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希灵使徒00
因此剩下的方案基本上都是三联装炮塔的,一部分选择把所有的炮塔都放在尾部,因为军舰的尾部实际上是最好的射击平台,在这里因为有前面舰体的阻挡,因此哪怕是像胡德后面那样甲板低的可以洗脚的干舷高度,基本上都不会影响主炮的射击,因此布置在这里的火炮往往也可以通过低一层甲板的方式布置的更低一点。
这样从后面的三个炮塔往前直到舰艏全部都可以用来布置机库和飞行甲板。
几乎所有的全后置主炮方案都被认为是取得了火炮和航空设施的“完美均衡”,完全解放出来的前部2/3的舰体给了设计师们很多发扬新思维的空间。
比如说其中有一个方案就设置了两层飞行甲板,上面一层比下面一层要短一些,设想当中,战斗机将会从上面比较短的飞行甲板起飞而比较大和比较重的轰炸机则从下面一层的飞行甲板起飞。
但是当这些在数据评估上要更略胜一筹的前后置方案和全前置方案一起送上去之后,海军高层很快的把所有全后置的方案都给pass了,理由是全后置方案的火炮向前发挥火力比较困难,而航空母舰未来在哥伦比亚海军当中的作战设想里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截杀敌方的巡洋舰。
海军部表示,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的船体足够大,火爆全前置方案的航空设施同样相当完善,也同样取得了航空与火炮的“全面均衡”,毕竟全前置方案当中的飞行甲板也是可以延伸到尾部的,除了因为前置的火炮价值比较高重量代价稍大那么一点之外,双方还真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然而在星座级航空母舰的方案进入最后遴选之前,有消息人士表示,全后置方案被pass掉根本不是性能问题,主炮放在后面并不影响追击敌方巡洋舰的同时进行射击。
毕竟玩过窝窝屎的都知道,只要主炮布局合理后面的炮塔照样可以拥有左右范围不小的向前射界,而在追击敌方巡洋舰的过程当中,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也根本不会向着处在正前方的敌人射击。
更不用说哪怕是把炮塔放在前面,背负式炮塔的布局当中的2号炮塔也是不能向正前方一定范围射击的,因为炮口暴风可能会损伤1号炮塔的设备。
实际上这些全后置方案被pass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海军部认为这种像是在逃跑的方案,实在是太影响士气了,而且看起来也实在是太丑了!
哥伦比亚海军不仅要实力,更要颜值!!
第313章 HM-01(1)
太子病了,而且此次病来如山倒病的还不轻,自从登上帝位以来就没有认真的处理过几天琐碎政务的李宗棣也不得不亲自开始批改起了那些奏章。
虽然老爷子被很多人拿来和曹操对比、拿来和明成祖对比,但是老爷子和这些人还是有一个本质上的不同的。
那就是老爷子从骨子里真的不是一个很专权的人,老头子带了一辈子的兵,年轻的时候在西北和哥萨克的骑兵对冲过,在这场世界大战当中老爷子更是打满全场,甚至到现在老爷子住的地方摆的依然是行军床。
以前的老爷子日常生活当中虽然不喜欢铺张浪费,但也不会如此极端,现在老爷子只不过是效仿勾践往事,用硬邦邦的行军床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沉迷在至高无上的权力所带来的温柔乡当中。
不过很显然,老爷子是真的不喜欢做这些事情,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像是高三学生备考一样,高三的学生不是不知道备考重要,但是备考的过程是真的痛苦,这种枯燥和乏味是需要用自己的意志力去克服和抗衡的。
有的卷王能够从这个过程当中获得快乐,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显然就是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卷王,而李宗棣级.........李彻反正把自己的爷爷理解成一个体育生,你让他在操场上练体能一天来二十组800米,完事了再整几百个俯卧撑啥的,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你让他静下心来做卷子...........
