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海烽烟 第155章

作者:希灵使徒00

  而在此前战时的实战当中,以及战争结束后的训练当中,海军已经发现那些建造与战争爆发之前的。那些最高速度只能够达到27~29节的巡洋舰完成这一任务已经有些困难,考虑到未来驱逐舰的速度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加,因此未来的轻重巡洋舰的最高速度底线不应低于31节。

  当然在此基础上,许多一线军官都表示,他们自然也是希望巡洋舰的速度越快越好,但是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那些为了速度和火力而牺牲了几乎全部防护的方案,毕竟想到自己以后可能就要指挥这样的军舰,谁喜欢自己指挥的巡洋舰是一条玻璃大炮呢?

  能够有效防御驱逐舰和轻巡洋舰的炮弹,基本上可以看作是这些官兵的“理想需求”。

  而在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之后,其实能够剩下来的方案已经不多了,不过229所的两个方案都未被淘汰,并且可以说是在众多方案当中获得一线指挥官最多支持的两个方案。

  对于此前被那些坐在办公室里面的人所刁难的25毫米炮塔,反倒是这些一线指挥官们普遍最青睐的神来之笔,尤其是长江号轻巡洋舰的舰长,这条目前已经用150毫米舰炮替换了原本的180毫米舰炮,从高中生重巡洋舰降级为初中妹轻巡洋舰的船依旧是目前大唐皇家海军吨位最大也是最为新锐的巡洋舰。(除老式装甲巡洋舰之外)

  而长江号轻巡洋舰的舰长就表示,在上次大战的末期,自己所率领的长江号在破交作战的过程当中和哥伦比亚海军护航舰艇交手的过程当中,150毫米的炮塔正面垂直装甲抵御还是软被帽的八英寸炮弹就已经相当吃力。

  到了战争后期的时候,各国的穿甲弹都基本上已经解决了早期的早炸问题,哪怕是软被帽穿甲弹在可靠的引信以及不那么敏感的装药下,也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些动辄连6英寸装甲都难以击穿的12英寸炮弹的表现,他直言不讳的表示方案当中的许多所谓的重防护炮塔根本无法抵御未来各国的新式八英寸穿甲弹。

  既然肯定挡不住的话,那还不如不要装甲!

  因为同样也是在世界大战当中的经验,军舰上许多没有重装甲保护的地方经常会被穿甲弹无伤过穿。

  比较极端的例子是一条驱逐舰在战时曾经生吃了整整两发14英寸炮弹,这两发14英寸炮弹但凡有一发正常起爆这条驱逐舰基本上大半条命就交代出去了,但事实上最终的结果是两发炮弹都穿过了驱逐舰水面以上的舰体,除了留下两个穿孔并且带走了几名官兵的生命以外,这条驱逐舰速度不减、转进自如。

  当然,以李彻从旁的观察来看,这些指挥官所青睐的方案,在司令塔的防护上倒都并没有过多缩水,人这种生物啊,确实会更多的在自己的屁股上来考虑问题,毕竟他们是在司令塔里面指挥作战,而并非是在炮塔里面指挥作战。

  就像那个经典的言论所说的那样——如果你是一名坦克手的话,你肯定最喜欢的是老虎和豹子这样的坦克,但如果你是一名将军的话,你喜欢的肯定是t34或者是谢尔曼这样的坦克。

  229所的两个方案都进入到了第2阶段的竞标,接下来各个设计局会提供更详细的设计图纸以及缩比例模型,会测试包括军舰的海军部系数,展示更加细致的分仓、装甲布局以及火力结构等等细节,即便所有的环节一切顺利,最终确定大唐皇家海军的第1条重巡洋舰的方案会花落谁家,那也是要等到明年了。

  不过这个时候,由于229所是各设计局设计所所投标的方案当中仅有的一个所有的投标方案都进入到下一轮选拔的设计所,而且传闻这两个方案还都是皇太孙力排众议才通过初筛进入到第一阶段评选的,这不免会让一些传闻不胫而走。

