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海烽烟 第11章

作者:希灵使徒00

  对于现在的联邦人来说,他们现在有一种和一个僵尸作战的感觉——明明大明帝国这个国家都已经摘牌了,皇帝和原本皇族出身的左督御史在应天府之变当中同归于尽,但是该死的明军居然还在和他们作战。

  是的,现在无论是陆地上还是海上,依然和西方作战的武装力量依然打着的是明军的旗号,这些明军就像是无头战士一样,让联邦人有些看不到这场战争的尽头在哪。

  让联邦人都觉得有些迷茫,这其实很不容易。

  因为这个时代的联邦,事实上是在西方各国当中最单纯........也是最魔楞的一个。

  说单纯是因为这个时候大多数的联邦国民确实单纯得有些可爱,他们是世界上主要大国的国民当中少有的喜欢把各个国家分成“好国家”和“坏国家”来看待的,而且他们对于自己的价值观非常的自信,只是这些年以来的联邦人越来越相信他们就是被上帝选中的山巅之城。

  现在的联邦是联邦历史上承受战争伤亡忍耐程度最高的一个时代,联邦南北战争时代的老人还没有入土,无底线的战争将会是个什么样子联邦人尤其是南方的联邦人,可是再清楚不过了。

  而新生代的联邦人又为这个国家提供了扩充的人口基础和工业基础,无论从这些联邦人哪个方向来看,“邪恶”的同盟国集团到现在还有最后一个国家没有倒下,那么屠龙的勇士就不能够停下自己手中的宝剑。

  而对于看得更清楚的联邦精英来说——他们目前同样不想中止战争,不说他们的企业能从战争当中获得多少好处这样肤浅的问题,联邦的精英们发现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联邦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并没有从这场战争当中获得足够大的好处。

  由于比历史上更早地介入一战,联邦人陪着维多利亚和高卢在西线绞肉几年下来虽然打的是辅助,但是也丢进去了几十万联邦大兵的生命,这已经成为了联邦人死亡人数第二多的一场战争。

  更不用说在大洋上联邦海军更是从开战之初吃瘪吃到现在,别看现在联邦海军牢牢地掌握着西太地区的主导权,但是翻开战绩来看一看——

  是哪个国家没有大哥带着,连胜仗都不会打?

  是哪个国家开战两年就送掉了自己海军所有的战列巡洋舰?

  是哪个海军在最后的关键一战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划水,主要的DPS都是大哥打出来的?

  总之在这样憋屈的背景下,联邦人如果不能够真的大口吞下几块肥肉的话,联邦人说不定真的准备把这场战争旷日持久的继续打下去。

  就像拔河比赛进行了最后的时候那样,双方其实都是在比谁更绷不住。

  -------------------------------------

  德川明子透过火车的车窗有些好奇地打量着外面雄伟的金陵长江大桥,这是目前整个亚洲最大最长的大桥,通过这座公路铁路两用桥,这个古老的帝国被长江分化开的南北两岸被连接在一起。

  作为德川家的小公主,虽然从小的生活也算得上是养尊处优,但是曾经在瀛洲的时候,德川明子可从来没有机会目睹这样雄伟的超级建筑,这让她的小嘴巴都不由的微微张开。

  只是曾经优渥的生活都已经离她渐行渐远,如今二八年华的德川明子已经体会过了当初从瀛洲本土撤往新罗这一路以来的颠沛,跟着天朝的军队撤到新罗之后,德川家这边的生活条件就更加一落千丈了,甚至家中有些人都对追随明军的举动表达了后悔——如果主动向天皇投降并且让出权力的话,至少能够在瀛洲做一个富家翁吧?