老爷子不是说不会做,但是真的不喜欢做。
在这方面,理论上虽然可以由首相来分担很多工作,但是晋王府和首相为代表的大同派之间关系更多的其实是靠太子来维持的,李宗棣对新学派的那些理论倒并不是很感冒,事实上他对于任何政治理论都没有太大的兴趣。
晋王府这些年来和新学派走到一起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新学派主义者效率最高、组织最严密、纪律最出众。
尤其是在帝国的西部和北部的关外地区,只有这些新学派能够有力的支持他的军队作战,有效地为他所统帅的军队筹措物、资运送补给。
所以说虽然哪怕截止到目前为止,他和现在是作为首相的第五先生之间的相处依旧很融洽,但这并不等于老爷子对于第五先生完全毫无保留的信任。
毕竟当初自己还是一个王爷的时候,他和第五先生为代表的新学派之间的关系目的还比较单纯的话,现在自己已经成为天子,而第五先生也已经是百官之首,双方的关系再也不可能回到以前那种程度了。
故而,李宗棣现在就算再怎么不喜欢处理政务,他也得捏着鼻子每天花费上不少精力去处理朝政。
原本老爷子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扑在了国内的军队改革上,现在大战结束,正是大量裁撤部队的时候,也是一个非常恰当的,借着这个机会来把军队进行改编整训,整体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好时机。
毕竟在上一场世界大战当中,大明帝国手上的作战部队之间的战斗素质差距之大世所罕见,参战部队之间的素质良莠不齐,少数的精锐部队无论是在武器装备上还是在战斗意志和战斗素质上,都完全能够和莱塔尼亚帝国手中最精锐的作战部队——那些被后来的军迷戏称“莱塔尼亚超人”的作战部队相提并论。
可以说如果大明所有的作战部队都能有“卫所军”一半的平均素质,当初就算爪哇海海战遭到惨痛失败,大明驻瀛洲的部队也能够把哥伦比亚的登陆部队赶下海的同时,顺手把跳反的瀛洲地方部队给平了。
在通常的情况下,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大明所留下来的这些部队的素质,完成涉及上百万部队的军事革新,给新时代大唐帝国的部队塑造全新的意识,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而且绝非一般人有能力有决心来执行。
现在趁着战争结束之后的大裁军,李宗棣几乎可以说是举国上下最适合来主持这件事情的,无论是手腕还是威望他全部都有,而且趁着大裁军来借势进行军改的时机也可以称得上是难得一遇。
毕竟谁知道下一次动员数百万大军的世界大战是什么时候开打?
但是偏偏在这样的节骨眼上,李仁炽患病在床,李宗棣在刚刚准备推动全军整训革新的时候不得不被政务上面的事情牵制住,如此半个月之后,眼见太子的身体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恢复的,老爷子便把赵王给召了回来。
李仁煦在得知自己要被赋予监国之责的时候,他看着一本正经的老爷子:“爹,你是咋想的?让我来监国?大哥现在是病了又不是死了,首相那边拿完主意之后送到大哥那去过一遍不就完了,你让我来..........”
“老二啊,你和你大哥一样,都像你们娘,虽然你这些年一直都跟着爹一起带兵,但是我知道你骨子里面其实和你大哥一样,是有能力的,你大哥现在病重身体不好..........”
“大哥病重身体不好,我也不想勉励自己!”李仁煦连连摆手:“再说了爹,我闺女都有了,你还把我当以前的毛头小子在那忽悠呢?我长什么样,我照照镜子不知道吗?你说我长得像您还行,长得像我娘?那你可太给我脸上贴金了,我以前瘦的时候你可是都说我长得尖嘴猴腮.........”
“那你的意思是我也尖嘴猴腮?”老爷子眼睛来软的动之以情不行,于是撸起袖子来准备晓之以力。
“不是不是不是。”李仁煦忍不住往后退了两步:“老爹,你当初给我们哥几个起名字的时候大概是从书上随便挑的名字,但是我说真的咱们哥仨这名字凑一起真不是很吉利,我大侄子挺厉害的,我可不想以后被我大侄子也给弄个鼎给做成壁炉烤鸭。”
“你他妈在满嘴说什么胡话?”
“您可以当我是在说胡话,以前咱们家还是王府的时候,随便怎么来都行,但是爹您现在是天子了,大哥是太子,我和老三现在得有本分。”李仁煦正色道:“老三的脑子比较蠢,所以我就得看得更清楚一点,爹你当圣人是为了什么?眼下这个年头我对您屁股底下的位置没什么兴趣,但是我对以后能够上史书很有兴趣。”
李宗棣没想到被自己的老二软钉子怼的说不出话来,本来是想把这个混蛋弄过来当黑奴,结果没想到这黑奴比自己想的要聪明..........