  由于这两个方案在第一阶段的评选当中一线指挥官的普遍认可和好评,因此并没有多少人指责皇太孙在此过程当中有徇私舞弊的嫌疑,毕竟华夏自古以来在做事这方面都是很现实的。

  只要你有能力能够把事情做成,并且得到大家的认可,很多时候大家是能够接受你在私德上有所欠缺的。

  只不过由于有人扒出来这两个方案,都是出自一位女性设计师之手,而且据悉还是一名比较年轻和靓丽的女设计师,这自然就导致了一些花边新闻不胫而走。

  怎么说呢?由于大明之前在这些舆论和新闻的管控上有相当高的自由,老百姓就喜欢讨论这些事情,当今的天家对于广大的老百姓来说除了是君王之外,可能或许多少也带有一些“全民偶像”的性质。

  对于这种没有由来的无厘头传言,李彻却在家里为此头大不已。

  “我发誓,我和你那个女的真的没什么!我那天真的就是凑巧去一下海军部,真的是那两个设计不错我才稍微干涉了一下,怎么就和职场潜规则搭上边了?”

  “呵,这可不好说,你们男人不都是见一个爱一个的大猪蹄子吗?你拿我手机玩那个什么战舰少女的时候,是谁在那里一边嘿嘿笑一边说‘太太是我的,小姨子也跑不掉!’的?”

  “这他妈也不是小姨子呀!”

  “好哇,也就是我没有妹妹,不然你还真惦记小姨子是吧?”

  “哎我不是..........”

第352章 哥伦比亚海军:我的回合!

  话分两头,虽然各国之间主力舰的军备竞赛已经停止了下来,但是在巡洋舰级别的舰艇上,随着高卢王国大张旗鼓的开始筹建世界各国条约时期第1条全新设计的重巡洋舰,以及大唐皇家海军对于新一代重巡洋舰开始了公开竞标,对于各国而言,无论愿意与否,无论回应的速度是快是慢,在一个全新的时代,全新的领域所展开的竞赛已经开始。

  而作为目前世界海军上三强,并且自诩自己同维多利亚皇家海军同为世界第一海军的哥伦比亚海军有些尴尬的发现,自己手中的那只经历了战火的消耗与成长的巡洋舰部队却依旧有些不尽如人意。

  事实上,哥伦比亚海军相比于另一个世界当中的灯塔海军而言,在巡洋舰部队的结构上已经健康的多了,这主要得益于维多利亚海军的奥马哈级巡洋舰在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就开工建造,并且在整个世界大战时期生产了相当的数量。

  即便是算上战争时期的损耗,对于哥伦比亚海军而言,在战争结束时,他们手头上依然幸存的奥马哈级巡洋舰以及船台上的奥马哈级巡洋舰在一起在数量上就已经有16艘了,这些奥马哈级巡洋舰的吨位就已经达到了12万吨,也就是说哥伦比亚海军总共15万吨的轻巡洋舰吨位便已经只剩下了3万吨。

  即便其中4条在造船台上完工程度没那么高的奥马哈级巡洋舰被哥伦比亚海军决定放弃建造,但是他们手中所拥有的现代化轻巡洋舰的数量依然要比另一个世界当中的灯塔更多——要知道另一个世界当中的灯塔在当初被称为Big10的10条大型装甲巡洋舰完工之后,几乎有10年的时间没有开工任何现代化巡洋舰,另一个世界当中的奥马哈开工的时候世界大战都已经打完了。

  而在这个世界当中的灯塔累计建造了超过24艘奥马哈,在战争当中的绞肉局里损失了相当一部分,但是最终依旧保留下来了12条,再加上一些更老且吨位更小的二等巡洋舰,哥伦比亚海军在巡洋舰的数量上相较于历史同期的灯塔海军相对更从容。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哥伦比亚海军并没有迫切的燃眉之急。

  奥马哈级巡洋舰设计的年代毕竟还是早了一些,在设计风格上更偏向保守,全舰只有四门六英寸主炮被布置在两座双联装主炮塔当中,其他的六英寸主炮依旧采取了相当传统的炮廓设计,早在战争时期就已经证明了8000吨的奥马哈在炮战当中是绝对打不过只大了1000吨的“长江”级或者“霍金斯”这种原始重巡的。