  哪用像现在这样,像一块无根的浮萍一样,只能仰他人的鼻息过活。

  不过好在这样的苦日子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也总算是熬到了头,随着晋王领兵入朝,德川家也终于得以和这个目前上国国内最有权力的王爷搭上了线。

  从那个时候开始,自己的父亲就把自己叫过去,郑重其事地告诉自己,接下来他将会尽全力把她德川明子送到一个男人的身边,而德川明子的任务就是保持好自己的美貌,同时伺候那个男人的饮食起居。

  德川家的大小姐要像一个下人一样去伺候另一个男人,这在瀛洲的话恐怕是很难让人接受,但是在天朝她要面对的那个男人是晋王府的世孙,不仅年纪不大而且才貌双全,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负天下之重望的爷爷,在眼下的天朝是最有希望登上大位的。

  等到了那个时候,这位世孙就摇身一变变成皇太孙了。

  前面马上就要抵达应天府了,这个时候一个温柔的女声从德川明子的背后传来,德川明子听到了对方是在唤自己的小名,于是连忙从窗外收回了目光,穿着一身和服迈着小碎步就来到了一个穿着知性、雍容的女人身边。

  “世子妃您找我?”

  德川明子的中文说得非常好,虽然从语气上能够听出一些类似日语的生硬停顿,但是从口音上来说,已经几乎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了。

  通过这几日以来的接触,世子妃对于这个瀛洲小姑娘有着极大的好感。

  德川明子由于生下来之后长得就很漂亮,因此从小就被作为政治联姻的工具而培养的明子。伺候人起来确实让人非常的舒服和受用,只能说专业的不愧是专业的,

  “马上就要到应天府了,只可惜我家那个傻小子这几天应该不在应天府,不过如果他要是知道你们德川家出了你这样一个大美女的话,那肯定是会过来看一看的。”

  世子妃就像绝大多数这个年纪当妈的一样,只要聊起来的话,那么三句话就把话题引到结婚生孩子上面来了。

第二十七章 滚烫的血(1)

  虽然说德川幕府把德川明子送过来,明显是带有政治上的目的,希望能够抱紧晋王府的大腿。

  但是这些是男人需要考虑的问题,在世子妃的眼里这都不是事,世子妃不过是一个普通小门小户家的小姐,只能说算是书香门第出身,家国大事政治联姻什么的她不懂也不在乎。

  毕竟她当初和李仁炽在一起的时候也不是什么自由恋爱,但是现在也过得恩恩爱爱的,世子妃对于德川明子可以说非常满意,人长得漂亮,性格又好,一看就是一个孝敬长辈、温婉贤淑的性格,好像在瀛洲那边叫做大和抚子?

  而且娘家势力在国外,也免去了许多麻烦。

  在火车到站之前,德川明子陪着世子妃东一句西一句地在那里说着话,世子妃的言语当中除了对自己丈夫和孩子的思念之外,似乎还有对于应天府这座城市的轻微排斥。

  毕竟现在全天下都在传晋王李宗棣现在离当皇帝就差一步了,如果晋王真的走出了那一步的话,那她以后可就要变成太子妃了,未来甚至可能要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天底下没有几个人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内心没有一丝波澜的。

  世子妃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未来的这一切,不过无论如何,这一切的决定权都不在她一个妇道人家的手中,所以世子妃现在想要给自己的儿子找媳妇,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自己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不管以后会怎么样,当妈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早点成家立业总是不会错的吧?

  只是世子妃确实对于政治完全不懂,德川明子在察觉到世子妃对自己的喜爱之后并没有欣喜若狂,因为德川明子心里很清楚自己被送到那位世子孙的身边虽然是出于政治原因,但是自己这根本不配算作政治联姻。

  大明进入近代以来,各方面的律法都越发的完善,而在这其中的婚姻法也是几经修改,妾这个身份已经从法律上消失了,除了皇帝之外只有太子、亲王这些级别的宗室贵族才有资格名正言顺地纳妃,否则的话都只能是XX夫人,就像是民间那些没有正式婚姻关系的“姨太太”一样。

  如果德川幕府现在依然掌握有整个瀛洲的话,那么自己或许确实有资格成为晋王府世孙的正妻,但是一来现在的德川幕府只不过是一条丧家之犬,二来.........在李晋王府未来很可能会成为新帝国的皇室的情况下,未来很可能成为第三位皇帝的世孙,他的皇后必须是一个中国人。