“爹,您现在有想要忙的事情抽不开身,我在新罗那边也有很多事情要准备,您把我丢到新罗当都督,我总得有始有终吧?当初我们和哥伦比亚在新罗半岛上打成什么样子你又不是不知道..........战争结束之后,这不都要恢复吗?而且新罗的部队更需要整训,前明关内的部队如果说是难堪大任的话,那新罗的部队就简直是乌合之众了。”
李仁煦眼见老爷子不说话了,于是他这边倒是开始动之以情了:“爹,您看这样,您要忙着整训全国的部队,我在新罗那边也没闲着,您看不如把我大侄子给叫回来,这小子回家看他老爹病情稳定没事了之后,这一阵子又跑到海军的造船厂去了,你说咱们家出来一个海军的叛徒你说这...........”
“闭上你的嘴!你也好意思说,你大侄子现在才多大?让他监国?”
“我这不是觉得他闲着吗..........再说我大侄子这么聪明,监个国有什么不能干的?”李仁煦在嘴里嘟囔着:“我来的时候可是打听过了,大侄子这两天整天围着一条连炮都没有的船打转,他毕竟是皇太孙,横竖以后也是要接您屁股底下的椅子的,现在提前历练历练也没什么不好不是?”
“那小子围着一条连炮都没有的穿打转?”
“千真万确。”李仁煦举起一只手来发誓:“听说本来是有炮,他过去非要给人家的炮拆了,你说大炮这可是战争之神啊,你拆什么不好拆炮这不是胡闹吗?”
-------------------------------------
“我之前就强调了,航空母舰的重点在于运作上面的飞机,航空母舰是一个平台,她所有的能力都是围绕着舰载机来展开的,而要运作舰载机除了要考虑快速放飞之外,也需要考虑怎么样妥善的回收,所以所有的双层甲板的方案以及三层甲板的方案全部都给筛掉!”
李彻在江南设计局组织的关于航空母舰的方案研讨会上可以说是空前自信的在这挥斥方遒,以前涉及到海军的有关专业方面的问题,他大多都还是保持着旁敲侧击的态度,毕竟无论是战列舰巡洋舰还是驱逐舰,各项子系统有强相关的专业性问题技术门槛其实是很深的,他就算在另一个世界当中的互联网上“进修”过,算是一个海军党,他也不可能掰扯的明白。
但是涉及到航空母舰的相关问题,那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你们面前的,是完全之彘!
在当下这个世界,李彻是真的有足够的自信,拍着胸脯表示自己是全世界最专业的航母专家,没有人比他更懂航母,没有人!
一开始的时候,他这副态度其实引的设计局里面的很多专家并不是很高兴,在这些专家的眼中这就是皇太孙仗着自己的身份过来随便瞎扯过过瘾的。
军舰设计这种专业的事情皇太孙怎么可...........
我操?
殿下,你真会啊?
李彻随口说出来的几句话,都已经是在另一个世界当中,各国海军不知道花费了多少金钱,多少时间,甚至是多少生命换来的血一般的教训了。
就比如他刚刚所说的这些多层甲板的方案,这些方案看起来都无比的美好,但是决定一艘航空母舰飞机运作能力的指标并不仅仅只是飞机放飞能力,除非你的航母上面所放飞出去的飞机都是像神风一样直接向敌人撞上去,否则的话,你总需要考虑到飞机是怎么飞回来的,以及飞回来之后的飞机又要怎么样在航空母舰上降落。
飞机在军舰上降落的问题,向来都是比起飞更困难的问题。
多层甲板的方案看起来很美好,战斗机在上层起飞,需要更多飞行跑道来起飞的重载攻击机从下层的甲板起飞,可是这些飞机在降落的时候可都是要在最上层的飞行甲板降落的。
但凡看过二战时期航空母舰回收舰载机图片或者视频的朋友都知道,在斜角甲板出现之前的全通甲板航母时代,航母在回收舰载机之后,会把前面回收的飞机全部都堆到舰艏的甲板上,这个时候甲板的长度和面积就很关键了,因为你的长度越长面积越大,你在前方能够收纳的飞机数量也就越多。
而在多层甲板当中,最上层的飞行甲板肯定是最短的,而所有的飞机在降落的时候都要用最上层的飞行甲板,这块小小的飞行甲板,自然也就会在未来影响整条船的航空运作能力。
再给几个一眼就能看出问题的方案给pass掉之后,李彻的目光重新投向了自己面前的几十份不同的设计草案上,这些几十份不同的方案各自的名称当中后面跟着不同的数字和字母,但是这些方案的前面都有两个共同的字母。