  哪怕现在长江级退化成了轻巡洋舰之后,用150毫米舰炮似乎也依然要比奥马哈级表现更好一点。

  或者说,奥马哈级巡洋舰作为世界大战时期现代化轻巡洋舰的典范之作,确实能够对上一个时代的传统轻巡洋舰形成有效的压制,但是各国未来任何一款新式轻巡洋舰似乎都能够在战斗力上压倒这些奥马哈。

  这是哥伦比亚海军未来的现实焦虑。

  轻巡洋舰的大部分吨位将会由奥马哈级巡洋舰占据这一点已经无法更改,尽管根据条约所规定的开工之后15年可以开始制造代舰的规定,最早在30S初的时候,哥伦比亚海军就可以建造新的轻巡洋舰,但是对哥伦比亚海军来说,最有效直接的方法就是建造重巡洋舰来同时提高质量,并且进一步的补足数量。

  事实上,在战争结束前一年,哥伦比亚海军部就已经开始讨论建造奥马哈级巡洋舰的替代方案了,并且在一年之内累计提出了十数个吨位尺寸和火力都不尽相同的方案,这些方案当中最小的只有5000吨,而最大的超过了1万吨。

  在这些方案当中,有的继续使用六英寸主炮,但是其中的B3方案、C1方案、F2方案和H3方案已经计划装备八英寸级别的主炮了,其中吨位最大的C1方案吨位超过1万吨,拥有36节的最高速度,火力上拥有7门八英寸主炮以及四门五英寸副炮和四门三英寸高射炮,除此之外还拥有6具21英寸鱼雷发射管。

  也只有C系列方案成功地满足了哥伦比亚海军的胃口,不过随着战争的结束,因为不再急切的需要这些军舰迅速的补充到舰队当中来,哥伦比亚海军很快就不满足于现有的指标了,他们开始把火力的最低要求提高到了8门八英寸主炮,并且在此基础上要求提高巡洋舰的装甲防护水平。

  在此之后,哥伦比亚海军所发展出来的数个方案已经综合了较强的火力、不错的防护以及出色的机动。

  可以说即便没有条约,条约所规定的重巡洋舰相类似的作战舰艇是必然会出现在各国海军的装备序列当中的,只不过条约的签订确实更加明确了这一点,同时也束缚了各国海军巡洋舰的技术指标。

  因为条约限制巡洋舰的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1万吨,但是哥伦比亚海军此前迭代的技术方案吨位已经膨胀到了12,000吨。

  事实上,哥伦比亚海军的重巡洋舰的设计方案在条约签署之后便不断的在舍弃防护、舍弃航速和舍弃火力之间反复横跳,由于哥伦比亚海军对于火力的不懈追求以及新的重巡洋舰必须拥有强大的续航能力以满足在太平洋地区作战的现实需求,因此很快防护就成为了哥伦比亚海军设计部门开刀的对象。

  但是哥伦比亚海军的巡洋舰研发很快陷入到了一种螺旋式的循环当中来,因为上面决定了要拿防护来开刀,所以很快冒出了一堆跑的飞快但是没有任何防护的方案。

  然后哥伦比亚海军的军械局又表示你们这样太极端了,让我们砍点动力加点装甲吧。

  于是接下来又冒出了一堆速度连30节都上不去的重甲方案。

  在另一个世界当中,灯塔海军的初代重巡洋舰的设计方案像这样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在原地转圈般的轮回了四五次之后,最终端上来了一个彭脆脆,

  不过在这个世界当中,哥伦比亚海军的这种原地打转式的纠结被马吉芬在卸任之前人为地打断了。

  马吉芬直截了当的干涉了重巡洋舰的设计工作,他表示速度和火力是最关键的,毕竟在太平洋上8000海里的续航标准这个是不能改动的底线,哥伦比亚海军在未来是要跨过太平洋和大唐皇家海军作战的,没有续航是万万不能的,机动性可以说是巡洋舰的生命,所以动力不能砍,至少要有33节的速度以伴随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和星座级航空母舰作战。

  其次,在火力和防护的取舍上,马吉芬倒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他将其称之为“精准火控加超重点防护”。

  而他的这套理论事实上源自于世界大战当中的实际经验——在大战爆发之初的时候,哪怕是无畏舰之间的炮战距离通常也就是在1万米出头,事实上,在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的时候,哪怕是维多利亚皇家海军都依旧认为主要交战会发生在1万米以内。