  这是大明朝用快600年的时间、用两次挽救神州陆沉的历史所塑造出来的强烈的民族认同,在21世纪的互联网上你怎么会看到网友之间在交流的时候互相扣帽子,其中有些人就会被扣上皇汉的帽子,但是在眼下这个时代不会有人给你扣这个帽子——因为在这这就是最大的政治正确,大家都是皇汉。

  德川明子在来之前就被自己的父亲反复教导——瀛洲以前是大明的狗,现在的德川家就更是一条野狗了,他们的目的就是要给李家当好这条狗,当狗就不要有过多的妄想。

  话很难听,但是德川明子觉得自己的父亲说的很实在也很实用,摆明自己的位置对谁都好。

  当火车在站台上停下来的时候,德川明子搀扶着世子妃一起下了火车,然而世子妃来到火车站的月台上之后就开始左右张望寻找着什么,很显然世子妃正在寻找李仁炽,对世子妃来说,她肯定以为自己的丈夫会来到月台上接她,毕竟两人之间夫妻感情很好,以往常夫妻两人之间对于对方的了解,世子通常都会亲自来接自己的妻子。

  可是世子妃在站台上只能看到世子派来接她的锦衣卫。

  “世子呢?”世子妃有些疑惑的问道。

  “世子现在应该在晋王殿下那里。”那名被派来负责接世子妃并且保护世子妃安全的锦衣卫官员上前来答到:“世子本来是准备亲自来接娘娘的,只是今天世子抽不开身。”

  听到李仁炽是去找老爷子去了,世子妃点了点头,现在估计也确实是这父子二人最忙的时候了,别看距离当初引兵入京已经过去了半个月,但是那爷俩现在忙活的只会更多,这一点世子妃从世子给他寄回来的信件当中的次数和频率就能够辨别一二。

  世子妃点了点头,不过她下意识地多问了一句:“那你知道世子去找王爷是要干什么吗?”

  这名锦衣卫闻言摇了摇头:“我们是外勤组的,这我们就不知道了,不过世子爷今天出门的时候..........带了两把弓,可能是要找王爷射箭?”

  射箭?

  现在这个节骨眼上这两位难道还有闲心雅致和空闲出来的时间来玩射箭吗?

  -------------------------------------

  随着一阵箭矢破风带来的呼啸声和一声极为沉闷且有力量感的撞击声,一枚如同短矛一般的箭矢被射在了靶心上,只是这临时找来的通常服务于寻常反曲弓的箭靶显然对于这样势大力沉的战弓所发射出来的弓矢有些过于勉强了,靶子感觉再来两箭就能被直接射劈开一样。

  李宗棣甩了甩自己的手腕,看着自己精确命中靶心的准头满意地点了点头,他转过头来看向李仁炽:“真没想到这年头还有这么好的明弓..........会做这种弓箭的师傅,现在全国都不多了吧?”

  李宗棣手里拿的明弓在另一个时空当中就是大名鼎鼎的清弓,当然无论哪个时空这种弓箭事实上都起源于隆武朝以前的明军,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强的战弓,这玩意在8世纪的时候都还是当时的明军主力装备之一,从8世纪末开始,才彻底从明军的装备序列当中被淘汰。

  懂行的都知道官制明弓其实是一种隐藏得很深的二段反翘弓。

  明弓弓脑和大弦垫部分对标土耳其弓的第一段板,需要承受开弓时巨大的拉伸力,是工艺难度很大的,清弓的长梢才等于土耳其弓的第二段梢。而中古长梢弓是没有弓脑的,只是一段插接,实际制作难度小清弓四五倍!