HM
果然,大唐这边的航母肯定是不会用CV来称呼的。
大概可能是在另一个世界那边待的时间确实有点久,李彻发现自己真的要面对整个国家第1条真正的舰队航母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内心并不能够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平静,现在自己这有些略微张扬的作风,大概也和这有关吧。
第314章 HM-01(2)
“龙凰”级在还作为一款战列巡洋舰的时候,虽然装备的主炮口径要比列克星敦级更大,但是在军舰的长度上却反而要短一些,水线长度260米,宽32米,全部16个锅炉输出141,000马力的动力可以驱动整条船达到30.5节的速度。
作为一条炮舰而言,“龙凰”级原定设计的防护指标几经变动,最开始的时候侧舷装甲计划按照260mm倾斜15.5°来布置,这条主装甲带的数值看起来似乎不过如此,而且由于动力舱的纵向和高度空间都更大,因此动力舱段的主装甲带后方也没有龙渊那样厚度达到110mm(前两艘)/130mm(后续批次)的大角度坚固穹甲,只有一层厚度55毫米的防破片装甲。
虽然这种防护肯定要比列克星敦的七英寸倾斜装甲防护好的多,但是说到底这种程度的装甲防护虽然倾斜的角度略大一点,但是防护大概是要比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的12英寸倾斜12度的装甲略弱一些的,算上后面那一层55毫米的装甲,在动力舱部分也就和海军上将级相当。
当然,弹药库段的防护是基本上看齐龙渊的,在这方面的防护可就要比海军上将好太多了,至于列克星敦?太太好看就可以了,你提装甲可就不礼貌了,穿的清凉一点还不是为了给你看?(被列克星敦打晕)
但是同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那条高度并不是非常美妙的主装甲带不同,“龙凰”的这条260毫米的主装甲带覆盖的高度足足有6.8米,而且相较于龙渊级战列舰那种一定程度上更类似BSM和长门防护风格杂糅体的装甲布局,作为首个采取了装甲盒布局的“龙凰”在最终版的设计方案当中,把主装甲甲板下降了一层甲板高度,主装夹带的覆盖高度降低到了4.7米,不过主装甲带的厚度倒是得益于此,提高到了与龙渊相当的305毫米。
虽然因为后面没有厚重的穹甲,实际防护依旧相比龙渊有明显的差距,但是这4.7米高的305毫米倾斜15度的装甲无论是从防护的强度上而言,还是从覆盖的范围而言,都要比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上面12英尺高的305毫米倾斜装甲覆盖范围更大。
只可惜像这样完善的装甲布局在作为一条战列巡洋舰的时候是“世界上防护最好的战列巡洋舰”,但是作为航空母舰的话..........这些重装甲就是不折不扣的累赘了。
李彻本来是希望把这两条“龙凰”船体上面已经装上去的这些主装甲都给拆下来,然后给航空母舰的侧舷贴上150毫米的装甲就可以了。
装甲钢在这年头可是很贵的,这些拆下来的优质的装甲钢完全可以等到未来。建造新的军舰或者是在条约允许的范围内对老式战列舰进行升级改造的时候使用。
而拆下这些重装甲之后可以有效的为“龙凰”减重,毕竟条约虽然给了上三强各两艘排水量超过27,000吨的改造航母的份额,但是根据现在的条款,最大标准排水量是不能超过36,000吨的。
而在条约时代当中吨位更是相当宝贵的资产,现在尽量节约出来的吨位,放在以后都是能够给未来新造的航空母舰节省出来的余量。
可是在海军当中有一部分人从一开始就对李彻要把280毫米舰炮从“龙凰”级上面拿掉相当不满,毕竟这可是在海军条约的谈判当中,好不容易争取来的“特权”,而且这还是皇太孙你自己谈的,当时费那么大功夫结果回头不允许往自家航母上塞重炮,那你当初谈这个费什么劲啊?