  但是在哥伦比亚海军和大唐皇家海军在战争末期的交锋当中,15,000米以上的炮弹已经相对普遍了,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越来越远的炮弹距离将会成为各国海军水面舰艇所追逐的风向标,哥伦比亚海军的重巡洋舰只要能够保持火控系统的不断更新,确保始终拥有优秀的火控系统,就可以在相对远的距离上从容的压制那些射程不足的轻巡洋舰和驱逐舰。

  甚至.........可以通过这种手段不对称的战胜那些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现代化改造的老式战列舰,要知道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无畏和超无畏火炮的最大射程都没有15,000米呢。

  在远距离的交战当中,距离本身就会成为一种防护手段,而所谓的超重点防护,其实指的就是尽可能保护这条军舰基本的火力单元——除了炮塔和弹药库之外不设重甲。

  最终在20年底到21年初。在马吉芬干涉下明确指标后的最终评选当中,被评选出来的优胜方案获得了彭萨科拉这一称号,这款哥伦比亚海军的第1条重巡洋舰替代了在战争时期被击沉的彭萨科拉级战列巡洋舰的名称。

  虽然对舰体的名称来说从主力舰级别降低到了次主力舰,但是在现在哥伦比亚海军的体系当中,哪怕彭萨科拉级战列巡洋舰幸存到现在,重要性恐怕也和这条重巡洋舰相差无二。

  设计冻结之后,整条船所呈现出来的设计风格可以说很鲜明的反映了马吉芬所干涉的战术思路。

  整条巡洋舰的侧舷厚度只有38毫米,这38毫米的装甲当然并不是指望这东西能够挡住什么炮弹,事实上,这38毫米的装甲目标仅仅在于如果敌人的轻巡洋舰使用六英寸的通常弹或者是高爆弹进行攻击的时候,炮弹爆炸不至于会大面积的撕裂船壳。

  这一点也是哥伦比亚海军在实战当中所发现的经验,那就是一个地方哪怕有最基础最薄的装甲防护,和同样没有任何装甲防护的区域被炮弹命中并爆炸之后,有薄装甲保护的区域所造成的破口更小,而无防护部分往往会被爆炸的冲击波轻易地造成大的骇人的缺口。

  反应在水线部分也就是造成的进水更小,更方便损管队对损伤进行控制,这一点其实战雷玩家或许并不陌生——当初安东星上时装车体断裂机制的时候,那些脆皮车面对高爆弹或者是HEAT弹药时的表现可以看作是一种相对不错的还原。

  而全部的4座主炮塔——包括两座双联装八英寸主炮塔和两座三联装八英寸主炮塔,全部都被赋予了厚达6英寸的炮塔正面装甲,除此之外布置在水线以下的弹药库在被哥伦比亚海军认为本身就很难被炮弹直接命中之外,依旧布置了四英寸的小型装甲盒用于包裹弹药库。

  因此彭萨科拉级的思路就是,尽量确保火力系统在面对同级舰艇的交战当中不会轻易损失,依靠火控上的优势通过远距离的炮弹来减少自己被命中的概率,同时在此基础上确保自己在被命中的时候不会被轻易的点烟花,几乎裸奔的动力舱部位也可以靠着细分隔舱来保证自己不会因为几发炮弹而损失全部动力。

  反正日后李彻通过军情局的情报人员得到了哥伦比亚海军那边彭萨科拉级重巡洋舰的相关技术指标情报之后,他也不得不承认这条哥伦比亚海军的初代重巡从设计上来说确实要比另一个世界当中灯塔的彭萨科拉更优秀。

  至少这条彭萨克拉可以看得出哥伦比亚海军当中有人明白他们希望这条重巡洋舰来干什么,尽管似乎仍有一些哥伦比亚海军自己想当然的地方,但是起码这条彭萨克拉的炮塔防护在面对轻巡洋舰级别的目标的时候确实足够可靠。

  要知道另一个世界当中灯塔的彭萨克拉所谓重防护的炮塔也就63毫米厚的正面,你这63毫米能挡得住什么?眼下这6英寸的炮塔至少不是六英寸级别的炮弹能够撼动的了,如果真的按照哥伦比亚海军所设想的远距离交战环境,也不是不能挡一挡大角度落下的八英寸炮弹。