  所以晋王才会感叹,现在居然还能找到制作这种弓箭的师傅,因为现在弓箭基本上只是作为一种娱乐和狩猎的工具而已,客户群体很窄(喜欢玩枪的肯定比喜欢玩弓的要多),因此会这种弓箭的制作手艺的人也不多。

  因为明弓的插接精度和变态程度在弓箭当中算是比较夸张的,如果是不熟练的师傅想要强行去制作的话,精度不达标的明弓拉满分分钟扭梢把使用者抽晕。

  李宗棣掂量了几下自己手中的弓箭,晋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狩猎爱好者,弓箭和枪械都很喜欢,自己这大儿子今天算是针对自己的痒处狠狠地投其所好了,打个比方的话就相当于你以后的儿子突然给你买了万代新出的高达,你这个时候除了欣喜之外,肯定心里还会生出警觉——这小子是又要被请家长了,还是又没考及格?

  虽然李仁炽从小算得上是那种别人家的好孩子的类型,但是今天这表现实在是有些过于反常了,难道说这小子最近惹了什么祸了?

  然而更让李宗棣有些惊讶的是,自己的大儿子也拿起了一把弓,当然,有些文弱的大儿子玩明弓的话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了,所以李仁炽拿起的是一把普通的反曲弓。

  李仁炽随手从剑壶当中抽出一支箭来,一边张弓搭箭的同时,一边用随意的语气道:“难道说我在没有犯错的情况下,就不能邀请父亲到这里来射箭、娱乐、放松一把?”

  “我知道你小子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一会我还有事,不能陪你在这耍很久,我建议你现在有话便说,有屁就放。”

  说完,李宗棣就看到世子射出来的箭飞到了自己的靶子上,他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把手稳住,手都拿不稳的话箭怎么可能射得中?”

  李仁炽深深的吸了口气,这一次他的手拿稳了,并且保持着明弓那传统且有些丑陋的射箭姿势,嗖的一声将箭射出之后,这一次虽然没有命中中心,但是好歹算是上靶了。

  不过世子主要的精力显然并不在射箭上,这一箭上靶之后,李仁炽转过头来面向自己的父亲:“父亲,我听说你把不列颠大使给撵走了,还差点想要动手打人。”

  “谁说我要动手打人了?”老爷子听到自己儿子的话之后不满地哼哼了两声:“我难道还不懂得基本的外交礼仪吗?怎么可能跑去动手打别国的外交官?”

  “可是我听说你把手套甩到人家的脸上了,朱尔典先生气得脸都红了。”

  听到这,李宗棣似乎有些得意地笑了笑:“只可惜那个王八蛋到最后都不敢把我丢出去的手套给捡起来,这丢手套决斗也是他们西方人正常的礼仪吧?只可惜今天遇到了一个软蛋。”

  “父亲,人家那不叫软蛋,人家知道自己作为一个外交官,最应该做的是什么,父亲您也应该明白,您现在这个身份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我现在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是带我们打赢这场战争——或者至少我们不能输。”李仁炽认真的道:“维多利亚人主动让他们的大使联系我们,考虑到最近维多利亚人还派了三条战列巡洋舰来到这里,很显然,维多利亚人是准备要和我们进行私底下的接触,或许我们可以和维多利亚人达成一个停战协议,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联邦人的身上了,现在联邦人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是真正的重中之重,这些话我不说,父亲您也应该明白才对。”

  “我当然明白。”李宗棣的脸色也逐渐的沉了下来:“可是那些维多利亚人显然是把我当做走投无路的家伙来看待了,更过分的是他们一张嘴就要我们割让整个旧港宣慰司..........你觉我能答应吗?

  我到现在脑海当中回忆起来都还是新加坡要塞最后一战当刊登在报纸上的那些画面,你让我怎么答应维多利亚人的要求?我要是答应了维多利亚人,我死之后到下面去我有什么脸面去见那些烈士?”

  “父亲,我们和联邦人接下来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军的表现。彻儿此前也和我说了,维多利亚人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战列巡洋舰队,对我们的威胁是最大的。

  更不用说莱塔尼亚公海舰队也已经投降,去年11月份,公海舰队的军舰就已经前往斯卡帕湾等待瓜分..........算上莱塔尼亚人手上的5条战列巡洋舰,如果维多利亚人愿意的话他们可以派出十几条战列巡洋舰来对付我们。

  父亲,我知道做出这样的决定很屈辱,但是韩信尚且也受胯下之辱,我们..........”