当然这一部分人的声音并不是很大,毕竟大唐并不像哥伦比亚那样缺乏高速舰,海军一线舰队当中的部分军官和海军高层都是清除几条龙渊级战列舰的真实速度的,大唐皇家海军虽然拿不出维多利亚皇家海军那样6条速度能够达到29节以上的战列巡洋舰,更是没有哥伦比亚海军那两条能跑到33节的列克星敦,但是大唐皇家海军手里真的有足足8条能够跑到27.5节的高速舰。
因为手里有实际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速舰队,所以对于航空母舰上面那几门280毫米的舰炮,大唐皇家海军这边确实倒也并不是那么特别在意。
前卫舰队最理想的状况就是既能够跑得赢对手,又能够打得赢对手,如果无法兼而顾之,那就尽量追求能打的赢或者能跑的赢。
如果能打得赢的话,可以像无锋的重剑一样横砍过去,如果打不赢却能够跑得赢,也可以在航线的规划上以及舰队的调度上做文章,像轻剑一样避开敌人的锋芒展开侦察。
目前世界海军的上三强当中,哥伦比亚海军拥有最迅捷的轻舰,他们相信自己能够跑得赢所有的对手,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能够跑得赢所有的水面炮舰。
维多利亚皇家海军认为自己对哥伦比亚海军而言能够打得赢,对于大唐皇家海军这边那更是追得上更能打得赢,赢两次简直赢麻了。
大唐这边就不用说了,扮猪吃老虎玩的真开心啊。
可问题在于,虽然海军对于这几条航母配备280毫米的重炮需求并不迫切,你真不上重炮全面把重心偏向航空设施这也可以理解,但是海军认为无论如何还是要有能够对付重巡洋舰的火力以及装甲。
所以海军那边希望给两条航空母舰配备200毫米的装甲带和4座双联装210毫米/50倍主炮。
李彻看着这个指标只觉得海军里面还是有一部分人密谋复辟“龙凰”的炮战能力,8门210毫米舰炮先抛开不提,就早期航母来说这个要求也并不夸张,毕竟他记得在另一个世界的舰队问题系列演习当中,小姨子的舰炮是真的在演习里面取得过战果的。
虽然是战果当中的那条驱逐舰是靠自己伪装成姐姐打闷棍获得的吧,但是后来面对找上门来“复仇”的巡洋舰那可就是真的切切实实靠自己的八寸炮打赢的了。
再考虑到哪怕在珊瑚海海战这场经典的世界上,首次航母对决当中,交战双方的航母编队一度互相搜索到双方距离只有90公里的距离上而未发现彼此,可以说如果再偏一点的话,或许世界上第1场航母和航母之间的炮战就会上演了,早期的航母以及舰载机的不成熟确实面临着可能遭遇敌方巡洋舰的状况。
但是,你这装甲也实在是太过分了,“龙凰”的主装甲带可是有15.5度的倾斜,200毫米倾斜15.5度..........你这是冲着要抵挡敌人的10寸炮去的吧?
有这个必要吗?
“150毫米的倾斜装甲足够应对八英寸级别的舰炮攻击了,航母和航母之间爆发炮战的可能性毕竟很低,我们的航母没有必要为了那么低的概率而付出额外的重量代价,而且我觉得如果只是和巡洋舰交手的话,配备4座双联装150毫米的舰炮就足够了,150毫米舰炮加上150毫米的装甲,绝对能够打得赢任何重巡洋舰了。”
李彻这话当然也不是信口开河,首先他是很清楚世界各国早期的重巡洋舰装甲防护是个什么德性,另一个世界当中髮国的初代CA几乎就没什么装甲,在设计风格上几乎可以是贯彻了“没有防护就是最好的防护”这一理念。
RN的CA在进行装甲补强之前的防护也很幽默,而哪怕进行了补强,之后的装甲防护面积也依然很幽默,而哥伦比亚........彭脆脆的绰号是怎么来的?哪怕是在巡洋舰方面设计狠下功夫的本子,早期的CA也是属于勉强能够抵挡六英寸级别通常弹的程度。
哪怕是面对后来扎拉、高雄这些所谓的条约重巡之王,扛着150mm炮的大唐太太也绝对能够打得赢炮战,毕竟3万多吨快4万吨的吨位摆在这里,150毫米倾斜15度的装甲也绝对足够抵御正常距离交战下的8英寸炮弹,换血交战怎么也能打得赢了。
但是很显然海军那边并不这么觉得,海军还是希望航空母舰作为除了战列舰之外最重要的次主力舰,最好还是能够保持对重巡的优势,面对海军的坚持,李彻在分别和几个设计师以及海军的几位高层进行讨论之后,倒也没有过分的坚持。
有个笑话是怎么说的来着?