  只不过这个时候敌人打过来的炮弹大概打中炮塔顶部的概率要比打中炮塔正面的概率更大了。

  毕竟哥伦比亚海军在这场世界大战当中还是磨练出了一批有那么些水平的设计人员。

  当时间来到22年,在大唐于春节过后在松江府长兴造船厂开工了自己“松江府”级重巡洋舰的首舰后不久,哥伦比亚海军也在复活节当天宣布铺设了“彭萨科拉”级重巡洋舰的第1块龙骨。

  “这节奏未免有点快呀。”李彻看着报纸上所报道的大唐和哥伦比亚两国海军开工的重巡洋舰,有些无奈的道:“这到底是海军假日..........还是冷战啊?”

第353章 双生子

  想来,大概是因为虽然大明崩了,但是大唐又强行支楞了起来,导致“同盟国残党”不仅没有被消灭干净而且还有一个幸存至今的缘故。

  有了大唐这个超级鲶鱼,这恐怖的鲶鱼效应让其他在条约时期本可以摆烂的国家也没办法彻底摆烂。

  虽然这个世界的条约签订的时间比芸芸所在的那个世界要早两年,但是如果以签订条约的时间来看的话,另一个世界除了那些在条约签署之前就已经开工的原始重巡(霍金斯、青叶)之外,绝大多数的初代重巡基本上也是在条约签署之后的第4年才开工建造,而服役时间基本上都要等到30年左右了,

  现在这相当于是在条约签署之后的两年,首批真正意义上的条约重巡便已经开工,哪怕在建造速度上依旧保持着条约时期不急不慢的进度,估计在25-26年左右第1批条约重巡就能够形成战斗力了。

  这种在规则限制下又显得有些时不我待的竞争,确实多少有些冷战时代的那种味道了。

  不过战争结束之后,这种和平的日子确实感觉是要比战争时期过得快多了。

  距离大战结束已经快两年了,距离海军条约的正式签署也已经过去了一年多,这一年多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生活被按了快进键一样。

  不知不觉间,整个国家确实已经逐渐从战争的阴霾当中渐渐走了出来,老爹和首相第五先生所推行的首个5年计划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另一个世界当中的历史书上,反正他是没有见过皇太子和首相在一起搞5年计划的,这种事情给人的感觉就有些魔幻,但是这世界有时候就是如此。

  这宏伟的5年计划在刚刚颁布的时候也遭到了许多利益阶层的反对,在原本的大明末期那些在所谓绝对自由的经济市场上共襄盛举的民间的寡头以及官僚资本主义既得利益者对于这种计划经济自然是极力排斥的。

  而老爹和第五先生首次在举国范围内推行如此大规模的计划经济政策,也确实不可能在所有的方面面面俱到,李彻。就曾经多次和自己老爹提出过,其中某些政策可能会造成的不利影响,而自己的老爹在认真的听取了他的建议之后,却对于其中一些政策依旧没有进行改动。

  李彻明白自己老爹在很多时候,在这种问题上是把自己冷漠的放在一个尽可能无情的天平上,他甚至觉得自己的老爹在这方面和乾隆有些类似,为什么说乾隆是一个无情的政治机器?因为你把政绩战功放进去,他把功劳赏赐吐出来,你把罪责过错放进去,他把流放鲨头端上来。

  而自己的老爹现在大概相当于,把政策资源丢进去,他把就业基建吐出来。

  如今的大唐帝国,放在古代的话那绝对算得上是大兴土木,在东方传统的政治教训当中,建国初期就应该修生养息,但是传统农耕帝国时期的经验是无法运用在工业国上的,工业国就像是一条鲨鱼,鲨鱼的鱼鳃必须要通过跟海水的不断撞击才能够呼吸,对鲨鱼来说,这一生都必须要不停的游泳,停下来就会窒息,工业国也是一样的。

  就从基础的工业生产来说,在连续多年的战争当中经过几次扩张产能的炼钢厂在战争结束之后要怎么办?那些炼钢炉是不能停的,停下来炉子就废了,但是战争结束之后,这些大量的钢铁产能要往哪里去?

