些的时候,眼底的失落及无奈,张良玉心里多了几分从前没有的紧迫感。

  前面人群散开,司机阿洪提醒了句:“人散了。”

  张良玉抬眼想了下,说:“把车靠过去,等会儿我坐他车走,你跟着。”

  “领导,后面有车过来。”前面,把人劝回去的杨建国也听见小段的提醒。

  回过头一看,车牌他认得,除了张良玉还能有谁。

  再后面那辆,马德贵正把脑袋伸出来挥手呢!

  几分钟后,三辆车汇成车队往厂里开,张良玉上了杨建国的车。

  只剩后面儿跟着的马德贵,一人在车上琢磨,这俩在车里会说些什么?

  “老板,你说着不会是个坑吧?”身边穿的花花绿绿,大腿上套着光溜溜透明丝袜的小秘酥酥的问了嘴。

  那声儿传到耳朵里,骨头根子都麻了。

  可马德贵却脸色一变,冷着眼说:“你那嘴我不用的时候,还是闭上的好。”

  瞧见他生气了,小秘吓的花枝乱颤,怯怯的说:“对不起,老板,我不说了。”

  “别给自己惹火,更别给我惹麻烦。”瞅了眼那张楚楚动人的小脸,马德贵面无表情:“下次,你还是别跟着了。”

  这漂亮没脑子的花瓶,还是放在卧室里用的好.

第三百八十八章 交接,杨建国病了

  跟张良玉在车上,没聊什么实质性的。

  不过,杨建国倒是察觉到他的态度变了。

  比以前更温顺,骨子里的桀骜也收起来了。

  直白说,身上那些让人不舒服的棱角圆滑了,比从前更会来事了。

  看来,这段时间的经历没白费。

  眼看前面儿就是厂大门,张良玉突然提起‘股票’的事儿。

  “杨主任对股票,是什么看法?”张良玉是真心请教。

  在他看来,能成为皇城顾问的杨建国总该有些独到的见解。

  而这也不是杨建国头回听见‘股票’俩字了,现如今股市有这么热闹吗?.

  “江岛的盘子,以你现在的资本很难玩得转,真想靠这个发财,去深地吧!”

  杨建国也是最近才知道,深地前些天已经发行首支股票,深宝安。

  公营+地方认购200万,彻底带动了身处时代前沿的特区人民。

  到目前为止,预计发行的800万股已经认购过半了。

  要想搭上这趟车,就看张良玉的动作够不够快了。

  至于能赚多钱,杨建国真没这方面的记忆,但光凭借他这辈子的眼光就能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