  “老夫不愿意当韩信!而且韩信就算是钻人家的裤裆,他也没有从维多利亚人的裤裆底下钻过去,老夫这辈子就是骨头硬!这腰和膝盖他就是弯不下去!”李宗棣带着些许的怒气打断了自己大儿子的话:“如果维多利亚人要打,我就连他们一起打!他封锁海上我游不过去,那老夫就带人穿过中南半岛奔巴拉特去!”

  “巴拉特已经独立了,父亲。”

  PS:说起来,在这本书里经过我们的讨论,准备让巴拉特提前获得独立,就当维多利亚人信守承诺了,反正历史上维多利亚人就是承诺要在一战后让巴拉特独立的。

  至于为什么要让巴拉特独立呢?

  那当然是因为各国海军都有非常多有意思的军舰,但是这些军舰当中的大多数脑子正常的国家都不会买,但是如果不造出来的话,又觉得海军史上又缺了点什么。

  所以,我觉得我们需要一个三哥。

  巴拉特人以后自己的第一条自造战列舰我都想好了,1号舰维拉特号,2号舰维克兰特号,至于3号那自然就是维克拉玛蒂亚号了。

  完美!

第二十八章 滚烫的血(2) 国有诤臣

  李仁炽的这一句话令老爷子拉开弓弦的手都抖了一下,结果这原本能够命中靶心的一箭削在了箭靶的边缘,堪称弓中MK7的明弓(清弓)射出去的箭那是标准的“低速超重箭”,一下子就把整个靶子给掀翻了,靶板的边缘都缺了一角。

  巴拉特独立了。

  在李宗棣发动靖难的第2天,巴拉特独立的消息其实就传来了,只不过那个时候全国上下都没有人去关心国外一个殖民地的独立,虽然这个殖民地在全世界都算是非常特殊的存在。

  相较于另一个世界当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这边这个世界大战无论是波及的范围还是烈度,都不是另一个世界当中的世界大战能够相提并论的,另一个世界的一战在本世界的世界大战面前只配叫欧战。

  因此面对烈度更高、投入更大的这场规模空前的战争,维多利亚帝国也付出了更高的代价,在欧洲、中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地面战场进行绞肉维多利亚人离不开大量的巴拉特部队,不管这些巴拉特部队的战斗意志相较于正版的维多利亚军来说有多差,很多时候有总比没有强。

  尤其是在东方,事实上从9世纪开始维多利亚帝国和大明帝国的一系列交锋当中,维多利亚人总是会试图用海军在海上拿捏大明,而大明也总是会用陆军从地面上威胁巴拉特来拿捏不列颠。

  当时的高卢报纸就曾经形容过这两个帝国在东方的对抗——双方互相捏着对方的蛋蛋。

  只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维多利亚人居然会通过这种把自己的蛋割掉的方式来避免自己被敌人用自己的蛋来威胁。

  好吧,这只能算是一句夸张的玩笑,在这个世界巴拉特的独立并非是突兀的,从9世纪开始这个世界的维多利亚帝国就要面对比另一个世界更多更强的挑战者,因此维多利亚帝国对于巴拉特这片土地上的压榨也比另一个时空更甚。

  在更加轰轰烈烈的巴拉特大起义后,维多利亚人开始用软硬并蓄的方式来治理这片不列颠最宝贵的殖民地,并且在进入本世纪之后在和包括莱塔尼亚在内的国家进行一系列军备竞赛的情况下,更是不断地给巴拉特画饼,许诺在未来给予巴拉特自治领的地位。

  但是在更加惨烈的世界大战当中,维多利亚人既然想要从巴拉特的身上获得更多的兵源和资源,那么他们就需要开出比自治领更高的价格,很显然给予巴拉特独立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几乎成为了一种必然。

  当然,像不列颠这样的殖民地老油条、帝国主义搅屎棍、国际端水大师肯定不会不对巴拉特的独立预先挖坑,高卢人都能够在二战之后一方面在非洲让殖民地独立的同时继续当非洲无冕之王,维多利亚人也能够让巴拉特人好好体会一下当乾隆的儿子是个什么感觉。