  原本国内的几大钢铁企业都为此急得焦头烂额,那些企业家一方面急的到处找销路一方面还不敢让厂子停工,因为一旦停工再想恢复生产要花费的钱比现在持续生产投入的钱要贵出千百倍都不止。

  在这个时候自己老爹让政府出面,以国有资产注资这些钢铁企业,然后开始了浩大的八纵八横的铁路规划,这八纵八横并不是要修缮铁路,而是要另起炉灶的重新修建全新的国家一级铁路系统。

  原本大明时期的铁路有的采用了标准轨,但有的地方比如说云贵山区用的是米轨,还有的地方用窄轨,这些地方铁路的标准不同确实会对国内的铁路运输造成一些困扰,而且有个别铁路的建造年份都已经有七八十年了,这么多年下来也没有经过彻底的妥善修复,这一次正好借机统一全国的一级铁路标准。

  至于未来到时候剩下的那些地方上用的米轨,窄轨啥的,要么单纯的作为矿区的内部铁路系统,要么可以改装成为当地城镇或者是地区性的轻轨交通线。

  毫无疑问,像这样的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自然也能够提供巨量的就业岗位,无论是对于维持国内的许多重工业的生产还是维持社会稳定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这种大规模的土木工程建设自然会牵扯到许多地方上的问题,光是一个征地的问题就有数不清的麻烦,在这铁轨铺过去的这沿线真的能够让所有人都满意吗?哪怕有相应的拆迁补偿,显然也是不可能的,在个别地方,那自然免不得要被某些地方文人扣上劳民伤财的帽子。

  而与此类似的只有国家层面的力量,以集体意志才能够施展的大工程,也不仅仅只有这铁路上的八纵八横,无论是同期开展的大拓荒生产,沿江沿海地区的运河以及港口的大规模疏浚工程,这些事实上都是大明末期很多想要展开但是没有能力推动的大工程。

  尽管这些工程每一样挑出来必然都是整体上而言利国利民的,但是李彻也确实有些担心自己老爹和第五先生一起推动这么多大工程同步开展,是否会向电脑同时开了好几个进程结果让cpu负担过大一样,给整个国家机器造成过重的负荷。

  不过就过去一年多以来国内的情况来看,似乎一切都还好,嗯,老爷子在过去的这一年多以来甩手掌柜当的尤其痛快,大唐军队的军改也开始进入到了深水期,李彻的两个叔叔被老爷子在各地的军区调来调去——没有比这两个冤种兄弟更适合用来当钦差的了,这两位在面对军队内部问题的时候是真的敢一查到底,苍蝇老虎一起打。

  而他李彻在过去的一年多中也取得了丰厚的成果,这肉眼可见的成果得到了老爷子还有老爹以及老娘的一致认可和高度满意。

  “阿彘!我想吃荔枝了!”

  李彻的耳边传来了某人想要投被喂的声音。。

  “没有了。”李彻冷漠的拒绝了某人刻意的夹子音。

  “怎么会没有了?!眼下荔枝不是刚刚上市吗?”

  “那是在南方上市,而且医生说了,你现在要注意血糖不能吃那么多甜的。”李彻瞥了旁边躺在沙发上的大肚婆一眼:“再说了,我们皇室是要做出表率的,怎么能够像唐玄宗对杨玉环那样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戏码?”

  “屁叻!我吃了荔枝,明明是用飞机运过来的,哪里一骑红尘妃子笑了?”朱妙云不满地撑起自己的上半身来,身怀六甲的她原本就凭E进人的胸怀显得更加傲人,慵懒的模样褪去了少女的青涩而充满了少妇的成熟:“我就想再吃一点点,你看我这整天饭都吃不好,你还不让我吃点荔枝?”

  李彻有些无奈的起身来到沙发上坐下,让朱妙云能够舒舒服服的把脑袋靠在自己大腿上:“我的祖宗啊,你就再忍两个月,孩子生下来之后你就是想吃成猪我都不拦着你。”

  “你才吃成猪呢,我要是吃成猪了,你这个花心大萝卜不知道要在外面找多少女人,等我把肚子里面的两个兔崽子生下来之后,你看我马上瘦成一道闪电!”朱妙云示威般的晃了晃拳头,随后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肚子,有温柔的把手轻轻的贴上去:“仔呀,你们可要记住,现在你们老爹是怎么虐待你们老妈的,连荔枝都不给我吃,等以后你们长大了可一定要帮自己老娘对付你们老爹啊。”

  “我看你不如找人打造一个霜之哀伤,到时候等孩子生下来交给他们算了。”李彻没好气的在朱妙云脑袋上弹了一个脑瓜崩。

  朱妙云却只是笑着把李彻的手按在自己的肚子上,深邃的眼眸里满是着李彻的面孔:“阿彘,我现在真的很高兴,过去我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我和你之间永远只能有柏拉图式的爱情,但是现在我们能够像这样依偎在一起,我能够感受到在我的体内,我的骨血和你的骨血在一起交融...........”