当初计划射杀川皇的那个枪手表示人家死了之后也是有话说的——我打歪了,就是让你们明白我为什么要干掉这个家伙!
等两条大唐的太太造出来海军真。拿到手里用几年之后,他们就会明白航空母舰最重要的指标是什么,八英寸的炮拆起来倒也不麻烦,以后升级的时候也可以比较方便的像小姨子那样换成新的中口径高射炮,那210毫米的炮加就加吧,不过双方各退一步,200毫米的装甲也被如愿的砍到了150毫米。
再把分歧最大的部分敲定之后,关于这款大唐第1条航空母舰的其他技术细节,很多基本上都是按照皇太孙的直接指导来设计的,比如说采用了全封闭的舰艏和封闭机库,战巡庞大的动力舱烟道汇聚在一起的巨大烟囱..........不知道是否是某人的恶趣味,总之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实在是太像太太了。
某人在另一个世界当中玩的第1款舰娘游戏里面获得的第1条航空母舰就是列克星敦,对列克星敦深入骨髓里的执念造就了大唐的“龙凰”。
至于封闭机库和开放机库的优劣..........封闭舰艏和开放舰艏的优劣..........这些倒是都很难明确地区分出到底哪一种更好。
只能说不同的使用需求和不同的海域使用下情况不一样,大唐海军的作战范围覆盖寒带到温带再到热带海域,封闭机库和开放机库的航母那肯定都是要建造的,至于未来海军选择在哪条道路上继续发展下去,那也是要实际的使用之后才能够作出决定。
看着最敲定下来的设计方案,李彻在心里颇为感叹——这就是我们大唐皇家海军的“航空战术先驱”了。
一个军种的发展,是必须建立在现实的物质基础上的,在另一个世界当中USN和IJN之所以能够成为在海军航空兵领域发展势头最快,海军内部航空派话语权(相对而言)最大的两支海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两支海军在条约时期就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大的4条航空母舰。
有现实的物质基础,航空派才能够脚踏实地的开始发展,而不是作为舰队派的一个附庸,他们才能够不断的在演习当中进行试错,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战略和战术理论。
再美丽的鲜花终究还是要扎根在泥土当中,而这两条33,000吨(宣称吨位)的大型舰队航母毫无疑问将会成为大唐皇家海军航空兵发展壮大的土壤。
在大唐两条航空母舰上那255米的飞行甲板上起飞的航空兵肯定能够比。其他那些从一百多米不到200米的飞行甲板上起飞的航空兵飞得更快!更高!更远!
而对于这两条被寄予了厚望的航空母舰,按照大唐皇家海军最新的舰艇命名规则,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名字由皇室或者内阁指定,航空母舰的命名规则是按照王朝命名级别、以人名来命名舰名。
本来“龙凰”级战列巡洋舰改造出来的这两条航空母舰应当被命名为“秦”级航空母舰,而具体到这两姐妹应当是用大秦著名的文臣武将来命名。
但是,李彻建议还是让两条航空母舰继承原本战列巡洋舰的名字,这也算是继承了海军战略巡洋舰技术发展的一些情怀吧。
最终,HM-01“龙凰”和HM-02“龙骧”这两条航空母舰也成为了大唐皇家海军仅有的两条以龙字命名的航母。
用星座的美图请假一天
今天喝酒应酬,搞得头有点昏昏沉沉的,请假休息一天,先让大家见识一下本书当中哥伦比亚海军的星座级航空母舰。
全长270米,宽32米,标准排水量36,000吨,配备三座三联装10吋/L52主炮,10座单装5吋/38倍高射炮,额定携带58架飞机,当然由于飞行甲板的长度限制,所以携带的飞机当中大半都是战斗/侦查机。
上一篇:救命,我被病娇舰娘包围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