  巴拉特现在国内包括铁路、矿场、工厂在内的许多重要的产业和资源都有不列颠资本的浓厚印记,而维多利亚人在殖民地时期培养出来的那一大批巴拉特皮伦敦心的“荣誉维多利亚人”依然能够为不列颠在巴拉特攫取相当的利益,而且不列颠还不用负担治理巴拉特的成本。

  虽然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现在的巴拉特依然没有完全摆脱不列颠的控制,但是从名义上来说,巴拉特确实从原本巴拉特大陆上上百个土邦所组成的地区,变成了由维多利亚人强行捏合起来的一个国家。

  这就让过去大明传统的以威胁巴拉特来威胁维多利亚人的传统路径失去了作用,就像在传统武术的对决当中,你没有办法用猴子偷桃来威胁一个太监。

  人家下面没了!

  “维多利亚人上下嘴皮子一翻说独立就独立了?独立了我也能打!到时候看难受的是谁。”老爷子双手叉腰,咬着后槽牙就差在那跺脚了:“我这辈子最恨被别人威胁,尤其还是拿国家利益来威胁我,维多利亚人以为他们这么做就能够按着我的头逼我就范?!”

  “父亲,这个时候就不要说一些意气用事的话了。”李仁炽一边叹气一边劝诫道:“且不说从地面上进攻巴拉特后勤补给的压力有多大,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进行武力教训的话,就算打出几场胜利我们事后也要主动撤出,维多利亚人完全可以什么都不管,因为独立的巴拉特挨打了不列颠政府上下没有人需要负责。

  而如果我们要决定彻底占领巴拉特的话,强行占领一个觉醒了民族意识的现代国家,我们面临的治理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无论是从治安上还是从人口的负担上.........”

  “巴拉特那也能叫现代国家?”

  “虽然国家和民族的理念都是维多利亚人加给巴拉特人的,但姑且也算是有..........父亲,以国家现在的状况,我们不可能有能力支持一场对巴拉特的远征,就算巴拉特没有独立还是不列颠的殖民地,我们也很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威胁维多利亚人........”

  李宗棣似乎是有些负气般地把手中的弓掷于地上:“我这不是在和你讨论要不要打巴拉特的问题,都被你给带歪了!我要说的是我们不能放弃新加坡!新加坡要塞下烈士的血还没有干呢!我们这边就要和维多利亚人苟且?”

  “和维多利亚人苟且是为了能够战胜联邦人!爹,现在是战国时代,秦国东出的时候,与赵国交战也同样与其他国家苟且,现在的苟且也是为了以后的胜利。”

  李仁炽眼见老爹已经有了三分火气,虽然马上低首含胸,但是嘴上回答的话却分毫不让:“远的不说,就看看北边,乌萨斯帝国当初和莱塔尼亚之间的停战条约,还是我们从中协调签订的,俄国人当时割出去了多少土地?那些可都是东欧的膏腴之地,那个时候弗拉基米尔被骂的有多惨?但是人家看透了本质,现在莱塔尼亚人战败之后,立刻宣布条约作废,之前丢的土地一下子就全部拿回来了。”

  “那能一样吗?!”李宗棣勃然道:“这不就是拿国家的国运去赌,最后运气好赌赢了吗?如果莱塔尼亚没有战败呢?那包括弗拉基米尔在内现在的乌萨斯联邦有多少人都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我没有说让父亲您也去赌,正因为不能赌国运,所以我们现在才需要求稳,所以我们现在才需要和维多利亚人苟且,我们才需要和维多利亚人妥协,我们需要和维多利亚人的和平,矛盾有主次,父亲!”

  “一丘之貉你谈什么主次?”李宗棣的手指在李仁炽面前点了点:“你拿什么保证我们给维多利亚人一点好处,他们就能真的妥协停战?我今天出来的心情本来还不错的,结果全被你今天给我唱反调给搅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