  “也算是老夫老妻了,怎么突然说起这个。”李彻一只手在朱妙云的肚子上轻轻摩擦,感受着肚子里面婴儿的胎动,另一只手则轻轻的拂过朱妙云的脸颊,为她抚开散下来的几缕发丝。

  “你刚才说冷战什么的..........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到,冷战终归没有在两个大国之间真的打起来,但是我们这个世界在未来肯定还有一场世界大战吧?”朱妙云轻声道:“我们现在所处的,只不过是那20年的和平,20年后我们的孩子也刚刚成年不久,玛利亚和安娜前几天来做客,我害怕我们的孩子也变得像他们那样..........”

  “我们不会输的。”李彻微笑着摇了摇头:“有我在呢,我们怎么可能会输?哥伦比亚合众国撑死也就相当于你们那个世界里的灯塔国,对于我们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强大到无法战胜的对手。”

  “可能是我缺乏安全感吧..........我害怕我们的孩子像加沙的孩子一样,你的对手不只是一个哥伦比亚合众国,尤其是我们现在和乌萨斯联邦的关系也不怎么好,放眼世界,我们好像都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盟友。”

  “一个真正强盛的中华是不需要盟友的。”李彻俯下身来在朱妙云额头上轻轻一吻:“我把你现在的担忧当做是产前的焦虑症,如果你真的为未来感到不安的话,那么我们就应该一起努力给我们的孩子打造一个安全的世界,我们负责打造钢铁的长城,等你生了孩子之后,怎么建造精神的长城就交给你了。”

  朱妙云意识到了什么,有些惊讶的瞪大了眼睛:“你是同意我拍..........去年的时候你还不同意呢!”

  “此一时彼一时。”李彻咧嘴笑道:“而且我也没说要支持你像拍摄毛子版本的战争与和平一样去拍摄《铁在烧》啊。”

  在去年的时候朱妙云就计划要拍一部极其宏大的电影,这部电影准备以在战争后期最受瞩目的东都保卫战作为背景。

  这一部电影要展现从大明帝国到大唐帝国的王朝更替,展现大唐军民共同抵御外辱的不屈意志和为此付出的淋漓鲜血,要向全世界控诉哥伦比亚这个虚伪的国家在战争当中所犯下的一系列战争罪行,这部电影要向全体国民以及日后长大的孩子们宣教——宣教过去所经历的国仇家恨。

  但是这一部电影无论是剧本的编撰还是场景的筹备都需要巨大的投入,不说堪比毛子版的战争与和平,这至少也相当于《解放》或者《大决战》这种体格的片子,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准备的好的,而朱妙云更是在刚刚有这样的念头之后不久便发现自己怀有身孕了,所以这后面诊断出自己怀的还是双生胎,这就更让大唐皇室感到惊喜。

  虽然外界有些小报纸在那讨论双生态可能会对日后的皇位继承造成一定的麻烦,但是很显然无论是老爷子还是太子爷对此好像都并不是很在意,似乎并不担心未来会有玄武门继承法或者是靖难继承法。

  朱妙云此后更是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保胎上,虽然她身体状况一直很好,但是一下子生两个孩子即便对于当下的医疗条件来说,也算得上是有点挑战的,所以对于《铁在烧》系列电影的拍摄计划也就被迫搁置了下来。

  “现在马上要拍摄东都保卫战相关的电影,自然还不是很合适的时机,但是今年到时候海军要举行第1届环太军演,你可以先拍一个海军版的出嘛,场景和舞台几乎都是现成的,哪怕是在你们那个世界里,军队也很难说调集一整个舰队来配合你进行拍摄吧?”